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事跡 | 登山歷史檔案女王霍利逝世,她把一生獻給喜馬拉雅
1月26日,喜馬拉雅資料庫(The Himalayan Database)的創始人,95歲的前新聞記者伊麗莎白·霍利(Elizabeth Hawley)在加德滿都的CIWEC醫院溘然長逝。曾作為伊麗莎白·霍利的助手,與前者共事長達14年的德國女性登山家及新聞記者比莉·比爾林(Billi Bierling),在霍利彌留之際趕到醫院,并在1月26日晚些時候通過Facebook公布了霍利因肺炎去世的消息。
“我非常悲痛地宣布,伊麗莎白·霍利在經過一場與病魔的短暫斗爭后,永遠離開了我們。我無法用言語描述這位偉大且令人驚嘆的女性之于我個人的意義,她教會我很多事,我將在今后的生活中繼續想念著她?!?/p>
“感謝霍利小姐,你慷慨地向我分享人生,讓我能夠得以深刻地了解你,并成為你的朋友。我珍視所有與你共同相處的時光——即便是那些因為我的拼寫錯誤、不守時,甚至不修邊幅,而造成的種種不愉快的時刻。與你共度的這些時光使我深感榮幸。”
“我們會繼續嘗試完成霍利小姐的工作,但毋庸置疑的的是,喜馬拉雅登山世界中至關重要重要的一環已經缺失?;衾〗愕拿謱恢绷粼谖覀冃闹?。”

伊麗莎白·霍利最為人周知的身份是喜馬拉雅山區探險活動的記錄者,及登山紀錄的保管人。在長達五十年的時間,她以義務的方式,完成了珠峰登山編年史的匯編工作,孜孜不倦地記錄、整理喜馬拉雅登山數據,并將嚴謹的研究成果、完整而準確的記錄,無償開放給登山者分享,因此受到了整個登山界的尊重?!暗巧綒v史檔案領域女王”,“喜馬拉雅的福爾摩斯”,是登山者們送給她的別稱。
身為紐約中產階級家庭的小孩,霍利在小小年紀就接受了大都會的生活方式,然而在1948年,25歲那年,當她帶著自己在《財富》雜志工作兩年來積攢的零花錢前往英國旅行之后,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英國到西歐各國,再到東歐、北非、中東、南亞,這一次的旅行可謂曠日持久,直至8年后才結束。
在重返紐約,接受了一份短暫的工作后,霍利決意選擇一條更真實的道路。加德滿都,這個曾經在環球旅行中最吸引她的城市,成了新的夢想土壤。起先,霍利作為路透社記者負責政治新聞的采集工作,沒過多久,1963年5月美國登山隊來到尼泊爾,霍利受《時代》雜志委派的隨行記者,負責報道登山隊從珠峰南側沿西南山脊登頂珠峰的新聞。從這一年開始,霍利的興趣點全面轉向了登山報道,同時也開始著手建設珠峰登山檔案庫——后者存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世界關心登山的人提供一個能夠整體了解珠峰登山實況的渠道,之后與霍利搜集、整理的喜馬拉雅地區其他資料一同匯入了喜馬拉雅資料庫。

1960年代是喜馬拉雅黃金時代的開端,登山者人數面臨前所未有的增長,頻繁與探險隊伍接觸、總是能第一時間拿到最新的攀登消息的霍利,在當時成為人們口口相傳的那個“加德滿都最重要的外國人”。事實上,霍利在新聞機構工作的時間并未延續很久,在作為非官方的登山紀錄保管人、歷史檔案研究者四處活動的同時,她不得不兼職替尼泊爾首個徒步旅行和旅游機構“虎山”的工作,賺取生活費,但這一點絲毫無損于她在圈內的地位和口碑。
《戶外》雜志的撰稿人埃里克·漢森(Eric Hansen)曾在采訪文中提到,伊麗莎白·霍利在長達五十年的職業生涯中,總共執行了超過1.5萬次采訪,她在加德滿都家中的檔案柜里存放著1905年至今,關于尼泊爾、印度、中國邊境340座山峰超過8萬個登山紀錄。她留下的紀錄得到新聞界、學界以及尼泊爾登山協會等專業登山機構的認可,甚至連尼泊爾當地的旅游業者,酒店、餐廳老板也對她名字尊崇備至。
尼泊爾的登山圈一直都津津樂道于一個故事:加德滿都Rum Doodle餐廳會為每位成功登頂珠峰的人提供一頓免費大餐,但在飯菜上桌之前,老板會先跟霍利通電話,確定登山者的身份。

有經驗的登山者對她又愛又怕,因為他們知道一旦自己登頂成功,必然會被霍利以審訊式的方式盤問良久——采訪過程的嚴酷程度可以用“第二次沖頂”來形容。
霍利的工作方式也很有意思,在機場、酒店、茶館附近圍追堵截,是她的強項?;衾约阂苍岬?,她的心里裝著整個登山季的航班時刻表,如果有人從泰國飛過來,中午到達加德滿都,大約在下午1點45分就能接到她打到酒店前臺的電話。她有很多眼線,從尼泊爾旅游局、登山協會的工作人員,到酒店、餐廳的接待人員,所以想要提前獲悉登山者的行程并不是難事。

曾經七次登頂珠峰、完攀14座8千米以上山峰的美國登山家艾德·維(Ed Viesturs)回憶自己跟霍利的第一次交手時,是這樣說的:“你才剛剛從機場來到酒店,沒走到酒店前臺,電話鈴已經響了,緊接著酒店工作人員說,‘霍利小姐想跟你聊兩句’。這個時候你手上還拿著行李呢。”
登山圈里聲名最盛,在1980年成為首位無氧登頂珠峰的意大利登山家霍爾德·梅斯納爾(Reinhold Messner)則記得自己在霍利的工作室里翻看寫著自己名字的檔案夾時,瞬間感受到的震驚——里面有一欄為婚姻情況記錄,里面寫著:“單身”、“已婚”、“離婚”、“與女友同住”。而當時梅斯納爾的婚姻情況確實比較復雜,“按照意大利的法律,我仍然算是已婚,但在德國,我已經離了婚,現在跟女朋友住在一起?!?/p>
1979年夏天,梅斯納爾跟霍利的碰面,亦不失為一樁有趣的談資。那一年兩人在加德滿都碰面時,梅斯納爾提起自己正計劃做一次歷史性的攀登,但無氧攀登方式卻難以獲得尼泊爾征服的許可?;衾险f,一位名叫植村直己的日本登山者也在準備嘗試同樣的壯舉,梅斯納爾聽后果斷改變了計劃,一年之內,他拿到中國政府的許可,在珠峰北坡登頂成功。

埃里克·漢森提到,霍利每次采訪一位登山者時,都會向對方索取大量的資料,包括照片、線路圖、探險隊其他成員及夏爾巴向導的聯系方式。在她的筆記本上,每一個采訪對象都有自己的時間表——從抵達加德滿都的時間開始,到離開加德滿都結束,每個時間點上都寫滿了蠅頭小字,例如是誰固定了安全繩,每次升降的高度、不同人出現在不同營地的時間、次序等等。很多時候,采訪對象們也并不清楚霍利在尋找什么樣的答案——當他們坐飛機回到安穩舒適的家中,可能會發現霍利正在跟自己的太太講電話,旁敲側擊的打探更多關于登山準備的細節。
登山界缺少一個對于高海拔攀登的認證機構,霍利留下的內容豐富詳實的登山記錄,理所當然地被視為該領域的最高權威之一。2010年,來自韓國的吳銀善和來自西班牙的埃杜爾納·帕薩班(Edurne Pasaban)為了爭奪第一位完攀全世界14座8千米高峰的女登山者的頭銜展開較量,但在喜馬拉雅資料庫中,吳銀善登頂干城章嘉峰的記錄一欄顯示為“有爭議”(disputed)。霍利曾向BBC記者披露,同一季節、同一座山的登頂者提供給她的照片均顯示他們站在雪地里,她認為吳銀善在干城章嘉峰留下的照片,缺乏足夠的細節證明其達到頂峰。同時,她也指出,自己在這些事情里扮演的角色既不是法官,也不是陪審團,她只是一個記者。
“我們負責記錄。我們知道登山者們做過什么,但更多的時候是,我們知道登山者們說過什么。這兩者之間并不完全相同?!?

霍利身上還有很多令人著迷的性格特征,比如說,她長情,可是并不熱情,她持之以恒,同時也懂得抽離。因此她的決定,不管是決定開始做一件事,或是結束一件事,都顯得十分決絕。70歲那年,她意識到自己無法長距離駕駛后,交出了駕照,放棄了自己最為鐘愛的娛樂,雇用了一名司機替自己開車。88歲那年,她意識到自己需要很嚴肅的考慮如何度過人生最后這段時間,她已經有16年沒回美國,遠在科羅拉多的侄子希望接她回家,但未能得到應允,是因為她覺得手上的工作仍需要自己。在逝世的一年半前,霍利的意識變得模糊,此后不久,她不再外出進行采訪。
比莉·比爾林詢問霍利放棄自己所熱愛的事業時的感受,她是這樣回復的:
“熱情?我對于任何事情都沒有熱情,顯然對于數據也是如此。”
“ 無論什么時候,當我開始做一件事情,我會做到事情結束為止?!?
更多前沿旅行內容和互動,請關注本欄目微信公眾號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