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伊麗莎白二世身后的英聯邦,內外都將面臨劇變?
英國人費雷迪(Freddie Cloke)剛剛經歷了一個混合著復雜情緒的周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于當地時間9月8日去世后,連日來,不少倫敦市民自發前往白金漢宮紀念。費雷迪在倫敦生活,家離白金漢宮不遠。他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周末的白金漢宮人山人海,自己都沒法靠近獻花。

當地時間2022年9月11日,英國倫敦,人群聚集在白金漢宮大門外,向伊麗莎白二世致敬。視覺中國 圖
當地時間9月12日,伊麗莎白二世的靈柩由巴爾莫勒爾堡出發,運達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停留24小時供民眾瞻仰后于13日空運回倫敦。9月19日,伊麗莎白二世的葬禮將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
自女王去世后,英國進入全國哀悼期,將會持續至國葬日結束。

當地時間2022年9月8日,英國倫敦。澎湃影像 圖
“我的女朋友在白金漢宮附近工作,所以她會在周中不那么忙的時候去。除了英國人,還有很多外國游客,有講日語的、西班牙語的、印地語的、阿拉伯語的、中文的,大家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性事件。”費雷迪說。

受訪者供圖
在位七十年:王冠上的瑕疵
女王去世的消息傳出后,費雷迪在社交平臺上寫道:“一個時代落幕了,五味雜陳。如今大多數英國人都不曾經歷沒有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時代。”費雷迪才二十幾歲,從事教育咨詢工作。在他看來“長得驚人的”七秩歲月中,非洲既是女王在位時間的起點,也是爭議風暴的焦點。
1952年2月6日,身為公主的伊麗莎白·瑪麗·溫莎在肯尼亞訪問期間得知父親喬治六世去世,當她從肯尼亞國家公園的樹屋旅館走出時,已經完成了從公主到女王的身份轉變。
2021年,由于新冠疫情對當地旅游業的沖擊,樹屋旅館被迫關閉并出售。一個名為“@MartoNjau”的推特用戶稱自己在這家旅館工作過。她說,七十年來,樹屋旅館是一個標志性的名字,是許多英國人前來追溯伊麗莎白成為女王時刻的最佳選擇。
樹屋旅館所屬酒店集團的前銷售經理基佩奧(Edwin Kariuki Kipepeo)向澎湃新聞介紹道,英國游客大多在每年6-9月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時前往馬賽馬拉大草原,該旅館往往是他們旅行結束前的必來之地。而因為女王的關系,“伊麗莎白公主套房”曾是最熱門的房間。

肯尼亞,當時身為公主的伊麗莎白·瑪麗·溫莎和她的丈夫前往樹屋旅館的照片。視覺中國 圖(翻拍)

樹屋旅館內的“伊麗莎白公主套房”。視覺中國 圖
但事情并不總是擁有光鮮的一面。在伊麗莎白二世訪問肯尼亞的同一年,當地爆發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茅茅起義”。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此前報道,當時樹屋旅館被英軍士兵用作狙擊點位,而旅館本身也在1954年被自稱“肯尼亞國土自由戰士”的游擊隊員燒毀。
《紐約時報》9月8日刊文稱,伊麗莎白二世一直是穩定的基石,但“不應該浪漫化她的時代”。文章認為,女王幫助掩蓋了非殖民化的血腥歷史,其程度和遺產尚未得到充分認識。
據南非媒體報道,南非左翼反對黨“經濟自由斗士”公開表示不會對伊麗莎白二世去世表示哀悼,“她讓我們想起這個國家以及非洲歷史上一段非常悲慘的時期”。該黨領導人朱利葉斯·馬萊馬強調,七十年來,女王從未承認過英國在世界各地侵略給當地人帶來的暴行,而是心安理得地從攫取來的財富中受益。
在社交平臺上,肯尼亞、南非等多個前英國殖民地的民眾也對紀念女王表示不解甚至反對。有網友質疑:“你很窮,住在貧民窟里,而住在南非的英國人手里有地……你還在哀悼英國女王?笑死我了。”
今年53歲的倫敦居民羅斯瑪麗(Rosmary Nuffield)對澎湃新聞說,“在像我這樣的人看來,批評逝者是非常不尊重的。但年輕人似乎認為這很有趣,或者至少是憂喜參半。”但是她承認,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英國政府官方發起了旨在大量銷毀文件、掩蓋殖民罪行的“遺產行動”。羅斯瑪麗說,這一行動負責掩蓋一切,“以便讓像我這樣的‘老太婆’對自己感覺更好”。
“如果女王為奴隸制、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道歉,并敦促王室為以他們的名義奪走的數百萬人的生命提供賠償,那么也許我會更近人情地(對她的死)表示哀傷。”在美國出生的肯尼亞后裔、康奈爾大學教授穆科瓦·恩古吉在推特上說。

當地時間2022年9月10日,英國貝爾法斯特,在伊麗莎白二世于9月8日去世后,路上擺放著鮮花。視覺中國 圖
據CNN報道,批評者指出,如果總是以“逝者為大”等理由拒絕承認殖民主義污點,那么不知要到何時才能討論現在依舊存在的殖民主義殘余。路透社8日報道稱,加勒比地區前殖民地政界人士再次要求取消英國君主作為其國家元首的地位。牙買加政府已經表示,可能很快就會效仿去年做出該決定的巴巴多斯,廢除王室統治。
伊麗莎白二世在位期間,經歷了蘇伊士運河危機、殖民地獨立浪潮、大英帝國走向解體,扛住了新自由主義的沖擊,她最終成功維系了英聯邦的相對穩定。而未能正視殖民歷史的污點,卻成為她耀眼王冠上的瑕疵。英國王室是否能向前殖民地人民道歉并支付奴隸制賠償,則成為留給查爾斯的改革重擔。
新國王“有雙大鞋子要穿”
在費雷迪看來,英國“脫歐”和巴巴多斯走向共和之后,英國正試圖在世界上建立新的角色。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此前報道,今年6月在盧旺達舉行的峰會上,當時還是王儲的查爾斯曾向英聯邦領導人表達他對奴隸貿易帶來的痛苦感到悲傷,并稱只有承認過去的錯誤,才能發揮國際大家庭的潛力。他還表示,各國可以自行決定是否離開英聯邦成為共和國。
“在英聯邦內部,人們對英國的殖民歷史分歧很大。君主制確實參與了這段歷史,但是當有新君主時,君主制可以改革。我認為查爾斯國王和他的兒子威廉都意識到了這一點,且看他們將如何應對。”費雷迪認為,未來英國君主制乃至英聯邦結構上的變化會非常劇烈,甚至影響穩定性。“他(查爾斯三世)希望英聯邦成為一個多元化但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集團。”
新國王帶來的改變不只體現在對殖民歷史的態度上,可能還包括精簡王室。據“內幕”網站9月9日報道,查爾斯三世正試圖將英國王室“精簡”為一個只有七人的團隊。報道指出,精簡的王室可以節省開支,也將減少王室丑聞,二者都有利于君主制的存續。

當地時間2022年9月12日,英國倫敦,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首次向英國議會發表講話。視覺中國 圖
然而,查爾斯三世不僅要處理君主制在現代社會的矛盾,還要平衡好王權與政治的關系。早在2004年,身為王儲的查爾斯就經常寫信游說政府官員,涉及多個公共議題,因為字跡形似蜘蛛,被戲稱為“黑蜘蛛備忘錄”。今年6月,查爾斯曾批評時任英國首相約翰遜政府將尋求庇護者送往盧旺達的政策,再度引起了英國國內對王室干政的質疑。
2017年,BBC出品的舞臺劇改編電影《查爾斯三世》想象了女王去世后查爾斯拒絕在法案上簽字、解散議會,最終被逼退位的故事。隨后在2018年,查爾斯本人在接受采訪時稱,那些認為他將繼續插手政治的說法是“無稽之談”。
根據英國民調機構輿觀(YouGov)2022年第二季度最新數據,在所有王室成員中,受訪者對查爾斯三世的好感度為42%,僅排第七。另外有37%的受訪者認為應由威廉王子而非查爾斯繼任國王。
英國《經濟學人》9月9日刊文稱,“他的母親(伊麗莎白二世)留下了一雙非常大的鞋子(His mother has left very large shoes to fill)”,意指查爾斯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達到母親的高度。
“伊麗莎白二世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同時也是英國歷史上最受歡迎的君主之一。”費雷迪對澎湃新聞說,“查爾斯沒有那么受歡迎,雖然他前幾天的講話給了大多數人希望,人們對他表示同情,但是接受新國王還需要一點時間。”
“我從小就唱著《天佑女王》長大,今天是第一次唱《天佑吾王》。我為查爾斯感到驕傲,但我的心因女王而破碎。”生活在英聯邦國家澳大利亞悉尼的利蒂亞娜·特納(Litiana Rakarakatia Turner)接受BBC采訪時說。
英聯邦破碎,蘇格蘭獨立?
女王的去世將英聯邦國家民眾的悲歡聯系在一起,同時也將澳大利亞是否轉向共和制的問題推回了前臺。據BBC報道,澳大利亞前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稱,“我說過,我們不會在女王統治結束之前對此進行投票。現在女王的統治已經結束。”他補充說,公投不會立即發生,但這是不可避免的。
據英國天空新聞網9月9日報道,澳大利亞綠黨領袖亞當·班特在女王去世僅幾個小時后就呼吁建立共和國。對此,長期以來的共和派、澳總理阿爾巴尼斯11日則表示,現在還不是討論共和制公投的時候,并向女王致敬。9月12日,新西蘭總理也做出了類似的表態。
與此同時,英國國內也充斥著分離主義的擔憂,聯合王國面臨著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1707年,威斯敏斯特議會通過《聯合法案》,蘇格蘭從此與英格蘭、威爾士合并。1801年,愛爾蘭并入英國。然而自英國“脫歐”以來,蘇格蘭、北愛爾蘭民眾對于從英國獨立并重新加入歐盟的意愿日益強烈。據《星期日泰晤士報》此前報道,英國首相特拉斯上臺后,考慮通過法案增加蘇格蘭獨立公投難度,引起蘇格蘭首席大臣斯特金不滿,或將加速蘇格蘭走向獨立。
“這一直是個嚴重的問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獨立,確實令人擔憂。”費雷迪在英格蘭生活,但他并不想看到聯合王國的分崩離析,他認為經濟增長或是決定這一走向的重要指標。
此外,有英國網友認為,女王在巴爾莫勒爾堡過世、靈車開到愛丁堡停留一天,實際上可能鞏固了蘇格蘭在英國內的聯合。

當地時間2022年9月12日,蘇格蘭愛丁堡圣吉爾斯教堂,查爾斯三世與其他王室成員在靈柩旁為已故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守夜。
《每日郵報》網站刊文稱,當地時間9月11日,女王的靈柩運抵蘇格蘭首府愛丁堡,民眾聚集在皇家大道旁默哀。來自愛丁堡的拉斯·尼科爾(Russ Nicol)告訴澎湃新聞,在市中心的皇家大道上,估計有成千上萬的人在那里,很多人在人行道上,但非常安靜,“有時你可以聽到一根針掉下來的聲音”。
查爾斯三世12日在蘇格蘭議會演講時提到,女王“在這片土地的山丘上和人民的心中找到了避風港和家園”,對蘇格蘭有著深沉而持久的愛,而他將以母親為榜樣來維持君主立憲制。《蘇格蘭先驅報》報道稱,這位新國王還輕描淡寫地提到了聯合王國,表示他希望繼續與蘇格蘭及其人民合作。
“這是一個悖論:她統治著一個日益縮小的帝國,卻成為了一位現代意義上的全球君主。”美國《大西洋月刊》9月8日刊文指出,伊麗莎白二世的時代不是世界大戰和歐洲帝國的時代,而是帝國衰退和美國擴張的時代,是冷戰的時代,是“歷史終結”的時代,是民族主義和全球化的時代,是太空競賽和互聯網的時代。
“不可忽視的是,英國君主制可以超越瑣碎的政治,形成一支強大得多的外交力量。保持中立的君主能夠平等對待其他國家的領導人,我認為這是大多數領導人希望從英國獲得的平等尊重。”費雷迪對澎湃新聞說,“重要的是要記住,在大英帝國分崩離析的時候,她成為女王時只有27歲,所以她很好地適應了英國歷史上的這一巨大變化。”
70年過去,在伊麗莎白二世身后的英國和英聯邦已經處于劇變的時代,這將給73歲的查爾斯三世留下更多的考驗。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