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為了離婚,他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英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宗教改革運動,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它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縛,瓦解了由天主教會主導的政教體系,并為歐洲國家發展資本主義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歷史的走向千變萬化,誰能想到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最初的導火索也不過是一個出軌的男人想要離婚而已。
這個男人就是亨利八世,以宗教改革、“殺妻狂魔”而為后世所熟知。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也曾根據他的生平,專門創作了一部歷史劇《亨利八世》。同時代的文檔記錄了該部戲劇的另一個名稱:All is True。
阿克羅伊德的210萬余言的《英格蘭史六部曲》第2卷《都鐸王朝》,就再現了這段重要的曲折的歷史。

“英格蘭史六部曲”
全網火熱發售中
套裝版原價516.00元
限時特惠價
只需309.6元
長按二維碼購買
彼得·阿克羅伊是世界上最會寫英國的作家,也是文筆最好的歷史學家。他以恢弘的筆觸書寫出這個傳奇國家的全歷史進程,他的寫作傳達出他對這個曾在人類文明中居于頂點的國家的深刻眷戀。以文學筆法,寫盡英格蘭的傳奇與興衰。
01
寡嫂變王后
政治聯姻下的亨利八世與第一任妻子
時間來到公元1509年,彼時年僅17歲的亨利八世即將繼承英格蘭王位。在加冕典禮前13天,亨利已經未雨綢繆地與未婚妻阿拉貢的凱瑟琳完婚,因為“有了王后相伴,登基時人們就會覺得他已長大成人,不再年幼了”。
此時,誰也沒有料到,正是這場婚禮,為亨利國王生涯中影響最大的政治變革埋下了伏筆。
凱瑟琳的父親是西班牙國王,她從西班牙來到英格蘭,并嫁給了亨利的兄長阿瑟王子,可惜阿瑟王子在婚后不到六個月便撒手人寰。而她的不幸才剛剛開始。
作為一名寡婦,即便后來被安排與亨利王子訂婚,她在英格蘭宮廷中的處境依然十分凄涼,因為老國王一直在為亨利尋找更相配的伴侶。
經歷了七年的艱苦等待之后,她終于迎來了自己人生的巔峰。而在這之后,就是一望無盡的深淵。

左:亨利八世登基之時:如黃金般出眾的青年
右:阿拉貢的凱瑟琳,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和阿拉貢的費迪南之女,亨利的第一任妻子,一個不幸的女人
亨利八世顯然不是一個好丈夫,婚后沒多久,他就迷戀上了王后的一位侍女,并從此開始了他多情的一生。
在他眼里,沒能生下子嗣的凱瑟琳,顯然不是一位合格的王后。雖然多年后她為亨利生下一女,但因為不是兒子,這并未能改變亨利的看法。
而在1512年的英法戰爭中,西班牙的背叛讓他怒火中燒,并將戰爭的失敗怪罪到了凱瑟琳頭上。所有這一切都加速了凱瑟琳的悲慘命運。
亨利八世的婚外情多年以來從未間斷,但直到安妮·博林出現以前,并沒有人威脅到王后的地位。作為后來的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母親,安妮·博林將亨利八世迷得神魂顛倒,后者甚至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艘軍艦。

都鐸家族寓言畫
為了讓安妮·博林成為合法的王后,亨利八世不得不開始思考如何解除自己與凱瑟琳的婚姻。
02
自己的婚自己離
邁出宗教改革第一步
彼時,婚姻的合法性往往依賴于教會的絕對權威。根據天主教的規定,一夫一妻和永不離異是基本原則。但也不是沒有例外,實際上阿拉貢的凱瑟琳便是依靠教宗的特許,才得以讓前一段婚姻被判無效,從而嫁給亨利的。
這次輪到亨利八世試圖利用天主教來解除這段新的婚姻了。他訴諸《肋未紀》,認為《圣經》要求與守寡的嫂嫂保持距離,而教宗簽發的特許顯然違背了這一原則,并希望教宗能宣布這份特許失效,如此一來他便能名正言順地“首次結婚”。
既然教宗曾經簽發過特許,讓凱瑟琳的第一段婚姻無效,這次順了亨利的愿,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然而有趣的是,這時候的教宗,其實已經不能對此事做主了。
針對英格蘭國王婚姻的問題, 羅馬教廷內部爭論不休。教宗克來孟對沃爾西的一位使者推脫說自己對宗教法并不了解, 而沃爾西的使者說整部宗教法都鎖在教宗陛下心中。“或許如此,” 教宗答道, “但,啊呀,天主忘記給我打開這把鎖的鑰匙了。”
教宗的回答確實風趣,然而背后的事實卻讓人淚目。新任西班牙國王、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論起姻親關系乃是阿拉貢的凱瑟琳的侄子),此時剛剛洗劫了羅馬,并將教宗控制在了自己手中。因此,對于亨利八世來說,指望羅馬教會能夠幫其解除婚姻的可能已經微乎其微了。

國王將教宗踩在腳下,當時典型的寓言畫
既然羅馬天主教幫不上忙,那只能指望其他手段了。而天主教顯然也不是一片祥和的。此時,馬丁·路德的學說已經在歐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亨利也深刻地感受到,身為國王,居然連離婚都不能自己做主。
于是,英格蘭漫長的宗教改革終于踏出了第一步。亨利八世成功取代羅馬教宗成為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領導人,并依靠下議院的支持成功通過了《禁止上訴法》,該法規定所有宗教案件都必須在英格蘭國內宣判,且無須請示任何更高權威。
至此,亨利終于有了合法解除婚姻關系的手段。
然而故事并沒有到此結束,與安妮·博林完婚之后,亨利又一次出軌了。成功上位的安妮·博林最終未能善終,甚至成了英格蘭歷史上第一個被砍頭的王后。

不幸的安妮· 博林,她承受了丈夫的怒火
處死安妮之前,亨利還故技重施地宣布了他們之間的婚姻無效,理由是安妮在九年前就與他人私通。但“他沒有意識到的是,要不是安妮和他結婚,她也就不會犯下通奸罪了”。
在阿拉貢的凱瑟琳和安妮·博林之后,亨利八世又結婚了四次,但這些后話在此就不贅述了。想要了解更多英格蘭故事,讀者朋友們可千萬不要錯過阿克羅伊德的《英格蘭史六部曲》哦!

“英格蘭史六部曲”
全網火熱發售中
套裝版原價516.00元
限時特惠價
只需309.6元
長按二維碼購買
03
改革仍在繼續
亨利八世的后人們
為了離婚,亨利八世可謂費盡心機。雖然他最終如愿以償,但這件事為英格蘭帶來的變化卻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單就信仰而言,亨利對教會忠誠可鑒。至少就崇敬宗教這一點來看,他與英格蘭大多數臣民別無二致。亨利即位初期,天主教在英格蘭盛極一時。
由此可見,對于亨利來說,宗教改革只是他用來離婚的手段而已,其實他對新教并無太大興趣。處死安妮后不久,他不僅有了新歡,而且也叫停了在英格蘭國內愈演愈烈的宗教改革運動。但改革的種子已經埋下,在英格蘭人民內部,新教與天主教之間的對立已經無可挽回。
亨利八世去世后,愛德華六世繼位。這位新國王是徹底的新教徒,他首度將新教確認為英格蘭國教,并開始大力推動宗教改革。

面色蒼白、形容消瘦的愛德華六世
可惜愛德華六世是個短命國王。更可惜的是,在他之后繼位的瑪麗一世女王是個忠誠的天主教徒,而且因為身世問題(她是阿拉貢的凱瑟琳之女),幼年的悲慘經歷造就了其極端的性格。

頑固、專橫的瑪麗一世
瑪麗一世在位期間,對新教徒的迫害達到了巔峰,而她自己也因此被稱為“血腥瑪麗”。而這段時間里,英格蘭的人民便一直在天主教與新教之間不斷搖擺。
可能人們并沒有在天主教與新教之間來回改換信仰,而更像是從中世紀的狂熱虔誠逐漸演變成隨波逐流,甚至無動于衷。這一點與宗教改革有著直接關系。因為英格蘭的宗教改革與其說不注重肯定信仰和原則,不如說更為注重分配權力和財富。決定英格蘭宗教的是習慣和風俗,而非信仰和虔誠。
最終,在都鐸王朝最后一位國王,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手中,英格蘭國教走上了一條既不偏向天主教,也不偏向新教(路德宗和加爾文宗)的中庸之道。

年輕的伊麗莎白一世。她早年時期危機四伏
歷史的走向千變萬化,誰能想到大名鼎鼎的英格蘭宗教改革,最初的導火索也不過是一個出軌的男人想要離婚而已。
英格蘭傳奇作家彼得·阿克羅伊德
一生籌備 一己之力 十載創作
原標題:《為了離婚,他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