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藝術過新年|崛起的上海濱江美術館③|不僅僅是會跳舞的建筑
【編者按】無論是紐約、巴黎、倫敦抑或柏林,在全球各大城市,總有一條母親河貫穿,串起城市的過去和未來。而點綴河邊的美術館,則見證、伴隨甚至激發著都市的發展和變遷。上海亦是如此。“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kxwhcb.com)推出的“崛起的上海濱江美術館”系列專題,將沿著浦江兩岸的濱江道,逐一領略江邊博物館、美術館的風采。這些“看得見江景的美術館”,是區域空間必不可少的景觀,亦是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一環。本期關注的是地處外灘的上海復星藝術中心。

外灘的復星藝術中心2016年年底開館運營時一度引起熱議。每過兩個小時,建筑外立面的銅黃色管子會隨著音樂聲整齊移動,三排鋁管交錯運行,從遠處看,就像是舞臺拉開帷幕。
這座“會跳舞的房子”,其設計方是兩個在英國乃至全球都赫赫有名的事務所。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被《泰晤士報》譽為“最有創意的人”,他曾設計了上海世博會的英國國家館。另一位設計方是諾曼·福斯特事務所(Foster+Partners),其擔綱了上海世博會阿聯酋國家館的設計。
復星藝術中心所在的地理位置很特別,向北一路是代表了上海百年前輝煌的外灘建筑群,隔著黃浦江是高樓聳立的陸家嘴,向西便是上海老城廂,而它所處的外灘金融中心區域,是一片新建的城市綜合體的地產項目,包括辦公樓、酒店、零售店、藝術中心。
開館一年多,復星藝術中心相繼舉辦了中國當代藝術群展“20”、“朱利安·奧培中國首展”、“伊夫·內茨哈默:再造認知”、“邱黯雄:海市蜃樓”、“A.R. 彭克:暗喻會否成真?”等國內外當代藝術展覽。
復星藝術中心主席王津元在接受澎湃新聞(www.kxwhcb.com)采訪時表示,藝術中心的形式,會比博物館、美術館更加開放、包容性更強,“所以在這里舉辦的展覽也好,活動也好,風格會更加多樣。”她也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自主策展的項目,與城市生活、經濟發展息息相關。隨著外灘金融中心逐漸發展成熟,復星藝術中心也會吸引到更多觀眾,這里不僅是外灘地區的一個地標建筑,它也有望成為上海的文化名片。

澎湃新聞:能否介紹一下復星藝術中心的建筑?
王津元:復星藝術中心這棟建筑坐落在外灘金融中心。外灘金融中心是一個城市綜合體的地產項目,包括辦公樓、酒店、零售店、藝術中心。整個外灘金融中心是由英國福斯特建筑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設計的。這棟藝術中心由赫斯維克設計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來做設計的,他們兩個是協作單位,藝術中心的設計理念完全是由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來完成的。我們現在說復星藝術中心是一棟會跳舞的建筑,建筑外部擁有首創的三層木簾,可以轉動。每天,這個建筑在整點的時候,每隔兩小時轉一次,吸引了很多對建筑很感興趣的人,專門跑來看,來拍照。
澎湃新聞:我們知道現在上海也有很多美術館、博物館,您覺得和其他場館相比,震旦博物館的定位是什么?它的展示和收藏有怎樣的特色?
王津元:我們一直在說要做一個不一樣的藝術中心,它不是一個標準化的、典型的博物館、美術館的概念。我們叫它藝術中心,可能比定位為博物館、美術館更加開放、包容性更強。所以在這里舉辦的活動也好,展覽也好,風格會更加多樣性,活動的呈現方式也是各種各樣的。
從藝術展覽的角度來講,復星藝術中心偏向于做全球的當代藝術的展覽。而從藝術中心的“母體”復星基金會的收藏來講,我們也是這樣一個當代藝術的收藏方向,包括國際的當代藝術家、中國的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都在我們的收藏體系之內。
澎湃新聞:請您簡單介紹下最近的展覽“A.R. 彭克:暗喻會否成真?”。
王津元:這次是A.R.彭克的展覽,這是藝術家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第一個大型展覽。我們在談展覽項目的時候,A.R.彭克還健在,非常不巧的是,他在2016年5月去世了。所以展覽變成了他去世之后全球范圍內第一個大型回顧展。這次展覽匯聚了他近100件作品,藝術門類也比較多,繪畫、雕塑、文獻,包括音樂資料和視頻資料。展覽的呈現方式非常具有多樣性。我相信觀眾可以在展覽中看到A.R.彭克從一開始探索藝術道路,到后期被稱為德國新表現主義的代表人物,再到后來幾十年的藝術探索歷程,觀眾在這個展覽中能夠一覽無余。

澎湃新聞:復星藝術中心在挑選展覽和藝術家是有怎樣的標準?
王津元:挑選展覽的時候,首先,我們立足于視覺性的當代藝術,而當代藝術的范疇中,我們偏向于容易和觀眾互動的展覽方向。因為我們希望讓更多人走進藝術中心來看展覽。所以在對藝術家的選擇,包括藝術家作品的選擇時,都以互動性和雅俗共賞為第一要素。這讓我們的展覽既有學術性,也有大眾性。我們希望把學術性和大眾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是我們挑選展覽的標準。
澎湃新聞:能否介紹一下藝術中心和周圍區域,乃至整個城市之間的關系?
王津元:我覺得復星藝術中心所處的地點非常獨特,因為它是在外灘。你在頂樓露臺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整個黃浦江兩岸的風景,它的位置是能夠代表上海的。它擁有非常特殊的、難得的地理位置。我們希望在這個位置所發生的事情也能夠影響到在上海居住生活的人,來上海旅游、出差的游客。我們希望它成為一個上海的文化地標,影響更多的人。所以我們在復星藝術中心開幕的這一年里,不但做了展覽,而且做了很多的跨品牌的活動,同時我們還有咖啡廳,餐飲部分,藝術衍生品商店。我們希望把這個元素做得多元一點,能夠吸引更多的人進來。這也是我們做復星藝術中心的出發點。
復星藝術中心是整個外灘BFC建筑群里第一個開幕的,之后慢慢的會有辦公樓,現在有一半的辦公樓面積已經入駐了。商業這部分,從2017年年底開始會大面積開起來。這個區域會越來越熱鬧。在這個過程中,復星藝術中心也會吸引到更多的人,包括在這里工作、上班的人,包括周末到這里來休閑的人,還有特意來上海旅游的人。在一周年之后,相信會吸引更多的人流。
澎湃新聞:您剛才提到頂樓露臺,這是否也是看江景最好的位置?
王津元:我們一直說這個露臺是上海最美的露臺。我特別想提的一點是,這個露臺上,我們有一個公共藝術的裝置作品,是宮島達男(Tatsuo Miyajima)的空中數字花園,它由300個LED燈組成。當時,我們和藝術家一起征集上海居民來參與這個公共藝術項目,總共挑選了300個居住在上海的人,我們挑了不同國籍、不同年齡層、不同職業、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組成了300人的小社會,每個人選擇一個數字的跳動節奏。數字燈有五種顏色,9個數字會循環往復,而它的節奏就由每一個挑選數字的上海居民來決定。每個人有自己的故事,幸運數字,有意義的數字,他們會把數字告訴我們,我們就把燈的跳動設置為他所設定的節奏。300盞燈就是300種節奏。晚上在露臺上看是五顏六色,跳動速度也不一樣,如滿天星光。藝術中心又是在外灘,所以和江景、天空,和整個外灘是融合在一起的。我們讓公眾來參與當代藝術,這是屬于上海市民的領域。這個作品是復星基金會委托創作的作品,也是復星基金會的收藏,會永久的放在這個位置。

澎湃新聞:復星藝術中心剛剛度過了一周年,回顧過去,能總結什么樣的經驗,之后會有什么發展?
王津元:復星藝術中心還很年輕,回顧這一年,我們也確實做了不少的事情,拓展了很多的范圍,嘗試了不同門類的藝術呈現。我們在不斷地做嘗試,不斷地積累經驗,在將來,我們可能在做展覽的時候,會把很多經歷放在自主策展這一塊。我們可能會邀請更多的策展人來藝術中心,然后根據我們的需要,我們對于藝術和社會發展的判斷,來制定很多不同的選題。將來會有更多的自主策展的展覽呈現給公眾。
主題方面,我們希望是跟城市生活息息相關,跟社會經濟科技發展脈絡息息相關,跟國家的主要政策息息相關,和整個國際的當代藝術、公共藝術的發展也有相關性的。我們會在這些里面去尋找合適的題目,來策劃展覽。
此外,我們的每次展覽都會配合很多公共教育項目。因為復星基金會和復星藝術中心是致力于推廣公共藝術的,所以這一點上來講,公共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比如這次A.R.彭克的展覽,就設置了很多公共教育的環節,有沙龍,還有放映、工作坊,另外還有一些行為藝術的表演。這個表演是和展覽相關的,我們想把表演也引入展廳。同時,我們還有周末的Workshop,叫云藝坊,做一些和藝術、展覽相關的工作坊,吸引的對象是家庭,家長帶著孩子來。
之前我們的公共教育項目也都在進行。比如在上一個展覽期間,我們和易太極合作,邀請帕金森的患者來參觀藝術展。我們用太極的方式,包括和藝術結合,讓這些患者和家屬在藝術中心的空間里,來為他們的疾病和心理帶來一些幫助。另外,我們還和久隆模范中學合作,老師帶著同學來參觀展覽,也有專門的導覽為他們介紹,學生也參加了工作坊的項目。這也是復星基金會長期支持的一個公益的教育項目。
澎湃新聞:是否可以這樣說,復星藝術中心也承載著復星集團的關于公眾和公益的理念?
王津元:對。我們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復星藝術中心是隸屬于復星基金會下的一個平臺。
復星基金會和復星藝術中心做藝術,既是獨立的,也是和集團的整體戰略相輔相成的,是一個互相促進的關系。復星集團在全球有很多物業的投資,所以復星基金會將來呈現的空間可能也不止于上海的復星藝術中心,我們可能會在米蘭、紐約,都有一些公共項目都落地,也會在那里有不定期的藝術活動和藝術展覽項目。

【新春上海江濱美術館觀展信息】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外灘美術館、復星藝術中心、震旦博物館、余德耀美術館等均于春節期間閉館。春節期間開放的美術館信息見下:
中華藝術宮
春節期間(2月15日-2月21日)照常開放
時間:10:00-18:00
地點:浦東新區上南路205號
特展:江山如此多嬌:中國藝術的文心與詩意、海上延伸:2017上海藝術家聯合大展、同行:2017“一帶一路”國際藝術聯合展等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春節期間(2月15日-2月21日)照常開放
時間:11:00-19:00
地址:花園港路200號
展覽:青策計劃2017、游珠戲寶:瑞士當代首飾設計展、超級工作室50年
上海博物館
春節期間(2月15日-2月21日)照常開放
時間:9:00-17:00(周一閉館)
地點:人民大道201號
特展: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巡回展覽畫派:俄羅斯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館珍品展、歐亞衢地:貴霜王朝的信仰與藝術、典雅與狂歡:來自雅典衛城的珍寶
龍美術館(西岸館)
春節期間閉館5天(2月15日-2月19日),2月14日(臘月廿九)16:00閉館,2月20日(正月初五)起正常開放
時間:10:00-17:30(周五周六延長至18:00)
展覽:向京:沒有人替我看到,倫勃朗、維米爾、哈爾斯:萊頓收藏荷蘭黃金時代名作展等
昊美術館
春節期間閉館5天(2月15日-2月19日),2月14日(臘月廿九)22:00閉館,2月20日(正月初五)起正常開放
時間:13:00-22:00(周二至周五),10:00-22:00(周六、周日),周一閉館
展覽:見者的書信:約瑟夫·博伊斯X白南準、中國設計新勢力
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
春節期間閉館2天(2月15日、2月16日),2月17日-2月21日僅限2018迎春新喜票者入館
時間:10:00-18:00
地點:櫻花路869號
展覽:佛國山水I:造像深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