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諾丁山,開一間中國茶鋪
原創 樓耀福 文學報

“茶鋪的裝修風格是我喜歡的。一張清代雕花茶桌是趙巨燕在倫敦淘來的,一條江南常見的櫸木長凳正好用來給客人喝茶時坐,背后門上掛了塊貴州蠟染的老布,墻上有“茶歆”兩字的書法掛幅,貨柜上瓷器陶器的茶具在燈光照射下閃爍著美麗的色澤……”

文丨樓耀福
在約克、溫德海爾湖區、愛丁堡、尼斯湖、巴斯、都柏林等地游覽了半個多月后,我又重回到倫敦。有一天自由活動的時間,浙江姑娘趙巨燕請我去她在諾丁山的茶鋪坐坐。十分樂意。
2008年趙巨燕研究生畢業,她學的是財務和金融,那一年恰逢全球金融危機,工作不很好找,于是決定自己創業。做什么呢?在諸暨老家她從小就跟媽媽采茶做茶,了解茶,也很喜歡茶。在英國留學期間,她發現大多數英國人喝茶已不很講究,一般只喝袋包茶,對茶的品種、品質,毫無概念。

▲ 英國茶鋪里的中國元素
她請朋友們喝過中國茶,朋友們很著迷。她方知他們并非不喜歡茶,只是因為沒機會喝到好茶。英國茶鋪大多經營紅茶,有些小茶鋪雖有一些東方元素,如柜臺上的紫砂壺、中國茶盤,但多半只是點綴。真正的中國茶鋪倒是從未見到過。由此,她覺得中國茶在英國應該有市場和發展空間,就決定開一家中國茶鋪。
我們行至電影《諾丁山》中威廉開的那家書店,藍色門楣,寫著白色字母的招牌。在書店翻看了一番,出書店走五分鐘,就到了趙巨燕的茶鋪。那是在一個商場里面,從位置上看,不很顯目。店鋪的玻璃櫥窗擺著茶和各式茶具,充滿中國氣息。櫥窗上有一行英文:The Chinese Tea Company(中國茶公司)。店小,店名很大。

▲ 諾丁山的中國茶公司,作者 攝
店鋪面積不過二十來平方,貨架上中國綠茶、白茶、紅茶、烏龍茶、普洱茶一應俱全,因此稱“中國茶公司”似也并無不妥。茶鋪的裝修風格是我喜歡的。一張清代雕花茶桌是趙巨燕在倫敦淘來的,一條江南常見的櫸木長凳正好用來給客人喝茶時坐,背后門上掛了塊貴州蠟染的老布,墻上有“茶歆”兩字的書法掛幅,貨柜上瓷器陶器的茶具在燈光照射下閃爍著美麗的色澤……
趙巨燕的顧客面很廣,既有當地的居民,也有來諾丁山旅行的各國游客。開店之初她在互聯網上建立網站,不少顧客看了介紹后專門尋來。故事也由此發生了。比如來自英國北部的一對父子,因為他們的口口相傳,帶來了英格蘭北部地區的一波又一波喜歡中國茶的顧客。近幾年到英國來的中國人劇增,送給英國朋友的禮物就是中國茶;也有英國人去中國旅游買茶,回到英國后喝完了,找不到這樣的茶,就會找趙巨燕。

茶桌上一罐崳山島白茶勾起了我與她同在福鼎茶山的回憶,恍若昨天。曾約定一起去武夷山品茶,豈知一別數年,既沒在中國茶山邂逅,更沒在諾丁山再相聚,有的只是在互聯網和微信上的交流。
2022年春天,因為疫情我在上海“足不出戶”,整理文件又見我們在諾丁山的舊照,往事歷歷在目。一晃九年,真快。我把照片做成視頻發給趙巨燕,她給我發來茶鋪的圖片和視頻,還是在諾丁山,地方還是那么大,茶的品種更多,清代的老家具還在,墻上多了一張書法條幅:“茶道”。
茶鋪開了十二年,在諾丁山算是老店了,有知名度。茶香不怕巷子深,說起諾丁山的中國茶公司大家都知道。她又給我講顧客的故事:“有位很有名的俄羅斯歌手,寫了一首關于中國茶的歌,提到大紅袍、鐵觀音、普洱茶,因此一批又一批的俄羅斯游客到我店里,指名要買這三種茶。”
故事還在繼續。
原標題:《在諾丁山,開一間中國茶鋪》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