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上海數據交易所如何運行?目前面臨什么問題?
·上海數據交易所副總經理韋志林表示,數據要素的流通和交易過程目前大致存在三種狀態:不愿、不敢、不會。因此,數據要素流通方面陸續出臺配套政策。
·“目前大部分企業可能還處于原始數據即數據資源階段,如何把數據資源產品化進入流通市場,是上海數交所要發揮的作用。”
“我們正面臨新一輪產業和科技革命,數據正成為新的生產資料,與算力、算法并列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中國際公認的三大要素。”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英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說道。
然而,數據承載著復雜的權利內容和權利主體。近日,上海數據交易所副總經理韋志林在第一屆數商發展研討會上說,數據要素的流通和交易過程目前大致存在三種狀態:不愿、不敢、不會。因此,數據要素流通方面陸續出臺配套政策,包括上海市的數據條例以及其他省市,都在為數據流通提供法律支撐。
2021年11月25日,上海數據交易所成立。就具體實踐而言,數據如何成為商品,哪些數據可以進行交易?數據交易所的運行機制是什么,如何進行定價和交付?
上海數交所的運行機制
“數交所確定下來的是,原始數據不交易、個人數據不交易,交易的是數據產品。相當于我們不交易原油,而是交易汽油柴油以及基于原油產生的所有產品。目前大部分企業可能還處于原始數據即數據資源階段,如何把數據資源產品化進入流通市場,是上海數交所要發揮的作用。”韋志林說。
上海數據交易所有一個專班、兩個委員會:專班以上海市領導掛帥;兩個委員會是指導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依據相關的制度政策,來審核上海數據交所所有的規范標準文件。審核通過以后,上海數據交易所再報指導委員會。
基于此,上海數據交易所確定了“1+4+4”業務體系:緊扣建設國家級數據交易所“一個定位”;突出準公共服務、全數字化交易、全鏈生態構建、制度規則創新“四個功能”;體現規范確權、統一登記、集中清算、靈活交付“四個特征”。
同時,上海數據交易所以“不合規不掛牌,無場景不交易”為基本原則,建立了數據交易的六項指引、七項規范,研發了一套數據交易系統。通過該系統,可以看到相關數據產品的特點、特征、輸出參數、交付形式以及交付頻率、交易支付方式等。這都是上海數據交易所在市場上首次提出的。
數據已經被列為第五生產要素,那么到底哪類數據能夠成為生產要素?韋志林認為,從實踐層面看,真正能夠被列為要素數據的,必須要參與生產經營活動并發揮重要價值。
數據如何發揮價值?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商業智能系教授、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上海數據交易所研究院院長黃麗華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演講中提到,我國的數字經濟到今天已經進入了實質性發展階段。發展數字經濟,必須要有“數據”這一新型生產要素。
黃麗華認為,企業的數據價值等于一次價值+二次價值+資產化溢出價值。
企業業務系統可稱為“內生系統”,企業在日常經營生產中積累了很多數據,這些數據有三種理論上的應用:理解發生的事物、做預測性分析和應用指導性。黃麗華認為三種應用有三種價值:第一,業務流程改善;第二,幫助創新,形成新產品;第三,將來創造很多商業模式,從而形成新的競爭優勢。這就是數據在企業內部的價值,即數據的一次價值。
數據量、數據質量、應用場景及所能覆蓋的用戶數、應用的程度以及該應用對公司未來發展戰略關聯程度這五個因素,則決定了數據的內部價值。黃麗華認為,可以通過提高數據質量、提高數據分析能力(尤其是建模能力)、提高數據應用場景和關聯度、開發更多應用場景以及增加用戶使用的覆蓋面等,在有限的數據中進一步提升價值。
但并非數據量越大,數據的價值就持續不斷增長,學術界普遍將其定義為S型數據價值增長曲線,增長到一定程度該曲線就會趨緩。
如何沖破S型曲線上“數據的飽和點”?
黃麗華認為,當內部數據價值趨于飽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企業從數據中獲取的價值,企業可采購其它數據,也可將自有數據作為產品放到市場上交易,從而產生數據的二次價值。企業通過把數據產品化、資產化,從而可以追求數據的資產化溢出價值。至此,一次價值+二次價值+資產化溢出價值共同組成了數據的完整價值。
目前面臨的問題
韋志林認為,從目前來看,數據的流通還大量存在于場外。從場外到場內是一個過程,基于政策、技術、戰略以及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推動,預估到2025年,場內的數據交易復合增長率會達到200%。
目前數據要素流通也存在壁壘和孤島問題,韋志林表示,只有讓數據資產、數據產品進入全國根登記體系,才能根本解決這個問題,也能夠解決全國統一大市場在數據要素構建里的底層問題。
上海數據交易所在6月22日深改委通過的數據要素基礎制度的基礎上做了一系列創新和探索,比如,通過“七個統一”(統一登記依據、統一登記機構、統一登記系統,產生統一的登記證書,形成統一的登記效力等)來解決數據確權問題。
對于如何在確權的情況下保護數據資產的知識產權,韋志林表示,上海數據交易所已經和國家知識產權局一起推行數據知識產權的保護試點。在數據資產入表方面,對于數據資源、數據產品、數據資產這三個階段,上海數據交易所已有自己的思路,并在上海市國資委指導下開展市屬國企數據資產化試點,這也是上海數據交易所在數據要素流通領域里著力創新突破的關鍵點。
黃麗華提到“數商”的概念,數商即把數據作為業務活動的主要對象,或者說把數據作為主要原材料的經濟體,也包括數據的加工評估等。復旦大學教授朱揚勇認為,數商是新興產業的力量。他比喻,非標準化的數據就如“長江水”,我們無法將其引入交易所來交易;而標準化數據猶如“瓶裝水”,可被引入超市,進入商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