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愛耳日|電腦輻射會影響孩子聽力?專家解答兒童聽力疑問
有句俗話叫“十聾九啞”,意思是說如果一個孩子的聽力不好,他就不會講話,或者口齒不清楚。如果一個孩子不會講話,不一定是發音器官有問題,在排除了智力發育方面的問題、孤獨癥等情況,孩子很可能存在聽力障礙。
今年的3月3日是第19個全國愛耳日,主題為“聽見未來,從預防開始”。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陳潔主任醫生介紹,目前我國每年新增聾兒3萬余名,全國范圍內聽力障礙殘疾人口達2000萬,長期居于各類殘疾之首位。一個聽力障礙的兒童,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斷和干預,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通過適當預防、早期發現和適當干預,兒童的聽力障礙大多能給予有效的治療。
在門診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孩子三四歲了還不會講話,只會無意識地發出一些類似“么么”這樣的聲音,由父母帶來兒童保健門診檢查語言發育的問題。而值得引起家長重視的是,在這些孩子中70%-80%,經過檢查發現存在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有的甚至是全聾。
更令人著急的是,有些父母不接受事實,也不相信醫院的診斷,固執地認為孩子的聽力不存在問題,不接受干預和治療。有的老人更相信孩子是“金口難開”,相信“某某著名的節目主持人,四五歲才會講話”之類的“前車之鑒”。最后錯失孩子最敏感的語言發育期,到了學齡期無法去正常的學校讀書。
專家表示,嬰兒時期的大腦皮層中,聽力中樞和語言中樞都是一片空白,只有當出生后,在持續的各種聲音的刺激下,在各種語言的刺激下,中樞中的神經細胞的小手(醫學上叫突觸)才會越長越多,連接成一大片網狀,類似大型計算機網絡系統。
這些發育在出生后到兩三歲時是最活躍和敏感的。如果過了這個階段,皮層的“計算機系統”工作能力就會大大減弱。而在人的一生中,藥物、病毒、不良習慣等都有可能導致聽力受損,甚至造成耳聾。因此,及時發現問題是父母的第一要務!
那么,如何才能盡早地發現兒童的聽力障礙呢?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兒童聽力保護的重視,新生兒聽力篩查在國內越來越普及。早期發現聽力障礙新生兒已成為可能。
每個孩子出生時都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在出生后聽力篩查沒有通過的情況下,醫生會要求孩子在3個月時再進行全面聽力檢查。如果6月齡復查仍然存在聽力障礙,達到一定聽力損失的程度,建議對孩子進行干預,使用各種類型的輔助聽力設備(助聽器或者人工耳蝸),同時進行語言康復訓練。
經過科學、系統的干預,絕大數孩子可以進入一個有聲世界,進入普通的學校就讀,和其他孩子一起進行無障礙交流。
事實上,初次聽力篩查沒有通過的新生兒并不在少數,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聽力障礙診治中心是上海市定點的權威兒童聽力中心,多年來長期從事嬰幼兒、兒童聽力障礙的診斷和治療的工作,對家長最困惑的兒童聽力問題進行了梳理和解答。

妊娠早期尤其是在前3個月,正是胎兒聽覺器官形成的重要階段,此時聽覺器官極其嬌嫩脆弱。如果在這個階段母親得了感冒,尤其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如風疹、皰疹、腮腺炎、流感病毒等,是有可能對胎兒的聽力產生影響的,造成先天性耳聾。
臨床上大部分常用藥物在一定劑量內使用是安全的,但是有些藥物對耳朵可能有毒性,會導致寶寶聽力下降。已知的耳毒性藥物有近百種,常用者有氨基甙類抗生素(鏈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慶大霉素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紅霉素等),抗癌藥(長春新堿、2-硝基咪唑、順氯氨鉑),水楊酸類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等),抗瘧藥(奎寧、氯奎等),袢利尿劑(速尿、利尿酸),抗肝素化制劑(保蘭勃林),鉈化物制劑(反應停)等,其中氨基甙類抗生素的耳毒性在臨床上最為常見。
2.媽媽孕期從事電腦專業的工作,會導致寶寶聽力不好嗎?
電腦輻射是導致嬰兒聽力殘疾的危險因素。在懷孕期間高頻率使用電腦的孕婦,其下一代發生聽力障礙的危險可增加數倍。除電腦外,微波爐、手機、電視等輻射源也可能會對胎兒產生影響。
3.懷孕時進行胎教,將耳機放在肚子上給寶寶聽音樂,會影響胎兒的聽力發展嗎?
不建議媽媽們將耳機直接放在肚子上給寶寶聽,節奏過強、力度過大的音樂,有可能會導致聽力下降。
4.如果出生時第一次聽力篩查沒有通過該怎么辦?
新生兒初次篩查是指新生兒生后3-5天住院期間的聽力篩查。如果未通過,建議在出生后42天至我院聽力中心進行第二次篩查。如果42天的復查仍有問題,建議在出生后3月齡再次復查。
5.剛出生的新生兒,家長該如何觀察寶寶的聽力是否正常?
(1)吸吮喂奶觀察法:
嬰幼兒在喂奶時給一定的聲音,最好在寶寶吃得最盡興時,給短暫的敲擊聲(1秒左右)。正常情況下,寶寶吸奶的節奏或動作會改變甚至停止吸奶,有時也會看到眨眼睛,面部和手足抽動等。第一次可以給中等強度聲音,有反應,下一次減小聲音;沒有反應,則可增大聲音。
(2)睡眠測試法
嬰幼兒入睡時(淺睡狀態),在兩耳側分別敲鈴,觀察孩子會不會被響聲驚醒,或出現眨眼、身體抽動等動作。當睡深時,可捏鼻子使寶寶快醒時,再重復測試。
(3)轉頭測試法
針對3個月以上的嬰兒,讓嬰兒坐在母親的膝蓋上,給他一個小玩具吸引注意力。另一個人在孩子身后左、右兩側分別突然敲鈴,觀察孩子是否會主動去尋找聲音。
6.在背后叫寶寶為什么他不會轉頭,是反應遲鈍?
這種情況建議來醫院做檢查,先進行常規的耳科體檢和聽力檢查來明確是否有聽力問題,另外其他幾種情況也有可能會引起寶寶有類似表現如:兒童自閉癥,智力發育異常等。
7.耳聾會遺傳嗎?
耳聾是可以遺傳的。但并不代表父親或母親有耳聾就一定會遺傳給寶寶,具體要通過基因檢查來明確父母雙方的基因特征,從而判斷寶寶出生后發生耳聾的概率。兒中心現已開展臨床基因篩查項目,可進行基因篩查,有這方面需求的家長可前來咨詢。
8.如果第一胎聽力有問題,想懷第二胎該如何準備及處理?
建議有這樣情況的父母來醫院進行基因篩查,因為第一胎寶寶聽力有問題,有可能是遺傳因素導致的,也可能不是遺傳因素導致的,需進行基因篩查,判斷寶寶出生后發生耳聾的概率。
9.如果確診新生兒聽力有問題,該如何治療?
首先要來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明確病因。根據不同的病因進行不同的治療。常見的問題比如耳朵耳屎太多堵住了耳朵,或者耳朵發炎了引起外耳道炎或中耳炎,當耳聾較嚴重,藥物治療無法挽回時,需要佩戴助聽器或進行人工耳蝸植入來恢復聽力。
10.助聽器該如何選擇?
助聽器的選擇涉及多個方面,如進口還是國產?盒式、耳背式、還是耳內式?骨導助聽器還是氣導助聽器?選擇因素較多,但無論選擇何種助聽器,首要的就是對患者進行全面準確的聽力評估,明確耳聾性質和程度。
尤其是兒童,其本身表達能力較弱,檢查配合較差,部分還伴有先天性的外耳、中耳、內耳畸形,牽涉到今后的可能的手術問題,更需要至正規的聽力中心進行檢查。
兒中心聽力障礙診治中心是上海市定點的權威兒童聽力中心,在完成患兒檢查后會給出相應的助聽器選配建議,同時兒中心與國內外各大主流助聽器品牌皆有合作,可在兒中心直接完成助聽器選購,并提供佩戴后的患兒跟蹤調機服務。
11.人工耳蝸是什么,它如何保證寶寶聽到聲音,學會講話?
人工耳蝸植入是一種電子裝置,它將環境中的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再將電信號通過植入的電極傳入患者耳蝸,刺激耳蝸殘存的聽神經,產生聽覺。
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它的問世挽救了大量嚴重的兒童耳聾患兒,使他們避免長大后成為聾啞人。其中大部分患兒可以進入正常的學校學習,而不用再進入聾啞學校。
12.人工耳蝸植入是否必要,最佳年齡是幾歲?
對于嚴重的耳聾患兒,人工耳蝸植入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往往藥物治療和佩戴助聽器的效果較差。目前國內外的主流觀點是年齡越小越好,手術條件好的兒童可考慮在數月大時進行手術。因為植入人工耳蝸后大多數情況僅僅是提供了患兒聽力,但寶寶要學會講話,還需要大腦言語中樞的正常發育,這一中樞大約在5歲左右完成發育。
因此家長如果發現寶寶需要進行人工耳蝸植入,需盡快考慮手術,否則,如果寶寶年齡太大,錯過了言語中樞發育的“黃金時期”,再植入人工耳蝸,寶寶也只是聽得到聲音,但聽不懂講話,是非常可惜的。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