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沒有工作、沒有住處、沒有錢,無法開口的日本年輕人們

2022-09-19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39歲孤獨死的青年,身旁的便簽紙上只寫著三個字:“幫幫我。”

這是一封永遠無法寄出的求救信。

當今日本,30多歲的流浪漢激增。30多歲,正值壯年,卻失去了工作。滑入社會底層的“三十代”青年們,無法發出求助的聲音。社會普遍將他們的失敗歸結于個人不夠努力,讓他們“不要嬌氣”。

沒有工作、沒有住處、沒有錢……默默忍耐,孤獨死去。

“三十不立”,真的只是個人的問題嗎?

為什么他們無法將“請幫幫我”說出口?

《三十不立》

(日)NHK現代特寫節目錄制組 編著

以日本北九州發生的39歲男性孤獨死事件為契機,NHK現代特寫播出了一期揭露就業冰河期一代內心世界的節目,收視率高達17.9%。

應廣大觀眾的呼聲,NHK現代特寫節目錄制組追蹤報道這一題材,不斷推出續集。孤獨死的男子、接不到派遣工作的流浪漢、支援這些青年的牧師、網絡上的聲音,《三十不立》由系列節目改編而成,收錄了節目中未播出的內容。

NHK的記者一如既往,滿懷社會責任感,描寫由于各種原因墜入社會底層的日本青年的現狀和內心世界,分析社會制度和社會輿論對他們的影響,以期幫助“三十不立”的青年回歸穩定的生活。

近日,譯文紀實推出了《三十不立》的中文版,今天與大家分享“帥哥”流浪漢入江先生的故事。

via:www.istockphoto.com

“帥哥”流浪漢入江先生

摘自《三十不立》,有刪減

(日)NHK現代特寫節目錄制組 編著,馬惠 譯

開始采訪免費食物分發大概過了3個月,9月下旬,我們在舉行免費分發的公園里遇到了一名年輕的流浪漢。男子抱著一只很大的運動包,在免費分發開始后稍遲一點趕到。他身高大概有170厘米,身材修長,穿著格子長袖襯衫和淺綠色的褲子。雖然不是時下流行的穿著,但是衣著整潔,跟城中的年輕人沒有半點差異。曬黑的臉看上去很精悍,但是目光溫柔,說不上是哪兒,還透著一點稚氣。他留長的劉海中混雜著幾縷白發。雖然很難斷定其真實年齡,但我們推測應該在30歲左右。他的胡子剃得很干凈,鼻梁高聳,臉部線條鮮明,看上去就像是東南亞的電影演員。帥哥,他配得上這兩個字。我們上前跟這名男子打招呼。

“您是來領取免費食物的嗎?我們是來做采訪的NHK電視臺。如果不介意的話,可以跟您聊聊嗎?”

男子臉上瞬間閃過一絲膽怯。

“可以的。您想知道些什么?”

聲線稍高的回應,即便是剛來北九州市不滿2年的我也能夠分辨出,這獨特的語調并不屬于北九州市。

入江先生為何開始了流浪生活?在入江先生生活的公園里,我們進入了采訪。

01

離開故鄉熊本

1978年,入江先生出生于熊本市一個四口之家,上面還有個大自己2歲的哥哥。他記得父親好像經營了一家公司。在小學低年級時的回憶中,他模糊記得自己有個幸福的家庭。后來,父親的公司經營不善,父母離婚。父親離家出走音訊全無。入江先生和哥哥二人是母親一手養大的。入江先生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相較于考入大學,他更希望早些工作讓母親放心,于是他選擇進入能夠獲得廚師資格證書的當地高中就讀。

順利畢業拿到資格證書后,他以正式員工的身份開始在當地的居酒屋工作。這是一份能夠發揮其所長的工作。雖然廚房很忙,可是能夠學到各種菜式,做起來非常有意義。這時候,他覺得自己的社會人生活順利開啟了。

via://zhuanlan.zhihu.com/p/20427722

入職2年后,入江先生成了店里的班長,開始指導部下和兼職人員工作。但是,就如何帶部下的問題,他跟上司產生了摩擦,最終辭職。此后,入江先生便輾轉從事各種日結工作。

他做過精密儀器制造商的制造器械操作員,也在大型糖果公司做過巧克力。

他也曾有過一時找不到工作,存款見底,露宿街頭兩三日的經歷。可是,二十幾歲的時候還是能夠勉強應付的。能夠勉強度日,單純是因為自己年輕,還是因為那時候找工作比如今要容易些?不得而知。只是,從結果來看,二十幾歲的時候憑著一股沖勁還是維持了正常的生活。身體健壯對他來說,也是一大幸事。

在迎來30歲之前,入江先生又找到了一份正式工作——彈珠店的店員,包住。可是這次,因為工作的推進方式同下屬產生沖突,他再次辭職。結果,他回歸到不穩定的派遣工作中,去了工廠。2008年,受雷曼沖擊的影響,景氣急轉直下,工廠的業務急速減少。入江先生成了被辭退對象,失去了工作。那之后不久,他便開始了流浪生活。

入江先生無親無故。不過,北九州市畢竟是個大城市。他覺得,就像二十來歲時那樣,“肯定能湊合過下去的”。然而,這次未能如愿。街頭生活日復一日,眼瞅著原本就不多的存款迅速減少,已經不足1000日元了。

二十來歲的時候,他會時不時回老家,邊啃老邊找工作。可是,過了25歲,入江先生想著再也不能給母親添麻煩,就從家里跑了出來。自那以后,他再也沒有聯系過母親。入江先生告訴我們,母親肯定以為自己還在努力做著派遣的工作,是忙得沒時間聯系。

via:https://gooddo.jp/magazine/poverty/homeless

02

無法對母親說出“幫幫我”

不必淪落到露宿街頭的地步,就像二十幾歲時那樣再次回到故鄉,向母親尋求幫助不行嗎?

面對我們的疑問,入江先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事已至此,根本說不出口。”他不想讓母親知道自己的現狀。

“根本沒有信心去跟母親坦白自己已經淪落到這般田地。至少,等我稍微有了點錢……等自己能請她出去吃個飯,能有資格跟她說‘我要去工作,你自己保重身體’。可是,現在還不到時候。”

為什么?不管孩子多大,父母都會牽掛。如果向他們尋求幫助,肯定會有辦法的吧?

“等自己有了相應的地位、能夠從容應對的時候,我應該會主動去見她。跟母親吃個飯,告訴她我這段時間以來的經歷,告訴她沒見面的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可是,我一直沒有那樣的從容。事到如今,讓我去見她,告訴她我現在的處境?就算是嘴巴裂開我也說不出口的……”

雖然不是“衣錦還鄉”,可作為社會人,至少要好好工作,否則根本無顏面對父母。入江先生在心里做了這樣的決定。

可是,為什么到了三十幾歲就無顏見父母了呢?

“二十幾歲時,也有需要向人求助的時候—向母親、哥哥或者朋友。辭職的時候,就有朋友問我要不要去他那里工作。那時候還是比較輕松的。可是……三十幾歲了,已經不是可以逃避責任的年紀了。二十幾歲的時候,大家還沒什么社會經驗,是能夠得到諒解的。可是,邁入三十大關之后,孩子氣的借口已經不適用了。”

25歲離家以來,入江先生幾乎沒有聯系過母親。如果想要依靠母親,還是可以的,但他并不愿這么做。理由是,自己已經30歲了,自己的事情必須要自己解決——入江先生不斷跟我們這樣解釋。

即使無法向母親求助,請好朋友幫幫忙也不行嗎?入江先生給我們的回答是干脆的“不”。

“沒有工作、沒有住處、沒有錢。以這種狀態尋求幫助,對朋友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負擔。絕對不能那么做。”

就算是負擔,既然是朋友,也是可以去尋求幫助的吧?

“這個……友誼可以說是種雙向的關系吧。現如今,只是我單方面去依賴對方,如果朋友遇到困難,我根本無力提供幫助。單方面要求對方提供幫助,只會成為自私的人與人之間的牽扯,我覺得絕對不可以這樣做。”

入江先生堅決主張,必須得是對等的、互惠互利的關系,否則朋友關系將不復成立。如今,自己沒有能力給予朋友什么,也就不可以向朋友求助。這就是入江先生給出的結論。

03

比起回老家,寧愿選擇住網咖

“事到如今,‘幫幫我’這種話根本說不出口……”

小聲嘟囔著,入江先生從錢包里拿出一大把網咖的會員卡。有全國連鎖店的卡,也有本地店的卡,得有十張以上。有錢的時候,他會把網咖當成酒店住。這里還有淋浴,比24小時桑拿或膠囊旅店都要便宜。他選擇的是2 000日元就可以度過夜晚8小時的“夜間套餐”。

入江先生熟知打折機制以及各家店在服務上的差異。去哪家店最劃算,在哪一天有哪種折扣,他可謂是門清。

去網咖的時間也有訣竅。夏夜里氣溫高沒什么問題,可到了冬天,如果在太陽出來之前耗光

8小時,就會被趕出來暴露在寒空之下。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他會在快餐店里盡量待到夜里12點,以保證可以在網咖里待到早上太陽完全出來的時候。走出網咖,便可以沐浴在陽光下升高體溫了。

via:haken-catalog.com/netcafe-nammin-haken/

就算這樣,入江先生也頑固地拒絕將自己的實情告訴家里。網咖的會員卡對他來說,每一張都擔負著助他安度寒冷冬日的重要職責。可是,當最關鍵的存款見底后,會員卡也派不上用場了。

聽了無法向父母、手足開口求助的入江先生的話,我們腦海里浮現出了連求助的書信都未能遞出的北原先生。

即便在這種境況下,入江先生在我們面前也絲毫未提到“辛苦”“痛苦”等字眼,只是一直重復說著“這是自己的責任”。

雖然我們還想與他做更加深入的交談,可時間已經快到深夜12點了。今天就暫時到這里,希望明天可以對入江先生進行全天的跟蹤采訪——我們厚著臉皮提出了請求,準備離開。

離開時,已經開始做入睡準備的入江先生穿上了長袖的運動服防止蚊蟲叮咬,蜷縮著將身體嵌進了長椅扶手之間的狹窄空間。而當我們將采訪時設置的相機收拾妥當的時候,也許是太累了吧,他已經響起了鼾聲。為了不吵醒入江先生,我們靜靜地跟他告別,離開了公園。

via:www.istockphoto.com

04

兩天只吃了一個點心面包

次日,我們再次來到了入江先生所生活的公園。馬上要進入10月了,正值換季。白天很熱,一動就會出汗,可晚上天涼,不當心就可能感冒。

“晚上會醒好多次,還差點被蚊子吃掉。”

話雖這么說,可跟昨天一樣,入江先生臉上仍然沒有任何感到辛苦或者痛苦的樣子。在學生時代,我窮游的時候也曾經在車站前的路邊鋪上報紙,點著蚊香度過漫漫長夜。還記得那時候特別驚訝,原來露宿街頭這么受罪。稍微有點動靜也會不放心,馬上就會醒過來。地面堅硬,無法隨意翻身,早上起來的時候渾身就像銹住了一般,關節咔咔作響。

區區一天的旅行就已經是這副樣子,可入江先生卻一直處于這種生活狀態。是習慣了?還是在苦苦忍受?我不知道。整整一個月露宿街頭,入江先生的身體竟然無恙,也是挺不可思議的。

入江先生先去了公園附近的便利店。在食品貨架那兒轉了一圈,又在雜志角稍微兜了一下,就馬上走了出來。也就短短兩三分鐘的時間。這是不是有點太快了?我們向入江先生提出了疑問。

您在便利店里做什么了?

“只買了一個面包,然后看了下免費的招聘信息。”

只吃一個面包嗎?

“兩天吃一頓,吃一個面包吧。每次我都買同樣的東西,是100日元左右的菠蘿包。兩天一次、一次‘拿出100日元’,差不多是這樣。”

就吃這些肚子不會餓嗎?

“掰成兩半,慢慢品嘗。只有覺得意猶未盡的時候才會全部吃掉。如果不慢慢品嘗,就沒有吃過東西的感覺。充分活動上下頜才能有進食的實感。”

via:hiroiro.com/movie/35410.html

說著,入江先生將買來的面包小心翼翼地塞進了運動包里。他將自己的運動包放在店門口,空著手進去的。一般來說,裝著全部身家的運動包不帶在身邊會非常不安吧。他卻將片刻都不可以離手的運動包放在了店外。為什么?他的理由令我們深感意外。

“帶著這么多行李在店里走來走去,我覺得對其他客人不太好。買東西的人、站在那兒翻雜志的人要是看到臟兮兮的包,肯定不會有好心情吧。看到我拿著這樣的包在店里,不會有好印象吧。”

您是不想被別人當成流浪漢嗎?

“身上有氣味,或是外表臟亂、頭發亂蓬蓬的話,被人當成流浪漢也是無可厚非的。所以我會盡量跟人保持距離,避免讓別人產生這種想法。去便利店的時候也會從遠處觀察有沒有人,如果人多的話,就盡量不進去。比如白天不去,凌晨2點或3點進去。”

入江先生哪怕是生計艱難到連吃飯都成問題了,依舊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迅速進出便利店也是因為在意旁人的眼光。

不愿被當成流浪漢。出于這樣的理由,入江先生白天絕對不會去圖書館消磨時間,也不會去書店看書。對于以前去過的網咖也是如此。一旦持續去同一家店,就可能被懷疑是流浪漢。入江先生哪怕是多少有點費力,也會有意識地出入多家網咖。

盡量不被人當成流浪漢的努力遠不止這些。入江先生會用所剩無幾的生活費去自助洗衣房洗衣服,十天一次。每天都會在公園的廁所里刮胡子。即使如此,他似乎依舊非常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如何。在采訪過程中,也多次問我們“我身上有沒有汗味兒”。

05

默默度過的一天

去過便利店之后,入江先生下一個目的地是免費分發食物的勝山公園。

白天會有人帶孩子來公園玩,也有人來遛狗;到了中午,在附近的區政府工作的人會來吃便當;到了傍晚,穿著運動服的中學生也會來這里進行社團活動的練習。來往行人非常多。

入江先生白天經常待在這個公園里。天氣好的時候會躺下來補眠,緩解晚上沒睡好的疲勞。

為什么要待在這個公園?

“如果去一般的公園,在那里睡覺的話會讓人覺得很奇怪。旁邊有小孩子在玩鬧,你卻在那里睡覺,有點引人注目了。這里的話,大家都躺著呢,對吧?公司職員吃好飯后也會在這里躺一會兒,所以我睡在這里也不會被人注意到。這應該是最大的理由吧。”

入江先生為了不引起他人的注意,特意選擇在人多的公園度過白天。

為什么要避免引起他人的注意?

“我覺得,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被人同情,不希望別人覺得自己很慘。我會盡量隱瞞自己是流浪漢的事實,努力不讓別人產生這樣的疑惑,并為此調整自己的行為。每天來公園的話,應該已經有人注意到了,覺得‘那個人應該是個流浪漢吧’。如果帶著這么多行李兜來兜去的話……”

不希望被人當作流浪漢。對入江先生來說,這似乎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即便入江先生承認自己是流浪漢,他在日常生活中也依舊非常注意自己的舉止,以防被人察覺。除去睡覺的時間,他盡量保持著頻繁的移動,避免被人注意到他一直待在同一個地方。他不會出入人員大量聚集的地方。入江先生就這么小心翼翼地要把自己偽裝成普通人。

如此不愿被當作流浪漢的理由是什么?入江先生似乎認為,自己如果被他人認定為流浪漢,將再也無法從流浪狀態中脫身了。接下來的采訪中,我們問到他如何看待其他流浪漢,從他的回答里也可以感受到他的這種觀點。

包括那些三十幾歲的流浪漢在內,你沒有想過跟其他流浪漢抱團嗎?

“沒想過。如果跟他們抱團取暖,我感覺自己會陷在這樣的生活中,或者說反倒是會聚在一起互相舔舐傷口。當事情發展到那個地步,我覺得一切就都結束了。”

via:waraukurumi.com

06

沒有住處和手機就無法就業!

入江先生去HelloWork找工作。在接待處辦好手續,拿到寫有編號的憑證后,他來到里面的電腦角。

在這里可以使用電腦,一人一臺。入江先生坐到分配給自己的電腦前,開始檢索招聘信息。電腦操作很簡單,只要點擊觸摸式面板即可。點擊選擇條件,匹配的工作就會全部顯示出來。32歲、制造業、食品相關……入江先生逐個點擊條目,檢索出符合條件的招聘信息。條件匹配的公司被一下子列了出來。

你每天都會來查找招聘信息嗎?

“招聘信息更新的那天會盡量早點來。我想盡快找到工作。可現在也沒定下來。”

入江先生的求職要求是什么?

“最好是有宿舍。工種的話,廚師或服務業。現在有地方住是最重要的要求,所以要是有符合條件的,我想立刻去面試。”

在檢索過程中,入江先生注意到了一個工作。某某市旅館招聘廚師,包吃住。需要廚師資格證。工資每月十多萬日元、繳納社會保險。這是一份與擁有廚師資格證的入江先生完全匹配的工作。

“在這些工作中,這個是最合適的吧。廚師相關的工作、提供住宿,很有工作前景,也正常發工資。”

在此,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如何在HelloWork找工作。在電腦上檢索出符合條件的工作信息后,將其打印出來交給接待窗口的HelloWork工作人員。這時,工作人員會對當事人進行面試并判斷其是否合適。通過的話,工作人員會跟對方公司聯絡,順利地預約面試。

入江先生馬上將電腦上檢索到的工作信息打印出來,交給接待窗口。看上去他非常希望得到這份工作。然而,從接待窗口的男性工作人員那里并沒有得到預期的回復。工作人員從辦公區深處翻出了密密麻麻寫著招聘倍率和失業人口數字的資料,一個勁兒地、喋喋不休地跟他解釋如今的就業形勢有多么嚴峻。“我做這份工作已經有二十幾年了,還是頭一次碰上這樣的不景氣……”工作人員說個不停,根本沒有要為入江先生預約面試的意思。

也不是沒有道理。入江先生的手機早就不能用了。招人的公司就算要聯系他,也根本聯系不上。既然要找工作,雇主能聯絡得上明顯是必要條件。

眼下要是沒有幾乎人手一部的手機就根本沒法兒去找工作,這是實情。除了手機,入江先生連住處都沒有,這就更加雪上加霜。在雇主看來,不僅沒辦法聯系上入江先生,甚至連他是誰、住在哪兒都無從得知。即便如此,入江先生還是抱著一線希望——或許能遇到當場就同意錄用自己的雇主。

面對工作人員的喋喋不休,“是……對的……真的很艱難啊”,入江先生也只能如此隨聲附和。

最終,入江先生這天未能找到工作,也未能預約到面試,兩手空空地離開了HelloWork。

07

什么不好?是自己不好。

跟入江先生在一起這么久,我們發現,他從未說過一句推卸責任的話。入江先生對于自己被逼到這般境遇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將自己目前的境遇歸結于社會也好、經濟不景氣也好,他難道就沒有恨過別人,覺得是別人的錯嗎?

“要說自己這個樣子到底是什么造成的?都是自己不好。什么不好?嗯,是自己不好。我想不出其他的詞匯。要是能給不夠努力的自己打打氣就好了……”

說著,入江先生稍稍低下了頭。“自己不好”——入江先生不斷地拼命責怪走到這一步的自己。他似乎篤信,“自己選擇的路,無論如何都要自己負責”。

可是,真的就是入江先生的錯嗎?當談到作為派遣員工去某精密儀器制造商工作的經歷時,入江先生說出了下面這番話。

“那家公司的正式員工會教我機械的操作方法,可是稍微教一下就突然讓我操作,肯定是做不了的。于是,我只能戰戰兢兢摸索著進行,滿眼都是專業術語,結果越發困惑。這時候他們就說我不合適,讓我辭職。也許我的要求太奢侈,真希望可以在研修的時候能夠按部就班地學習。”

不論是誰,面對毫無經驗的工作,沒人帶教就不可能勝任。更何況,入江先生還處在派遣員工這樣的弱勢地位。就算在這種情況下,入江先生依舊覺得做不好完全是自己的錯,依舊不斷責怪著自己。

via:hiroiro.com/movie/35410.html

08

伸手也觸碰不到的

理想中的“三十代”畫像

描繪著心中理想的“三十代”,自己卻沒能成為那個樣子,入江先生看上去很是懊惱。雖說是理想中的“三十代”,但那并不是只有少數人才能夠實現的空中樓閣,而是伸手就能觸碰到的近在眼前的理想狀態,也許可以稱之為隨處可見的幸福吧。入江先生跟我們描繪了他心中的“三十代”畫像。

“工作充滿干勁,有自己的小家庭,休息日跟孩子們做投接球練習。就是這種感覺。”

入江先生似乎非常懊惱自己沒能實現這種生活狀態。

“眼下,也只能想想了。無法實現,這是我最后悔的。每個人都想擁有的幸福家庭什么的,我在這一點上一敗涂地。是我自己的責任。我知道自己肯定會后悔,所以幾乎不去思考這些。”

同時,在已經達到他的理想狀態的“三十代”面前,他似乎也感到自己低人一等。

“高中畢業的朋友有的自己開了店,有的做了廚師長或領導,在努力工作。只有我,淪落到這個田地……”

就算去 HelloWork,沒有手機,沒有住處,也找不到工作。不向母親、兄弟、好友尋求幫助。兩天只吃一個面包,存款所剩無幾……誰都能看得出,入江先生已經走投無路。這甚至可以算是極限狀態了。

即便處于這種極限狀態,接受采訪的入江先生依舊不斷強調“自己還能應付”,還在我們面前逞強,想讓我們覺得他“并沒有走投無路”。被逼到這一步的入江先生到底為什么不能開口求助?

難道開口求助意味著構成入江先生人生根本的重要部分會分崩離析?隨著對入江先生一次又一次深入的采訪,在他不斷重復的言語間,我們終于逐漸看清了他真正的內心想法。

三十幾歲的“入江先生”們自小時候起就一直在跟他人競爭。在并非全民大學生的時代,同學們為了能考上“好”大學拼命學習。大學畢業的時候,為了能進“好”公司努力找工作。“好大學、好公司、美滿家庭……”如果違背了這種價值觀就是失敗者——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中一直鞭策著自己。

雖然如今看來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但當時,的確是在大肆宣揚“只要努力誰都能夠成功”,似乎一切機會都是平等的。我們不知道入江先生身邊是否有遵循著這種價值觀一路走來的朋友。不過,我們能夠肯定,在成長過程中無論同意與否,被強行灌輸這種觀點的,正是入江先生他們這批“三十代”群體。

“只要去做就能做好。只要努力就能達成。不努力就輸了。”

入江先生被這種始終加諸“三十代”群體身上的強迫觀念緊緊束縛住了。自己不努力,就再也不能擺脫現在的狀態。但入江先生淪落成流浪漢,并非因為沒有干勁,也不是由于不再努力。反而是他一直想靠一己之力去努力改變現狀,結果才落到了這般田地吧。

圖源:視覺中國

到了30歲,身邊也會出現作為社會人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朋友,大概入江先生內心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自己現如今的樣子吧。

“只要自己努力,還可以做出改變。”

我們深深感覺到,入江先生將這句話奉為了心靈支柱,頑固地拒絕向好友、兄弟,甚至住在熊本的母親開口求助。

我們結束采訪3天后,入江先生突然從生活的公園里消失了。塞滿了全副身家的運動包也不見了。我們最終也沒能向入江先生本人確認,他實際上到底是出于什么心理堅決不向他人求助。如今,留給我們的,只有記錄下了采訪全過程的采訪錄音。我們反復聽著錄音,期望能夠逼近不斷拒絕求助的入江先生的內心深處。

最后,請容許我在此記錄下最能體現入江先生心情的那些話語。當然,有些地方也會出現邏輯上的不連貫,可基本上這些話都是直接收錄下來的。如果您能從我筆下的字里行間感受到入江先生內心深處所不為人知的呼喊,我將深感欣慰。

……說到底,這是我自作自受。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就算派遣合同終止,也不能成為我變成流浪漢的理由。

回老家的人也大有人在。

但是,我不這樣做,而是逃離故鄉,若將此歸結為他人之過,認為“成為流浪漢都是別人的錯”——這可真的是搞錯對象了。

即便如此,我依然認為自己的處境還不算太糟糕。

畢竟,我還年輕……

但也不是非常年輕。

要是打算找工作,估計能找到。我還是有這個自信的。

要實現這個目標,眼下得有住處和錢。只要能想辦法熬過去……

就算自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也許一切也不會有什么改變吧。

就算自己不存在了,這個世界也不會有任何變化吧。

若是以死才能求得解脫,我還是選擇活著去追求更輕松的生活……

成了流浪漢會遇到很多糟心的事情。

吃不上飯,被人看不起。

有人會居高臨下地看待你。

被人說上一句,“真可憐啊”之類的。

我果然還是不想別人那樣看我。

我覺得,自己若要重新振作起來,只能是在現在了。

哎,谷底。我已經體會到了最底層的滋味。若要奮起,只有現在。

我自己也覺得,如果堅持不下來,一切就都結束了。

沒有工作、沒有住處、沒有錢

默默忍耐,孤獨死去

景氣下行時代的“三十代”

《三十不立》

(日)NHK現代特寫節目錄制組 著

馬惠 譯

內容簡介

39歲孤獨死的青年,身旁的便簽紙上只寫著三個字:“幫幫我。”

這是一封永遠無法寄出的求救信。

30多歲,正值壯年,卻失去了工作。滑入社會底層的“三十代”青年們,無法發出求助的聲音。社會普遍將他們的失敗歸結于個人不夠努力,讓他們“不要嬌氣”。

NHK現代特寫節目錄制組直面“三十代”群體的生存現狀,系列節目反響驚人。在“自我責任”的名義下沉默著的孤寂身影,引發同代人爆炸式蔓延的共鳴。

“三十不立”,真的只是個人的問題嗎?

作者簡介

NHK現代特寫節目錄制組,“直面社會的現實狀況,回答世人關心的問題”。自1993年4月節目組開播以來,NHK現代特寫以這條不變的宗旨應對社會的巨變。不問題材種類,深挖人們希望了解的話題,以成為繁亂社會的指南針為目標。

原標題:《三十不立:沒有工作、沒有住處、沒有錢,無法開口說“幫幫我”的年輕人們》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昌县| 肇庆市| 常熟市| 台中县| 杭州市| 永泰县| 南充市| 体育| 错那县| 新民市| 湖口县| 田东县| 沙雅县| 出国| 巴青县| 台中县| 合作市| 特克斯县| 建瓯市| 宜丰县| 德兴市| 大洼县| 集贤县| 延寿县| 佳木斯市| 凤城市| 中阳县| 任丘市| 兰坪| 沙田区| 会泽县| 平果县| 临颍县| 彭泽县| 安国市| 和静县| 通江县| 慈溪市| 库车县| 驻马店市| 东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