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次手術三次重返賽場,愛笑的劉佳宇不只為競技和冠軍

在平昌的藍天和鳳凰公園滑雪場潔白的雪道映襯下,劉佳宇舉起一面五星紅旗,笑容格外甜美。
在這塊場地上,她的縱身一躍,書寫了中國女子單板滑雪U型池的新歷史。這位參加過溫哥華和索契冬奧的“三朝元老”,終于一償夙愿站上奧運領獎臺。
她的一枚銀牌不僅幫助中國軍團登上平昌冬奧獎牌榜,更實現了這一項目中國選手“零的突破”。
在劉佳宇參加的比賽中,無論是面對對手、鏡頭還是記者,她的舉止都隨性率真,從不吝惜自己的笑容,有她的地方就有笑聲。
決賽第一輪滑出不錯的成績,她興奮地面對鏡頭晃動著身體,當名次正式敲定,這個愛笑的姑娘又向獲得冠軍的克洛伊金和銅牌獲得者凱莉·克拉克送去了大大的擁抱。
出現在混合區的劉佳宇滿臉笑容,絲毫不掩飾興奮和快樂。她說這個成績已經超出預期,用“夢想成真”來形容得到銀牌的那一刻。談到出現失誤的第三跳,她對當時想法也直言不諱——想沖金牌。“做了900和1080的動作,但沒站穩。不后悔,挺好的!我要挑戰自己最高峰,看能達到什么樣的水平,不想留遺憾。”
劉佳宇燦爛的笑容的背后,她一路走來并非坦途。
出生于1992年的她接觸單板源于機緣巧合,那年體育總局冬季中心單板滑雪立項組隊,11歲的她被教練劉長福帶進哈爾濱隊,并成為最早一批國家集訓隊成員。雖然并非專業出身,但在教練鼓勵下,年紀小小的劉佳宇咬牙堅持了下來。
異稟的天賦讓她年少成名。13歲獲得全國冠軍、15歲站上世界杯領獎臺、16歲世界杯摘金、17歲稱霸世錦賽……但和躥升的成績同時光臨的,還有傷病之痛。
17歲那年,劉佳宇在日本訓練時摔傷造成肩膀脫臼。2010溫哥華冬奧會獲得第四名后,左肩盂唇撕裂的傷更時時困擾著她。索契冬奧前她進行了兩次大手術但效果不佳,最終這位天才少女只位列第九。隨后她又再次進行手術。
逐漸擺脫傷病困擾的劉佳宇,再次成為各國頂尖高手不容忽視的角色。特別是奧運賽季她表現出色,奪得兩站世界杯冠軍。去年底中國站她以92.75的高分輕松奪冠,還做出代表女子最高難度的1080度轉體動作。

平昌賽場上的劉佳宇,除了一如既往的樂觀,更顯露出成熟、自信的一面。
她告訴記者,如今的心態源自當初的一個決定。“之前總是受傷,反反復復離開進來、離開進來。我想,自己熱愛所以堅持,自己喜歡所以繼續,憑著對自己的肯定和信心,我一直堅持到現在。最后的成與敗,只要能做好每一天,我認了!”她動情的說。
劉佳宇并不忌諱談及幼時從事單板的掙扎。
“剛開始不是很喜歡,練的特別辛苦,源自對項目不了解。后來開始學習英文,跟更多的朋友探討滑雪的歷史文化背景,加之自己在這個項目里找到了成就感和價值,我變得越來越熱愛單板,到現在拔不出來了,陷進去了。我會一直滑下去,至于2022,再說吧!”隨后又是爽朗的哈哈大笑。
她告訴記者,拿到獎牌固然是自己期盼,但更重要的是,她希望將單板滑雪帶來的快樂傳播給觀眾、普通愛好者特別是孩子們。她表示,這是一項要“玩起來”的運動:“不同于一般競技運動,你就要去爭冠軍、冠軍、冠軍”,她說得繪聲繪色,“單板滑雪是一種尋找快樂和自由的運動。成功就成功了吧,不成功也很開心。”
“單板滑雪在中國發展十幾年,如今取得奧運獎牌,我們的進步飛快。我現在更希望讓大家知道,這個運動和其他競技項目不一樣,有它獨特的文化和體系,不是教練讓你練你就練,更不僅僅是為了競技和冠軍。這個既能愉悅自己,又能愉悅觀眾的項目,如果有更多普通人參與,相信我們的實力會更強。”

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領隊、體育總局冬季中心滑雪二部部長李揚也這樣認為。他告訴記者,單板和自由式滑雪兩個項目之所以進步迅速,一方面原因在于中國選手的特性適合技巧項目,另一方面在于從項目開展之初就沒有關起門來自己在家練習,而是和國際接軌,努力去了解項目和背后的文化。
“尤其單板和自由式滑雪,項目文化屬性非常強烈,不了解的話練出來的東西完全不符合項目要求,關鍵是——你還不知道,”李揚幽默的說。
記者看到,如今的劉佳宇能夠流利的用英語接受外國記者采訪,相處熱絡。
“包括劉佳宇、蔡雪桐、張義威這些選手,英語都非常好;空中技巧的李妮娜、徐夢桃也都對外界了解非常深,”李揚形象地打了個比方,“這需要一直在圈里‘混’,一方面是‘混臉熟’,另一方面也是了解項目文化,否則很容易走上彎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