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當算法決定一切:緊接著啤酒廣告的是“伊斯蘭國”招募視頻
【編者按】
《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的新書《謝謝你遲到》繼續探討了技術和全球化加速及其影響。當今世界,不僅是平的,更是快的,面對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該如何應對,托馬斯·弗里德曼在書里給予了一些建議。《謝謝你遲到》的中文版近日出版,澎湃新聞獲得授權摘錄其中《網絡空間里有上帝嗎?》一章的部分內容,以引起大家對大數據時代如何管理和平衡網絡空間中的隱私保護的思考。

毫無爭議,我們正在創造大量全新的、不受管制的空間——沒有規則,沒有法律,沒有聯邦調查局,更沒有上帝。在過去兩年中,出現了一些不同異常的新聞。先來看一則2015年3月3日發布于CNNMoney 頻道的報道:這則報道曝光了YouTube網站在“伊斯蘭國”(ISIS)或其他恐怖組織上傳的視頻前插播商業廣告:詹妮弗·安妮絲頓稱贊阿維諾護膚品的妙用;百威啤酒在一場音樂會上炫耀它的啤酒;維多利亞的秘密售賣氣味清香的除臭劑。都是些尋常可見的廣告,但不同之處在于廣告之后播放的內容。這一次,緊接著播放的都是“伊斯蘭國”(ISIS)和圣戰分子的視頻……
像YouTube這樣的視頻網站向公司出售廣告時間,廣告會在視頻播放前自動播放。這篇報道指出:“雖然廣告客戶可以指定傳播的目標人群,但他們并不能直接控制廣告的刊登位置。”報道援引法律分析師丹尼·塞瓦洛斯的話:“從合同的角度來看,這些花了大價錢從YouTube 網站購買導流點擊的公司如果發現他們的廣告后緊跟著的是“伊斯蘭國”(ISIS)的招募視頻,那他們可能不會感到高興。”
“伊斯蘭國”(ISIS)的追隨者中也許沒有幾個人喝啤酒。也許網站的算法探測到有許多年輕人訪問了這些網站,并推定其中會有很多愛喝啤酒的人。無論是什么原因,投放廣告的公司并不知情,也不會感到高興。
在看了一段視頻之后,安海斯·布希啤酒公司負責消費者關系的副總裁向CNNMoney頻道訴苦:“我們不知道會有一個我們公司的廣告與這種視頻放在一起播放。”在CNNMoney頻道報道此事后,YouTube撤下了與“伊斯蘭國”(ISIS)的相關視頻。
以下是Bustle.com網站的跟蹤報道:
YouTube刊登廣告的方式是這樣的:在品牌支付廣告時間費用之后,視頻網站會依據算法將廣告隨機地安排在一段視頻之前,但除非親自觀看,不然YouTube和投放廣告的公司都無法知道廣告究竟投放在哪個視頻之前。盡管公司無法要求其廣告在某一特定視頻前播放,但它可以要求針對某些目標群體投放其廣告。但是,為何百威啤酒、豐田和Swiffer 除塵撣的廣告會在“伊斯蘭國”(ISIS)的視頻之前播放,這顯然是個未解之謎。因為,我們可以肯定,沒有哪家公司會選擇瞄準18歲至55歲之間、想要發動恐怖襲擊的極端武裝分子。
再來看看澳大利亞悉尼發生的這則新聞。2015年12月24日,出租車預約公司優步為上周在悉尼發生咖啡店劫持事件時提高車費道歉。在這場16個小時的恐怖事件中,共有3人喪生,槍手也被擊斃。據BBC新聞網站報道,一個槍手控制了悉尼的一間咖啡店,人們紛紛逃離這里,有人拔腿就跑,有人則乘車逃離,優步公司在乘車需求大幅上漲之時,將車費提高至正常價位的4倍之多。
在悉尼的馬丁廣場發生劫持事件的那天,優步因提高價格而在社交媒體上受到了嚴厲的批評,因此,它開始提供免費的出城服務。
優步還表示,它將退還受到加價影響的乘客的乘車費用。
“我們沒有立即停止動態定價。這是個錯誤的決定。”優步在周二發表的一篇博客中表示。
優步表示,它的首要任務是幫助盡可能多的人安全離開中央商務區,但是由于溝通“不暢”,導致大家對其動機產生很多誤解。
優步在其他城市捍衛其動態定價的策略,但已與美國監管機構達成協議,在國家面臨緊急情況的時候限制該政策。
所有這些報道體現了一個共同點——做決策的不是人,不是道德,更不是上帝,而是算法。所有這些報道的另一個共同點在于,一些技術力量聚集到一起,使人與機器的力量呈指數級的階段性變化,遠比我們人類重塑自己,重塑我們的機構、法律和領導方式的進程要快得多。
“我們正在讓科技做人類本不應放棄的工作。”西德曼說道,“是人做出的決定,讓YouTube通過算法為視頻匹配廣告。但之前這從來都不是科技要干的工作。”這應當永遠是人類的職責。“科技使新的行為、體驗和連接方式成為可能。”他補充說,“但是,需要人類來為其制定行為準則,讓體驗更有意義、連接更加深入,并根植于共同的價值觀與抱負。”不幸的是,人類進步與道德發展不存在摩爾定律。這項進程是凌亂的,不遵守線性趨勢。它一會兒上升,一會兒下降,曲折多變。這很難,但確實沒有其他辦法。
隨著網絡空間進入家庭,這一切變得更具挑戰。回想一下2015年11月在科羅拉多州卡能市所發生的事件:當地高中100多名學生被發現相互交換裸照,并將照片儲存在智能手機隱秘的照片保險柜應用中。學生們拍攝了自己的裸照并進行分享,然后使用手機上的“幽靈程序”儲存并隱藏照片。幽靈程序看上去與任何一款正常的應用程序很相似,最受歡迎的一款應用看起來像一個計算器。如果你的父母或老師拿到你的手機,他們看到的就是一個計算器的圖標。但是,如果你在鍵盤上輸入密碼,就會轉入一個隱藏的頁面,你可以在其中儲存色情照片、視頻和短信。這聽上去很像是10年前Q博士安裝在詹姆斯·邦德手機里的東西。現在,每個高中生的手機上都有。“私人照片保險柜”(Private Photo Vault)是蘋果應用商城中所有照片及視頻類應用軟件中下載量最多的應用。該應用阻止了父母、警察以及任何其他人向青年人傳播可持續的價值觀。
“在過去,如果父母抓到自己的孩子在做壞事,他們會說:‘回你的房間。’”西德曼說道:“只要孩子在家里,家長就可以控制他們——所以他們會命令孩子回房間,那里沒有電視。”但現在,即使你讓孩子回他們的房間,他們仍然能使用秘密的應用程序與整個世界連接,媽媽和爸爸被蒙在鼓里:看起來他們正在使用計算器,實際上卻在發送色情短信。
你給孩子配一部手機,是想方便地知道他們午夜后的去向,或是讓他們在聚會后呼叫優步回家。但是,這部手機不僅是父母管束的繩索,也能成為孩子們進入禁忌世界的鑰匙。所以,“回你的房間去”這道命令,現在必須改為“把你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iPod、蘋果手表、無線網卡以及手機上保險柜應用程序的密碼交出來,然后再回房間”。
這些不受控制的領域不僅僅限于前衛青少年特有的工具。2015年12月17日,在巴黎圣戰者自殺襲擊爆發后,CNN.com網站的報道稱:“巴黎襲擊事件的調查人員發現了一些證據。他們認為這些證據表明,一些恐怖分子使用了加密應用程序隱藏襲擊計劃……恐怖分子使用過的眾多應用中就包括Whats App和Telegram。這兩款通信應用軟件都標榜自己采用了難以破解的端對端加密技術來保護用戶的隱私。”
接著,發生了一個著名案件。2015年12月2日,賽義德·里茲萬·法魯克在加利福尼亞州圣貝納迪諾槍殺了14名民眾。當聯邦調查局要求蘋果公司交出賽義德所使用的iPhone網絡鎖柜的密碼時,蘋果公司以全世界各地的iPhone用戶的隱私問題為由,拒絕幫助聯邦調查局。邦調查局最終成功破解了這部手機,并通過從第三方網絡安全機構上購買的一個“工具”提取數據(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斯·科米不愿透露這個第三方機構的名字)。這場保護隱私與保護安全之間的軍備競賽才剛剛開始。這要求美國國會進行嚴肅的反思:面對威力強大的憤怒者日益嚴重的沖擊,我們該如何管理和平衡網絡空間中的隱私保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