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美影十條了不起的小知識
原創 韓小妮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嵌入圖片來自上海美影廠冬奧宣傳片
在上海,有一種百年傳統特產,叫動畫片。
一百年前的一天,在天通庵路上一條叫三豐里的弄堂里,第一條中國動畫誕生了。
來自南京的“萬氏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和萬滌寰,把自己的名字刻入了中國動畫的奠基石。
在隨后漫長的歲月里,萬氏兄弟所在的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成了中國動畫的代言人。
上海美影,也給了數代中國人美好的童年片段。
這些片段不僅給了我們美好的回憶,還輸出了我們的文化,植入了我們的語言和生活,豐富了我們的幽默感,成了我們跨越代際和人群的、從不褪色的話題。
今天,我們要和大家聊的就是上海美影十條了不起的小知識。
01
中國動畫的種子100年前始于廣告
1922年,在三豐里亭子間里,萬氏兄弟鼓搗出的中國第一部帶有廣告性質的動畫短片,是商務印書館的“舒振東華文打字機”廣告片。
如果以此為起點,今年恰好是中國動畫誕生100周年。

中國動畫史上的“萬氏兄弟天團”
左起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和萬滌寰
其中萬籟鳴和萬古蟾是一對雙胞胎
而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第一部動畫片,是萬氏兄弟在1926年制作的《大鬧畫室》,片長12分鐘左右,采用的是真人和動畫結合的形式。
遺憾的是,這部動畫片并沒有留下視頻資料。僅有的影像資料,是這張有萬古蟾在其中的合影,中間這個小人就是中國第一部動畫片的主角↓↓

萬古蟾(后左)
與長城畫片公司導演梅雪儔(前左)、
演員楊愛立(前右)及美工師張體仁
上世紀50年代,萬超塵、萬籟鳴、萬古蟾先后加入上海電影制片廠美術片組(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前身),日后成為了美影廠的靈魂人物。
02
國寶大師親自下場
美影廠的動畫片集結了一眾國寶級藝術大師親自下場。
《小蝌蚪找媽媽》的原型出自于齊白石的水墨名作《蛙聲十里出山泉》↓↓

齊白石水墨名作
《蛙聲十里出山泉》
▼

水墨動畫片
《小蝌蚪找媽媽》片段
《牧笛》源自水墨大家李可染的“牧童與牛”系列↓↓

李可染《牧童》
▼

水墨動畫片《牧笛》片段
《鹿鈴》由海派書畫大師程十發作為美術設計參與制作↓↓

程十發《少女與鹿》
這是他最愛的題材之一
▼

水墨動畫片《鹿鈴》片段
《山水情》由浙派畫家吳山明和卓鶴君分別擔任人物和背景設計↓↓

吳山明和卓鶴君
為《山水情》創作的
人物山水設計圖
▼

《山水情》中這段畫面
是兩位大師在玻璃上
現場作畫的
國徽的設計者之一、大美術家張仃,是《哪吒鬧海》的美術總設計↓↓

張仃為《哪吒鬧海》創作的
人物設計稿 哪吒
▼

動畫片《哪吒鬧?!菲?/p>
更有意思的是,漫畫家華君武還給《驕傲的將軍》當了一回編劇。
《牧笛》的笛子獨奏由“中國笛王”陸春齡親身演繹;
《山水情》和《哪吒鬧?!分械墓徘傺葑鄟碜怨徘俅髱燒徱弧?/p>
然而這些還算不上美影廠音樂最高配?!厄湴恋膶④姟犯纱噙B作曲和指揮都是“歌仙”陳歌辛親自上。
03
人肉動作捕捉
今天,大量的電影特效和動畫都是依靠動作捕捉這個科技手段來完成的。而在沒有動作捕捉技術的年代,上海美影廠自有一套“人肉動作捕捉系統”。
還得說《驕傲的將軍》。

動畫片《驕傲的將軍》中
將軍“六親不認”的招牌步伐
將軍這個六親不認、找打招罵的將軍步,可不是憑空而來的。
演職員表上的這位叫陳富瑞的表演指導,是京劇花臉名角,尚長榮的老師↓

演職表里的表演指導
陳富瑞來頭可不小
所以,這個把驕傲表現得活靈活現的將軍步,基本上是陳富瑞演示、畫師們動用了人肉動作捕捉技能得來的。
《山水情》劇中人物的古琴指法、走手音全部對得上?!赌倪隔[?!防?,李靖彈琴時候,指法和走手音也都能對上↓↓

《哪吒鬧海》中
李靖彈古琴的指法
經得起推敲
實際上在創作《哪吒鬧?!窌r,有六位畫師圍成扇形看著古琴大師龔一演示,用這種方法畫下了一招一式。
用今天的影視科技來說,這做的不僅是人肉動作捕捉,還有人肉子彈鏡頭。
美影廠對動作捕捉這件事的認真和沉迷程度可能出乎大家的意料。
為了把動畫片里的很多動物畫出靈魂,美影廠確實養過不少動物。
創作《大鬧天宮》的時候,不僅請來了當時的“南猴王”鄭法祥教大家演“猴戲”,導演萬籟鳴還專門從上海動物園借了一只猴子,觀察揣摩它的動作。

《大鬧天宮》的動畫設計嚴定憲
對著鏡子
畫孫悟空的表情
美影廠副廠長陳波在一次演講中提到,為了搞創作,廠里還養過老鷹,養過狐貍。

動畫片《老狼請客》中
狐貍的體態
04
執著于每一個音符
雖然成立于1957年4月1日,但是美影廠的處女座式樣執著,不僅在畫面,還在音符里。
除了上面提到的國樂大師們的親身演繹外,這些動畫片里,還藏著你看不見的音樂較真。
《阿凡提的故事》系列的第一集《賣樹蔭》,片頭片尾都是漢維雙語演示,主題曲也是雙語演唱。

▼

木偶動畫片《阿凡提的故事》
漢維雙語片頭片尾
最關鍵的是,配樂演奏從鐵打的上海電影樂團換成了新疆歌劇院樂隊。
這應該是為了展示原汁原味的西域風情,真是把細節摳到了像素級。
《哪吒鬧海》的音樂里,采用了真正的隨州曾侯乙編鐘本鐘的聲音↓↓

1978年《哪吒鬧?!穭撟髌陂g
戰國曾侯乙編鐘出土
使得作曲家金復載腦洞大開
仔細聽,都是一個音符一個音符采集來,用今天難以想象的辦法在磁帶上合成而來的。
美影廠的這種音樂執著,必有回響。
《哪吒鬧?!飞嫌澈?0年,痛仰樂隊成立。
樂隊采用了影片中哪吒自刎情節中的一幀畫面來作為自己的logo,以此詮釋“即使苦痛,也無法阻止我們仰起的頭顱”的樂隊理念↓↓

動畫片《哪吒鬧?!分?/p>
哪吒自刎的情節
▼

痛仰樂隊logo
05
沉浸式創作
美影廠的創作,不管是短片還是長片,都有一個必備功課——片子立項通過后,制作團隊就開始根據作品題材、內容的不同,選擇合適的地方采風。
這要是在美國,用迪士尼和皮克斯的話來說,叫作“research”;而用美影人的話來說,這叫“下生活”。
《天書奇譚》去的是河北承德,看皇家園林,體驗佛教寺院;

《天書奇譚》的創作
從承德獲取了靈感
《九色鹿》的主創西赴敦煌,在那里臨摹壁畫,整整畫了23天,又繞道去其他地方采風,前后花了約兩個月時間;

《九色鹿》的主創之一戴鐵郎(右)
在敦煌石窟臨摹壁畫
《哪吒鬧海》去的是山東沿海,看海看浪甚至看活的墨魚是怎么游泳的。負責繪制哪吒水中戲環節的范本新,為了把這些動畫設計好,下水學起了游泳。
06
日漫大師,好多迷弟
“鐵臂阿童木之父”手冢治蟲,吉卜力工作室的兩位靈魂人物高畑勛、宮崎駿,他們都是中國動畫的“迷弟”。
1941年,萬氏兄弟的動畫長片《鐵扇公主》打開了手冢治蟲的動畫人生。

動畫片《鐵扇公主》片段
這是《白雪公主》、《小人國》和《木偶奇遇記》之后的全球第四部大型動畫藝術片,不僅轟動上海灘,影響力還輻射到了東南亞乃至日本等其他亞洲國家。
當年還是少年的手冢治蟲就在日本的電影院里觀看了這部動畫片。

手冢治蟲后來
在《我的孫悟空》中
向萬籟鳴致敬
數十年之后,1981年,手冢治蟲作為日本電影代表團成員首次訪華,剛抵達上海就急于拜訪萬籟鳴。
彼時萬籟鳴已在60年代創作出了《大鬧天宮》這一中國動畫史上的經典巨作。
兩位動畫巨匠終得相逢,而他們畫筆下的人物也跟著同框了↓↓

手冢治蟲(右)
與萬籟鳴握手
▼

兩人分別畫下了
阿童木和孫悟空
他們有同款“美人尖”
1988年,手冢再次來上海拜會萬籟鳴。當時他已身患絕癥,自知來日無多,回國后在病中完成了動畫片《我的孫悟空》的草案。
2003年,《我的孫悟空》劇場版推出。全球首發式上,手冢制片公司總裁松谷孝征回憶說:
“(手冢治蟲)完成《我的孫悟空》,是在去世之前用作品和萬先生打個招呼,告訴萬先生‘我去了’。”
而這部動畫片的中文版發布時間選在了2004年秋天,也就是萬籟鳴和萬古蟾忌日的前后。這一年,也是《大鬧天宮》完成40周年。

手冢治蟲代表日本動畫協會
贈送給上海美影廠的畫作
除了手冢治蟲,高畑勛、宮崎駿也對美影廠的動畫片,尤其是老廠長特偉的水墨動畫驚嘆不已。

1981年,中國美術電影考察團訪日
高細勛(左二)、宮崎駿(左三)等
日本動畫家參加了座談會
/來自《Animage》1981年6月號
高畑勛在接受訪談時曾說:“我們那些留白較多的作品正是受到了他(特偉)的影響?!?/p>
“特偉先生早期的《小蝌蚪找媽媽》,看的時候我都傻了,沒想到竟然能做出這樣的作品。”
07
畢設作品,永恒經典

▼

↑↑當長大后的你,注意到《沒頭腦和不高興》片頭這幾行字的時候,大概率會為自己的各種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產生深深的無力感。
字幕里的“上海電影??茖W校”誕生于1959年9月,四年以后就被并入北京電影學院。
“60班”是該校動畫系的第二屆學生,《沒頭腦和不高興》的導演張松林當年正是副系主任。
他為學生們選擇了改編作家任溶溶的同名兒童文學作品,由全班同學每人畫5到10個鏡頭,集體創作這部動畫片作為畢設作品。

任溶溶的兒童文學作品
《沒頭腦和不高興》封面
這些畢業生,日后成為了中國動畫界的中堅力量,其中包括常光希、王柏榮、張澋源、周克勤、方潤南等等。
常光希是動畫片《寶蓮燈》的導演,他后來回憶畢業作品的創作說:
“張老師(張松林)特別鼓勵我們去天馬行空地想象,他讓我們參與每個造型和背景風格的設計。盡管最后的定稿都來自美影廠的老師,但他讓我們用最豐富的想象去做動畫的教育理念讓我終身受用?!?/p>
半個世紀前的這部動畫片
今天的B站網友
依舊看得津津有味
值得一提的是,為這部動畫片保駕護航的都是“大咖”。
形象設計由《哪吒鬧海》、《天書奇譚》的導演王樹忱、《三個和尚》的導演阿達完成;
旁白是為《大鬧天空》里的孫悟空、《簡愛》里的羅切斯特配音的邱岳峰;
連武松打虎這場戲的配樂都特意找來了周信芳的鼓師。
08
坎坷成就的兩部經典
一部被放鴿子——《天書奇譚》,一部經費不足——《葫蘆兄弟》。
先說《天書奇譚》,上世紀80年代初,BBC找到美影廠,提議合作拍攝一部包含中國各種神話傳說的動畫片。

BBC的業務面很廣
動畫片《天線寶寶》
就是他們制作的
一開始,這個合作意向可以說是誠意滿滿。BBC特意找了好多漢學家,劇本從盤古開天地一路侃到《山海經》。
很多年后,老導演錢運達在回憶英國給出的劇本時評價說:“東拼西湊,東拉西扯,弄的那些故事都不大好?!?/p>
但是,“人家是客人,人家來的故事你要尊重。我們就在那些故事里找啊找啊……”
編劇王樹忱和包蕾使勁找亮點,終于,在這鍋“亂燉”里找出了明代神魔小說《平妖傳》這個線頭。
“狐貍精還是可以用的”,于是,他們保留了《平妖傳》里的三個狐貍精,把擔子和尚改成了“蛋生”小朋友,天馬行空地創作出了《天書奇譚》。

《天書奇譚》里的三只狐貍精
老狐貍不知是
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1982年2月3日《新民晚報》上消息也登出來了:“中英合攝的動畫片《天書奇譚》已于上月起開始繪制。”↓↓

可能是去倫敦喂鴿子的人太多了,BBC這時候稱資金困難,退出拍攝了。
但是創作程序已經啟動,美影廠必須拍下去。
由于這部動畫片一開始是按照國際合作來定位的,所以從指導思想到創作方式都有別于當時其他的中國動畫片。

片中的小皇帝
像個沒有腳的不倒翁
這樣有趣的構思還有不少
去年,《天書奇譚》4K修復版上映,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它依舊有著超越時代的趣味和幽默感。
同樣坎坷的經典還有《葫蘆兄弟》。
“葫蘆娃 葫蘆娃 一根藤上七朵花 風吹雨打 都不怕 啦啦啦啦……”眾所周知,剪紙動畫片《葫蘆兄弟》里的葫蘆娃是七兄弟。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葫蘆娃原本改編自民間故事《十兄弟》,還有三個小兄弟被導演胡進慶“砍”了。

民間故事中
原本是《十兄弟》
因為對美影廠來說,創作葫蘆娃最大的敵人不是蛇精,而是經費。
一集葫蘆娃的創作經費是6萬元,同一個年代,美國的動畫創作資金一集可以高達上百萬。
為了省錢,原本形象各異的十兄弟被七個外形猶如復制粘貼般完全一樣、只是顏色不同的光膀子葫蘆娃替代了↓↓

整整13集的配樂只用到了一架電子琴。導演還身兼編劇、形象設計數職,在片頭字幕中用了三個不同的名字“迷惑觀眾”:胡進慶、進慶、他的筆名“墨犢”↓↓

▼

《葫蘆兄弟》唯一沒有砍掉的大概就是對作品的用心了,總共約130分鐘的故事有近19萬張畫稿,一格一格拍下來花了兩年之久。

許多年以后
《葫蘆兄弟》還貢獻了
“蛇精臉”這個叫法
09
中國藝術精華大全
在表現形式上,除了中國水墨國畫外,美影廠的動畫片還把剪紙、皮影、年畫、木偶、折紙等多種民間藝術形式融入作品當中。

許多人惦記著下集的
《西岳奇童》
是一部木偶動畫
而在具體的動畫場景中更是藏了不少“彩蛋”,簡直就是一部“中國藝術精華大全”。
要一一細數起來,恐怕要寫一篇論文出來,這里只好舉幾枚“栗子”:
剪紙動畫片《南郭先生》中融入了漢代像畫磚的造型符號↓↓

車騎出行畫像磚
▼

《南郭先生》劇照
《九色鹿》故事情節取材自敦煌莫高窟257 窟的《鹿王本生圖》,影片還特意在首尾加入了兩段敦煌石窟的場景↓↓

莫高窟257窟的九色鹿
▼

動畫片《九色鹿》中的九色鹿
動畫開篇出現了一件國寶級的文物——長信宮燈,《國家寶藏》第二季中也對它進行了介紹↓↓

國王宮殿里的擺設中有一件是“馬踏飛燕”銅奔馬,它也是國寶級的,同樣在《國家寶藏》第二季中出鏡↓↓

《邋遢大王奇遇記》中鼠王的地下寢宮參考了西安、鄭州、南陽以及北京的多個地下宮殿↓↓

▼

鼠王的床榻和寶座
都是“青銅文物”
馬王堆出土的朱地彩繪棺被直接用在了動畫片里↓↓

▼

《哪吒鬧?!穮⒖剂硕鼗捅诋嫼陀罉穼m壁畫中的藝術元素進行創作↓↓

永樂宮元代壁畫局部
▼

《哪吒鬧?!分械睦罹?/p>
甚至連影片中的每一朵浪花都是有來頭的,借鑒自南宋大畫家馬遠的畫↓↓

馬遠《水圖》局部
▼

《哪吒鬧海》片段
10
植入我們語言的經典
在上海人的日常對話里,有一個叫“黑貓”的詞匯,是保安或者制服執法人員的一種笑稱。
這個叫法就來自美影廠的經典《黑貓警長》。

翻來覆去只播了5集的
《黑貓警長》
也是童年經典
《黑貓警長》播出于1980年代,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黑貓警長”這個稱呼開始登上報端。
1992年1月16日的《解放日報》上刊登了一條上海保安系統表彰先進的簡訊,是這么寫的:
上海保安服務公司昨召開總結表彰大會。四十二家單位和一百四十三名“黑貓警長”被評為先進。

1992年1月16日
《解放日報》的這條簡訊
是較早使用“黑貓警長”指代保安的新聞報道
兩天以后《新民晚報》刊登了一則記者見聞,講述長寧區保安公司保安人員的小故事,標題就叫《“黑貓警長”干得好》。
“黑貓”這個詞條甚至被滬語專家錢乃榮收進了他編寫的《上海話大詞典》,在詞條解釋中也肯定了它和動畫片《黑貓警長》之間的關系:
“(名)警察;執法人員。(名)門衛。源自兒童電影片《黑貓警長》,帶詼諧味。”

《上海話大詞典》中
關于“黑貓(警長)”的詞條
除了黑貓警長,美影廠的很多作品人物,都被我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收進了詞匯庫里:
每個人身邊都會有被稱之“沒頭腦和不高興”的可愛朋友;
職場上經常會出現一種困境,我們稱之為“三個和尚”;。
遇到一堆一模一樣的事物,大家難免脫口而出——“葫蘆娃”。

以上看起來微小的十條知識,其實是上海美影諸多成就中的滄海一粟。
這些動畫片的神奇之處在于,從小看到大,每次看都有新的彩蛋出現,而這些彩蛋其實都藏著一種令人直接起立脫帽致敬的精神。
這就叫作經典吧。

參考資料:
1. 小野耕世,《中國美術電影發展史》,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21年出版。
2. 楊晨曦、陳小萌,《動畫片<九色鹿>的創作始末及其文本、圖像對比研究》,當代動畫,2022。
3. 孫亮、史謙,《中國山水畫在動畫中的運用研究》,書畫世界,2020年6月。
4. 王瑾,《漢畫像磚造型元素在動畫角色設計中的應用研究》,美與時代,2020年11月。
5. 尚紀是,《萬氏兄弟,中國動畫驕傲的開始》,文匯報,2015年07月22日。
6. 李定國,《孫悟空與阿童木的友誼》,新民晚報,1989年11月27日。
7. 楊曉林,《手冢治蟲的孫悟空情結》,文匯報,2017年07月21日。
8. 傅廣超,《不吹不黑,談談手塚治蟲與中國動畫的情緣》,微信公眾號“空藏動漫資料館”,2018年11月30日。
9. 李靜,《中國動畫100歲了 你最喜歡哪一部?》,中國新聞周刊,2022年07月07日。
10. 錢戀水,《張松林》,東方早報,2012年5月10日。
11. 傅廣超,《沒頭腦和不高興:畢業創作照樣成就經典》,微信公眾號“空藏動漫資料館”,2018年06月24日。
12. 老老夏,《<天書奇譚>“蛋生”記》,東方早報,2011年07月20日。
13. 觀察者網,視頻《被BBC放鴿子的天書奇譚,幕后故事這么燃!》,嗶哩嗶哩,2021年11月17日。
14. 付雁南,《被遺忘的葫蘆娃爸爸》,中國青年報,2009年12月23日。
15. 小楉,《妖精,還我爺爺!》,微信公眾號“Mtime時光網”,2019年05月17日。
16. 支菲娜,《社會主義的他們,實現了藝術至上的動畫 吉卜力創始人高畑勛談動畫電影》,南方周末,2014年09月11日。
17. 徐佳、蘇菲,《邋遢大王,25年后的邂逅》,第一財經日報,2012年08月21日。
18. 冀以清,《記得<哪吒鬧海>嗎?古代壁畫里有這部國漫經典的根》,第一財經,2021年02月13日。
19. 《上海美影廠副廠長:國產動畫之光停留在<大鬧天宮>令人汗顏》,微信公眾號“造就”,2019年08月22日。
20. 傅廣超,《動畫電影<哪吒鬧海>幕后揭秘》系列,知乎,2017年12月11日至2017年12月24日。
21. TRCL的咖啡豆小幺,《美術片<九色鹿>雜談(二)》,知乎,2019年11月26日。
- END -
寫稿子:韓小妮/ 編稿子:韓小妮/
拍視頻:姚祖鴻 韓小妮 拿摩溫/
寫毛筆:楊 卓/ 做圖片:二黑/
拿摩溫:陳不好玩/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原標題:《上海美影十條了不起的小知識》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