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市民調查⑩來滬年齡越小,對自己是上海人的認同越強
【編者按】
5100多戶家庭問卷、8600多份成人問卷(15歲以上)、近1900份少兒問卷:上海大學“數據科學與都市研究中心(Center for Data and Urban Science, CENDUS)”歷時一年于2017年7月完成了上海都市社區調查(Shanghai Urban Neighborhood Survey, SUNS)。
調查對上海540個社區進行數據搜集,問卷對象包括居(村)委員會、業委會、物業公司、社會組織活動以及社會工作者等社區治理主體。調查人群包括戶籍人口、非戶籍人口的成年人和未成年人,關注的問題有就業、移民態度、教育、住房等公共話題。
澎湃研究所經授權選摘刊發調查的部分內容。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上海生活的移民的群體認同、社會融入和主觀態度情況。
以下是幾個有意思的調查發現:
(1)擁有上海戶籍的人更傾向于建立自己是上海人的認同,而沒有上海戶籍的人很難以建立自己是上海人的認同。
(2)當一個人在當地生活、工作的年限越長的時候,會更加傾向于建立對當地社會的群體認同。
(3)來滬年齡越小,對自己是上海人的認同感越強。
(4)大部分在滬移民無法熟練掌握上海話。在滬移民中,上海話水平的掌握以不熟練和非常不熟練為主,總占比為59.6%,非常熟練的僅占9.61%。
(5)與對上海這座城市的態度相比,選擇喜歡或比較喜歡上海人的移民比例明顯降低,只有11.44%的移民選擇很喜歡,選擇比較喜歡的移民有21.38%。
(6)同樣都是從外地遷入上海,有上海戶籍的移民與沒有上海戶籍的移民在控制或減少外來人口的問題上,態度相左。

我們將出生時沒有上海戶籍,以及出生時擁有上海戶籍但是其父母均不是在上海出生的人口視為移民。
在本次調查的8316個成人樣本中,移民一共有4359個,占總樣本的52.41%。在這些移民中,有1529人目前持有上海市戶籍,占本次調查的上海戶籍人口的27.87%,占移民總數的35.08%;還有2830人目前持有外省戶籍,屬于一般意義上的流動人口,占總樣本的34.03%。
上海戶籍第一代移民,即本人是家庭中首個離開家鄉、遷移至上海,并且當前取得上海戶籍的人,這一代通常以工作或尋求高等教育為目的進行遷移。在本次調查的數據中,我們將父母均非出生于上海,本人出生時為外省戶口,在上海沒有高中及以下的教育經歷,且本人當前持有上海戶籍的人口視為上海戶籍第一代移民。這部分人口在上海全部戶籍人口中占10.77%,在本次調查的總樣本中占7.11%。
上海戶籍第二代移民,即在第一代移民完成遷移并取得上海戶籍后出生的子女。具體指的是,其父母作為家庭中的第一代移民從外地遷至上海,其本人在上海出生、成長,絕大部分人在出生時即獲得上海戶口,并且現在仍在上海生活的人口。因此,在本次調查的數據中,上海戶籍第二代移民占上海全部戶籍人口的14.58%,占本次調查總樣本的9.62%。
一、群體認同:五成移民認為自己不是上海人
僅有少數移民對自己是上海人表示認同。在本次調查中,我們讓被訪者對自己是否是上海人進行從1分到7分的打分,1分表示非常不認同,7分表示非常認同。從整體上看,大部分人在非常不認同、一般與非常認同中做出選擇,選擇過渡分值,即2、3、5、6分的人較少。在我們調查的3607個移民中,選擇1分到3分的人占49.98%,表示有一半的人并不認為自己是上海人。選擇5分到7分的人僅占18.64%,表明只有少數人認為自己是上海人。另有31.38%的人口選擇4分,處于中間態度。
新生代移民對自己是上海人的認同比老一代移民更低。按照出生年代,我們以1980年為界,將出生于1980年之前的視為老一代移民,將出生于1980年之后的視為新生代移民。在新生代移民中,對自己是上海人表示非常不認同,占41.23%;持負向態度,即打分在1至3分的人占57.64%。相比之下老一代移民對自己是上海人表示不認同的比例相對較低,打1分的人占33.31%,打1至3分的人占43.31%。在老一代移民中對自己是上海人表示非常認同,即打7分的人占15.87%,這一比例在新生代移民中僅占3.67%。
是否擁有上海戶籍對移民的認同影響顯著。影響群體認同的因素很多,首先,我們來看戶籍對在滬移民認為自己是否是上海人群體認同的影響。上海戶籍移民中,有30.16%的人對自己是上海人表示非常認同;這一比例在外省戶籍的移民中,僅占2.92%。可見,戶籍對在滬移民的群體認同感影響顯著,擁有上海戶籍的人更傾向于建立自己是上海人的認同,而不擁有上海戶籍的人很難以建立自己是上海人的認同。
移民來滬年限越長,對自己是上海人的認同感越強。在來滬20年及以上的人群中,有31.33%對自己是上海人表示非常認同,對自己是上海人的認同感持正向態度的占46.68%;表示非常不認同的占18.4%。可見,當一個人在當地生活、工作的年限越長的時候,會更加傾向于建立對當地社會的群體認同。
來滬年齡越小,對自己是上海人的認同感越強。本次調查數據顯示,在10歲之前來到上海的移民中有41.52%的人對自己是上海人表示非常認同;超過半數的人對此認同持正向觀點,比例為61.4%。
二、社會融入:六成移民不太會上海話
在中國,除了被廣泛使用的普通話之外,每個地方都有其特有的方言,會講當地方言可以視為融入當地社會的一個重要指標。因而在上海是否會說上海話可以視為融入上海的一個指標。
大部分在滬移民無法熟練掌握上海話。在滬移民中,上海話水平的掌握以不熟練和非常不熟練為主,總占比為59.6%,非常熟練的僅占9.61%。可見,上海話作為一門方言,在不影響日常交流的情況下,在滬移民缺乏學習這門方言的積極性。接下來,我們來看上海話掌握水平在新生代移民和老一代移民中的差異。
老一代移民上海話水平明顯好于新生代移民。認為自己上海話水平非常熟練的在老一代移民中比例為15.52%,而在新生代移民中比例非常低僅為0.77%。
老一代移民認為自己上海話水平熟練的比例為15.83%,高于新生代的比例,新生代移民中認為自己上海話水平熟練的比例為2.56%。新生代移民的上海話水平非常不熟練和熟練的比例高于老一代移民,分別為48.36%和 30.67%,而老一代移民的比例分別為28.12%和18.48%。新生代移民的上海話水平一般的占17.63%,老一代移民上海話水平一般的比例為22.05%。綜合來看,新生代移民不熟練及非常不熟練總占比為79.03%,而老一代移民中的分布相對比較平均。在上海話水平的掌握上,老一代移民要好于新生代移民。老一代移民的上海話更好的一個原因可能在于,在老一代移民當中上海戶籍移民的比例超過一半,且抵滬時間較早,早年抵滬與長時間地在滬生活經歷使其更多地掌握和使用上海話。
三、主觀態度
大部分人對上海表示比較喜歡或很喜歡。在本次調查中,從全部移民來看有58.68%的人表示比較喜歡或很喜歡上海這座城市,表示一般的占35.32%,表示不太喜歡或很不喜歡的很少。
上海戶籍移民中喜歡上海的比例比外省戶籍移民更高。在上海戶籍移民人口中,超過七成移民表示很喜歡和比較喜歡上海,占比73.61%;對上海感覺一般的人口占23.39%;僅有3%的人口表示不太喜歡、很不喜歡上海。相較于上海戶籍移民,外省戶籍移民對上海的好感度略低,很喜歡上海的比例為21.93%,比較喜歡上海的比例為32.4%。外省戶籍移民人口中對上海的感覺為一般的比例為38.87%;表示很不喜歡、不太喜歡上海的占6.79%。
上海戶籍移民后代比上海戶籍第一代移民表示喜歡上海的比例更高,而外省戶籍移民后代比外省戶籍第一代移民表示喜歡上海的比例更低。在外省戶籍第一代移民中有22.73%的人表示非常喜歡上海,有31.69%的人表示比較喜歡上海;這一比例在外省戶籍移民后代中分別為18.4%和33.8%。
過半在滬移民表示既不喜歡上海人也不討厭上海人。在問及“是否喜歡本地人”時,本次調查數據顯示有54.26%的在滬移民選擇“一般”。與對上海這座城市的態度相比,選擇喜歡或比較喜歡上海人的移民比例明顯降低,只有11.44%的移民選擇很喜歡,選擇比較喜歡的移民有21.38%。12.91%的移民認為他們不太喜歡或很不喜歡上海人。可見,移民中更多的人對上海這座城市有好感,而相對較少的人對上海人有好感。
上海戶籍移民中表示喜歡上海人的比例高于外省戶籍移民。可見,是否持有上海戶籍,對在滬移民對上海人的態度有著明顯地影響。
上海戶籍移民后代對上海人表示喜愛的比例高于第一代上海戶籍移民,而外省戶籍移民后代的這一比例則低于第一代外省戶籍移民。這一態度趨勢與不同代際的移民對上海這座城市的態度相似。
在上海戶籍第二代移民中,表示很喜歡上海人的人口比例高于上海戶籍第一代移民9.12個百分點,表示比較喜歡上海人的比例高于上海戶籍第一代移民4.67個百分點。而在外省戶籍移民后代中,表示很喜歡上海人的人口比例低于外省戶籍第一代移民2.79個百分點,表示比較喜歡上海人的人口比例低于外省戶籍第一代移民0.37個百分點。同時,在外省戶籍移民后代中,表示不太喜歡和很不喜歡上海的比例要高于外省戶籍第一代移民1.03個百分點。
可見,持有上海戶籍不僅會增加移民對上海這座城市以及上海人的好感度,并且這種好感度會對著代際傳遞而擴大;反之,長居上海但持外省戶籍會降低移民對上海這座城市及上海人的好感度,同時,這種負向的態度也會隨著代際的傳遞而擴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