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XO概念不香了?藥明康德毛利率四連降,年內跌沒了1200億

雷達財經出品 文|李亦輝 編|深海
一則突發消息,讓股價大跌的藥明康德登上了微博熱搜,網友戲稱“要命康德”。
9月13日,藥明系企業股價跳水,港股藥明生物跌超20%,藥明康德跌超15%;A股藥明康德午后跌停,收盤報76.35元/股,總市值2260億元。
消息面上,據媒體報道,美醞釀生物制造法案,啟動一項國家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倡議,減少對于外部的依賴。
投資者擔心,依賴于海外市場的CXO(醫藥外包)企業,供需關系因此可能受到限制。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藥明康德境外業務營收占比超過80%。
實際上,這則消息之外,CXO產業本身也面臨創新藥市場收縮、產能過剩等諸多隱憂。年初以來,東方財富CRO板塊跌幅為24%,其中藥明康德A股累計跌幅超過35%,市值蒸發超過1200億元。
業績方面,作為行業龍頭,藥明康德的新藥研發服務收入出現下滑,毛利率更是連續4年下降,目前利潤率水平已掉至行業中游。
另外,在資本支出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公司不斷在二級市場融資,據統計自2018年藥明康德在A股和H股上市以后,共募資約270億元。與此同時,公司股東卻拉開減持帷幕,其中一位原始股東因違規減持收到證監會2億元罰單。
CXO概念不香了?機構認為短期估值承壓
節后首個交易日,醫藥板塊CRO賽道出現大幅調整。
市場普遍認為,這與一則利空消息有關。多家媒體報道稱,美相關領導近日簽署了一項鼓勵該國生物技術生產和研究的行政命令。該命令旨在促進制藥業以及農業、塑料和能源等行業的制造。
對此,藥明康德回應稱,公司也關注到上述信息,公司業務和運營一切正常。另一CXO概念股博騰股份表示,目前行政命令還沒有更多實施細則,至少短期內沒有看到對公司業務有實質性影響。
中金公司解讀認為,CXO短期受限海外供應鏈與供需關系限制,靜待催化因素。
該機構指出,CXO板塊仍受限于:海外供應鏈中斷擔心;明后年行業是否仍然供不應求受到質疑,短期估值仍受到一定壓制。
中金公司表示,中長期看,板塊的反轉仍需進一步確認明年訂單需求與擴產預期,期待行業及重點公司在Q4有進一步相關新增信息公布。
另據上海證券報,另一CXO行業龍頭凱萊英收購美國公司Snapdragon Chemistry的計劃落空。據悉,Snapdragon是一家為醫藥行業公司提供行業領先的連續性反應技術以及早期化學工藝開發服務的美國化學技術公司,本次收購將推動凱萊英在美國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過去兩年,我國藥企創新熱情高漲,帶動上游醫藥外包行業保持高景氣度。數據顯示,截至8月30日,A股已有29家CXO(醫藥外包服務,包括CDMO和CRO)上市公司發布半年報,21家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超七成。
不過在二級市場上,相關公司的股價表現卻與業績出現背離。東方財富CRO板塊年初至今下跌為24.04%,跌幅遠超同期滬深300指數。
對此,有分析指出,自去年7月份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下稱“藥審中心”)強調藥物研發要以臨床價值為導向之后,創新藥開始“擠泡沫”,行業投融資減少,不少創新藥企業艱難求生,市場出現萎縮,投資者擔憂這可能殃及上游CXO企業的景氣反轉。
藥審中心發布的《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強調,從確定研發方向到開展臨床試驗,都應貫徹以臨床需求為核心的理念,開展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研發。該意見稿旨在避免企業扎堆式、同質化的創新研發,對企業創新研發的有效性及創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藥物審批節奏出現放緩。2022年上半年生物藥獲批數量同比增長16%,增速放緩,化藥新藥同比增長為-4%。
從數據統計來看,生物醫藥行業的融資也遇冷。據醫藥魔方InvestGO數據庫統計,上半年一級市場投融資事件數同比降低46.7%,環比降低45.9%;IPO事件數同比降低45.5%,環比降低55.2%;二級市場再融資事件數,同比減少57.8%,環比減少29.6%。
融資遇冷的連鎖反應就是,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Biotech(生物科技)企業因資金原因砍掉研發管線的現象。今年6月,三葉草生物擬暫停對三項非新冠藥物在研管線的投資;沃森生物同期也宣布終止重組EV71疫苗研發。
另外,CXO行業正涌入一批原料藥企或Biotech企業,引發對CXO行業未來產能過剩的擔憂。
其中,九洲藥業收購杭州TEVA,以快速提升公司CXO業務的承接能力;普洛藥業轉型CXO和制劑業務,今年二季度末在建工程為10.17億元,同比增長272.1%;美諾華定增大力發展CXO業務,定增項目將分步投產,預計產能3700多噸。
森瑞投資研究總監何山認為,CXO產能過剩,特別是CMO/CDMO的過剩將是行業需要直面的問題,未來在供給端的改革不可避免,最終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綜合競爭力強的頭部公司才能撐到最后。
新藥研發服務收入下滑,毛利率四連降
7月26日,藥明康德曬出了2022年上半年成績單。
財報顯示,上半年公司營收177.56億元,同比增長68.52%,歸母凈利潤46.36億元,同比增長73.3%,延續高增長態勢。
即便在受疫情影響的二季度,公司單季仍實現營收92.8億元,同比增長66.2%;歸母凈利潤29.9億元,同比增長154.6%。
2022年上半年,藥明康德的海外收入占比為82.12%,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
其中,來自美國客戶收入119.09億元,同比增長104%;來自中國客戶收入31.75億元,同比增長27%;來自歐洲客戶收入18.53億元,同比增長24%;來自其他地區客戶收入8.19億元,同比增長15%。
從營收結構來看,藥明康德有五大業務板塊,包括化學業務、測試業務、生物學業務、細胞及基因療法和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
化學業務目前是公司營收主力,2022年上半年收入為129.74億元,同比增長101.9%,在五大業務中增速為最快。如果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等增量,該板塊收入同比增長36.8%。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未來新冠藥的研發生產大幅減少,藥明康德的業績高增長或無法維持。
康泰生物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計提新冠滅活疫苗相關資產減值準備所致資產減值4.49億元。該公司表示,二季度以來,國內外新冠疫苗接種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新冠疫苗需求量下降較快,公司新冠疫苗銷量快速下滑。
另外,上半年藥明康德的測試業務實現收入26.05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23.62%;生物學業務實現收入10.91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18.52%;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務實現收入6.15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35.73%。
不過,作為公司新興業務,今年上半年,藥明康德的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營收4.55億元,同比減少26.7%。
藥明康德方面表示,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收入下降主要由于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業務主動迭代升級以滿足客戶對中國新藥研發服務更高的要求,由于交付IND周期更長,因此對當期業績有一定程度影響。
但有市場觀點認為,國內創新藥企“熄火”,諸多Me-too項目擱置,臨床項目降低等因素,影響到了藥明康德的業務接單情況。
毛利率方面,2022年上半年,藥明康德的綜合毛利率36.25%,而去年同期為36.99%。在五大業務板塊中,除了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務虧損之外,毛利率最低的屬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該部分以25.53%的毛利率墊底,與上年同期毛利率45.83%相比近乎減半。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1年,藥明康德的毛利率依次為41.83%、39.45%、38.95%、37.99%和36.29%,逐年下降。
7月初,藥明康德在互動平臺回復稱,公司預計2022年全年毛利率將會維持基本穩定,公司仍然不斷積極提升生產運營效率來應對匯率,通脹等各類不確定因素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今年上半年,藥明康德實現凈利潤率26.33%,為上市以來的新高,但在20家CXO企業中仍僅處于行業中游水平。
累計融資270億,股東違規減持被罰
天眼查顯示,藥明康德是中國領先的藥物研發和生產服務供應商。公司以新藥研發為首任,向全球制藥公司和生物制藥公司提供一系列全方位的外包增值服務。
由于藥明康德業務中不僅包含臨床試驗服務,還為客戶提供臨床前研究以及合同生產業務,需要建立大量的實驗室和生產線等,這導致公司資本開支逐年增加。
據計算,2019年-2021年,藥明康德資本開支分別為25.32億元、30.31億元和69.36億元。其中,2021年資本開支同比增長128.84%。
財報顯示,藥明康德以往的資本開支也主要集中在產能的擴建上,具體包括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預付租賃款和其他長期費用。
2021年度業績交流會上,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公司將持續加大資本開支力度,預計將達到90億-100億元,其中六七成是為了生產工藝開發項目。
半年報數據顯示,公司2022年上半年資本支出達44.19億元,在建工程81.27億元。但上半年的經營現金流凈額僅39.96億元,不及資本開支金額。
與此同時,公司還在加速海外布局。7月19日,藥明康德在其官微宣布,計劃在新加坡建立研發和生產基地,并預計在未來十年累計投資20億新元(約合14.3億美元)用于新基地的建設。
而資金來源,則為向二級市場募資。8月23日,藥明康德公告披露,公司港股增發事宜已獲中國證監會核準。按照當日港股收盤價計算,此次藥明康德或將募資近70億港元。
有媒體統計,自2018年在A股和H股上市以來,含首發融資、增發和可轉債融資,該公司在A股市場上融資約為125億元,港股市場上共募資146.88億元,合計約270億元,這還不包括最近這次增發H股。
一邊頻頻向市場融資,另一邊藥明康德大股東持續減持。
今年5月13日,據證監會通報,藥明康德原始股東上海瀛翊,因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但未履行在首次賣出股份的15個交易日前向交易所報告備案減持計劃、公告等相關程序,被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2億元的罰款。
6月10日公司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控制的股東及與實際控制人簽署一致行動協議的股東,計劃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3%的A股股份,原因是自身資金需求。
截至8月17日,減持期已經過半,減持股東累計減持了公司總股本的0.78%,減持金額22.05億元。
對于藥明康德的后續發展,雷達財經將繼續關注。
注:本文是雷達Finance(ID:leizhuba)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