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心!有陷阱——生活避坑指南 | 10月主題書單

生活中我們難會碰到各種各樣的陷阱,本來進超市只是想買瓶洗發水,最后卻大包小包地從商場走出來;本來想準時下班,最后卻被一堆毫無意義的工作生生拖成“996”。有更多隱藏更深的陷阱,例如女生總是覺得自己不夠瘦,每個女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容貌焦慮和身材焦慮;某些app打開了就停不下來,消耗掉一整天的時光。
本期書單梳理了一些不易被人們察覺的生活陷阱,從社會學家、經濟學家、人類學家的專業角度剖析這些陷阱背后的社會學成因和解決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愉快避坑,重獲自由與輕松。

01

短短兩個世紀,世界就從農業社會徹底轉變為商業社會,在這個極度便利、高速發展的消費時代,社會心理和社會文化經歷了深刻變化。市場力量的崛起,也催生了全球社會與政治的多重變革。品牌、大型百貨公司、公關和廣告的繁榮,商品價值的過度包裝,無不影響著人類自我認知、自我實現的方式,使我們從自給自足的生產者“進化”成了“買賣機器”。
本書從18、19世紀商品經濟發軔的歐洲入手,展現了消費主義、商業文化誕生和發展,并成為現代生活中心的過程,揭示了世界向消費社會的轉變和商人權力的急劇上升,是如何將我們制造成“消費者”的。
02

如今的社會越發相信,成功的必經之路就是量化人的績效,公布結果,并根據數字來分配酬勞。當我們飽含熱情地投入科學嚴謹的評估過程,我們卻由測量績效變成了癡迷于測量本身——這就帶來了“指標的暴政”。《指標陷阱》甫一出版即風靡西方,本書不僅指出指標崇拜的普遍問題,還提供了一份何時以及怎樣運用指標的清單,無論身處哪個行業或崗位,都可以用這本書給迷失在指標中的自己加以警醒。
03

生活中,你曾陷入這樣的手機陷阱嗎?本想要認真傾聽朋友談話,手卻總是控制不住地伸向手機,刷微博、微信、抖音……稍不留神,幾個小時就過去了。
為何當代人沉迷于用手點按手機屏幕?為何手總是忙碌?手與我們的精神生活究竟有何關聯?
其實,從嬰兒的游戲到成人的社交,從遠古祭祀儀式到現代數字生活,手無處不在,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手的使用史。跟著《手的精神史》,著名精神分析師達里安·利德將帶你揭開“手”的秘密。
04

在美國,死于藥物過量的人多過死于車禍的人。醫生開的處方,怎么會跟海洛因和死人扯上關系呢?接受了最好的戒毒治療怎么還戒不掉呢?止痛藥依賴怎么會讓海洛因趁機進入主流社會?
《夢癮》讓人看到了一枚硬幣的兩面,致癮的止痛藥的合法和非法面孔,為了治病一不小心卻掉入毒品的陷阱。
從俄勒岡州波特蘭的癮君子到阿巴拉契亞的藥廠,再到墨西哥小鎮毒販子的故事,作者山姆·昆諾斯追蹤了海洛因從美國城市貧民區到市郊地塊的傳播路徑,描述了一種“災難性的協同效應”,即過量使用阿片類止痛藥會導致上癮,其中許多人甚至轉而使用更便宜且無處不在的海洛因。止痛藥的泛濫,給美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05

“上帝給了你一張臉,你卻自己造就了另一張。”這句來自《哈姆雷特》劇本中的臺詞成為當下整形美容市場的一個生動注腳。越來越多不同年齡、不同經濟背景的現代人,為了變得更美更年輕,像購買一項日常服務一樣選擇整形美容手術。這種“美貌的神話”如何在消費革命的推動下愈演愈烈?本書指出,從芭比娃娃到韓流,美容經濟的背后是全球化背景下審美觀的折射;而中國女性對美的認知和身體實踐,則進一步呈現了中國社會文化史的意涵變遷。
06

不知道多少人已經和“羊了個羊”這個游戲徹底綁死,毫無懸念,每天玩好幾十次一連玩了好幾天,一次都沒有通關過,而“羊了個羊”的上癮機制和老虎機有著驚人的相似——在《運氣的誘餌》這本書中,作者憑借近二十年的深入田野工作和人類學家的辛辣眼光,一層層地呈現了博彩行業、賭博者個體和現代社會基本理念的全景:賭博業為不斷盈利并掌控消費者,精益求精地研究方方面面細節;電腦和網絡技術興起后,其中的算法、畫像、追蹤、個性化營銷、動態響應等技術更是瘋狂進化,廣泛應用到了一般商業世界:面對購物、運動、聊天、刷劇、煙酒、藥物、加班等萬事萬物時,都可能無力抵抗誘惑,而戒賭的方法和陷入賭癮的途徑,乃是同一條路……
07

你的工作對世界做出貢獻了嗎?2013年,大衛·格雷伯在《談談“狗屁工作”現象》一文中提出了這個尖銳的問題,在幾周內收獲了超過百萬次的閱讀點擊,并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直到現在,它仍然是人們深切關注的議題。是誰在創造這些毫無意義的工作?它是如何降低效率,阻礙個人價值的實現,加劇不公平的?在這本書中,作者以犀利的筆觸,將自己的觀察、研究與反思悉數呈現,剖析了困擾世人的當代社會病灶。
08

無權者與有權者之間的對抗充滿了欺騙——無權者假裝恭敬有禮,有權者則故意夸大他們的名望與掌控能力。如果僅接受這些表面價值,我們將無法把握權力關系中的各種矛盾、緊張和內在可能性。
通過考察世界各地文學、歷史學、政治文化中的實例,著名政治學、人類學者詹姆斯· C·斯科特深入探討了支配者與從屬群體的公開劇本及潛隱劇本之間的聯系、區別和界限。
這部里程碑式著作,將修正我們對從屬、抵抗、霸權、民間文化和反叛背后的各種觀念的理解,并為權力關系的研究提供一條新的路徑。
09

在這個社會上,作為一名女性,從小就被教育要聽話、要忍耐,生氣就會被人說成是“歇斯底里的瘋女人”。麗貝卡告訴我們,不是這樣的,憤怒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我們應該正視、珍視它。《好不憤怒》從憤怒的性別化談起,重新審視了主流文化對男性憤怒與女性憤怒的雙重標準,重新審視了2016年美國大選、MeToo運動以來美國乃至全世界女性遭受的不公平對待,以及女性力量的崛起,探討了各種各樣的女性憤怒,進而一針見血地指出,“憤怒是真實的、合理的、應該的,也是有必要的”。
原標題:《小心!有陷阱——生活避坑指南 | 10月主題書單》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