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南方人物周刊》孫凌宇:人物報道如何發(fā)掘日常選題?

2022-09-18 14: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孫凌宇

南方人物周刊資深記者,2015年進入《南方人物周刊》,先后擔任編輯、記者,主要負責文化、藝術、社會選題。

南方人物周刊資深記者孫凌宇首先從理論層面和實操層面,分享了對于成熟的記者和實習生來說,日常選題的必要性及收集渠道,進而結合自身案例,詳細介紹人物采訪的全過程,包括前期如何搜集資料、撰寫采訪提綱、采訪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后期寫稿如何提煉結構、避開行文雷區(qū)等。

以下是孫凌宇記者的自述:

如何發(fā)掘和操作日常選題,對于實習生來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大多數(shù)時候,實習生的任務是找資料、整理錄音,或參與部分采訪,不太有可能直接被指派去獨立完成某個選題。因此如果自己有能力發(fā)現(xiàn)選題并操作出來,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練習和表現(xiàn)機會。

另外,在目前的新聞環(huán)境下,操作真正具有新聞性的選題空間越來越小,加上傳統(tǒng)媒體競爭力式微,哪怕是一些沒有風險的熱門人物,也不一定采訪得到。所以學會操作日常選題,不管對于實習階段還是日后轉正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出路。

關于如何發(fā)掘日常選題,我覺得有以下三種途徑。

一是多看媒體報道,抓住某個沒有講得很透徹的角度,并把它作為線索深入挖掘。重復沒有意義,要留意別人沒有說的是什么。做新聞很重要的能力在于,找到一個有價值的話題,不斷去補充、完善和拓展它。

以我的文章為例,這篇文章的靈感來源于此前《人物》的報道,里面提到有大學生為了獲得去大廠實習的機會,甚至愿意一個月花幾萬塊購買,我看到的時候很驚訝,從來沒有聽說過實習還要自己給錢,但這篇稿子對這一塊沒有說得特別詳細,所以我就截圖發(fā)朋友圈問有沒有人了解這種案例。后來有一個在廣州留學中介機構的朋友冒出來,跟我詳細地說明,再加上她介紹的售賣這些實習機會的人,和跟國外名校教授短期“做科研”的機構人士,以及購買了這些項目的學生等人,最終操作出了這個選題。

此外,當時《人物》的稿子里面還提到了一句,大意是“一些科研類專業(yè)的年輕人,現(xiàn)在都不太愿意繼續(xù)做科研,寧愿早一點進大廠”。加上此前看過一些報道,提到有學校設備不精準,還有的甚至安全不過關,導致有的學生每次做實驗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而影響論文進度,還有的學生更加悲劇地遭遇了實驗爆炸的事故,感覺國內碩博士期間還在做科研的人面臨的阻礙重重,那么那些還在堅持的人為什么做出這樣的選擇、他們又會面臨哪些出路——這同樣也能成為一個選題。

二是在保護自己安全隱私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與人溝通。如果很抗拒和陌生人打交道,或是在公眾場合不知所措,那可能就不太適合做記者這份工作。記者就像是“偷故事的人”,你得擦亮眼睛,打起精神,帶著靈活的頭腦去細心觀察、打聽、留意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在聊天過程中說不定就能收獲一個有價值的選題。

舉一個例子,這篇,這個選題來源于有一次我回老家,和一個書店老板聊天。老板聊到她有一個在北京的好朋友,正在我們老家休假,每天都會和兒子一起來書店,有時遇到一些她認為的沒有必要的機械性作業(yè),還會主動提議幫兒子抄單詞。當時我就覺得這個媽媽很特別,她一定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家長?;乇本┲?,我就約了她出來采訪,那次聊得很好,所以稿子里呈現(xiàn)出來的人物形象也比較立體、有思考。

很多選題都是可以從外界得來的,通過炒幣的朋友,我接觸了NFT并做了報道;通過熱愛電競的朋友,我開始留意比賽,了解這些選手,看相關的紀錄片,最后采訪了PDD……像這樣的例子還很多,總之我非常鼓勵大家平時在跟朋友或陌生人聊天的過程中多留意,遇到自己不曾聽聞的事物可以嘗試去搜索、了解(也許是長期的關注,不用操之過急),有一天也許就會冒出一個可以報道的角度。

三是從自身的興趣愛好入手,對于有長期積累的領域,你就能培養(yǎng)出判斷力。比如你是話劇愛好者,看完某場話劇后認為主角演得很好,就可以約他做采訪;喜歡看紀錄片或綜藝,遇到風格獨特的、質量上乘的,也可以去采訪其導演。我平時對藝術很感興趣,有一次去參加藝術品拍賣會,對那一場的拍賣師印象深刻。他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還是身板挺拔,非常地親和、儒雅。參加完拍賣會后,我就去詢問他愿不愿意接受采訪。后來,在準備采訪提綱的過程中我才知道他是中國第一批獲得拍賣師資格的人,還是陳凱歌的同學,這完全是意外獲得的選題。

由于我的工作內容主要圍繞人物采訪,所以下面就再分享一下關于人物報道采訪的全部流程。

首先要先確定自己的選題。要么是編輯派題,要么自己找,要么會有第三方(畫廊、出版社等)推薦。

確定選題后第二步就是準備資料和采訪提綱。在搜集資料時,如果我采訪作家,我會看他的書,也會看一些他近期接受的采訪,還會去豆瓣上看讀者的評論以及同行的點評,比如一些表達批評或不滿的評論,你就可以通過這些評論來詢問他的想法。

設置采訪提綱的問題時,我的建議是切口越窄越好,問的事情越具體,對方就會越具體地針對這件事情進行回憶。不要一上來就問“你對某類現(xiàn)象怎么看?”空泛的提問只會得到空泛的回答。如果聊到一些東西是提綱中沒有涉及到的,也要記得追問。

采訪正式開始后,可以表現(xiàn)得禮貌、友好,營造一個舒適、讓人愿意傾訴、分享的氛圍。畢竟采訪是記者和采訪對象合力完成的一件事情,不要戴著一幅嚴肅的工作面孔,這樣別人可能會覺得像是在被審問,會比較緊繃。其實可以抱著一個探望朋友的心情,先從你們約訪的地點、他近期的動向或是他所在圈子的一些新聞開始聊,再見機切入到采訪提綱里的問題,根據(jù)現(xiàn)場靈活調整。

聊天時保持撒網(wǎng)的心態(tài),盡可能地去找點,到時再決定優(yōu)先寫哪個點,或者把哪個點當做重心,而不是當下就判定你只對某一個點感興趣,這是比較危險的做法。因為稿件最后的豐富程度直接取決于在采訪過程中獲得了多少訊息。獲得的訊息越多,后期選擇的空間越大。

到了寫稿階段如何鋪排結構,我會先看一遍錄音稿,把能寫進稿子的部分標黃,再結合前期搜集的資料,新建一個文檔,把錄音和資料里需要用到的內容合并同類項,這樣子大概就可以把文章分成幾個大塊。一般來說,我會把能夠引起讀者共鳴的部分放在開頭,接下來就找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按照邏輯順序銜接。當你能找到段落中的關聯(lián)的時候,你就能很好地知道自己先講什么,再講什么。

寫稿過程中,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很多實習生同學在寫稿的時候很愛用形容詞,如果想表現(xiàn)一個人很認真,直接就用“認真”這個詞來形容,但沒有任何的事實做支撐的話,就會非??斩?,變成自己主觀上的判斷。假如你真的很欣賞某個人,要讓別人知道他的優(yōu)點,也不能直接夸,而是要讓自己寫的東西有跡可循、有理有據(jù),這樣才不會引來質疑。

也有實習生疑惑,如何在稿件中處理記者自身的在場感。在我看來,如果不是出于必要,我建議還是保持克制和距離感,寫好自己的觀察就好了,這樣會讓你的稿子看起來更加客觀和高級。如果在一些嚴肅正式的報道中,突然出現(xiàn)個人敘事,可能會“淪為”日記,旁觀者看了只會覺得尷尬和難為情。

稿子寫完后,最后一步就是在新媒體上推送。至于標題,我不太建議夸大化、標簽化或者完全以流量為導向,從成果上來看它可能是好的,但從方法上看,還是要保持警惕。記者很容易以小見大,往往采訪了幾個人,就毫不猶豫地定義一個群體、一個年代或者一個地區(qū)。比起費盡心思想一個博人眼球的標題,花時間培養(yǎng)自己的專業(yè)能力、積淀更多知識儲備、讓采訪再扎實一點可能更關鍵。

Q:什么樣的人物值得報道?您通常會選擇什么基調的人進行采訪?

A:我通常會選擇比較“反主流”的人,正如前面提到的反“雞”娃的那位媽媽,她能夠跳脫出“雞”娃的大環(huán)境,一定是有自己的成熟思考,才能抵抗住外界的壓力做出某些異于常人的事情。人云亦云是容易的,“特別”的人往往才能產(chǎn)生新的思想,引發(fā)公眾的思考。

Q:想要約一個特定的采訪對象時,會從哪些方面尋找?

A:如果是出版社直接推薦的作家,可以讓出版社幫忙約采,這種情況是最方便的;如果自己看了某本書,對作家感興趣,也可以通過出版社找作家,一般出版社也會愿意回復你,某種程度上也相當于為他們做宣傳;相應的,如果是藝術家可以找畫廊,話劇演員可以找劇院的宣傳人員。如果是公眾人物可以先看看有沒有微博、個人公眾號等,如果是非公眾人物,比如后悔生孩子的媽媽群體,可以在豆瓣小組上找,或者上脈脈。

Q:遇到感受力和表達能力不那么強的人,記者要怎么去彌補挖掘感受層面上的信息呢?

A:整理完錄音如果覺得素材不夠,我會事后向當事人提出補采,對方同意的話我會把想要補采的問題以文字的形式發(fā)給他,讓他以語音形式回給我,我自己來聽就好了,盡可能想到別人怎么方便。也可以再找一些外圍采訪對象做補充,比如他的老朋友或長期的合作伙伴,從別人口中來了解他。

Q:如果某件事情是采訪對象不愿意提,但外圍對象向記者提了,這種情況下應怎么處理?

A:采訪過程中你可以比較委婉禮貌地嘗試突破,如果對方還是明確拒絕,并認為被冒犯了,你應該馬上停止。我認為作為一個記者,前提一定是要尊重你的采訪對象。你沒有權利強迫采訪對象回答每個問題,同時如果對方閃爍其詞甚至口是心非也無非感到憤慨,這再正常不過了不是嗎,我們不也常常有難言之隱或是面對不同的人會想出不同的說辭嗎?理解人的關鍵是理解人性。

早期很多同行都會強調稿子不能給采訪對象看,但在我看來,除非是做調查性報道,一般的常規(guī)性報道,還是需要尊重對方。有時候外圍對象的說法也只是一面之詞,出于專業(yè)素養(yǎng),你要跟當事人求證一下。如果事關當事人忌諱的話題,同時又不能保證從第三方得到的信息一定準確的話,我的建議是不寫。

Q:面對自己不太熟悉的領域,要如何切入?

A:短時間內下苦功夫,看大量資料。如果是一些專業(yè)性很強的選題,比如電競或者醫(yī)學,可以先請教一些這個行業(yè)里的專業(yè)人士,讓他們和你講一講這個行業(yè),帶你快速入門。

Q:如何區(qū)分特稿和小說?

A:寫小說的時候,所有東西都是由你來安排,你希望有一個浪漫的場景,或者特別的基調,都可以由自己來創(chuàng)造。但是寫特稿還是要尊重事實,如果采訪對象并沒有說某一句很有詩意的話,你不能強行胡編亂造。但把特稿寫得像小說一樣好看,也是非虛構寫作一直追求的一件事情。

Q:在面對爭議性大、沖突性強的事件時,如何避免把稿子變成一方的文章?

A:在兩方有爭議的時候,你在選擇采訪對象時不應該失衡,有時候可能另一方不愿意出來發(fā)聲,但你也還是要盡量去找他身邊的人,或者找一些對這方面有所研究的專家,不能就一句話輕飄飄地說,記者試圖聯(lián)系,但當事人不回應。盡管這么做沒錯,但呈現(xiàn)出來給讀者的,就會是一個很不公正的稿子。我認為采集到多方的聲音、找到事件中不同環(huán)節(jié)的人,盡量為受眾呈現(xiàn)一個大的圖景,是記者工作很重要的一點,讓大家能夠更加全面地理解這個事情,而不是陷入片面的視角中。

*文中圖片來自受訪者與網(wǎng)絡

原標題:《南方人物周刊孫凌宇:人物報道如何發(fā)掘日常選題? | 媒筆記》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河县| 巴中市| 辉县市| 资源县| 许昌市| 贵港市| 宜川县| 富民县| 普安县| 平罗县| 合作市| 延津县| 无极县| 南充市| 佛坪县| 巢湖市| 东乡族自治县| 宿州市| 开阳县| 建湖县| 澎湖县| 富顺县| 义乌市| 台东县| 镇赉县| 西林县| 靖江市| 缙云县| 额敏县| 开阳县| 丹东市| 峨山| 云梦县| 巴林左旗| 柏乡县| 绥中县| 泾源县| 林州市| 海丰县| 罗城| 牟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