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袁謀真:“雙碳”戰略目標下碳資產專業化管理研究

2022-09-06 11: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字號

“雙碳”戰略目標下碳資產專業化管理研究

袁謀真

作者簡介:袁謀真,高級經濟師,現任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資本和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長期在中央國家機關和中央企業從事企業資本運營與產權管理專業工作,專注于企業改革與管理提升、“雙碳”戰略實施與碳資產管理、企業發展戰略規劃以及企業資本運營與產權管理等研究,曾在《經濟日報》《學習時報》《暨南學報》《財經》《當代石油石化》和《國有資產管理》等報刊上發表多篇學術文章。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于1936年,是我國較早的高校學報之一。文學、語言、法律、歷史、新聞、經管類欄目逐成特色。本刊是CSSCI核心庫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全國高校精品社科期刊。同時為廣東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期刊建設資助期刊,廣東省委宣傳部“理論粵軍”專項資助期刊。

摘要:碳資產已經成為繼貨幣資產、實物資產、無形資產、數據資產之后的第五類新型資產。碳資產專業化管理是以落實“雙碳”戰略目標為前提,通過建立專業化的管理制度體系和管理平臺公司,運用各種管理工具、管理方式和持續技術創新,使碳資產最大限度地為國家、社會、企業和個人創造社會價值和經濟利益的管理活動。碳金融是碳資產專業化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金融已經成為低碳轉型的重要支撐力量。基于落實“雙碳”戰略目標的碳資產專業化管理新路徑,需要加快夯實推進基礎管理體系建設;形成市場化、規范化的綠色投融資管理體系,持續強化碳資產管理專業化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孵化培育CCUS產業鏈,為碳達峰提供ESG投資支持和綠色金融服務支撐;打造以碳為主要原料的、以碳纖維復合材料(CFRP)、石墨烯等新一代復合材料為核心的綠色制造產業集群,為綠色轉型發展培育新增長點。

關鍵詞:雙碳戰略;碳資產;管理

一、引言

主動應對氣候變化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和自主選擇。2021—2050年是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期”[1]。為落實國家“雙碳”戰略目標,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同年10月,國務院發布《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3]。

在既要綠色低碳又要能源安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落實“雙碳”戰略目標需要對電力、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和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開展各類溫室氣體排放的碳盤查和監測評價[4],進一步明晰完善分階段、分行業、細分專業落實“雙碳”戰略具體目標和行動方案。實現“雙碳”戰略目標需要巨額資金。據清華大學測算:預計國內實現“雙碳”戰略目標需要資金規模為150-300萬億元,年均投資規模為3.75-7.5萬億元,僅能源系統2020年-2050年新增投資需求就達到138萬億元,年均投資規模約為4.6萬億元[5]。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對200多個細分綠色產業領域的低碳能源投資、生態環保投資進行測算:預計國內2020年-2050年累計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金需求約487萬億元[6]。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需要合理測算中遠期的資金需求及籌融資措施,統籌謀劃最優降碳轉型實施路徑和最為經濟合理管理架構,碳資產專業化管理在落實“雙碳”戰略目標過程中將引入市場化新機制持續發揮重要作用,確有必要對相關問題開展深入研究與探索。

國家“雙碳”戰略目標正式提出是2020年9月,1+N政策文件是2021年9月以來相繼頒布實施的,碳資產管理的實踐與研究在國內尚屬于新興領域。國內碳資產管理實踐起步于2005年中國大唐集團公司CDM項目辦公室所屬的中國水利電力物資集團公司,是國內較早從事碳資產管理專業化服務機構,于2016年成立了大唐碳資產有限公司。近年來許多研究學者(主要集中在2015年以來至今)先后研究提出了落實“雙碳”戰略目標的戰略規劃與路徑、碳資產管理概念與實踐探索、國際石油公司管理實踐和借鑒等,如解振華(2020)為總指導,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就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戰略、路徑、技術和政策建議提出了系統性研究思路[7];吳宏杰(2015)基于簽署《京都議定書》以來的實踐提出了碳資產的狹義概念并對碳交易市場建設進行了探索;徐文佳、李興春等(2017)對國際石油公司碳資產管理實踐與借鑒進行了研究。

在相關研究機構提出了實現“雙碳”戰略目標有巨大投資需求的結論后,如何實現既要綠色低碳又要能源安全;如何全面認識碳資產管理的概念及其重要價值;如何依托專業化管理平臺公司構建市場化、規范化綠色投融資體系;如何引入市場化新機制為綠色低碳轉型提供資本與金融的支撐等問題日益凸顯,亟待深入研究并為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未來創新實踐提供有益的借鑒。

本文從借助資本和金融的力量,充分發揮碳資產專業化管理市場化機制作用的新視角,創新性提出碳資產已經成為繼貨幣資產、實物資產、無形資產、數據資產之后的第五類新型資產,并從廣義上闡述了碳資產的概念;基于落實“雙碳”戰略目標的背景,明晰了碳資產專業化管理的內涵及其價值;在分析面臨的機遇和問題的基礎上,研究提出了依托碳資產專業化管理平臺公司,加快夯實推進基礎管理體系建設;形成市場化、規范化的綠色投融資管理體系;孵化培育CCUS產業鏈,為碳達峰提供ESG投資支持和綠色金融服務支撐;打造以碳為主要原料的、以碳纖維復合材料(CFRP)、石墨烯等新一代復合材料為核心的綠色制造產業集群,為綠色轉型發展培育新增長點研究探索新機制和新路徑。

二、碳資產專業化管理新理念和新機制

碳資產已經成為繼貨幣資產、實物資產、無形資產、數據資產之后的第五類新型資產。隨著《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的簽訂,從狹義上理解碳資產是:在強制條件或者是自愿條件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下,所產生的影響企業或項目的各類溫室氣體排放的碳排放配額、碳減排信用額[8],實物計量單位是二氧化碳當量(CO2e)。《京都議定書》所形成的國際排放貿易機制(ET)、聯合履約機制(JI)和清潔發展機制(CDM)三大減排機制,具備了相互認證和全球流通的基礎,狹義碳資產已經成為國際認可和流通的資產。在《巴黎協定》簽訂后,從落實“雙碳”戰略層面以及價值創造實踐分析,在廣義上理解碳資產是:在落實“雙碳”戰略目標下形成的各類碳資源以及碳制造、碳交易和碳金融等相關活動創造的價值。價值計量單位是貨幣元。

碳資產專業化管理是以落實“雙碳”戰略目標為前提,通過建立專業化的管理制度體系和管理平臺公司,運用各種管理工具、管理方式和持續技術創新,使碳資產最大限度地創造社會價值和經濟利益的管理活動。碳資產專業化管理是一項涉及節能環保、能源管理、高端制造、金融服務、信息技術等多領域、跨專業的系統工程;碳資產專業化管理水平體現了國家、行業、企業的綠色核心競爭力。

碳資產具有金融屬性[9]。碳金融是碳資產專業化管理的重要基礎和組成部分,綠色金融已經成為低碳轉型的重要支撐力量。《意見》和《行動方案》均明確提出積極發展綠色金融。

碳資產專業化管理以綠色金融為基礎,以專業化管理平臺公司作為集中統一規范的運作平臺,借助碳交易市場、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可以構建與落實“雙碳”戰略目標相適應的市場化、規范化綠色投融資體系,有利于充分發揮各類資本的孵化撬動作用和綠色金融的服務支撐作用;充分拓展綠色低碳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節能減排、碳達峰、碳中和的系統性和有效性。

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企業意識到,氣候風險帶來的“灰犀牛”是一對:一只是自然風險,不應對氣候變化將遭受溫度上升的大自然嚴重懲罰;另一只是轉型風險,應對失當將導致轉型成本高企,對經濟穩定增長和企業持續發展造成嚴重損害。必須通過綠色金融機制和市場激勵機制促進低碳投資、改進風險管理,實現漸進有序、可持續地低碳轉型。國際大型能源企業如英國BP、荷蘭殼牌、法國電力、美國埃克森美孚、挪威國家電力公司等高度重視碳資產管理市場化新機制的探索,早在2000年左右開始碳業務布局和碳資產專業化管理,并將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納入本企業發展戰略和財務預算管理之中,在制定減排目標、碳資產管理、碳資產賦能與服務、碳市場交易等方面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國際大型能源企業一般采取集團層面統一制定綠色低碳戰略和預算目標,設立管理平臺公司集中運作的碳資產管理、決策和執行的運行模式。在滿足本公司內部履約需求外,還通過專業化碳資產管理運作獲得額外收益。如法國電力集團于1999年設立法國電力貿易公司(EDF Trading),通過金融策略和碳資產組合等多種管理工具為集團公司創造利潤。初期EDF Trading主要是以發展中國家獲得經核證的自愿減排量(CER)交易為主開展經營,并于2006年設立規模為3億歐元的碳基金。隨著歐盟碳市場發展和金融產品的完善,EDF Trading通過互換、掉期、對沖等多種方式積極參與碳市場,開展可再生能源證書、生物質顆粒能源等多項雙碳相關產品的交易,碳配額和CER交易量始終位列歐盟市場前三名。2013年發行全球首支大型能源公司專屬綠色債券,為可再生能源項目募集資金1.4億歐元。EDF Trading高度重視碳交易和投資風險防控,新的交易產品或是新項目投資都需要交易審核委員會批準才能開展,任何投資交易都需要嚴格的授權且每日統計風險敞口。通過EDF Trading的市場化、專業化操作,法國電力集團已經將“碳排放限制”轉化為了“碳排放資產”,[10]努力實現碳資產價值最大化。

國內部分大型能源企業,前期通過參與CDM項目開發和各地碳交易市場試點,在合規履約和市場交易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初步涉足碳金融等相關業務。中海油控股的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已形成碳資產管理價值體系和業務鏈條,覆蓋碳減排管理、碳項目認證、碳交易、碳金融、行業服務等業務。華能集團于2010年設立華能碳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作為集團碳資產統一經營運作管理的平臺公司。十余年來,華能碳資產經營公司相繼出臺溫室氣體減排管理辦法、碳資產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構建起碳資產管理制度體系以及集團公司—產業公司/區域公司—基層企業三級管理架構。華能碳資產經營公司主要業務主要分為四大板塊:一是綜合能源服務業務,包括綜合能源服務云平臺運營、綜合能源服務生態體系建設,綜合能源服務項目的開發、建設與運維,提供低碳能源綜合高效利用一體化解決方案和一站式服務,基于綜合能源服務的分布式能源等項目的投資與管理,電力等能源銷售與能源貿易等。二是碳資產經營管理業務,包括碳資產交易、碳配額管理與履約服務、碳減排項目開發、碳排放核算與第三方核查服務、碳資產信息系統研發與管理、碳交易經紀、低碳規劃咨詢等。三是節能減排業務,包括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投資、節能減排技術開發與項目實施、節能減排產品銷售等。四是碳金融業務,包括碳減排指標與碳配額投資、低碳產業基金管理、節能減排項目投資、低碳產業財務顧問等。2014年,華能碳資產經營公司聯合諾安基金創立了中國第一只經證監會備案的碳交易基金,規模為3000萬元人民幣。協助下屬企業開展了行業首單碳指標互換期權交易以及行業首單碳指標托管業務,為排放企業帶來大額無風險收益,也積累了寶貴經驗。歷經十余年發展,華能碳資產經營公司已初步形成了涵蓋能源、金融及商務、法律等相關背景的專業化復合型人才隊伍,培養了一支高水平的專業管理團隊。

從國際國內大型能源企業實踐案例分析,企業層面的碳資產專業化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落實“雙碳”戰略目標為前提,研究制定本企業碳減排、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規劃以及財務預算、解決方案;研究制定相關規范管理制度體系以及考核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構建本企業的綠色投資融資體系和碳資產管理平臺公司,依托各類市場,開展ESG投資與融資,組織節能增效、創新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為控排企業碳排放權履約清繳提供管理與服務;在企業內部平衡調劑以及在國內、國際碳交易市場實施碳排放配額、自愿減排量的轉讓、購買等交易;開展碳資產管理專業咨詢和培訓,提升子企業碳資產專業化管理能力,培養專業化管理人才隊伍;開展企業碳盤查,配合第三方機構形成碳排放核查報告、碳交易核算報告以及碳資產管理綜合評價報告;建立碳盤查監測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

三、碳資產專業化管理面臨的機遇與問題

落實“雙碳”戰略目標的本質是將碳資產(氣候容量)作為生產要素納入經濟核算體系,使溫室氣體排放活動的環境成本得到市場化體現,這是碳金融的核心目標,也是碳資產專業化管理市場化新機制的基石所在。

2021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等部委發布《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11],剔除了與化石能源直接相關的內容,從而在制度層面強化了碳排放的金融約束。2021年11月,人民銀行宣布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12],對金融機構向綠色低碳相關項目和企業發放的貸款,按貸款本金的60%提供資金支持,利率為1.75%,預計可釋放萬億級別的貨幣量。2022年5月,財政部印發了《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13],從而在政策層面加大了綠色低碳轉型的扶持力度。

應對上述監管約束和政策導向,基于“雙碳”戰略目標的碳資產專業化管理迎來了創新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以碳交易市場、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為基礎,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為約束,碳資產管理專業化平臺公司作為與控排行業的傳統實體企業相隔離的“干凈”的企業法人市場主體,通過專業化人才,運用各類市場化管理工具,實施專業化管理,未來將成為提供長期的、低成本資金支持的綠色融資平臺和ESG投資運作平臺,借助市場和各類資本為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提供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碳基金和碳資產質押貸款等資本金融服務支撐,為促進低碳綠色投資、防控風險管理、實現漸進有序的綠色低碳轉型和未來綠色制造創新發展引入市場化新機制。

2021年12月,生態環境部牽頭、9部門參與組織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14]。擬通過試點培育市場主體與合作平臺,促使資金、人才、技術等各類要素資源更加充分地向氣候投融資領域充分聚集。氣候投融資試點將更加豐富和強化碳資產專業化管理,鼓勵專業化平臺公司建立重點投資孵化項目入庫管理,并為夯實碳資產管理的市場化新機制提供政策法規層面支持。

與歐美國家相比較,國內碳資產專業化管理發展狀況存在明顯不足和問題:

(一)碳資產專業化管理起步晚,對重要作用認識不充分,市場化機制建設滯后

由于國家“雙碳”戰略目標是2020年9月正式提出,1+N政策文件是2021年9月以來相繼頒布實施的,起步于2005年以后的碳資產專業化管理前期實踐上處于試點探索階段。對于碳資產管理內涵和價值、在落實“雙碳”目標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充分。除發電企業以及石油、化工、鋼鐵行業的部分企業外,多數重點企業對碳資產管理重視程度有待提高;企業層面碳資產管理規范制度少、專業專職人員少、專業化管理平臺公司少;對于是否有必要設立專業平臺管理公司,是在集團公司層面設立還是在子企業層面設立,平臺公司定位是單純的碳交易創效主體,還是碳資產集中統一規范管理與運營平臺認識不一致;企業層面的碳資產管理運行機制不健全、不完善、不高效,市場化開拓與服務的意識不強;綠色投融資體系建設進程明顯遲緩。部分重點企業至今未建立碳資產專業化管理平臺公司,導致符合“雙碳”監管約束要求的新法人主體未設立,處于控排行業的既有企業法人主體無法適應監管約束要求,未來難以充分享受綠色金融相關扶持政策的紅利。

(二)碳盤查規范制度、行業共性標準基礎建設薄弱,碳排放核查統計專業能力亟待提升

碳盤查是碳資產專業化管理的重要基礎所在。從重點行業管理現狀看,碳排放核算方法學研究較為薄弱;碳盤查的行業共性標準建設相對滯后,亟需建立細分專業的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等相關標準規范;現有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建設與碳資產專業管理不相匹配。在國際能效、低碳核查等標準制訂與完善過程中,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參與尚不充分,話語權弱;碳資產管理尚未主動對接國際ESG投資評價標準體系,尚未研究建立與綠色低碳轉型相適應的新一代資本投資邏輯和估值模型,仍然沿襲傳統的產業投資邏輯慣性思維,未來難以匹配創新項目的ESG綠色投資與孵化。

重點行業層面、重點企業層面的綠色減污降碳考核評價機制尚不健全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尚未形成有效約束;碳資產管理尚未充分納入企業發展戰略規劃和企業財務預算約束條件之中;重點企業落實“雙碳”戰略的行動方案、具體舉措有待細化明確;智能監測及核算數據管理信息系統有待完善提升。

(三)碳交易市場化機制建設相對遲緩,客觀上制約了綠色金融和碳資產專業化管理的創新發展

自2011年10月開始,參照歐洲碳交易市場“碳排放配額+自愿減排量”的運行模式[15],國家發改委先后在8省市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機構試點工作。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全年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履約完成率達到99.5%[16]。2022年1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結束,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約45噸CO2e[17]。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10年試點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對照歐美國家碳交易市場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將建成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交易市場的初心目標來看,還存在著相關政策法規不配套不完善、交易品種不豐富、市場化機制不健全、碳期貨產品缺失等諸多問題。如自2017年3月起暫停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項目備案申請,相關政策法規至今已逾5年未完成修改頒布;又如多家交易試點機構定位不清,覆蓋全國的碳交易登記、結算及交易數據管理信息系統尚未建立。

碳交易是碳金融和碳資產管理的基礎,碳交易市場化機制建設相對遲緩,交易收益預期不穩定,導致企業財務預算編制困難,專業化管理平臺公司經營困難,在客觀上制約了綠色金融和碳資產專業化管理的創新發展。

(四)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建設亟待健全完善,各項扶持性政策舉措亟待頒布實施

碳資產專業化管理是一項受法律法規制約、受政策標準影響較大的系統性管理工程。推進“雙碳”戰略目標落實亟需健全修訂與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相適應的節能減排、能源管理、碳金融等新型法律體系;亟需與國際標準規范與實踐理念相對接;亟需研究探索碳排放統計核算的方法,分行業、細分專業逐步規范制訂各類溫室氣體排放核查的科學標準;亟需進一步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碳資產專業化管理規范制度。

在促進減排低碳過渡期和轉型發展進程中,還涉及相關稅收優惠減免政策、綠色電價政策、綠色金融標準、碳交易市場規范等政策和標準,對于綠色企業未來上市融資、各類資本未來設立綠色低碳產業投資基金等相關配套扶持政策也亟待加快研究明確。碳資產專業化管理實現高質量發展,亟需法律法規規范,亟需標準規范配套,亟需相關扶持政策支撐,亟待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

四、碳資產專業化管理的新路徑探索

(一)統籌謀劃最優降碳轉型實施路徑和最為經濟合理管理架構

落實“雙碳”戰略目標需要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開展各類溫室氣體排放的碳盤查和監測評價[18],分行業、細分專業核查碳排放水平和減排潛力。在既要綠色低碳又要能源安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層面應當細化完善、科學制定落實“雙碳”戰略目標的頂層設計和行動方案,對于2025年、2030年、2050年、2060年等關鍵節點上的具體目標、實施路徑、投資布局、成本支出和資金需求等有待清晰明確、統籌規劃。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碳達峰目標應當主要以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峰為主,兼顧其他溫室氣體減排義務,更加科學合理地確定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路徑。

要充分借鑒歐美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大型能源公司近20年來實踐經驗,合理測算中遠期的資金需求及籌融資措施,統籌謀劃最優降碳轉型實施路徑和最為經濟合理管理架構,并充分納入行業發展戰略規劃和企業財務約束條件之中。既要高度重視關鍵設備、核心技術創新攻關,又要高度重視碳資產專業化管理所引入的市場化新機制、新路徑,更好地借助資本和金融的市場化力量,充分發揮碳資產專業化管理的低成本綠色融資作用以及孵化轉化撬動作用。

(二)加快夯實推進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建設,持續提升碳盤查專業能力

落實“雙碳”戰略目標的重要基礎在于碳排放統計核算的全面科學與完整準確,這也是碳資產專業化管理的起點。碳盤查是遵循一定的核算方法,收集和計算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各環節、各種方式排放的各類溫室氣體,編制企業的各類溫室氣體排放盤查報告的碳資產管理工具[19]。

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規范碳盤查、明晰碳足跡,需要健全完善相關的制度和標準,分專業建立科學的標準以量化數據記錄的規范管理;進一步完善碳排放數據核查和產品碳足跡、項目碳足跡、區域碳足跡的核算,科學測算碳市場、行業內企業內的配額平衡和CCER抵扣;需要積極參與國際能效、綠色低碳、排放核查等標準的修訂與完善,提出中國方案;主動融入國際ESG投資評價標準體系。在科學規范各類溫室氣體的碳盤查算法、建立精準的碳盤查感知系統的前提下,努力健全完善全環節、全產品和全流程的溫室氣體排放智能監測與數字化管理系統。 

(三)積極推進ESG投資評價與決策管理體系建設

碳資產專業化管理的重要管理工具是基于ESG評價機制的綠色投融資評價與決策管理體系。ESG投資評價原則包括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等三方面。自2004 年首次提出ESG概念以來,聯合國契約組織與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 于2017年共同發布了《可持續發展目標企業報告》,為監管機構和企業提供了詳盡的ESG披露清單;為ESG評級機構提供了更豐富的指標框架,有助于ESG評級體系的規范化和升級[20]。

自2018年以來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SAB)開始研究制定統一的、可比較的、具有強制執行力的國際環境ESG評價機制和披露準則,未來通過觀測分析企業(被投資對象)ESG績效,投資者可以更為充分地評估所投資行為和被投資對象在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貢獻。國際主要投資公司正在逐步推出ESG基金等投資產品;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委員會(ISSB)計劃2022年底出臺ESG披露準則,上市公司將自2024年起,強制要求按照ESG新準則進行披露[21]。

ESG投資評價理念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具有廣泛影響力,逐漸受到各國政府、監管機構和國際主流資產管理機構的高度重視。綠色投資成為新趨勢,ESG基金等產品規模及在管ESG資產規模近年來出現爆發性增長。重點企業的碳資產專業化管理,要踐行價值投資邏輯原則,結合ESG評價對投資估值模型的假設、輸入和輸出項、基于模型所得出的ESG投資價值分析和資產配置策略[22],建立與綠色低碳轉型相適應的新一代資本投資邏輯和估值模型,擺脫傳統產業投資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為構建綠色投融資體系夯實市場化、專業化管理基礎。

(四)加快相關法律法規制訂、標準規范制度體系與考核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建設

碳資產專業化管理是在法律法規約束環境下,基于市場化、規范化的制度而運營的,其運營結果應當納入綠色考核評價體系。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層面要加快健全完善碳資產專業化規范管理制度體系;加快形成本行業、本企業細分專業的碳排放核算、核查、報告以及重點產品、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標準;要著力建立健全減污降碳考核評價與綠色低碳激勵約束機制,可以按照試點先行、科學評價、激勵有序、約束有效的原則,引導碳資產專業化管理實現高質量發展。碳交易市場建設要進一步提質增速,完善配套制度,統籌推進碳排放權等市場平臺建設,加強市場化產品創新。重點企業可依托專業化平臺公司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節能減排咨詢,逐步形成“一站式”綜合服務模式。 

(五)形成市場化、規范化的綠色投融資管理體系,持續強化碳資產管理專業化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

基于“雙碳”戰略目標的碳資產管理及其專業化平臺公司,可以融入ESG評價體系建立與綠色低碳轉型相適應的新一代資本投資邏輯和估值模型,對接碳交易市場、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充分運用綠色金融各類工具和衍生產品,形成綠色投融資管理體系。依托碳資產專業化管理平臺公司及其市場化新機制,可以更好地吸引各類資本設立碳基金(母基金),針對不同領域不同項目設立若干子基金,通過持續的市場化融資帶動碳技術創新突破和碳制造產業孵化轉化;著力建設與國際市場接軌的碳交易市場機制;進一步強化碳資產管理復合型專業化骨干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落實“雙碳”戰略目標提供市場化資本金融解決方案。

圖1. 碳資產專業化管理平臺公司運行示意圖

(六)持續孵化培育CCUS產業鏈,為碳達峰提供ESG投資支持和綠色金融服務支撐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產業鏈的培育發展正在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企業的重視。歐洲石油公司將CCUS視為實現“2050凈零排放”承諾的必須途徑之一。2022年3月,BP公司發布《世界能源展望2022》,提出CCUS在支持低碳能源系統方面發揮著核心作用。BP公司牽頭實施的Teesside項目,計劃到2030年捕集并封存二氧化碳1000萬噸,建設英國第一個零碳工業區[23];雪佛龍牽頭實施的澳大利亞高更項目于2019年8月開始封存二氧化碳,預計滿負荷生產時年封存量達到400萬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質封存項目。油氣行業氣候倡議組織(OGCI)2020年發布了全球首個《二氧化碳封存資源目錄》,評價表明全球二氧化碳埋存潛力為12.267億噸[24]。

CCUS產業化規模化發展也面臨著項目建設與運行成本高昂問題,目前的煤電示范項目捕集一噸二氧化碳將額外增加140—600元的運行成本[25]。碳捕集與封存(CCS)開發方面的服務支出將在未來10年中飆升。又如,大部分CCUS項目還存在安全和環境風險,技術上存在額外增加能耗、導致污染物排放的問題。從封存的規模、環境風險和監管角度考慮,國外一般要求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的安全期不低于200年[26]。需要在關鍵設備、核心技術研發攻關中取得突破,需要持續投資孵化。

重點行業、重點企業依托碳資產專業化管理平臺推進CCUS產業鏈建設,一是有利于充分爭取國家政策扶持并推動新技術稅收優惠、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支持、土地優惠政策、減免CO2-EOR項目石油特別收益金等相關政策落實落地。二是有利于積極推進CCUS納入國家核證減排量(CCER)的標準,推動重點行業、重點企業CCUS碳減排量認定以及CCUS項目形成的CCER優先納入國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進行交易,為培育CCUS產業鏈提供綠色金融服務支撐。三是運用綠色投融資體系為CCUS低濃度點源二氧化碳捕集技術、碳捕集、埋存與驅油提高采收率技術(CCS-EOR)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提供ESG投資孵化,為培育CCUS產業鏈提供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碳基金、碳資產證券化等綠色投資支持工具。

(七)打造以碳為主要原料的、以碳纖維復合材料(CFRP)、石墨烯等新一代復合材料為核心的綠色制造產業集群,為綠色轉型創新發展培育新增長點

碳中和目標下的凈零排放經濟愿景必須解決碳的利用。美國Ramaco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Randall Atkins在2021年4月向美國參議院能源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提交證詞中指出“碳正在成為21世紀的主導性先進材料”[27]。以碳為主要原料、以碳纖維復合材料(CFRP)、石墨烯(Graphene)為核心的新一代復合材料作為21世紀最具應用前景的新材料,其所形成的綠色制造產業集群將成為未來綠色轉型發展的新增長點。

CFRP可廣泛應用于飛機結構材料、人體代用材料、火箭外殼、工業機器人等高端制造領域[28]。石墨烯是最薄、最堅硬且傳導最快特性的新型納米材料,可以制造超微型晶體管并生產超級計算機[29]。美國國家能源技術實驗室(NETL)與Ramaco公司合作,利用煤制石墨烯的超強導電性開發新的生物傳感器產品,能夠快速確認特定疾病、病毒的存在或血液樣本中的藥物量;石墨烯納米片添加到水泥中時,將對混凝土產生重大分子水平改善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壓和抗折強度,提高耐腐蝕性[30]。

國內CFRP、石墨烯等新一代復合材料產業發展面臨著企業規模小、產業競爭力不足;關鍵設備、核心技術亟待攻關突破;高端應用對人才、科技創新和配套資金等需求日益提高,受到疫情沖擊和資本市場震蕩下行等因素影響,企業面臨資金短缺、技術瓶頸、供應鏈安全等突出問題[31]。

重點企業依托碳資產專業化管理平臺公司以及綠色投融資體系,充分運用碳基金以及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管理工具,吸引各類資本積極參與CFRP、石墨烯高端創新項目孵化以及企業股權并購;ESG投資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原創性科技成果孵化轉化;推進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等扶持政策落地;孵化培育具備條件的項目公司上市融資、掛牌融資和再融資可持續支撐綠色制造產業集群項目建設運營。碳資產專業化管理未來將有力推動碳的化工利用與產業化、高端化發展,不斷做強做大“零碳”、“負碳”產業集群,為落實“雙碳”戰略目標做出更大貢獻。

五、結語

落實“雙碳”戰略目標、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是一個艱巨的長期過程和復雜的系統工程,將觸發能源革命、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管理革命并深刻影響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需要引入市場化新機制,充分發揮資本和金融的力量。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各項監管法規制度相繼出臺,財政金融扶持政策也持續發力,碳資產專業化管理創新發展迎來了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其所形成的市場化新機制將為碳達峰碳中和提供資本和金融的有效支持,其所探索的市場化新路徑將為孵化培育CCUS產業鏈、打造新一代復合材料為核心的綠色制造產業集群,實現綠色轉型創新發展、培育新增長點持續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課題組,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讀懂碳中和,中國2020—2050年低碳發展行動路線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1年版,第13-18頁。

[2] 中共中央國務院. 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 2021年10月24。

[3] 國務院. 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2021年10月26日。

[4]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綜合報告》.北京:中國環境出版集團,2021年版,第41-126頁。

[5]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綜合報告》.北京:中國環境出版集團,2021年版,第208-215頁。

[6]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課題組:《碳中和愿景下的綠色金融路線圖研究》, http://www.greenfinance.org.cn/displaynews.php?id=3547,最后訪問日期:2022年6月14日。

[7] 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課題組,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讀懂碳中和,中國2020—2050年低碳發展行動路線圖》,北京:中信出版社2021年版,第3-33頁。

[8] 吳宏杰:《碳資產管理》, 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第5-11頁。

[9] 喬海曙,劉小麗:《碳排放權的金融屬性》,《理論探索》2011年第3期。

[10] 徐文佳、李興春、李煜、曹紀紅:《跨國石油公司碳資產管理啟示》,《商業會計》2017年第4期。

[11]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證監會印發<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http://www.pbc.gov.cn/,最后訪問日期:2021年4月22日。

[12] 中國人民銀行:《人民銀行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http://www.pbc.gov.cn/,最后訪問日期:2021年11月8日。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http://www.mof.gov.cn/,最后訪問日期:2022年5月30日。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關于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的通知》最后訪問日期:2021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方案》》,http://www.mee.gov.cn/,最后訪問日期:2021年12月25日。

[15] 歐盟委員會著,張建、周劍譯:《歐盟建立繁榮、現代、具有競爭力和氣候中性的經濟長期發展戰略愿景報告》,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21年版,第36-61頁。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順利結束》,http://www.mee.gov.cn/,最后訪問日期:2021年12月31日。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順利結束》,http://www.mee.gov.cn/,最后訪問日期:2021年12月31日。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關于開展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的通知》,http://www.mee.gov.cn/,最后訪問日期:2021年7月27日。

[19] 朱琳:《想做企業碳盤查,先搞懂這7個概念》,《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2021年第4期。

[20] 劉均偉、周肅瀟、張文琦、王漢鋒:《ESG投資系列(1):ESG的興起、現狀與展望》,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網,http://research.cicc.com/,最后訪問日期:2021年9月6日。

[21] 吳少龍、賀覺淵、方星海:《ESG國際準則出臺將給全球企業帶來挑戰》,《證券時報》,2022年4月22日。

[22] 劉均偉、周肅瀟、張文琦、王漢鋒:《ESG投資系列(1):ESG的興起、現狀與展望》,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網,http://research.cicc.com/,最后訪問日期:2021年9月6日。

[23] British Petroleum(BP). Energy Outlook 2022 dition[R/OL].London:BP,2022.http://www.bp.com/content/dam/bp/business-sites/en/global/corporate/pdfs/energy-economics/energy-outlook/bp-energy-outlook-2022.pdf,最后訪問日期:2022年6月14日。

[24] Oil &Gas Climate Initiative(OGCI).CO2 Storage Resources Catalogue Report[R/OL].2022,http://www.oilandgas.oilgasclimateinitiative.com/co2-storge-resources-catalogue/,最后訪問日期:2022年6月14日。

[25] 李小松:《CCUS產業發展機遇和挑戰》,《中國石油報》,2022年3月29日。

[26] 李小松:《CCUS產業發展機遇和挑戰》,《中國石油報》,2022年3月29日。

[27] NETL. NETL works with Ramaco Co Ltd.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arb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EB/OL]. https://netl.doe.gov/node/10933,最后訪問日期:2021年7月31日。

[28] 邢麗英、馮志海、包建文、禮嵩明:《碳纖維及樹脂復合材料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復合材料學報》2020年第11期。

[29] 王敏、馬琳:《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新進展、新挑戰》,賽迪智庫,http//www.ccidthinktank.net/,最后訪問日期:2022年4月26日。

[30] NETL. NETL works with Ramaco Co Ltd.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arb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EB/OL]. https://netl.doe.gov/node/10933,最后訪問日期:2021年7月31日

[31] 王敏,馬琳:《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新進展、新挑戰》,賽迪智庫,http://www.ccidthinktank.net/,最后訪問日期:2022年4月26日。

Research on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of Carbon Assets with its Based on the “Dual Carbon” Strategic Objectives

YUAN Mouzhen

Abstract: Carbon assets have become the fifth type of new assets following monetary assets, physical assets, intangible assets and data assets. The management specialization of Carbon assets is the foundation to implement the Dual Carbon Strategic Objectives. By establishing specialized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using all kinds of management tools, management modes and sustainable technical innovation, the social value and economic interests generated by carbon assets management activities can be maximized for the state, society,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s. Carbon fina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fessional carbon assets management and green finan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low-carbon transition. Based on the new path of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of carbon assets to implement the Dual Carbon Strategic Objectives, it is necessary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management system, form a market-oriented and standardized green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 profession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team for carbon asset management; incubate and cultivate CCUS industrial chain to provide ESG investment support and green financial service support to reach the Carbon Peak; build green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clusters with carbon and new-generation composite materials such as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CFRP) and graphene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This will in turn foster new growth points for green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dual Carbon” Strategy; carbon assets; management

本文來源 |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8期

本文作者 | 袁謀真(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資本和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川县| 荣昌县| 达日县| 张北县| 兰考县| 泊头市| 攀枝花市| 芜湖市| 凤城市| 榕江县| 丹阳市| 合作市| 永新县| 北川| 崇州市| 广宗县| 定安县| 东丽区| 拉孜县| 蒙城县| 定结县| 盈江县| 沁源县| 肥乡县| 新建县| 丘北县| 伊金霍洛旗| 东安县| 长顺县| 鄂温| 台安县| 沛县| 罗山县| 浦北县| 马龙县| 米泉市| 宣化县| 榆中县| 睢宁县| 塘沽区| 达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