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欲望社會中低欲望活著
不知道各位真愛有沒有覺得,
在這個生活越來越好,欲望越來越多的時代,
我們卻好像越來越不快樂了?
小時候一塊糖能帶給我們的快樂,
現在可能一個名貴的包包手表都給不了。
工作中也是想躺又躺不平,想卷又卷不動,
每天都渾渾噩噩又焦慮不安。
如果你也陷入這樣的情緒怪圈,熊貓君強烈推薦你讀一讀這本諾獎作家索爾·貝婁的代表作——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01
在欲望社會中低欲望地活著,
反而活得更舒展、更快樂
這本書的書名來自書中主角的一句話: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而不是核輻射。”
在如今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
我們面臨著生化危機、環境危機,
以及經濟危機和各種可怕天災人禍,
但相比核輻射,或許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精神上的焦慮與掙扎。

主人公是一名內向的植物學家,
一個典型的“不合時宜的知識分子”。
在植物世界里,他是游刃有余的王者;
可回歸現實生活,他就顯得遲鈍笨拙。
至于“愛情”,更是讓他焦頭爛額的存在。
他渴望穩定的關系,渴望靈魂伴侶,
可孤僻古怪的性格卻讓他屢屢受挫。
每當這時,他就孤身跑到荒無人煙的地方科考,
上演一出“逃避可恥但有用”。
而某天,他的愛情卻突然從天而降!
在單身了15年之后,他遇到了一位比自己年輕20歲的女郎,
他深深地被迷住了,覺得終于等到了真愛。

可就在他閃婚之后,卻發現:
他以為的真命天女,其實花天酒地夜夜笙歌;
而岳父日日對政治或經濟話題指點江山,
還要拉他一起討論,餐桌時光也如坐針氈。
更要命的是,連這場他自以為純潔神圣的婚姻,都可能從頭到尾是一場陰謀……
在聲色犬馬、充滿誘惑的欲望社會中,
他一次次沉淪,又一次次因失敗心碎。
最終面對一地雞毛的婚姻,他再度選擇逃跑,
他奔向孤遠的北極,研究永遠不會無解的苔蘚……
這本書講述的并不是一個虛構的故事,
而是如今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精神困境。
我們的焦慮痛苦,大多來自現實與欲望的落差。
我們的生活被無處不在的誘惑入侵,
它們就像古希臘神話中女妖塞壬的歌聲,
吸引我們一步步靠近,最終被吞噬心碎。
但這種精神困境并不是無解的!
作者在這本書中給出了答案:在欲望社會中低欲望地活著,才能獲得更舒展、更快樂。
02
撐起20世紀美國文學的諾獎作家
看完這本書,熊貓君感覺通體舒暢,
想想自己,我們幾乎都有被欲望牽著走的經歷,
無論是經濟消費還是工作晉升,我們有時會模糊“有上進心”和“欲望過高”的分界線,
而這本書就像一記警鐘,提醒每個感到焦慮痛苦的靈魂:或許,你是不是可以停一停。
這本書的作者是諾獎作家索爾·貝婁,
國內讀者可能不太熟悉,但在美國,他被認為和威廉·福克納共同撐起了20世紀美國文學。

他的一生獲獎無數,隨便拿出一個都是很多作家望塵莫及的榮譽:
諾貝爾文學獎,
普利策獎,
法國文藝騎士十字勒章,
意大利馬拉帕特獎,
美國國家藝術勛章,
美國全國圖書基金會終身成就獎,
三次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
著名導演伍迪·艾倫也曾說:
從我這一輩來說,索爾·貝婁是最重要的作家。

貝婁的語言華麗考究,內核尖銳深刻。
這在《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閱讀過程好像在撫摸一塊華貴的天鵝絨毯子,
就在你沉醉于華貴質感與流光溢彩時,
它突然露出手術刀般鋒利的思想鋒刃,
對世界連連詰問,對人性一剖到底,冷光一閃,讓人心驚肉跳:

如果你也被騷動世界中層出不窮的欲望困擾,
熊貓君強烈建議大家讀一讀這本書!
在這個千變萬化的欲望社會中,
低欲望地活著,反而活得更舒展、更快樂!
原標題:《在欲望社會中低欲望地活著,這本諾獎神作帶你活得更舒展、更快樂!》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