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曾經的留守兒童回鄉支教,她說“爸媽在的地方才是家”
2022年教師節來臨之際,澎湃新聞推出特別報道“重返出發之地”,以記錄“回歸再出發”的學子。
曾經的“留守兒童”回到故鄉支教,廣東茂名化州市的優秀志愿者陳偉玲就是其中之一。
據《廣州日報》此前報道介紹,2020年畢業于嶺南師范學院教育學院的陳偉玲是茂名高州市人,2020年8月1日,她選擇加入廣東團省委“希望鄉村教師計劃”,回到了故鄉茂名市,在化州市文樓鎮那樓小學支教。曾經的鄉村女孩,如今成為了鄉村三尺講臺上的支教老師,以自己的熱愛去澆灌孩子們貧瘠的心靈,開出希望之花。
陳偉玲出生在茂名高州農村,1歲剛學會走路時,父母就去東莞打工,小偉玲做了10年的留守兒童,父母在她11歲后才回家跟她一起生活。因此,偉玲對于鄉村留守兒童的心境深有同感。她對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說:“無論是茂名還是東莞,農村還是城市,有爸媽在的地方才是家。”

小時候,她就對影像資料里的希望小學印象非常深刻:有一群很年輕的哥哥姐姐,他們青春陽光,有他們的地方,就會給鄉村帶去無限的希望。“在求學生涯中,我看到偏遠山區孩子的求學艱難,初中英語課本上有一篇文章記載某大山的孩子需要通過繩索才能到達對岸的學校,即便艱難,他們依然勇往直前,這樣執著頑強的求學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大學畢業后,聽聞廣東團省委的“希望鄉村教師計劃”,她并沒有過多的猶豫,就毅然選擇了報名。她想成為小時候夢想的“超級英雄”,為和自己一樣的鄉村孩子帶去溫暖。
化州市文樓鎮那樓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村里的大人們幾乎都外出打工,大多數都是老人們在家里照顧孩子,帶孩子讀書。第一次到達那樓小學的時候,陳偉玲滿懷期待又坐立不安,期待見到孩子們純真的臉龐,卻又害怕得不到孩子們的喜愛。
學校安排陳偉玲負責三年級一班的英語兼班主任以及四年級一班的英語教學。開學第一課是至關重要的一課,陳偉玲連夜備課,希望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學生,樹立在學生心中的威信。“在備課的時候,我給所有孩子起了一個英文名,便于教學內容的開展。我覺得,英語課不是刻板地讓孩子齊讀,更不是只聽老師說,而應該是鼓勵孩子說。”通過小組競賽、個人競技、角色扮演、擊鼓傳球等游戲方式,偉玲讓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課余時間,鼓勵學生大膽自信地用英文與老師問好,讓學生真正做到把英語融入到生活中去。
因為地理位置偏僻,那樓小學較難招到老師,更不用說招音體美老師了。陳偉玲在大學時學習的是學前教育專業,所以擅長彈琴、唱歌、跳舞,除了是一名英語老師,她還是孩子們的音樂、舞蹈以及體育老師。她特別希望孩子們在跳舞的過程中,變得更加陽光、自信。她帶著孩子們一邊唱歌一邊做律動,跟著音樂玩反應游戲。校園里從一開始的沒有歌聲,到現在悅耳動聽的歌聲環繞校園。“一年來,全校338個孩子,都學會了3支舞蹈,他們從一開始的靦腆到主動表現自己,從最初的害羞內斂到大膽自信,從不愿說話到積極問好老師,一點一滴地進步。”
那樓小學所處的那樓村是廣東省扶貧村,村子里幾乎都是老人在家照顧孩子,留守兒童數目較大,而單親家庭、離異家庭的孩子數目也不少。陳偉玲參與了2020年全國人口普查,到村子去了解了環境以及孩子們的家庭情況。“有的孩子住在較為簡陋的房子,有的孩子自打出生后就沒見過媽媽,有的孩子自幼就失去了父親,有的孩子處于離異家庭。”
這一切深深地觸動了陳偉玲,2020年10月份,她與班里的孩子約定:每周五都要有“愛的擁抱”。“我想以自己的微薄力量,讓我的孩子們感受愛,學會表達愛,我想讓孩子們在擁抱的那一刻感受到我對他們深深的愛,希望孩子們在擁抱的那一刻感受到溫暖,長大后依然對這個世界充滿期待,永葆感恩的心與他人相處。”陳偉玲說,“一開始擁抱的時候,男孩子比較靦腆,后來也敢用手回抱我,那些調皮的孩子也因此變得更聽話了,還有些孩子擁抱兩三次才肯回家。”偉玲還會和孩子們用擊掌或碰拳頭的方式,帶給孩子們力量。
班里有些孩子脾氣比較沖動,愛說臟話,并且不懂得尊重他人。在一年的教學生活中,陳偉玲一直把“三一班是‘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大家庭”這句話掛在嘴邊,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通過“找朋友”的音樂游戲讓他們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每一次與犯錯的孩子溝通,她都會蹲下來聆聽孩子們的真實感受,堅持用耐心溝通代替簡單的說教。

通過每一周、每一天堅持不懈的努力,孩子們也在進步中帶給偉玲感動。“有一次,我因為家里有急事請了一周的假,孩子們一周不見我,以為我生病了,所以寫了許多愛心紙條祝我早日康復。”回校那一晚,偉玲在宿舍門口看到許許多多的小紙條,內心瞬間被溫暖充滿,眼淚也不自覺的在眼眶縈繞。“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的付出有了沉甸甸的收獲。”
2021年,陳偉玲獲得“化州市優秀志愿者”稱號。她說:“選擇到基層支教,是我一生中最正確的決定,支教旅程將會成為我人生中最不平凡的篇章。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農村留守兒童,能到基層來,讓點滴的付出匯聚成更強大的力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