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零彩禮”改革怎樣才能讓人接受?
近日,河南省政府網站發布消息稱,將開封市、平頂山市寶豐縣、葉縣等20個地區確認為全省婚俗改革實驗區。“婚俗改革的目標是達到‘零彩禮’、節儉辦婚事,并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婚姻家庭文化,倡導全社會形成正確的婚姻家庭價值取向。”河南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據調查,一些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彩禮攀比之風愈演愈烈,男方除了需要在城里買房外,一般還要給女方家庭送二三十萬元的彩禮,部分地區彩禮甚至高達四五十萬元。
一方面,“天價彩禮”降低了適齡男女的結婚意愿,直接影響到國家人口前景;另一方面,彩禮的攀比、拜金意味十足,不啻對于婚姻的詛咒,很多最終演變成了家事訴訟,讓曾經的一家人走向法庭,爭得面紅耳赤。早在2014年,河南省寧陵縣有關婚姻彩禮的案件就占到了家事案件的近三分之一。2020年,商丘中院專門出臺文件裁判指引,明確規定,返還彩禮時,對超出10萬元的部分全額返還,10萬元以內的部分按比例返還,努力以司法政策積極引導群眾降低彩禮門檻,推動移風易俗。
其實,說到河南婚俗改革的目標“零彩禮”,在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了。在江浙一帶,有一種“兩頭婚”的婚姻模式,既不是男娶女嫁,也不是女招男入贅,男女雙方皆是婚娶婚嫁,夫妻兩頭走。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夫妻一起撫養。在這種情況下,雙方既沒有彩禮,也沒有陪嫁。
從“兩頭婚”中我們至少可以發現:彩禮絕不僅僅代表著彩禮本身,它與雙方的經濟地位、社會分工等重要問題緊密相關。取消彩禮絕不是一個孤立的動作,與此同時,婚姻雙方的關系變了,相處模式變了,連帶著生育、養育下一代的理念都發生了變化。相比而言,這些變化才是更為根本性的,更為影響深遠的。
當然不是說河南的婚俗改革就應該向著“兩頭婚”改,各地有各地的特點,不同人群有不同人群的需求,決不能一刀切。但可以肯定的是,孤立地推行“零彩禮”,而不考慮與婚姻相關的其他因素,可能并不現實。這或許也是過去很多地方倡導“零彩禮”但效果不佳的原因。
彩禮作為我國千百年來婚俗的一部分,彩禮有其路徑依賴、環境依賴。在過去,女性出嫁就意味著從娘家到了婆家,是從屬于丈夫和婆家的。而從娘家的角度看,自己家養的女兒“給”了別人家,那么要一些經濟補償也是合情合理的。而現在,雖然不存在人身依附關系了,但是,在很多地方,出嫁女都很難享受到娘家的拆遷、征地等補償,戶籍遷移之后,其土地承包經營權也會轉移至嫁入的村組。換句話說,實際上,人們還是會把出嫁女看成是婆家人而不是娘家人。
即使不考慮這些經濟因素,僅從人情常理出發,很多家庭也傾向于適當要一些彩禮。筆者作為一名江浙地區的女性,當初結婚的時候,也收了彩禮。記得當時父母提起彩禮時略有些尷尬,但又很堅決。因為他們一方面不想讓人誤以為是靠女兒掙錢,另一方面又覺得這是對女方必要的尊重。畢竟,在我們鄉下,不要彩禮的婚姻一般都不那么光彩。要改變這種“集體意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可以說,不正常的“天價彩禮”,是對過往兩性不平等的關系的扭曲反映。要徹底糾正它,還在于推動落實男女平等的憲法原則,當農村不必執著于“養兒防老”,當女性的土地承包權益不被任意剝奪,當村子里的糾紛解決不需要考慮“趙家兄弟多,拳頭大”,當農村女性有充分的經濟獨立……很多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