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十本書,讀懂中東
中東是一片迷人的土地,這里曾孕育了無數偉大而輝煌的文明,如今卻又飽受動蕩之苦。從古至今,無論是作為東西方經貿文化往來的樞紐,還是舉足輕重的石油產區,中東始終牽動著世界的神經。
我們分享10本關于中東的新書,其中包括理想國M譯叢56《阿拉伯人的夢想宮殿》和友社推出的新書,期待和大家一起走進這片土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01
《阿拉伯人的夢想宮殿》
理想國丨當代世界出版社
【美】福阿德·阿賈米 著
在本書中,黎巴嫩裔學者福阿德·阿賈米透過一雙來自阿拉伯世界內部的眼睛,從政治、文化、文學的角度回顧了20世紀以來的阿拉伯歷史。他沿著哈維、阿多尼斯、邁哈富茲、穆尼夫等阿拉伯知識分子的生命軌跡與思考路徑,從黎巴嫩山區到埃及,再到阿拉伯半島,講述了這個偉大堅韌的民族數十年來經歷的振興與磨難,試圖回答一個已被苦苦思索了近一百年的問題:阿拉伯世界的現代化之路究竟在何方?
02
《帝國的伙伴》
新民說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土耳其】阿里·亞伊哲奧盧 著

18世紀和19世紀初,改革的浪潮席卷全球,包括落入轉型危機的奧斯曼帝國。為應對政治動蕩、體制危機和民眾叛亂,奧斯曼帝國設計了各種改革方案。帝國成了一個政治劇場,其中各方發起了斗爭、合作和競爭。本書研究了三種相互競爭的秩序,“帝國的新秩序”“顯要的秩序”和“社群的秩序”。為了解決危機而簽訂的《同盟誓約》則意味著奧斯曼歷史中的一種激進的、基于“伙伴關系”的可能性。這些探索在不脫離全球史框架的同時,對西方中心論的傳統敘事提出了質疑,放大了過去被忽略的地方政治文化實踐,為我們進入土耳其歷史提供了一個新路徑。
03
《新月與薔薇:波斯五千年》
方尖碑丨譯林出版社
【伊朗】霍馬·卡圖贊 著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最輝煌的文明之一,波斯在五千年的風云變幻中,先后與希臘、阿拉伯、蒙古等多個文明發生碰撞與交流,近代以來又多次發生激烈的變革。作者從波斯文明自身的視角出發,將文學與政治交織,文化與社會相融,既展現了“新月”上的殺伐糾葛,又流露出“薔薇”下的溫婉柔情。伊朗左右著中東的天平,中東牽動著世界的神經。這是一部文明沖突與更迭的歷史,從古代波斯到現代伊朗,這片土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在這本書里栩栩如生。
04
《楔形傳說:被“建構”的蘇美爾》
鼓樓新悅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英】保羅·柯林斯 著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蘇美爾人其實從未被我們簡單地“遺忘”過,正如他們從未被簡單地“發現”過一樣。每次“發現”都只是那些試圖“發現”他們的人利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對蘇美爾人的重新建構而已。從古到今,這樣的建構重復了很多次。本書作者保羅·柯林斯為我們揭示了在過去150年當中,各國學者如何利用出土自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各類考古和文獻資料,構建出了一套以蘇美爾人為題的“知識”。
05
《再造國家:埃及在19世紀》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英】蒂莫西·米切爾 著

這部書并非是對英國殖民埃及的歷史,而是對進行殖民的權力的研究。雖然聚焦于19 世紀后期發生在埃及的事件,它主要討論的卻是在對現代性進行評價時殖民主義的位置。殖民并不僅僅指確立歐洲的存在,也指一種政治秩序的擴散,這種秩序在社會世界(social world)中引入了一種新的空間概念、新的人格類型和新的制造現實經驗的手段。《再造國家》(原書名Colonising Egypt)一書通過殖民計劃的日常細節,在形而上學范疇內對殖民權力進行了剖析。
06
《中東部落與國家形成》
商務印書館
【美】菲利普·庫里 【以】約瑟夫·克絲緹娜 主編

本書從不同角度詮釋了中東部落社會與國家關系的演變。本書的作者皆為西方中東社會史領域的名家,考察了中東國家在本地區扮演的主導角色,部落和國家的持續交往,在交往過程中的變遷,這種變遷在中東地區所帶來的相同或不同效果,以及當代部落結構和體系繼續流變的原因。本書集人類學、歷史學和政治學各領域的研究方法于一體,以討論這個由任何一個單獨學科都難以解釋清楚的命題。
07
《從巴格達到伊斯坦布爾》
新思文化丨中信出版集團
昝濤 著

中東曾是人類文明的搖籃,這里誕生了古老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埃及文明,孕育了三大宗教,成就了阿拉伯、波斯和奧斯曼帝國等偉大帝國。然而如今,中東卻成了動蕩和戰亂的代名詞。文明的搖籃如何變成了混亂的溫床?在本書中,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專攻中東研究20多年的昝濤老師,將為您揭開中東亂局的真相,探討中東動蕩的根源。全書從歷史的視角切入,先是回顧了阿拉伯文明、波斯文明和奧斯曼—土耳其文明給當代中東留下的遺產,然后從不同角度觀察了中東五個大國的現狀。
08
《伊朗五百年》
讀客文化丨人民日報出版社
【美】阿巴斯·阿瑪納特 著

這是一本伊朗近現代通史,從時間段來看,囊括了1501—2009年這500多年的歷史。從16世紀薩法維王朝建立統治,到歐洲帝國主義時代、世界大戰時期的艱難求存,再到巴列維時期的西方化改革,最后是震驚世界的伊斯蘭革命,阿巴斯·阿馬納講述了今日伊朗是如何形成的。宗教、地緣、石油、戰爭、革命,到底誰在左右伊朗的命運?王朝的更替、革命、內戰、外國占領、伊斯蘭共和國的成立……本書將徹底講透伊朗為何會成為世界局勢的風向標。
09
《巴爾米拉:一座失落的羅馬邊城》
世紀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
【法】保羅·韋納 著

作為穿越敘利亞沙漠必經的補給站,巴爾米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提比略時代被納入羅馬帝國行省,并發展成為公元1至3世紀中東地區最有影響力的貿易中心。多元的文化和無盡的財富在這里匯聚,雄心勃勃的女王芝諾比婭甚至參與了羅馬皇位的競逐,首倡東西分治。然而她最終被奧勒良擊敗,巴爾米拉也從此衰落,只留下風格混雜的雄偉建筑,成為古代世界最具特色的遺跡之一。在本書中,法蘭西公學院榮譽教授、當世最權威的羅馬專家保羅·韋納,用動人而優雅的筆觸講述了這座失落邊城的歷史、信仰、文化、藝術,以及它為什么曾經并依舊重要。
10
《伯利恒:一座小城的前世今生》
非虛構時間丨上海譯文出版社
【英】尼古拉斯·布林科 著

伯利恒,是一座位于約旦河西岸的古老城鎮,被譽為“世界歷史的支點”,那里承載著如此多的意義,它生動地活在每個人的想象之中。英國作家尼古拉斯·布林科在伯利恒生活多年,他用十三個章節講述了伯利恒的前世今生。從公元前九世紀的洞穴和雕刻講到當今復雜的政治,他帶領讀者通過其石街和沙漠洼地、修道院、水渠和果園,從各個角度和時代展示了這座城市的面貌。伯利恒是自豪感和財富的源泉,也是一個絕望、貧困和暴力已成為常態的地區。它是共存的燈塔,可以照亮通往更美好未來的道路。
原標題:《十本書,讀懂中東》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