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家人得了阿爾茨海默病,我該怎么辦?
“你怎么樣,媽媽都愛你。”這是最近全國各大影院熱映電影《媽媽!》中的一句臺詞。
電影聚焦母女關系,由于65歲的女兒患上阿爾茨海默病,年逾耄耋的母親,選擇用頑強的生命力盡心照顧女兒。影片也引發了大眾對于阿爾茨海默病在老年群體深思。
患上阿爾茨海默病后,女兒的身體出現記憶減退、脾氣暴躁、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直至徹底失去生活能力。
滿頭銀發的母親,一改“活夠了”的心態,大口吃飯,努力健身,只為能照顧女兒久一點。

她顫巍巍地上前,抱住尿濕褲子的女兒,安慰道“不怕,媽媽在呢”;
她一次次艱難俯身,拾起女兒打亂的東西,將家整理得井井有條;
她頭頂退熱貼,從床上吃力地爬起,用顫抖的雙手,為女兒穿上鞋襪。
當一個家庭需要去面對一個患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時,家庭成員們也許將面對突如其來的怒火、逐漸淡忘的記憶、時而清醒時而混亂的認知。
近日,科幻作家韓松也在微博上記錄了自己關于“認知異常”的就診和生活經歷:
“今天從北大醫院回來,本來應該在宣武門下車,結果坐過站到菜市口了。這又是連續第二天坐過車站了。最近這樣的時候越來越多,坐反方向,坐過站,找不到正確出口。對于《地鐵》的作者來說是難以接受的,是一種恥辱。以前只有一次坐過站,那是前年在上海,還是因為特殊情況,心思不在地鐵上。”
(2022年9月14日博文)
“早上去醫院,出門時,雖然提醒了自己,但又是戴著老花鏡便出去了,感到不對便回去換,又走了一陣,發現沒帶就診卡,又回去拿。不過今天地鐵沒有坐過站。回來的地鐵上,看到快中午了,想用手機在單位附近常去的那家快餐店點個什么面或飯帶回去吃,卻忘記店名了,怎么也想不起。于是作罷。下午問同事被告知叫和合谷。中午有同事來講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其中一些完全就是現成的科幻素材,但過了一陣我完全記不起她講什么了,感到十分遺憾。今天很多人關心我的情況,非常感動,都快哭了。他們安慰我,說你即便癡呆了,也比我們聰明。又說不要緊,有良知的人才會變癡呆。我聽了后一時不知道該感到高興還是悲哀。”
(2022年9月15日博文)
... ...
同時,韓松通過微博解釋,“老年癡呆并不等于阿爾茨海默病,‘癡呆’‘變傻’或‘老糊涂’只是對失智癥或認知功能障礙的一個‘通俗’說法,它可以由多種原因引起,阿爾茨海默病僅是其中一種,我也是這次看病才知道的。”
阿爾茨海默病,在65歲左右的老年人群體中,發病率為5%,年齡每增長5歲,發病率則翻一番。
根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2021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提高至78.2歲,與此同時,我國老年人口占比也在不斷上升。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億,占比為18.7%,其中65歲以上人口1.91億,占比13.5%。結合發病率可知,我國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或將逐漸增加。
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阿爾茨海默病患病率高達5.7%,患者接近1000萬。
我們該如何優雅從容地面對老去?如何平靜坦然地面對親人的老去?如何照顧老去的親人?
患者
可以做些什么
患者可選擇進行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
例如,對于記憶受損的患者,指導患者及其照料者利用即時貼、筆記本、手環等輔助記憶。在中重度(或中晚期)癡呆階段,由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嚴重受損,這一階段專業的康復護理技能將對改善患者的進食/營養狀態、二便功能,以及預防肺部感染、壓瘡等并發癥發揮重要作用。
由于社會中仍存在對病癥的誤解和污名化,令許多患病家庭諱疾忌醫,缺乏基本的了解和防治策略。社會支持手段的不足,也使得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掙扎在深淵中,難以為繼。
我國老齡化形勢比較嚴峻。伴隨著老齡化,大部分老年人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產生認知功能障礙,而同時由于一部分老年人因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腦卒中、帕金森病等疾病,導致認知功能障礙變得尤為突出,給老年患者帶來了日常生活的不便,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由于老年患者的認知功能下降,又使得患者的治療變得困難。因此,及時了解并治療認知功能障礙變得尤為重要。
9月17日,由中國康復醫學會主辦的第三屆上海國際老年康復論壇(IGF2022),在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濱海院區)開幕。
國內外眾多康復醫學、老年醫學、重癥醫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全國各地、各級、各類醫院的康復工作者,在線上線下齊聚一堂。
復旦大學出版社總編輯王衛東出席了此次活動。會上,以賈杰教授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老年認知功能障礙全周期康復指南與臨床實踐》為代表的“全周期老年康復指南系列”叢書重磅發布。
為應對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問題,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牽頭,帶領江蘇省人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陜西省康復醫院、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和北京諾亦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參與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老年全周期康復技術體系與信息化管理研究”課題一:老年常見功能障礙的康復技術方案研究。其重點關注老年人功能障礙情況,尤其是認知功能障礙部分,并聯合全國多家單位共同撰寫此書。

《老年認知功能障礙全周期康復指南與臨床實踐》
賈杰 主編
ISBN:9787309163711
出版時間:2022年10月
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賈杰,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籌辦處副主任。中國康復醫學會手功能康復委員會主委、循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社區康復委員會候任主委。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老年全周期康復技術體系與信息化管理研究”負責人及課題一負責人。曾主持國家自然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項、上海市科委/衛生局課題6項。發表SCI論文100余篇、中文論文224篇,參與編寫康復醫學專著16部,獲授權專利41項。曾獲2014年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6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2016年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突出貢獻專家獎” 、2018年復旦大學巾幗創新獎、2020年中國康復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20年上海康復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等數十項科技獎勵與榮譽稱號。
原標題:《電影《媽媽!》催淚熱映!家人得了阿爾茨海默病,我該怎么辦?》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