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種牙自由”能否實現?一文看懂種牙納入集采有何影響
原創 劉美蘭 鈦媒體 收錄于合集 #鈦度圖聞 51個

鈦度圖聞·第五十七期
▎小小一顆種植牙齒,動輒需要幾萬元,如今的牙科已是一個高利潤行業,“一口種植牙貴過一輛寶馬車”。
鈦媒體編輯丨劉美蘭
策劃制作|鈦媒體視覺中心,編輯|劉美蘭,作圖|初彥墨
今年以來,為規范種植牙市場,解決種植牙收費不規范、費用負擔重等問題,醫保局等部門已有多項整治措施。年初,種植牙已被納入集采范圍;5月,九部委部署“規范牙科醫療服務和耗材收費”;9月8日,醫保局再出“重拳”治理,發布《關于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再度明確口腔種植價格專項治理工作。通知提出,三級公立醫院單顆常規種植的醫療服務價格全流程調控目標4500元。
口腔種植是缺牙修復的重要方式,但價格高且長期被進口品牌壟斷,讓不少人望而卻步。未來,種植牙集采落地,將釋放多少需求?市場降價空間有多大?哪些企業因此受到影響?鈦媒體·鈦度圖聞最新一期帶你看懂種植牙的暴利之源。
種植牙數量持續高增,市場上升空間巨大
種植牙的潛在市場有多大?從口腔醫療患者就診結構來看,牙齒種植患者比例最高,占比達4成;其次是牙齒正畸及頜內正畸,占比29.88%。種植服務受龐大的市場需求拉動,發展勢頭迅猛,推動行業高速增長。

10年來,國內種植牙行業經歷快速發展的階段,種植牙市場上升空間巨大。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種植牙顆數僅為13.4萬顆,2013年增長至30萬顆,2016年已超過百萬顆,2017年接近200萬顆,復合增長率達到56%,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種植牙市場之一。到2020年,中國種植牙顆數已達到362萬顆。

第四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在35~44歲的中青年人群中,缺牙率大約為36.4%;65歲~74歲老人當中,86%的人存在牙缺失的問題,全口無牙的比例為4.5%。有研報指出,保守估計,在中年缺牙人群中,城市種植牙滲透率為20%,農村中年群體的滲透率僅5%,老年人的滲透率只有0.1%。預計我國種植牙市場的潛在存量需求數量約為4000萬顆,市場前景廣闊。
種牙耗材費達75%,耗材尚未國產化
“種一口牙,貴過一輛寶馬車”。種植牙貴在哪里?
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市場上種植牙手術的費用大概在8000-22000元。在種植牙手術的費用構成中,種植體作為最貴的核心材料,費用一般達到3500-12000元,占比最高達44%;其次為手術及麻醉費用,為3000-5000元(25%),修復材料為1200-2500元(13%),種植基臺為1500元(12%),剩下的6%為牙冠費用。種牙耗材費占比達到75%,其中,種植體費用占據一半,余下的25%為治療費。

在全球范圍內,只有韓國和以色列將種植牙納入醫保,種植一顆牙的價格在萬元以下,以色列和韓國種植牙滲透率達600顆/萬人;而在歐美大部分國家,種植一顆牙的價格在10000-40000元之間,對標海外,國內種植牙價格處于中等偏下水平。

目前國內種植體被進口產品壟斷,種植體市場整體以韓系和歐美系品牌為主,市場份額占比超95%,近乎壟斷地位。耗材尚未國產化成為很多牙疾患者支付高昂費用的原因。數據顯示,韓國品牌奧齒泰、登騰占據中國種植體市場份額的近6成;瑞士品牌士卓曼占22%,瑞典品牌諾貝爾占據10%,美國品牌登士柏西諾德占8%,而國產種植體品牌幾乎無一上榜。國產種植體由于起步晚、臨床少等問題,醫生在治療的時候往往更愿意推薦和使用進口牙植體。

而種植牙的進價與售價之間有10倍左右的“利潤空間”。數據顯示,在口腔醫院采購種植體的進貨價中,一顆國產品牌種植牙約400元-600元,韓國品牌約500元-800元,歐美品牌約1600元-3000元,在被“裝進”患者嘴里后,一顆種植牙的價格能夠漲至6000元-20000元。

種植牙集采對價格影響多大?
集采來了,是否意味著“種牙自由”將實現?
按此前冠脈支架和人工關節集采80%-90%的平均降價幅度來看,種植牙耗材集采的降價幅度也會接近這個水平。若按照集采后耗材費用80%的降幅計算,原本花費1萬元的種植牙總費用,集采后7500元的耗材費用可降至1500元,占比25%的治療費用不變,總費用則降至4000元,降幅可達60%。
此外,集采降價的僅是種植體的耗材費用。而在種牙整體費用中,耗材成本只是其中一部分,還包括醫生醫療服務價值、醫院運營費用等。因此,從整體費用看,集采之后,種植牙費用降價幅度相較于耗材降幅要低一些。
集采之外,還有什么辦法可以把種植牙價格降下來?有人將目光投向了醫保。
據了解,種植牙目前并不在醫保報銷的范圍之內。目前我國口腔醫療服務醫保覆蓋項目較少:醫保只報銷基本材料費和治療費。我國目前屬于醫保范圍的牙科項目有:補牙(包括基本材料、治療費)、拔牙、治療牙周病、牙齦炎等牙病發生的費用。牙科醫保報銷的自費比例也比較高,在55%左右。

種植牙走醫保報銷之路是否可行?這要考慮的是若報銷,需要多少錢,而醫保又能否承受。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約有362萬顆的種植牙,按每顆牙平均5000元來算,將近200億元。在自費的情況下都是如此大的支付體量,如果納入醫保將無法承受。
牙科診所“壓力山大”,
牙科龍頭股價“大跳水”
在普通民眾喜迎“種植牙降價”的同時,對口腔醫療行業而言,集采舉措將帶來哪些影響?
從市場規模來看,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種植牙服務市場規模已超380億元,市場需求居高不下。

從當前市場看,2015年-2020年間,民營口腔診所的數量爆發式增長,占據了八成以上的市場,民營口腔診所提供了國內多數口腔醫療服務。

過去,集采藥品大部分的銷售以公立醫院為主,集采報量有保證,企業降價意愿比較高。但種植牙行業與過去集采的藥品等格局不同,此次國家醫保局文件要求“全力動員民營醫療機構參加”,民營口腔診所被拉入“專項整治”中,醫保局要求各地統計上報各省市的民營牙科醫院、診所總量,并要求參與集采的牙科醫療機構要達到各地區總量的40%以上。因此,民營機構對集采的參與度、報量多少,對最終價格降幅也有影響。
目前,很多民營口腔診所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面對高昂的診所房租、水電以及人工費用等,其實利潤不算高。有醫療投資機構工作人員曾表示,目前80%的民營連鎖口腔機構都處于虧損狀態。
除了牙科診所,牙科龍頭上市公司通策醫療,今年以來也一直飽受“集采”困擾。8月18日,醫保局就《關于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受此消息影響,通策醫療股價持續下跌,可見種植牙新規對行業的影響。通策醫療股價自2022年初至今已下跌35.6%。
股價暴跌的背后,其業績增速也逐漸放緩。2022年二季度單季,通策醫療營收同比下滑了3.34%,凈利潤同比下滑了30.72%。今年上半年,通策醫療種植業務收入2.23億元,占比為18%。

從2020年、2021年的財報數據來看,種植業務位列通策醫療業務板塊增速第一位,2021年營收4.41億元,同比增長38%。所以,一旦種植牙耗材被集采,通策醫療的盈利能力很可能受影響。但通策醫療最新回應稱,“種牙集采對公司產品銷量和利潤沒什么影響。”

業內人士表示:種植牙集采可以將整個社會的醫療成本降下來,對普通人來說是好事,有很大益處。但對于口腔醫療行業而言,未來健康預防類工作,或許是更好的方向。
數據來源:鈦媒體科股寶、《牙科醫療專題報告:種植牙深度研究》、觀研報告、中泰證券、國海證券、平安證券、智研咨詢、通策醫療、公開資料整理
策劃制作|鈦媒體視覺中心,編輯|劉美蘭,作圖|初彥墨
原標題:《“種牙自由”能否實現?一文看懂種牙納入集采有何影響|鈦度圖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