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歐陽修的花與月 | 紀念歐陽修逝世950周年

歐陽修(1007—1072)
950年前(熙寧五年)的今天,北宋一代文宗歐陽修在潁州的西湖之畔逝世。十九年后,歐陽修的門生兼知己——蘇軾來到潁州,感慨萬千地寫道:
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
在蘇軾的筆下,西湖水中的月影也有了感情,與他一同懷念那位昔日的文壇領袖。
其實,不只是潁州的西湖,在起起伏伏的宦游生涯中,每到一地,歐陽修都會與當地的花草風月結下深厚的感情。它們既是歐陽修坎坷一生的見證者,也是歐陽修內心豐富情感的寄托。可以說,讀懂了歐陽修筆下的花與月,也就讀懂了歐陽修的一生。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歐陽修舉進士,隨后到洛陽任西京留守推官。此時的歐陽修,可謂年少得志,意氣風發。他不僅深受上司錢惟演的賞識,還結識了梅堯臣、尹洙等一眾文章知己。他們一同切磋詩文,立志改變五代以來的卑弱文風。《宋會要》記載:“自后歐陽修、尹洙專以古文相尚,天下竟為楷模,于是文風一變,遂跨于唐矣。”
當時的洛陽,以園林和牡丹花聞名天下。歐陽修也是愛花之人,他經過嚴謹的考察,寫成了《洛陽牡丹記》一書。
《洛陽牡丹記》現收錄于《牡丹譜》一書
在詩詞中,歐陽修更是留下了許多關于洛陽名花的佳作。例如下面這首《浪淘沙令》: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這是一首關于回憶與離別的詞,然而若是細細體味,卻有一股少年人的朝氣。因為明年的花是否真的能夠比今年的花開得更好,是一件很難預知的事情,但是在少年人的眼中,未來永遠是充滿希望的,永遠有更值得期待的美景在等著自己。

[宋]佚名《牡丹圖頁》,故宮博物院藏
歐陽修的作品,往往能讓讀者在悲傷中感到一份樂觀,在激蕩的情感中獲得一份理性的超脫。最能體現這種風格的,莫過于下面這首被王國維評價為“于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的《玉樓春》:
樽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歐陽修清楚地知道,春天終究是會過去的,就如同人世間的繁華與富麗終將消散,有情人也難免離別。但是,他并沒有因此陷入虛無與悲觀。相反,他告訴我們:既然如此,那何不在春天過去之前,盡情地享受眼前的美景呢?因為只有這樣,等到真的要與春風作別時,才能多一份從容。美景如此,人生亦然。
或許連歐陽修自己也不曾料到,這兩句他在詞中信手寫下的句子,會成為他今后宦游生涯的預言。
《歐陽修詞校箋》(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
景祐元年(1034),歐陽修回京任館閣校勘,參與編修《崇文總目》。此時,北宋政治的積弊已經顯現,范仲淹上書呼吁改革,卻因觸忤宰相而被貶。歐陽修亦受牽連,貶為夷陵令。
當時的夷陵,是遠離政治中心的偏僻之地。這里沒有熱鬧的園林和繁盛的牡丹花,連山中的野花都遲遲不肯開放。在這樣的境遇之中,歐陽修寫下了他的又一篇名作《戲答元珍》: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這首詩中,既有對往昔繁華的留戀,也有對當前境遇的感慨。而在全詩的結尾,歐陽修用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反思,從當下的景物與心情中超脫出來。他沒有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中而顧影自憐,而是從過往的種種美好中汲取力量,讓自己在困頓之中不至于消沉頹唐。
《歐陽修詩編年箋注》(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
在后來的歲月中,盡管歐陽修在宦海中浮浮沉沉,但是他每到一地,總能和那里的草與月成為知己。即便告別了洛城的春風,告別了政治中心的繁華,也依然能保持著那份從容。
慶歷三年(1043),歐陽修參與了范仲淹、韓琦等人推行的“慶歷新政”。然而在重重阻力之下,“新政”失敗,歐陽修又一次被貶。這次,他來到了滁州,寫下了那篇流芳千古的《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云:“環滁皆山也。”這樣的地理環境使得滁州與外界的交通十分不便,卻為歐陽修提供了絕佳的游賞之處。他在另一篇名作《豐樂亭記》中說:“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

[明]唐寅《醉翁亭雅集圖》(局部)
為了裝點他喜愛的滁州幽谷,歐陽修還在山坡上種植了一大片花叢。多年之后,他還時時掛念:“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遠近紅。當日辛勤皆手植,而今開落任春風。”(《憶滁州幽谷》)
在滁州度過了三年的時光后,歐陽修又移官潁州,潁州的西湖又成了他反復賞玩與題詠的對象。他在《采桑子》十首中反復吟嘆:“輕舟短棹西湖好”“春深雨過西湖好”“畫船載酒西湖好”“群芳過后西湖好”……
多年以后,同樣經歷了宦海浮沉的蘇軾也來到潁州。正當他在西湖之畔游賞時,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一陣歌聲。他感覺歌詞似乎有些熟悉——細聽之下,原來是歐陽修當年在這里譜寫的一首《玉樓春》。

蘇軾畫像
于是,蘇軾便寫下了本文開頭提到的那首詞。詞中還有兩句——“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今天,又九百多年過去了,雖然我們不像洛陽城中的牡丹和西湖波底的月影,目睹過歐陽修的身影。然而,我們和當年西湖邊的歌者一樣,還在吟唱著醉翁詞中的那些花與月,由此與他相識,相知,相憶。
了解歐陽修,你要讀讀這些書
《康震講歐陽修 曾鞏》
康震 著
978-7-101-13061-4
52.00元
康震教授通過豐富的史料、對詩文的別具一格的解讀,精彩揭示了北宋一代文豪歐陽修和曾鞏的成才之路。
《歐陽修詞校箋》(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
[宋]歐陽修 撰 歐陽明亮 校箋
978-7-101-14231-0
歐陽修詞集的匯校箋注本,校勘精細,注釋翔實,資料豐富。
《歐陽修詩編年箋注》(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
[宋]歐陽修 撰 劉德清、顧寶林、歐陽明亮 箋注
978-7-101-08645-4
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的詩歌全集。

《歐陽修資料匯編》(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
洪本健 編
978-7-101-01140-1
歐陽修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

《六一詩話·溫公續詩話》(中華經典詩話)
[宋]歐陽修、司馬光 撰 克冰評注
978-7-101-09998-0
《六一詩話》是我國最早的詩話,開后代詩歌理論著作新體裁,貫徹歐陽修的基本詩學思想。
《牡丹譜》(中華生活經典)
[宋]歐陽修 等著 楊林坤 編著
978-7-101-08077-3
歐陽修《洛陽牡丹記》,中國古代關于牡丹分類、欣賞與栽培技術最早的經典代表作之一。
原標題:《歐陽修的花與月 | 紀念歐陽修逝世950周年》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