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北溪天然氣管道被毀,第一個嫌疑人是美國

2022-10-01 0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 編輯部 北美留學生觀察

首先,我們要清楚“北溪”到底是什么?

簡單來說,北溪就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氣輸送管道,自俄羅斯起將源源不斷的天然氣能源輸送到歐洲。

是俄羅斯天然氣巨頭Gazprom和五家歐洲公司的合作項目,每年可輸送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歐洲馬上要迎來“寒冬”,天然氣輸送管道被炸,又面臨缺煤少碳的現狀。從小生活在高緯度地區的中國人都知道,暖氣在冬天必不可少。

現在的情況是,家里沒有暖氣了,歐洲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幾乎同一時間,西方媒體都發出了“北溪”被炸的報道——

據歐洲新聞電視臺網站消息,當地時間26日,“北溪”天然氣管道3條支線同時損壞。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瑞典國家地震臺網地震學副教授倫德說,能清楚地看到事發水域的海浪如何從底部反彈到水面,這意味著“發生了爆炸”。

其中一次爆炸產生了相當于2.3級的地震,瑞典南部30個測量站都探測到此次爆炸。

據路透社援引瑞典海事局的消息稱:“‘北溪’管道有兩處泄漏:一處在瑞典專屬經濟區,一處在丹麥專屬經濟區,二者距離非常近。”

三條支線同時被毀,說不是人為?誰能信?

到底是誰下的黑手,讓“北溪”徹底癱瘓?

看看各國領導人的反應就知道——

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說得很直接,“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不是“事故”而是“蓄意破壞”。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說,懷疑蓄意破壞還為時過早,但“不排除一切可能性。”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稱,任何的襲擊或破壞行為,“對于彼此都沒有好處。”

歐洲議會議員、波蘭前外長西科爾斯基在社交媒體上說:

“謝謝你,美國。”

為啥要謝謝美國呢?

(北溪2號線)

最吃虧的首當其沖是,俄羅斯。

北溪2號是俄羅斯的重要賺外匯項目,俄羅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現在炸一下,據說直接把北溪2的管子炸腐蝕了。俄羅斯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第二個是德國。

北溪2號是德國獲得俄羅斯廉價天然氣的直接手段,對德國來說,北溪2號提供的天然氣足以讓德國面對歐盟其他盟友的譴責,頂著北約各國的壓力,也要拿廉價天然氣的必要手段。

那么誰對“北溪”痛下殺手?

第一個嫌疑人當然是美國。

世界上究竟有哪個國家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使用武器,且不留痕跡地破壞“北溪”?屈指可數。

而且,北溪2號沒了,美國就能斷掉德國的念想,德國也必然要大力支持烏克蘭。

第二個嫌疑人是波蘭。因為北溪2被炸的這個地區是波蘭附近,波蘭站著地利,很適合做小動作。

波蘭一直譴責德國不作為,也許是波蘭一怒之下,炸了北溪2號,想逼德國站隊。

第三是本次事件最得利的烏克蘭。

德國失去北溪2號后,等于是沒有了最后一個后顧之憂,德國武器裝備可能會大量進入烏克蘭。

那么另一個問題是,為什么要對“北溪”下手?

九月份開始歐洲陸續入冬,氣溫下降,供暖會出大問題。冬令時日照時間短,不僅是供暖,照明也是問題。天然氣不只是民用資源,還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比如用來生產化肥,挑戰又不止供暖和照明。

俄烏沖突,受傷最重的是歐洲,資金往美國跑,高端制造業往那些能提供穩定能源和勞動力的國家跑。

歐洲不知不覺被拖入戰爭的泥潭。

11月8日開始的中期選舉讓拜登必須要得到歐洲的支持,俄烏沖突中,美國已經站隊,明確支持烏克蘭。

拜登不希望也不會允許,歐洲各國在這個時候掣肘。

斷掉歐洲的退路,以此為要挾,歐洲各國只能依靠美國。

支持烏克蘭的后果就是,歐洲陷入了能源危機。

如今歐洲人再抗議也沒用了,管道被炸,他們只能一邊倒的支持美國,購買美國高價天然氣。

這其實是四方博弈——

美國、歐洲、俄羅斯、烏克蘭。

1.美國一直想要隱藏在幕后,獲得最大利益。既能牽制住歐洲,又能搞死俄羅斯,還可以讓烏克蘭為自己送命。

2.歐洲已經不太想參與到這場戰爭中了,能源缺失造成了選舉和社會的動蕩。意大利已經選出了一個“墨索里尼”。

3.烏克蘭,逼迫美國現身,正式對抗俄羅斯。

4.俄羅斯,看出中印都有想要出面調停的意思,但是如果美國不參與進來,戰爭無法結束,逼迫美國動手或許是一個辦法。

“北溪”被毀還造成了環境的破壞。

兩條北溪天然氣管道被蓄意破壞導致大量甲烷排放,很有可能造成歷史上最嚴重的溫室氣體排放事件。

根據丹麥政府提供的官方最壞情況的估計,此次約有7.78億立方米天然氣泄漏。

斯坦福大學氣候科學家杰克遜和佛羅里達州的退休化學海洋學家大衛·黑斯廷斯兩位科學家經過核算,

兩人分別計算出,這相當于釋放了大約50萬噸甲烷,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甲烷泄漏排放的五倍!

杰克遜表示:“下令這樣做的人,應該因戰爭罪被起訴并入獄!”

天然氣主要由甲烷(含量高達85%)組成,而甲烷是一種強效的溫室氣體,是氣候變暖的第二大原因,僅次于二氧化碳。

以20年的時間框架作為對比,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80多倍,而在100年內,甲烷的溫室效應大約是二氧化碳的30倍。

非營利組織清潔空氣任務組的高級科學家表示,這起事件對氣候的影響將是災難性的,可能是前所未見的。

北溪管道泄漏造成的甲烷排放量約等于丹麥整個國家全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3,同時也可能是美國阿利索峽谷災難所釋放的溫室氣體的五倍或更多。

而阿利索峽谷天然氣泄漏事件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甲烷泄漏事件。

2016年,美國阿利索峽谷天然氣泄漏時,峰值時每小時泄漏的甲烷氣體量也不過約50噸。

在泄漏發生之后的幾個月的時間里,共泄漏了約10萬噸天然氣。

美國阿利索峽谷

GHGSat(衛星監測甲烷排放的機構)副總裁Jean-Francois Gauthier則表示,根據現有數據進行的“保守估計”顯示,剛開始泄漏時,每小時釋放的甲烷可能就超過了500噸,壓力和流速將隨著時間推移而減少。

另外,北溪管道內究竟存有多少天然氣,以及存儲溫度和壓力、管道受損規模,均是不確定因素。

天然氣在排放的過程中會被海水吸收一部分,但究竟會被吸收多少,也難以測算。

有很多氣候科學家已經在社交媒體上做上了估算。

非營利組織環境保衛基金的能源政策主任Andrew Baxter估計,若按95%的甲烷含量計算,此次事件可能有11.5萬噸甲烷泄露,對氣候的沖擊約等于960萬噸二氧化碳。

圖源:Twitter

960萬噸二氧化碳=200萬輛汽油車一年的排放量,或者2.5座煤炭發電廠一年的排放量。

“北溪-2”管道的發言人本周曾表示,該管道系統里存有3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化學工程師推測,如果這3億立方米天然氣全部泄露,將導致約20萬噸甲烷的巨量排放。

這種量級的甲烷排放與約600萬噸二氧化碳造成的全球變暖后果大致相等。

這幾乎相當于古巴哈瓦那、芬蘭赫爾辛基或美國俄亥俄州代頓等中型城市全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據有關當局稱,天然氣泄漏不像石油泄漏那樣會立即影響周邊海域,并導致海洋動物立即死亡。

但歐盟能源專員內閣主席斯特凡諾·格拉西在本周二表示,此次泄漏有可能演變成“一場氣候和生態災難”。

原標題:《北溪天然氣管道被毀,將世界推向戰爭邊緣,幕后黑手到底是誰?》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葛市| 紫金县| 忻城县| 教育| 宁海县| 大名县| 上犹县| 彭山县| 永年县| 双城市| 当涂县| 来凤县| 崇阳县| 桂东县| 东阿县| 灌阳县| 京山县| 万载县| 龙岩市| 临泉县| 仁怀市| 平昌县| 西华县| 凤台县| 中卫市| 新竹县| 楚雄市| 宁远县| 沧州市| 广安市| 昌图县| 容城县| 绥江县| 南康市| 玉树县| 株洲县| 温宿县| 嘉鱼县| 襄汾县| 陆良县| 南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