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暑期檔游戲黃了,年輕人卻玩嗨了
王座已經冰封,成了游戲產業最近特別常見的一種論調。

尤其是最近的數據很不好看,以至于又多了2個衍生問題:
游戲產業暑期檔黃了嗎?
游戲產業的發動機熄火了嗎?
9月23日,伽馬數據發布《2022年8月游戲產業報告》(下稱“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8月份,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00.07億元,同比下降21.91%。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近三年暑期手游數據發現,暑期一向是各大廠商提升流水的關鍵節點,收入也更容易產生大的增幅。
但今年8月份,移動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139.57億元,環比下降4.63%,同比下降27.45%,規模創近6個月新低,更是三年來暑期收入最低。

與此同時,流水測算榜TOP10中,5款產品排名不變,最高排名變化上升7名,無新游上榜。
另外8月上線的新游戲表現也都不如預期。
但值得注意的是,8月中國自主研發游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保持增長,收入為14.25億美元,環比增長1.76%。增長主要由《原神》《和平精英》等頭部產品流水帶動。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李豪悅、《南華早報》記者曹彥君分別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年輕人的娛樂不再只有游戲,這才是游戲產業三年“最差”的真相。
事實上,疫情、版號審核趨嚴以及最嚴防沉迷帶來的未成年用戶消費清零等的影響并不大。
造成三年最差的根源,主要是用戶總時長恒定下,更多的泛娛樂方式和新消費的蓬勃出現。
如線上短視頻和直播帶貨,線下劇本殺、新式茶飲等業態都在切割游戲對年輕人的時長和消費,飛盤、露營也在崛起。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游戲行業近年來缺少創新,也讓用戶體驗上出現“審美疲勞”,由此造成收入下降也不足為奇。
至于拿下版號后,新游戰力不足,依然是老游戲在霸榜,則是慣常現象。
目前來說,今年的游戲市場格局依然是存量游戲是主流,新游戲并沒有出現新爆款。
當然,從較長時間來看,每年真正的爆款新游戲也最多是個位數,而長期霸榜的往往是運營有一定年份的老游戲。

這是從PC時代就一直延續而來的情況,即一線陣營在一段時間內整體恒定,新陳代謝較慢。
手游時代后,這個迭代速度盡管加快了,但依然需要以年為單位才能看到個位數游戲的排名下滑或上升。
同時,每年能夠進入年度流水前十的新游,往往也就一兩款。
因此,根據新游表現不佳來判斷版號恢復發放,對游戲市場沒有產生提振效應,就是一個錯誤分析了。
畢竟,國內游戲產業早已進入存量市場,其增速放緩已經是維持近十年的趨勢,用戶總數、消費總額觸及天花板。
版號恢復帶來的新游出現,不過是在存量市場蛋糕上進行切割,整體國內游戲市場增速放緩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和網易在9月都拿到了版號。
9月版號發放的最大亮點是網易過審了一款名叫《全明星街球派對》的游戲,這是4月份版號恢復之后,網易首次出現于獲批版號名單中。
與此同時,南京網典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健康保衛戰》也獲批版號。該公司為騰訊間接全資持股,公司CEO侯曉楠是騰訊旗下閱文集團總裁。
而外界亦據此分析認為,騰訊、網易在國內的爆款基因似乎難以恢復,未來繼續推出《王者榮耀》《陰陽師》這樣的大作,似乎有點難。

從過審游戲上似乎卻有這種可能,例如騰訊系的《健康保衛戰》,按照此前透露的信息是一個塔防休閑游戲,同時應該帶有健康科普性質,可以列入騰訊此前一直在探索亦有推出作品的功能游戲系列。
休閑類游戲的流量一般較穩定,在手游興起初期由于網速和手機性能制約一度是主流類型,但在當下網速和性能解鎖、MOBA等風格成主流的大背景下,成為爆款幾無可能。
然而,未來,騰訊、網易肯定是精品游戲為主攻目標,必然會有重度游戲出品,讓自己從賺錢的游戲大廠進階為產出3A大作的游戲名廠,只是側重點會更加偏向于國際市場。
“以前我只會花20%的時間去看海外,而現在我會花60%的時間去觀察全球市場”,在今年5月,騰訊高級副總裁馬曉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如此表示過。
因此,騰訊、網易以及其他各路游戲廠商的發展軌跡就清晰可見了:
兩條腿走路,國內、海外市場都需要準備重度精品游戲參與爭鋒。
有版號就國內先上。
版號未批就國外先試錯。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產業評論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