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海島縣浙江嵊泗:引才困難,非師范專業的教師已占到了大多數

受自然條件限制,交通不便、產業單一的海島一直處在“缺人才”的窘境之中。在浙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面對日益凸顯的海島“人才流失”問題,人大代表紛紛建言,除了引入“外援”壯大“海島智庫”,還要積極扶持人才“本地產”,打出引才、留才組合拳。
遠離大陸、孤懸茫茫大海的海島,在交通布局、產業運作、資源集聚等方面“先天不足”,導致“島內人才往外跑,島外人才不愿來”的雙重困境。
作為浙江最北部的海島縣,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一直處在“人才焦慮”之中。浙江省人大代表、嵊泗縣縣長邵雷坦言,人才問題始終是制約海島發展的一個突出瓶頸,“其中,教育和醫療人才的需求最為迫切”。
邵雷坦言,近年來,嵊泗每年的生源流出量都在增長,這也導致不少家長紛紛遷出海島。除了“人才外流”壓力巨大,“人才引流”也同樣令人憂心。“因引才困難,我們也在不斷降低門檻,比如教師招聘時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非師范專業的教師如今已占到了大多數。”
嵊泗的“人才饑渴癥”并非孤例,舟山市岱山縣也面臨同樣的“成長煩惱”。
浙江省人大代表、岱山縣縣長周國嶺認為,隨著舟山群島新區快速發展和重大項目的實施,各類人才需求越來越多,缺口也越來越大。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岱山需要各類專業人才,來服務、保障好重大產業的發展及重大項目的建設。
“如今,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油品全產業鏈投資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的許多重大項目在岱山實施,如果生產性服務業不上去,海事服務、金融服務、外事服務無法跟上發展節奏,那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將受到掣肘。”周國嶺說。
為了加快人才集聚步伐,岱山實施本土人才回歸工程。對回鄉創業和就業的岱山籍在外人才,給予最高150萬元的創業資助資金和就業獎勵。同時根據自貿試驗區、綠色石化等推進需要,實施特色人才集聚工程。
人才的流失也讓嵊泗清醒地看到,不能僅僅依靠重金高薪引進人才,而要從重“引進”轉為重“培養”。在此基礎上,嵊泗建立起當地應屆高中畢業生定向培養長效機制,提前為嵊泗短缺且引才較為困難的專業儲備人才。
而為了留住人才,舟山更是大膽突破人才政策,著眼于群島新區建設現實需求和長遠謀劃,綜合運用本地人才“定向培養”、全職引進、柔性聘請、儲備培養等多元化多種方式,逐步形成梯次使用的人才隊伍,切實滿足新區建設重點領域的人才需求。
邵雷表示,人才既要“來之”又要“安之”。“將人才引進后,要以政策激勵人才、以事業吸引人才、以感情留住人才,形成一種整體的、良性的引才、留才氛圍。”
在周國嶺看來,使人才“扎根”也需培育產業土壤。“海島要積極形成特色優勢產業集聚,積極搭建產業生態鏈,如此人才方會慕名而來,政府也將積極打造優良的政策環境,全力保障‘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原標題為《海島陷“人才焦慮” 浙江人大代表呼吁“人才保衛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