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手與草根球員混搭參賽,這項全新的乒乓創新賽事不簡單

業余選手也穿上地方隊的戰袍和國手們一起征戰國內大賽,甚至最終決定比賽結果,這或許是過往眾多乒乓球迷無法想象的一幕。
如今這樣一場專業融合群體的乒乓球創新賽事——中國乒乓球協會團體公開賽,就在上海成為中國乒壇近日來最大的焦點。
伴隨著國乒第三次創業的腳步,這項新興賽事不僅為業余選手提供與國手同場競技地舞臺,也為一些早已離開國家隊的老將給予更多出場機會。
同時賽事還擔負著為東京奧運周期鍛煉新人的任務,一些“00后”小將也初次登上了這樣高規格的比賽,讓更多人看到了中國乒乓的全新一代。

草根選手成了決勝關鍵
作為中國乒乓球協會首度推出的創新賽事,2018年中國乒乓球協會團體公開賽首站于3月1日-3日在上海嘉定體育館新館舉行。
本站賽事的創新恰恰就來自于,業余選手與專業選手甚至國手的混搭出戰。
本次比賽的參賽球隊來自天津全運會乒乓球項目男團前八名,各省市隊在派出2男1女的專業選手之外,還邀請兩名年齡分別在30-39歲和40-49歲的男選手參加。
經過前兩個比賽日的角逐,廣東隊與河南隊會師決賽。最終,林高遠、張超領銜的廣東隊以總比分4:2戰勝黑馬河南隊,成為該項賽事的首支冠軍隊。
作為賽事最大的黑馬,河南隊表現也是可圈可點。他們在在半決賽時淘汰了北京隊,成為隊伍晉級功臣的恰恰是一名業余球員。
在3月2日的半決賽中,參加40-49歲組的溫玉凱在第七場決勝場取得關鍵勝利,幫助球隊闖入決賽,“最后一場我頂住了壓力,我的團隊也給了我很多鼓勵。”
與專業隊球員聯袂出戰國內大賽,曾經是這位河南業余高手無法想象的事情,“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類似的賽事,讓我們這些業余選手可以參與其中。”
這樣的創新賽事成了草根球員與專業運動員最好的交流平臺。賽事開賽前,上海市的業余選手還與專業運動員在上海東方綠舟基地一同訓練,甚至還享受了上海體育職業學院副院長、前奧運冠軍王勵勤的現場指導。
從事金融行業的羅胤此次代表上海隊出戰,37歲的他十分珍惜這樣的切磋機會,“跟許昕這樣的世界冠軍一起打球,感覺蠻幸運的,在這種氛圍下可以好好學習。”
“能身穿上海隊的戰袍,我終于圓夢了。”42歲的夏毅強在接受《中國體育報》采訪時激動地說道,“而且經過專業訓練,我的技術和體能肯定會有所提升。”

馬龍、許昕未來有望與草根切磋?
除了為專業球員與草根選手提高交流平臺,這項賽事也給了一些老將更多的出場機會。
33歲的前世界冠軍張超早已告別國家隊,他的身影如今依然活躍在地方隊和乒超聯賽中。去年,他在林高遠狀態不佳的情況下,幫助廣東隊取得團體第四名,今年更是率隊奪冠。
“我今年34歲(虛歲),像這么大年紀還在乒超這種頂尖聯賽中打的,全中國就剩下我和天津隊的郝帥兩個人了。”張超感慨道,像他這樣的現役老將已所剩無幾。
“我年紀大了,能在場上多打一場是一場。中國乒協舉辦這樣的比賽,我們很高興,因為可以給我們這些大齡運動員更多的比賽機會。”
在這位老將看來,這樣的賽事對新人同樣大有裨益,“因為比賽賽程短,每場比賽是三局兩勝制,對年輕運動員的心理沖擊比較大,對他們來說更是一種歷練和學習。”
張超透露,自己所在的廣東隊的女隊員現在都是17、18歲的小姑娘,他希望中國乒協能夠多舉辦類似的比賽,給這些年輕人更多展示的機會。
當然,這項群眾體育與專業體育相結合的創新賽事還在初步的摸索階段。此次雖然有林高遠、方博、周雨等國手登場亮相,但遺憾的是,馬龍、張繼科、樊振東、許昕等明星未能參賽。
未來,乒乓明星的出戰并非不可能。從比賽規則來看,并沒有規定30歲以上的選手必須是業余選手,這就意味著符合年齡條件的專業隊甚至是國家隊選手也可以參賽。
“88年的馬龍、89年的許昕這些上了30歲的國家隊隊員如果來參賽,那對草根選手來說就太好了。”張超也認為,這項賽事未來有可能真正實現乒乓國手與業余選手的對決。

2018年中國乒乓球協會團體公開賽的首站比賽由中國乒乓球協會主辦,上海市體育局、嘉定區人民政府承辦,上海市乒乓球協會、嘉定區體育局協辦。
其實從去年的天津全運會開始,群眾體育與專業體育的交流與互動便逐漸頻繁起來。“我認為這是很好的嘗試,對乒乓球推廣有著積極的作用。”王勵勤說道。
除了為草根提供與專業球員的切磋的機會,這項比賽也給老將和新人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這也正是此前乒協新政中所提倡的。
新年伊始,中國乒協在其官網發布《中國乒乓球協會2018年參加國際賽事運動員選拔辦法(試行)》,公布了國乒在東京奧運周期新的人才選拔辦法。
公告中寫道,國乒在除了國際乒聯指定的參賽資格外,在其余國際賽事中必須帶上一位U21成員。另外,在乒超聯賽積分排名前三的非國家隊運動員,也有資格參加國際比賽。
“乒乓球項目在人才培養上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以老帶新、以新促老’,這也是競爭機制的重要體現。”乒協此前在官方回應中寫道。
可以看出,國乒在東京奧運周期提升了隊伍的競爭機制。而此次來上海參加比賽的8支代表隊本身也是國內實力最強的隊伍,要知道國內參賽隊伍的實力往往要高于國際水平。
相信乒協舉辦這樣一項創新賽事,不僅是為了在橫向上,讓乒乓球這項運動進一步在全民中開展起來,更是為了在縱向上,繼續做好國乒“超一流隊伍”的梯隊建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