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我的科學觀|張進:“抑郁癥”讓我走上科學之路

張進/“渡過”平臺創始人
2022-09-07 08:50
來源:澎湃新聞
? 科學城邦 >
字號

·我曾經是堅定的“藥物”派,后來我看到了心理治療的作用,也發現離不開社會支持和個人的努力,包括“三觀”的提升。這提醒我在未來科學探索的路上,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局限,對未知抱有敬畏之心,以開放的心態探索各種可能性。

作為職業媒體人,張進曾任財新傳媒副總編輯,2011年至2012年,突發抑郁。

應澎湃科技之約,談一談“我的科學觀”。

2012年之前,我是一位職業媒體人,長期從事突發事件、公共政策、法治、環境等報道。我的早年職業生涯,和科學是無緣的。

未曾想到,2011至2012年,我突發抑郁。不經意間,人生轉向,從那時起直到現在,十年間我大約做了兩件事:其一,通過自我探索,形成了我對于抑郁的完整認知框架;其二,以此認知框架為理論基礎,創辦了名為“渡過”的心理健康平臺。

現在,我就以自己這十年的經歷,談一談我對科學觀的理解。

(一)

時光之水上溯到2011年下半年,我毫無察覺地逐漸陷入抑郁狀態。起先,只是發覺自己對于工作不那么應付自如了。失眠,記憶力下降,反應不再敏捷,處理問題也不那么決斷;慢慢地,情緒日益低落,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生活對于我已不是快樂的旅程,而成為負擔和苦難。

到2012年3月“兩會”報道時,我已經發展到徹夜不眠。給記者編稿,硬著頭皮看了半天,一個字也看不進去;或者說,看到的都是字,卻不能把這些字連貫成完整的含意——后來我才知道,這就是抑郁癥最明顯的表現之一:活力的喪失和能力的下降。

幾天后,我完全失去了工作能力,這才無奈地停止工作,去精神專科醫院看病。醫生給出診斷:中度抑郁偏重。

這本已是天降橫禍,不幸的是,這個診斷還是錯誤的——半年后我才知道,我的病其實是雙相情感障礙,而非單向的抑郁。

診斷既已錯誤,治療自然沒有效果,病情日益嚴重。那段時間,內心充滿了絕望,在病愈后寫的第一篇文章《地獄歸來》中,我這樣描繪當時的慘狀:

“每時每刻,大腦都像灌了鉛,或者像被一個無形之手攥住,昏昏沉沉,思維緩慢,說話磕巴;胸口火燒火燎地難受;不想做任何事情,或者做任何事情都很猶豫畏縮;不想說話,不敢接熟人的電話,不看短信,或看了短信也不回。當然不想見任何人。每天早晨從一睜眼開始,就不知道這一天怎么度過。躺在床上,或呆坐著,或在房間里走來走去。就這樣慢慢地耗著時間。”   

盡管如此,即使在最痛苦的時候,理智仍然告訴我,不能自殺,不要讓自己具備自殺的條件。比如,等電梯的時候,我會有意識地讓自己離開窗口,以防某個時刻突然沖動一躍而下。

不幸中的萬幸,堅持到7月底,我隱隱約約感覺到藥起效了——可以集中注意力看電腦,可以看一些書;明顯感到頭腦清醒,思考問題有了系統性,做事有主動性;也不怕見人、接電話、回信息了。同時發現自己開始有了愿望,在街上看到過去喜歡吃的東西,有了想吃的感覺;見到同事和朋友,也會產生久違的親切感。

那幾天,睡眠大幅度減少,甚至有幾夜徹夜不眠;情緒高漲,似乎這半年的痛苦完全是大夢一場。幾天之內,身體、精神完全恢復,興高采烈、精神健旺、胃口大開、健步如飛。我把這個跡象告訴我的主治醫生時,他當即判斷:我患的病不是抑郁癥,而是雙相情感障礙。于是大規模改變用藥,逐漸停服抗抑郁癥,加服情緒穩定劑,輔之以抗焦慮藥物。

漸漸地,我的病情穩定下來,進入康復階段。

(二)

半年多的病程,如此戲劇性的大起大落,讓我對抑郁癥產生了極大的好奇。我想搞清楚我的病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怎么好起來的?并想把經驗告訴正在患病的人,讓他們少走彎路。

我最初學習和研究抑郁癥,用的是 “急用先學”法。我首先想搞清楚,治療為何會突然見效?于是把我先后用過的11種藥,它們的化學結構、適應癥、不良反應、毒理藥理,挨個研究了一遍;這就必然涉及抑郁癥的病理知識,并擴展到對大腦的研究;同時閱讀大量病例,增加感性認識。再后來,當零散習得的知識斷片逐漸交匯,構成一張網絡后,我找來大專院校的精神科教材,系統學習了一遍。 最癡迷的時候,我會在每周六,趕到我的醫生的診室,旁聽他看病。我觀察醫生怎么問診,開什么藥,有看不懂的,再回去查書;有時還會追出診室,要到患者的電話,過些天再回訪患者服藥的效果。

記者職業也給我提供了便利,我把抑郁癥作為報道選題廣泛采訪。就這樣,個人體驗、學習體會、采訪所得結合在一起,我開始系統地撰寫文章。至2015年9月,我出版了我的第一本著作《渡過:抑郁癥治愈筆記》。

回過頭看,我對抑郁癥的理解,是一個不斷糾錯和發展的過程。最開始,我以為自己的體驗就是全部,只相信藥物治療,而中醫、心理咨詢都沒有用處。接觸了越來越多的患者后,我發現許多患者無法用藥物治愈,至少無法完全治愈;有些患者雖然用藥見效,但好得不徹底,仍然會有頭疼、頭暈乏力、提不起精神等等殘留癥狀;而且,單純的藥物治療不能避免復發,很多患者會陷入周期性波動之中。

我漸漸認識到,抑郁癥過于復雜,個體差異極大,它不是一種病,而是一類病,是多種癥狀的綜合表述,而僅僅采用藥物治療,其效果是有限的。于是,我把注意力轉向學習心理學,我認識到,抑郁癥的癥狀只是海平面的波濤洶涌,真正的原因是海底有火山爆發,要徹底治愈,還需要修復海底的火山口。

但心理學比精神醫學復雜得多。我曾經做過一個比喻:精神醫學就像是一座高山,這座山很高、很險,但能夠看得見,只要瞄準目標,堅定不移地往上爬,總能爬到山頂。心理學則不同,它像海面上的冰山,漂浮不定,露出海面的只是一部分,水面下大部分深不可測,讓你無從把握。

學習心理學還需要勇氣。如果一個抑郁癥患者,想通過研究心理學實現自我治療,首先要問自己:你是否有勇氣直面自己?是否能夠追溯內心深處幽暗的一面?假如能夠做到,這其實已經部分實現了治療的效果。

2016年,我出版了第二本書——《渡過2》。這本書對于我的意義,是促使我從藥物延伸到心理,其意義從副標題已經可以體現——《接納是最好的治愈》。

在寫書的同時,我同步做了一個公眾號,名字也叫“渡過”。起初公號只是我一個人的寫作陣地,不知不覺地,它成了患者和家屬的交流平臺。第一個社群建于 2017年3月,其后裂變式發展。截至今天,渡過社群已有200多個,成員達5萬多人。

聚攏到渡過的人越來越多,我的視野不斷擴大,對抑郁的認知隨之提升。2017年春節前后,我突然頓悟:精神疾病從來都是生物、心理、社會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于精神疾病患者,應把他置入他所處的社會關系之中,包括家庭、環境、時代變遷,作動態地、歷史地考察,才能理解疾病、理解患者。

由此,2017年4月,我啟動了抑郁癥患者尋訪計劃:去全國各地,尋找有代表性的患者,進入他們的生活環境中,描述他們的人生境遇,以及他們的社會關系對其疾病和命運的影響,從而為當代中國的精神健康現象,提供一個真實、完整的解釋。

這是我告別新聞生涯后又一次全國性游歷。半年多時間里,我走訪了20多個省市,采訪了40多人。一年后,《渡過3》出版。這本書對我意義重大:歷時一年半的創作過程讓我對精神疾病形成了較為完整和獨特的認知框架,并為后來的事業準備了隊伍。

正是在這一年,渡過從傳播知識階段,進入到實際解決問題的階段。2018年3月5日,我在渡過公號發表《短期是診治,長期是成長,全程是陪伴》一文,正式提出了“陪伴者計劃”的概念。

推出“陪伴者計劃”,完全是出于我個人的感受。回憶我自己,從患病之初的茫然無措、被迫就診;到治療無效、失望絕望;再到治療見效、臨床治愈,經歷了無數嚴峻考驗,走了很多彎路。這是因為,抑郁癥治療沒有標準化的流程,和其他軀體疾病相比,需要更長的時間、更多的試錯、更整體的把握、更精細的調整,這是現有治療體系無法滿足的。

我后來想,如果有一個過來人,能在當時某個重要節點指引一下,那該多么好啊。而“陪伴者計劃”的要義,就是發掘、整合、賦能成千上萬康復者,使之成為陪伴者,從社會支持層面入手,為患者提供全程服務,從而在醫院治療系統和心理咨詢系統之外,構建精神疾病療愈第三系統。

經過三個月的準備,2018年6月,“陪伴者計劃”正式啟動,一時風生水起。半年后,新的需求出現了:單個陪伴者的能力是不全面的,單打獨斗效果有限,可否把眾多陪伴者組合起來,在一個特定的空間和時間內,面對面為患者解決問題?

本著這個設想,2018年11月,我們在杭州舉辦了親子共同成長營。這次嘗試具有歷史意義,它打開了一扇窗口,從此一發而不可收,線下營、線上營齊頭并進,“陪伴者計劃”逐漸落地,并逐漸摸索出一套獨特的療愈模式,我將其概括為“生態療愈” ——鑒于精神障礙的復雜性,單個人的能量和耐心總是有限的,這就需要建立一個生態環境,去除病恥感,形成能量場,涵蓋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社會治療,創造人與外界關系的連接,讓情緒流動起來,從而獲得自我療愈、相互療愈。

就這樣,在實踐中,我對于抑郁的認知,經歷了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螺旋式上升歷程,最終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對于抑郁的認知框架。

我的核心觀點是: “抑郁”兩字重在“抑”而不是“郁”。“郁”只是“郁悶”,“抑”則是“抑制”,是身心功能全面低下導致失能狀態。抑郁的原因千差萬別,根本因素是能量耗竭,當一個人過度操勞,透支生命,體力、精力逐漸流失,人體便啟動神經遞質調節機制,阻斷快感,抑制部分功能,強行減少活動,節約能量,讓人休養生息。

因此,抑郁的本質是人體對于耗竭的消極自我調整,是對人體的警訊和自我保護。從這個意義看,抑郁并非災難,而是大自然主宰的物種延續進化出的生存策略,是對人的警訊和保護。它不僅是一個疾病現象,還是一個生命現象、社會現象、文化現象,是人類整體生活方式的問題。應對抑郁,需要采取藥物、心理、運動、社會支持、價值實現等各種方法,對自己做全方位的調整和升級。

張進認為,抑郁的本質是人體對于耗竭的消極自我調整,是對人體的警訊和自我保護。

(三)

過往十年,我創辦渡過,不知不覺做了很多事,幫助了許許多多人。這并非事先設計,完全是出于初心,順應時勢,自渡渡人,邁出一步,下一步自然浮現。但回過頭總結,這十年歷程中,也蘊含著一些“科學觀”的道理。

首先,是求真務實。在抑郁癥自我探索方面,需要有直面現實的勇氣。當今社會,對抑郁癥有強烈的病恥感,很多人得了抑郁癥,遮遮掩掩,羞于承認,偷偷摸摸看病、吃藥,這對康復是不利的,更不可能科學認識抑郁癥。我自病情有了轉機,就寫了第一篇文章《地獄歸來》,對自己半年的經歷做了初步的觀察和總結。這篇文章現在已經有了20多萬的閱讀量。直面疾病,直面內心,勇于自我分析,是我研究抑郁癥的科學基礎。

求真務實還意味著嚴謹、細致。抑郁癥在全世界都是一道難題,探究其成因和救治之道,需要嚴密的邏輯。我深知可以大膽假設,但必須小心求證,尤其要搞清楚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復雜而隱秘,有時是一果一因,有的是一果多因、一因多果,有時是多果多因,如果不能確證因果之間的對應關系,那只是主觀假說,而距離本質真實還很遙遠。所以,在構建抑郁整體認知框架的過程中,我特別注意從整體出發,重視現象和結論之間的邏輯關聯,力求我提出的結論和方法有充分的依據,追求可分解、可驗證、可復制、可重現。

其次,科學探索要有明確的問題導向。自始至終,我研究抑郁癥的目的都很明確,最初是想搞清楚自己的問題,后來是想幫助其他人,即“自渡渡人”。2017后,渡過逐漸成為一個抑郁癥患者和家屬互助社區,各種復雜、疑難病例匯集于此,患者和家屬的痛苦,我們感同身受,這確立了我們的做事方式是:“以患者為中心,以疾病為標靶,以治愈為目的”。多年來,我們每走一步,都是被患者的期待所推動。我們始終和需求在一起,甚至我們就是需求本身,這使得我們能夠隨時從患者中獲得力量,加深對抑郁的理解,不斷調整前行方向。而對于科學探索來說,方向比速度更為重要。

第三,要以開放寬容的態度,走出狹隘自我,與時俱進,不斷自我更新。

在全球范圍內,抑郁癥都是一個疑難雜癥,個體差異極大,其特異性提示人們:對待抑郁癥,要有開放性思維,無論研究者、醫生還是患者,都不能固步自封,而要以包容的心態,取長補短,兼容并蓄,不斷驗證自己的假設和結論,打通各種療法,尋找最適合患者的個性化治療方式。

2016年,《渡過1》出版一年后,我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很多人都習慣于從自身經驗出發認識外部世界,這并非壞事,因為由此得到的認識往往更真切和更有力量。但是,如果僅僅停留于此,他的視野也會是有局限的。”——這說的其實是我自己。我曾經是堅定的“藥物”派,認為只要吃藥,抑郁癥就一定能好;再往后,我看到了心理治療的作用,也發現離不開社會支持和個人的努力,包括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提升。這個思想歷程,提醒我在未來科學探索的路上,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局限,對未知抱有敬畏之心,以開放的心態探索各種可能性。

第四,敢于嘗試,敢于冒險。

渡過這些年做的事情,是來自民間、為需求所驅動的自發探索,是抑郁群體的自救。比如“陪伴者計劃”就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存在諸多風險。陪伴者和醫生、咨詢師不一樣,有獨特的倫理,如何保持恰當的邊界,恪守“不傷害”底線,既幫助到患者,不出安全問題,又保證自己的狀態不垮掉,是一個嚴峻課題,需要我們摸著石頭過河,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又保持理性,穩中求進。

概括起來,我認為,“科學觀”其實就是一種態度:實事求是,嚴謹細致,開放包容,大膽創新。我們正是這樣做的,從中體會到艱難,也更體會到意義。

(作者張進,系媒體人,財新傳媒創辦人之一,曾任財新傳媒副總編輯。2012年突發抑郁,病愈后轉向心理健康領域,陸續出版《渡過》(1-4)。2015年創辦“渡過”公眾號,致力于傳播知識,探索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責任編輯:吳躍偉
    圖片編輯:金潔
    校對:欒夢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图县| 平利县| 嘉义县| 山东省| 德兴市| 栾川县| 禹州市| 宁德市| 保亭| 色达县| 乐陵市| 淮阳县| 甘孜| 青龙| 鹿泉市| 大庆市| 武安市| 施甸县| 伊吾县| 邯郸县| 离岛区| 乌鲁木齐市| 黄山市| 抚顺县| 阿尔山市| 柞水县| 博乐市| 衡阳县| 浦北县| 武乡县| 社旗县| 射阳县| 农安县| 长宁区| 康定县| 武强县| 吉安县| 清丰县| 合肥市| 濮阳市| 平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