▓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尋找宇宙線起源,有望在四川“破題”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
2018-03-07 16:31
直擊現場 >
字號

“我覺得四川雖然不是經濟最強的省份,但是對科技的支持應該說是相當領先的。未來國家的創新體系建設中,四川必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

王貽芳 華西都市報 圖

中國是否要建設大型對撞機,曾在學術界引發激烈的討論。

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接受了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的專訪,他主張中國應該建大型對撞機。曾師承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專業研究高能粒子的王貽芳,可以說是中國粒子物理的“超級大咖”,他告訴記者,目前正在做加速器的設計,還有物理目標的研制,力爭能夠推動這個項目在中國落地。

2017年,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開工,旨在破解百年謎題,揭開宇宙線起源。這個項目就選址在四川稻城海子山,占地面積2040畝,觀測站2020年建成后將躋身世界四大宇宙線研究中心。王貽芳透露,選擇四川,除了自然環境優越之外,更離不開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

建觀測站

“四川是最理想的地方”

宇宙線是來自宇宙空間的高能粒子,主要由質子和多種元素的原子核組成,并包括少量電子和光子、中微子,它時刻存在于我們的星球之上。在科學家看來,宇宙線又被稱作“銀河隕石”,是傳遞宇宙大事件的“信使”。它們本身就是組成宇宙天體的物質成分,并攜帶著宇宙起源、天體演化、太陽活動及地球空間環境等重要科學信息。因此,研究宇宙線及其起源,是人類探索宇宙的重要途徑。

“空間當中有大量的宇宙線,每天都有很多宇宙線穿過我們的身體,但是人們并不知道這些宇宙線是哪里來的。所以宇宙線的起源是基礎科學研究當中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國際上也有人把它列為十個最基本的物理學的問題之一。”王貽芳說,人類卻始終沒有發現宇宙線的起源。“在四川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則有望揭開宇宙線起源的神秘面紗。”

“宇宙線來自哪里,一直是困擾科學家的問題。”LHAASO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臻說,一方面,捕捉高能宇宙線就極其不易,另一方面,要根據獲得的這些少之又少的宇宙線粒子樣本來確定它們來自何方,則更是難上加難。

雖然困難重重,但人類對它的興趣從未消減,100多年來,先后有6次諾貝爾獎頒給了研究宇宙線的科學家。

王貽芳告訴記者,宇宙線能量越高就越稀少,所以探測器規模越大,才有可能捕捉到足夠多可供研究的高能宇宙線樣本。“高山實驗是宇宙線觀測研究中能夠充分利用大氣作為探測介質、在地進行觀測的手段,探測器規模可遠大于大氣層外的天基探測器。因此,對于超高能量的宇宙線觀測,這是唯一手段。”

記者獲悉,目前在建的LHAASO就是中國的第三代高山宇宙線實驗室,在破解宇宙線起源難題方面被寄予厚望。

王貽芳透露,事實上,在選址時,他們曾在西藏、云南等多個地方考察過,最終選擇了四川的稻城亞丁。“無論從交通條件、生活條件、地勢的平坦,以及整個區域未來發展的可能性,還是地方政府的支持,四川都是最理想的。”

“我覺得四川雖然不是經濟最強的省份,但是對科技的支持應該說是相當領先的。未來國家的創新體系建設中,四川必將扮演重要的角色。”王貽芳說。

回應熱點

中國應超前布局大科學裝置

對于我國建設大型對撞機的話題,王貽芳透露,現在還在繼續研討,正在做加速器的設計,還有物理目標的研制,同時在做關鍵技術的預演。“當然,國家還沒有做最后的決定,這也依賴于我們最近這幾年的工作,準備工作是否足夠成熟,使得它能夠開建。”王貽芳說。

今年1月,《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我國基礎科學研究整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到2035年,我國基礎科學研究整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產出一批對世界科技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有重要影響的原創性科學成果;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在王貽芳看來,建設科技強國,基礎科學研究方面也必然要領先國際。其中一項重點任務,就是做好規劃,做世界上最好的裝置以及世界上最好的研究。他表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個物理學的發現——引力波、希克斯玻色子,還有中微子,都依賴大科學裝置,以及早期的規劃、設計、超前準備。

而建設大型對撞機,除了基礎科研需求,必將推動整個國家創新體系的發展。王貽芳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成效顯著,“十三五”以來,一些早先未能開建的大科學裝置項目陸續啟動,這些大科學裝置不僅推動了基礎科學研究,提升了國內企業技術能力,培養了一大批專業科技人才,也為國家GDP發展提供了推動力。然而,大科學裝置出成效并非一蹴而就。“大科學裝置從醞釀到建設,再到發揮效益,至少需要20年。”王貽芳說,“要達成2050年的基礎科學研究發展目標,保證大科學裝置持續產出,國家必須從現在開始重視大科學裝置的計劃布局。”

基礎科學

需要國家持續投入和支持

長期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王貽芳,這次參加全國兩會,最關注的還是科技發展。

“我希望國家能夠更加重視科技工作,特別是基礎科學研究工作。”王貽芳說,我帶來的建議是國家如何加強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支持,更好地使我們的基礎科學工作出成果,出大成果,從而能夠實現國家2035—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強國這一目標。

王貽芳說,一是要加強投入,國家對基礎科學的投入還應該加大;二是能夠改善管理,能夠更加發揮科學家在基礎科學研究中的主導作用,能夠有更多穩定的支持。“科研工作,特別是基礎科學研究工作,有它自己的特點和規律,還應該能夠要有更加寬松的環境和條件支持。”王貽芳說,很多研究成果是需要通過幾十年的努力來實現的。他進一步解釋說,所謂基礎科學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有所謂的不可預見性和隨機性,因為基礎科學研究的方向是前所未有的,需要的設備也可能是以前從未見過的,相應的也需要有關鍵技術的支持。

王貽芳表示,建議國家持續增加對基礎科研的投入,達到每年2000億元的水平。“要想有重大發現,三年五年是做不到的,所以需要長期的支持,大家還是要有耐心。”

(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尋找宇宙線起源,有望在四川“破題”》)

    責任編輯:謝寅宗
    校對:徐亦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山县| 桦南县| 麟游县| 临西县| 大石桥市| 白玉县| 鄂温| 镇雄县| 大荔县| 北川| 平安县| 永登县| 和田县| 永州市| 新安县| 宜黄县| 辽宁省| 高雄市| 英德市| 云霄县| 新疆| 北安市| 广东省| 浙江省| 梓潼县| 镇赉县| 屯昌县| 西青区| 三明市| 托里县| 莒南县| 扎赉特旗| 都江堰市| 江北区| 阜新| 依安县| 昌平区| 黄浦区| 克东县| 固安县|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