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瓦迪國際大學學者論述敘利亞重建中的宏觀經濟政策及如何吸引外資
《大馬士革大學經濟和政治科學雜志》[1]2022年第1期發表了敘利亞瓦迪國際大學(Wad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2]管理與經濟系講師卡羅爾·阿爾賽耶博士(Dr. Carol Alsayegh)的一篇文章,論述宏觀經濟政策對刺激敘利亞總體投資的作用,采用了描述、分析及統計的方法,并對數據進行收集、制表、處理和分析,通過對二手數據的分析來檢驗假設。本文選取的時間段為1990—2018年間,數據資料來自敘利亞的中央統計局、中央銀行、財政部。首先,文章對宏觀經濟政策(財政、貨幣和貿易政策)及其在敘利亞危機前及期間的發展進行研究和分析。其次,衡量了宏觀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及其與敘利亞總體投資之間的關系,并分析了最關鍵的經濟政策變量對總體投資的影響。最后,提出了有關敘利亞未來經濟發展的宏觀經濟政策建議。
一、敘利亞的宏觀經濟政策
“宏觀經濟政策”指的是一國在短期或長期有關經濟增長做出的一系列決策,旨在推動經濟發展和宏觀經濟穩定,并能夠通過政策干預,打擊經濟失衡的狀況。
本文首先對財政、貨幣和貿易這三個領域的宏觀經濟政策進行了區分,認為要實現經濟的長期增長,國家需要在三種經濟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并采取靈活的方式實現目標。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既需要根據當前具體經濟形勢,也需要考慮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一方面,根據具體形勢制定經濟政策可以因地制宜,有助于解決當前的經濟問題,例如金融失衡和短期經濟所面臨的挑戰。另一方面,結構性經濟政策旨在長期改變經濟結構。通過財政、貨幣和貿易政策這三種宏觀經濟政策,各國都在努力實現自己的經濟發展目標,具體有經濟增長、充分就業、國際收支平衡、穩定物價(即控制通貨膨脹)幾個目標。
本文重點論述了敘利亞的宏觀經濟政策,并將財政政策確定為敘利亞經濟政策的核心。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敘利亞政府一直致力于支持投資于生產、糧食安全和改善公民生活的條件。在2005年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敘利亞領導人通過了一項旨在發展社會市場經濟的一攬子計劃,試圖通過允許銀行私有化的方式來實現國家的財政政策和機制的現代化。然而,這種方式的“經濟改革”并未起到推動敘利亞整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主要原因是:敘利亞人口從1990年的1200萬左右增至2010年的2400多萬,翻了一番,這就需要增加公共支出來支持增加的人口。然而,與此同時,敘利亞政府的稅收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從11%降至6%,部分原因是由于敘利亞國內的軍事沖突。此外,政府征收的稅款通常是針對消費而非收入和財富的,這樣的征稅模式造成了人口貧困率的提升。總體而言,政府的預算赤字從2010年的約 1760億敘利亞鎊(約合0.7億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7543億敘利亞鎊(約合3億美元)。彌補財政赤字需要通過擴大現金發行量,這進一步導致了通貨膨脹和敘利亞鎊的貶值。
在貨幣政策方面,敘利亞的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制定,中央銀行對敘利亞部長會議負責,而不是隸屬于財政部。由于缺乏成熟的金融市場,敘利亞央行的貨幣工具有限。1981—2003年間,敘利亞中央銀行的固定利率保持不變。2002年3月進行的貨幣改革允許貨幣和信貸委員會設定利率并監督銀行,并被允許設定匯率,該匯率基于大約44%美元、34%歐元、11%日元和11%英鎊的貨幣組合。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敘利亞經歷了敘利亞鎊貶值及隨之而來的民眾的失業增長和收入惡化,這也進一步導致了國家的政治危機,使得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在敘利亞內戰期間,其GDP下降了53%,從2010年的 1.469萬億敘利亞鎊下降到2017年約0.695萬億敘利亞鎊。2015年的通貨膨脹率約為449.8%。
在貿易政策方面,敘利亞的出口商不受出口限制。但是,他們必須按照市場匯率將部分出口收入返還給國內銀行。對于農產品出口商,這一要求被免除。但是,其他大宗商品出口商可以保留其外匯收入的75%,同時要求他們將剩余的25%按市場價格出售給敘利亞商業銀行。2000年以來,敘利亞的關稅大幅下降。然而,內戰給其貿易部門帶來了重大挑戰。國內政局不穩,導致外匯匯率波動、信貸困難,對當地供應商和貨物運輸造成不利影響。此外,經濟制裁導致貿易條件進一步惡化。敘利亞依靠易貨貿易來規避經濟制裁,包括與伊朗達成的自貿協定,允許進口基本商品和材料。這導致敘利亞擺脫了之前對歐盟的貿易依賴,轉而與伊朗發展牢固的貿易關系。
在投資方面,1990—2018年間,敘利亞接收的總投資約為每年2100億敘利亞鎊。2007年,政府成立了敘利亞投資局,并于2011年修改了《基本貨幣法》,旨在改善投資環境。盡管做出了這些努力,但與鄰國相比,敘利亞收到的投資仍然很低。高貧困率、高失業率和高通脹都削弱了外商對敘利亞投資的信心,致使對敘利亞的投資從2010年的3370億敘利亞鎊下降到2014年的1270億敘利亞鎊。
二、關于敘利亞吸引外資的政策建議
通過使用統計模型,本文對以上敘利亞的每項經濟政策與投資的關系進行了測試,發現與政府支出和所得稅相關的財政政策對刺激總投資有最明顯的影響,其次是外貿政策。本文通過運用不同的模型來測試這項發現的可靠性,得出結論認為這些發現是可靠的。基于這些發現,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在財政政策方面,首先,政府需要優化對可用資源的使用,將政府支出集中在可以促進敘利亞國家發展的項目上。其次,政府需要重新考慮其稅收政策以吸引國內投資。最后,政府需要通過改革其金融體系來確定制造業部門的優先發展領域并給予免稅優惠。
在貨幣政策方面,首先,政府需要制定明確、全面的宏觀貨幣政策,以幫助穩定商品價格。其次,政府需要采用靈活的匯率來糾正貿易失衡,并對出口實行更為穩定的促進政策。
在貿易政策方面,政府需要降低一些工業原材料和機械的關稅,制定相關海關立法,以支持投資和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其次,政府需要簽訂更多的貿易協定,特別是支持敘利亞中小企業進入國外市場,特別是進入伊朗等與敘利亞友好的國家。最后,政府需要有針對受政治危機影響的保護措施,比如對受敘利亞政治危機影響的工廠進行一定的政策保護。
總體而言,敘利亞政府需要促進對基礎設施的投資,以推動敘利亞獲得投資,特別是通過擴大敘利亞國內的工業區來吸引外資。敘利亞政府還應該致力于打擊政府部門的腐敗和浪費現象,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制定更加先進合理的稅法;強調利率的作用,并允許具有更大靈活性的利率來刺激經濟。最后,政府應使用不同的經濟手段來確保敘利亞營造一個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
[1] 《大馬士革大學經濟和政治科學雜志》是敘利亞的一份專業學術期刊,致力于發表促進經濟學和政治學發展的學術研究。
[2] 敘利亞瓦迪國際大學由居住在德國的敘利亞移民創立,與德國高等教育機構有著密切的聯系,是敘利亞境內少有的開設英語項目的大學。根據該校官網,學校旨在為敘利亞學術水平的發展做出貢獻,滿足敘利亞學生渴望教育和知識的愿望,推動敘利亞學術界的國際交流合作。
(整理者:周璐洋,劍橋大學亞洲和中東研究系碩士研究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