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50年50人|佐藤康弘:“蘇翊鳴教練”光環下的“少年感大叔”
1972年9月29日,中日簽署《中日聯合聲明》,實現了兩國邦交正常化。
五十載冷暖起伏,半世紀滄桑巨變。共同的記憶、特別的聯結、持續的接力,過往的中日友好瞬間,觀照著當下時代激流里的行與思。
澎湃新聞聯合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推出“50年50人”專題報道,對話50載中日關系的塑造者、開拓者、踐行者,展望未來全球變局下中日關系“下一個50年”。
暴雨中的夏日清晨,在日本埼玉縣嵐山町的旱雪滑雪訓練場,佐藤康弘戴著棒球帽站在出發臺上,一手叉腰一手舉著手機錄制運動員的滑行和跳躍動作。被問到這一跳表現如何時,他緊皺眉頭,“唔……馬馬虎虎”,然后突然笑起來說,“‘馬馬虎虎’這個中文詞語真可愛”,笑起來眼睛瞇成一條線,那種直白的快樂極具感染力。
在日本經營著一個滑雪訓練場,和一群平均年齡10多歲的孩子朝夕相處,身為單板滑雪教練的佐藤康弘盡管鬢角已有白發,卻仍有著強烈的“少年感”。他同時擔任日中兩國選手的教練,在訓練時常常日英雙語混合,還會夾雜著少量中文,比如“走直線”、“很好”之類的簡單詞語。

佐藤康弘在埼玉縣經營滑雪訓練場,夏季在此指導一些運動員訓練。 澎湃新聞 圖
因為性格開朗,愛拋梗搞笑,佐藤康弘和運動員們非常親近。但他在講解技術動作時秒變嚴肅臉,“直球式”指出技術問題,原地示范動作要領,甚至細致到臉偏轉的角度。
他在中國更多地被人們稱為“蘇翊鳴的教練”。中國單板滑雪運動員蘇翊鳴在北京冬奧會的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比賽中奪冠,給這位日籍教練帶來了耀眼的光環。面對熱情的中國粉絲,佐藤康弘樂于在微博和視頻網站bilibili上分享自己和蘇翊鳴的日常視頻,他形容和“小鳴”的關系介于父子、朋友、師徒的多重關系之間,并在采訪現場直接視頻連線蘇翊鳴,兩人互相調侃。
在佐藤康弘心中,中國選手和日本選手并無差別,希望幫助他們沖擊職業巔峰,但從長遠來看,愿望不僅限于此。
背離“初心”的教練之路
澎湃新聞:您出生于日本廣島,并不是盛行冰雪運動的地方,一開始如何接觸到單板滑雪這項運動?
佐藤康弘:高中畢業后去加拿大留學時,和朋友們一起去單板店,看到單板很便宜,于是就買了一塊去滑雪。第一次滑的時候我就和周圍的朋友說:“我可以成為職業選手”。但事情似乎并沒有那么順利,我沒什么天賦,但太熱愛單板滑雪了,想要滑好的心情比別人更強烈。那時候一邊上學一邊滑雪,但我真的不擅長學習,當時感覺只有從事單板滑雪人生才會成功,心里想著“絕對要成為職業運動員”,為此做了很多功課。
我接觸單板的時候,奧運會只有“單板滑雪U型池賽”,而我滑的是大跳臺和坡面障礙技巧。以前,滑雪是一項比現在更貼近潮流文化的運動。舉個例子,當時成為職業滑雪運動員意味著可以登上雜志、參加電視節目,變身“網紅”運動員。我向往那樣的生活,于是不斷磨煉自己的技術,參加各種活動。
澎湃新聞:運動員在賽場上萬眾矚目,而教練更多的是幕后付出,從事教練這一行與您最初的想法或許不太一致,是怎么走上教練之路的?
佐藤康弘:這不得不提到日本單板滑雪大跳臺選手鬼冢雅,認識的時候她才9歲,我們在同一個滑雪隊里,因此在滑雪過程中會時不時對她提出建議。她認真訓練后在世界錦標賽中獲得了冠軍。對于我來說,這是無論滑多久都難以企及的高度。當時,她是史上最年輕的單板滑雪世錦賽冠軍,受到媒體極大關注,乘出租車時司機都會聊起單板滑雪的話題。既然我自己可以達成的成就有限,就想給年輕一代提供經驗和指導,作為教練可以培養出更多運動員,于是轉換了職業賽道。

佐藤康弘(右)指導日本單板滑雪選手巖渕麗樂。澎湃新聞 圖
澎湃新聞:作為教練不僅要鉆研專業技能,還要與運動員保持溝通并激勵他們,在這一過程中遇到過什么困難嗎?
佐藤康弘:每天都在想怎么讓孩子們滑得更好,開心且享受。如果真要說困難的話,可能是在指導孩子的時候處理與家長的溝通問題。比如,通常年紀小的選手會有父親或母親陪同訓練,家長的評語會影響孩子的狀態,他們有時會對訓練提出一些建議,但其實家長最好不要過度介入專業領域。一開始要去制止這種行為,我會覺得有點困難,但現在已經明確了自己作為教練的身份。蘇翊鳴的家長很好,把孩子交給我訓練之后什么都不說,只是在一旁加油,因此他的成功也在情理之中。
父子、朋友、師徒
澎湃新聞:能否談談您第一次和蘇翊鳴見面時的情景?
佐藤康弘:2017年在中國舉行的香蕉公開賽(編注:亞洲最高級別的單板滑雪坡面障礙技巧賽事)上第一次見到蘇翊鳴,當時聽說他是中國最年輕、表現最好的選手,在看蘇翊鳴滑的時候覺得不錯,但有點普通,如果不接受系統的訓練,他的天賦就浪費了。之后,有熟人找到我說“能不能指導蘇翊鳴選手?” 蘇翊鳴和他的父母一起在北京的機場與我面談了這件事。

佐藤康弘和蘇翊鳴(右)一起回看練習視頻。 受訪者供圖
澎湃新聞:蘇翊鳴在北京冬奧會贏得單板滑雪大跳臺金牌后,撲倒在您的懷中哭,激動地用英語說:“I love you”。而您提到常在賽前對蘇翊鳴說“I love you”。這樣親密關系令許多人感動,您如何看待和蘇翊鳴的關系?
佐藤康弘:有時是父子,有時是朋友,有時是師生,有時是教練和運動員。說起師徒關系,始于四年前,當時并沒有說“我作為日本教練,和你一起通過單板滑雪朝著奧運會進發”。沖擊獎牌的意義在于,我們之間不只是單板教練和運動員的關系,日本和中國、中國和日本一起攜手合作,這件事本身就很有意義。這是我們最看重的一點,當時我們這樣聊過,小鳴聽后也連聲說,“是的,是的”。這是我們一路走來的關系。
我之所以有上述想法,是因為最初接受中國隊執教工作時,中國國家體育總局領導對我坦誠地說:“中國和日本今后在亞洲應該齊心協力共同發展,希望體育成為中日友好的橋梁。”聽后我很感動,和蘇翊鳴選手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蘇翊鳴是有潛力的選手,性格好、很快樂。 以登頂世界最高水平為目標,日本人和中國人齊心協力干成大事之后就會發現,日中友好是絕對存在的。
澎湃新聞:距離北京冬奧會已經半年多,到現在為止都難以忘懷的瞬間有哪些?
佐藤康弘:奧運會結束后的兩周,有海量信息在腦中盤旋,難忘的瞬間實在是太多了。蘇翊鳴在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坡面障礙技巧項目上拿到的是銀牌,這是誤判導致的,所以非常惋惜,但是已經無法改變,因為坡面障礙技巧是非常難的項目,成功與否其實只在于微妙的差異。他在比賽中發揮良好,雖說拿到銀牌也非常開心,能奪金當然更好,這么想來多少還是會有些沮喪,但是蘇翊鳴和我的想法一樣,既然無法改變,就接受事實、再接再厲。
澎湃新聞:新冠疫情給跨國指導帶來了困難,您是如何克服的?接下來您的目標是什么?
佐藤康弘:在疫情期間,小鳴每天給我發訓練視頻,一直問我“怎么辦” “這樣可以嗎”,像這樣持續了一年半左右。盡管疫情對訓練產生了影響,但在線上頻繁交流,感覺更了解小鳴了。原本我還擔心因為線上交流,小鳴會越來越松懈,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但是他并沒有,一直認為自己做得還不夠好,不斷進步,那時候我就覺得這個孩子與眾不同。
從蘇翊鳴獲得金牌的那一刻起,我就收到很多采訪邀約,有來自日方的也有中方的。當中國領事館方面來聯系我說,“為了日后的日中友好和中日友好,可以一起出力嗎”,我感到非常開心。接下來我會繼續指導蘇翊鳴,在幫助中國單板滑雪發展的同時,也想讓日本的這項運動繼續發展。
單板滑雪的最大魅力在于,可以通過這項運動結識很多朋友,形成自己的社群,同行滑雪。我希望有一天,中國和日本的單板社群能夠融合,享受滑雪運動帶來的樂趣。
中國冰雪運動市場極具商機
澎湃新聞:作為日本教練,在決定執教中國選手時有什么糾結和困惑嗎?
佐藤康弘:日本人對中國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也有許多誤解,新聞時而出現相關負面內容。我的朋友們對于我做中國隊教練沒說什么,只有之前公司的一位職員開玩笑說,“佐藤教練,這樣可不行,只訓練日本選手就行了。”
從我的角度來說,指導日本選手的同時,如果指導蘇翊鳴,在時間分配上的確會出現不平衡的狀況,“這樣會不會有些不妥?”我也有過這樣的糾結,但是最終克服了這個問題。我作為日本人,“以日本為重”這樣的愛國情緒很重要,但我認為有比這個更重要的東西,從長遠來看,我和中國的孩子們交流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佐藤康弘接受采訪 澎湃新聞 圖
澎湃新聞:您同時執教中日兩國選手,在相處和指導方式上有什么區別嗎?
佐藤康弘:其實無論是日本選手還是中國選手,沒什么不同,只是語言不一樣而已。最初接觸中國選手時需要通過翻譯進行交流,隨著選手們學習日語和英語,我也努力學習漢語,像蘇翊鳴和榮格的英語都很好,所以溝通完全沒問題。
在訓練過程中,中國選手有時會問“我該怎么做” “為什么我做不到這個動作”之類的問題。但是,在中國有尊敬師長的文化,在回答老師時很多選手往往只會說“好的”,可能反饋相對較少。
對于表現不好的選手我會直接說出來,如果是技術方面的問題完全沒關系,可能是我教學方法不合適。但如果是選手沒有干勁或是不愿意自我挑戰,我會比較嚴厲地指出來。中國選手都想長久地留在國家隊,所以我會對那些缺乏動力的運動員說:“如果不加油就會被‘炒魷魚’”,或者說“你退隊吧”,大家就會很驚詫。有時候也會對年紀很小的選手開玩笑說,“下次再這么玩,警察就來了。”但是對于14歲以上的選手,就不能再開玩笑了,需要更加認真和嚴格。
澎湃新聞:在冰雪運動領域,如何看待中日合作的前景?
佐藤康弘:中國的冰雪運動尚在發展中,以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為契機,單板、雙板滑雪等雪上和冰上運動都變得非常受歡迎。我和蘇翊鳴以及榮格選手一起,讓更多中國人認識單板滑雪并對此產生興趣,也有更多人開始滑雪,這是我真切的感受。
當然,中國從市場規模上來說相當龐大,擁有14億人口,可以單板和雙板滑雪的地方有很多,這對于運動產業和從事冰雪運動的全體從業者來說,是一個極具商機的市場,特別是對經濟的推動,作用尤其顯著。
近十年,中日兩國對彼此的印象似乎都不是特別積極。如果我不是到中國執教,對于這個國家的感覺可能也會是“有些可怕”,但是到中國之后發現完全不存在這種情況。所以說,首先要互相了解,可以通過滑雪來增進了解。疫情結束之后,請中國朋友到日本來玩,在日本雪場體驗滑雪的樂趣,去感受“日本是這個樣子”,并且將自己的真實感受帶回國內。同樣,我也希望日本人多去中國旅行,去感受“中國原來是這樣的地方”。我相信互相深入了解對方的人會越來越多。
【人物簡介】
佐藤康弘,1975年出生于日本廣島縣,18歲首次接觸單板滑雪,23歲成為職業單板滑雪運動員,作為職業運動員活躍6年。他作為單板滑雪教練,曾執教過日本滑雪名將鬼冢雅和大冢健。2018年,他開始擔任中國運動員蘇翊鳴的教練,2022年入選北京冬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名單,擔任單板滑雪大跳臺及坡面障礙技巧隊主教練。目前,他在日本經營兩家滑雪訓練場,執教中日兩國的單板滑雪運動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