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關于明清時期的《石鼓文》拓本
“雨缺訛苔蘚澀”,石鼓在流傳的過程中,歷代均有損泐。明清間所椎拓的《石鼓文》傳世不少,在寧波天一閣舉辦的“石鼓墨影——明清以來《石鼓文》善拓及名家臨作展”(2018.01.30開幕)中,自明代中期至清末間《石鼓文》各個時期的拓本幾乎都有標準件。版本的辨別是一個比較復雜的事情,辨別的意義更多是體現在拓本的文物價值上,今就明清時《石鼓文》拓本的版本情況簡述如下。

自明初至清乾隆年間,《石鼓文》的損字最多的部分集中在第二鼓(汧殹鼓)。
明代初期拓本:
“汧殹”之“汧”字(首行首字)未損,稱為“汧殹本”。
明代中后期拓本:
“黃帛”二字(五行首)未損,稱為“黃帛本”。
明末至清初(乾隆早年)間拓本:
“氐鮮”等五字(四五六行尾)未損,稱為“氐鮮本”。
以下拓本皆為“石鼓墨影展”中的展品。


明初到明中后期的拓本“汧”字泐盡,二行首字(魚晏)泐盡(“黃帛早本”有半泐者),且已泐及“鯉”字。
原件為冊頁裝,今將三張圖片拼成整幅圖?!磅r、又、之”三字拓本中被誤剪失。

明末至清初時的拓本除了“黃帛”二字已損外,六行“其”字損,八行末“以”字泐盡,石花已泐及九行“柳”字。

清乾隆晚期至清末間的拓本,此鼓損泐無太大變化。但其中“氐鮮”等五字已損。
然而,清乾隆晚期至清末間拓本,石鼓雖無大的損泐,但大多數鼓上都有小的損泐,也都有著各時期的名稱,如乾嘉時拓稱“吾馬本”(第一鼓首行吾馬二字不連石花)、咸同時拓為“允字不穿本”(第四鼓),光緒初年拓為“囿字本”(第十鼓“囿”字右下“木”部右上角未損),光緒中后期為“囿字已損本”。對于一般讀者來說,有些復雜,也不容易記憶。
筆者據多年鑒別碑帖的經驗總結了一處“考據”,更便于記憶??蓳谒墓模ㄨ庈嚬模┳钅┬小霸省弊痔帗p泐之大小斷代。若“氐鮮本”中“氐鮮”等五字不干凈時,亦可據“允”字輔助判斷真偽。

此為清初(乾隆早期)“氐鮮晚本”之“允”字?!霸省弊只究杀?。

到了乾隆晚期,“允”字仍基本可辨,只不過“允”字右上的石皮較乾隆早期拓本略損去一點。

在咸豐、同治年間,“允”字中部的橢圓圈,也基本可辨。因此,這類拓本稱為“允字不穿本”。

但是,到了光緒初年,“允”字右側上下石花已經相連,中間距離尚不大。

光緒中后期,“允”字右側石花已經上下連成一片。而在民國時拓本中,此處泐損更大。

拓本的鑒別,有時可以依據“考據字”來大致斷代。但每一個大范圍斷代間,多還會有小的損泐差異,還是會有先后之別。如同說70后,71與79雖都屬于這個范圍,但是差別還是有不小的。所以,除了上述兩個鼓的損泐情況之外,其他鼓的損泐情況也應該有所了解。并結合紙墨及椎拓的情況才能給拓本一個合理的定位。
以上拓本、印本皆全本收錄于:《石鼓墨影——明清以來〈石鼓文〉善拓及名家臨作捃存》一書中。書中收錄“黃帛本”三種、“氐鮮本”六種,“吾車本”一種、“允字不穿本”一種、“囿字不損本”一種,“囿字損后本”一種。另有“汧殹本”珂羅版印本一種。此書已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

(文章來源:金石其心公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