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一開出十門課,杭州有高中生寒假每天花8000元補四門課

再過幾天杭城中小學就要開學了,不過對于高中生來說,這個寒假并不輕松。
特別是高一學生,十門課全開,再過三個月就面臨第一次學考,學習節奏非常緊張。所以假期里,不少高中生都在趕場補課。最近,一位杭州高中生向快報報料:“班里有同學補得最兇的,聽說整個寒假只休息了四天。有同學甚至一天花8000塊,狂補四門課。”
一名重高的高一女生說:“有親戚問我要開學了是不是很痛苦?哈哈,我說開學和放假沒啥區別,不過是把高強度的學習節奏,調得更快一些。”
高一開出十門課
不提前進入狀態 跟不上節奏
上學期有5個月,號稱“史上超長學期”。弦緊緊繃了五個月,本以為到放假,可以稍微放松一下。結果流感暴發,不少學生中招。
劉老師是杭州一位重點高中實驗班的班主任,他說,看到班里一位爸爸在朋友圈曬出女兒吊水的照片,配文很扎心:“孩子總算有時間生個病了。”
“寒假里,每天都有學生來問我題目,就在微信上,拍張圖片,再來一段50多秒的語音。遇到難題,講解復雜點,一來一回,要說不少段語音。”劉老師教數學,假期里和全班同學都保持聯系,有時在班級群里布置點階段作業,也有家長來匯報下孩子的學習進度等。個別學生問問題,會單獨交流。劉老師說能看出,整個假期大家都在忙,作業進度在不斷更新。
和學生保持緊密聯系,掌握每個人的學習節奏,劉老師的整個假期并不輕松。但是他說沒辦法,因為高一學生壓力大任務重,必須跟緊。
去年9月,高一進校,一下開出十門課。確切地說,應該是十一門課,因為技術科目有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兩門。
“班里孩子多數是理科有優勢,對于政史地這些學考科目,需要大量背誦,不是很擅長。同時,物化生作為選考科目,一刻不能放松。
“你想想五六年前的高一學生,那種高一玩一玩、高二趕一趕、高三沖一沖的節奏,完全改變了。現在高一即高三,進入高中就是沖刺,想拼一下就能成功根本不存在,必須立即進入狀態,甚至提前進入狀態,才有可能跟上節奏。”劉老師說。
杭州有高中生
寒假每天花8000元狂補四門課
杭州女生歡歡,去年保送進了一所排名靠前的重點高中。歡歡學習自覺,成績一直保持中上,比較穩定。對于選考科目,也有了初步打算:歷史、政治和生物。“我屬于比較典型的文科生,很喜歡旅游,但是對地理這門課實在不感興趣,所以選了門‘理科中的文科’生物。”
上學期結束,十門課的千分考(注:每門課100分,共1000分),學校考過兩輪。歡歡生物考得一般,落到400名后。爸爸著急了,立即開始考察市面上的各大培訓班,向朋友打聽哪個老師教得好,準備給女兒報名。
歡歡卻不樂意,一是覺得自己的學習能力還行,二是心疼補課費。
她在同學群里打聽了一番,回來甩給爸爸幾串數字:“有個初中同學,跟著一位老師,一天補四門,語文、外語、物理、化學,要花8000元,絕對天價;你要說這個是個例,我再告訴你,班里很多人在補課,一個寒假補了十四天是普遍水平,平均價格是2萬元。要是我也補課,等于你們的年終獎都丟水里了。”
之后,為了要不要補課,父女倆還激烈地討論過幾次。后來,爸爸尊重女兒,不再強求,他說:“孩子心疼我們,我們更心疼孩子,因為高中不補課會非常非常累。”
在和歡歡爸爸聊天時,他說得最頻繁的詞是“緊張”:時間太緊張,考試太緊張,對人生的規劃太緊張……
“以前,也不比新高考前了,就比比第一屆新高考。大部分學生都是高一學完,定下選考科目。現在,高一第一學期結束,再過幾天開學,就要定選考科目了。未來要干什么,家長和孩子都不知道,怎么辦。既想要按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又要考慮到策略和方法,喜歡哪一門不一定學得最好。” 爸爸說,女兒初步定下這幾門科目,很難經得起推敲,如果還像上次考了400名怎么辦。說著說著,爸爸又焦慮起來:“再給她一次機會,如果成績還不上去,不能隨她了,必須把課補起來。”
找到最有競爭力的優勢學科
一位重高老師說:“整個假期里,學生來問題目的很多,從這些問題中,能看到不少寒假作業范圍外的內容。
“我們都心知肚明,全班絕大部分人寒假都在外面上培訓班,不補根本來不及。學得兇的,整個寒假基本沒有空隙,有的一直補到臘月廿九,才回老家,過了年,初四又出來。整個假期只休息了四天。”
還有老師說,“寒假里學生瘋狂在補的課,主要是兩方面:一是6月要學考的內容;二是自己的優勢學科,準備選考的科目。新高考2.0版本下,學考、選考分開,學考只能考一次。要想拿到好的等級,總要奮力拼一下。”
另一位重高的班主任說:“現在的孩子,要有多任務同時處理的功能,不能結束一項再趕下一項,因為時間根本來不及。”所以,必須同時開啟多項任務,學得差的學考科目要補。
這位班主任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就要樹立起一門強項,作為選考科目。很多孩子越學越差,最關鍵的原因,就是沒有找到自己準確的定位,分析每門學科,找到最有競爭力的一門,投入精力,以這一門帶動每一門,發展和進步才會快起來。”
采訪中,很多老師提到,這幾天同學們的寒假作業都已經做得差不多,應該迅速回到正常的學習生活狀態。“早8點起床,晚10點睡覺,盡快進入上學的作息。誰先進入新學期的狀態,誰就領跑。”
第一次選考成績很重要
往往是自主招生時的重要依據
現在的高二和高三,還是新高考1.0版本,節奏大都比較適應了。
比如高二學生,開學一個月后,就要迎來學選考,大部分學生以學考為主,不過要考的科目不少。一位重高的高二年級組長朱老師介紹,全校這次學考要考四五門的有很多。
和高一的任務不一樣,高二要面對的事情多起來。
“建議大家如果不是學霸學神,不要有太多想法,因為想法太多,節奏會亂掉。有的孩子覺得自己學習能力強,想學考多考一門,好在高三省出時間弄競賽,這樣精力很容易分散。
“尤其是現在,試卷難度不大,區分度不大,考的是細心。拿語文舉個例子,語文學考基本都是課內內容,選擇題18道,54分左右,占總分一多半。錯兩個就基本告別A等級了。”朱老師說。
高二學生離選考越來越近,朱老師還提醒大家另外一件事:
“有一點要注意,從往年的情況來看,第一次選考的成績是非常重要的,非常有指導意義,因為不少高校進行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時,第二次選考成績還沒出來,多數以第一次選考成績為準。
“高三學生已經考過第一次選考,要根據自己的得分來進行新規劃,如果得了滿分或者是自己滿意的分數,可以用更多時間來沖刺別的科目。準備參加自主招生的同學,這個階段高校很快會出招生簡章了,要報什么學校,要考哪幾科等,也需要立刻準備起來。”
(原題為:《這個寒假 杭州有高中生每天花8000元狂補四門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