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何為理想的高校師生關系:從如何做一個好的導師談起

魚宏亮
2018-02-02 09:58
來源:澎湃新聞
? 思想市場 >
字號

【編者按】

“在任何學科領域,是否有一個好導師將決定學生的研究生涯初期的成敗?!?/u>在高校師生關系問題越來越受關注的當下,魚宏亮從自己指導研究生的切身經驗出發,從專業選擇、學術訓練、導學關系、情懷與責任等多個方面對如何培養研究生給出了一整套深入而具體的建議。

魚宏亮,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導師,中國社科院撰五卷本《中國通史》(華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6)作者之一。本文為2017年10月魚宏亮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晉導師培訓會上的講話,據錄音整理,有刪節,經本人審定。

在大學與研究生教育問題上,過去我們聽到更多的是如何指導學生完成好學業,做一個合格的大學生、研究生。探討如何做一個稱職、合格的導師,或者導師在指導研究生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么,我們聽到的很少。實際上,這個問題中外大學與科研機構都很重視?!蹲匀弧冯s志2005年設立了一項旨在表彰指導研究生方面卓有成效的導師的獎項。該雜志還收集了學生們對其導師的評價,總結成給導師的16條建議,其中包括對學生的智力與能力的尊重、對學生職業發展和選擇的尊重等方面。

就我的專業來講,近年來也有許多知名學者給出了非常好的建議。臺灣中研院的王汎森院士寫過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假如我再做一次研究生》,其中有許多真知灼見和寶貴經驗。北京大學歷史系的榮新江教授也寫過一本《學術訓練與學術規范:中國史入門》的著作,對于導師和研究生都非常有價值。

《自然》雜志給導師的建議中有一句話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在任何學科領域,是否有一個好導師將決定學生的研究生涯初期的成敗?!保ˋdrian Lee, Carina Denis and Philip Campbell. Nature's guide for mentors. Nature 447, 791-797,14th June 2007)這說明導師與學生的關系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年的時間,卻是學生進入學術研究或者從事其它職業至關重要的時期,導師肩上的責任重大。更何況,在我們這個崇尚尊師重教的國度,許多學生將與導師建立一種終生的聯系。所以我愿意就我個人的一點兒經驗與思考與大家交流一下想法,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在專業選擇上尊重個體差異

《自然》雜志總結的其中一條準則是:“每個學生想要追求的人生目標是不同的,每個學生也都有自己的私生活?!币虼耍總€導師都需要一種與每個學生形成一種獨特專業方向關系的能力。

導師并不需要強制將學生的專業方向設定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在某些情況下,鼓勵學生的專業興趣,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引導者的角色,會使得研究生更快地進入專業學習狀態,甚至有更具創造性的想法出現。以我的個人經驗為例,中國史研究第一考慮的當然是深厚的制度史研究傳統,所以我當初也為學生設計了制度史的方向。但在幾個星期的交談中,我發現這位學生對生態、環境的問題有異乎尋常的興趣,相關的文獻基礎也不錯,于是正式和他討論,調整了培養方向,允許他選擇十七世紀以來的北方草原地區生態環境問題作為研究的題目。

這樣的調整看似簡單,實際上后面會有一系列問題需要解決。第一就是導師的工作重心的轉換,導師在滿足了學生的專業興趣后,也需要在相關領域做大量了解和研究,這樣才能發現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出真正有價值的研究焦點;其次是學生面臨的問題。選擇一個主流的方向意味著可以集中精力將中國史學科的文獻基礎都打扎實,而選擇一個交叉性學科無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達到我們對學科基礎的要求;第三就是探索新領域帶來的挑戰。交叉學科和新興領域的研究,能否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其中最大的挑戰來自文獻方面,如果相關材料短缺,那你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發掘材料,以達到研究的最低要求。眾所周知,關于十七世紀以來的長城以北的草原地區的文獻資料非常匱乏,有關生態、氣候、環境的資料更是少之又少。另外,交叉學科的范式大多還不成熟,需要學生對多學科的基本理論、方法進行認真學習領會,才能在方法上站得住腳。而選擇主流方向則很容易確立一個中規中矩的研究題目,在方法上會少很多困擾。我們現在的研究生教育非常重視創新意識的教育,但實際上,一個比較有創新的方向的選定,需要導師和學生付出更大的努力和艱辛。我希望導師們在確定學生的選題的時候,都能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為學生提供規范的學術訓練

研究生教育最基礎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規范的專業訓練。這種專業訓練在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要求,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我今天講的是另一個問題,經過專業訓練的學者和業余的愛好者應該有什么區別?

作為導師,要讓經過專業訓練的學生和社會上的業余愛好者、甚至我們所說的“民科”有一個根本的區別。不僅學生自己的觀點、意見甚至日常生活的言談舉止應該顯示一種專業素養,也包括他本人能夠對業余的、非專業式的、民科式的所謂研究、觀點有一眼鑒別的能力。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大眾文化甚至專業領域經常會充斥一些看上去驚人高妙的宏論,但往往經不起專業的推敲,甚至是完全虛假和作偽的東西。

據說手機上有一個應用軟件,叫“一眼卸妝”,說能夠將PS或者美顏過的照片還原回原照。我要求經過專業訓練的研究生能夠對某些非專業的觀點或者民科式的研究具有“一眼卸裝”的能力,這個“裝”是裝神弄鬼的裝。如果讀了幾年研究生,或者再讀幾年博士,還形不成對學術性文體、表述、思維特點的敏感的話,我覺得他的專業素養是有問題的。比如說最近某知名大學一知名教授公布了一項研究成果,聲稱對比了宋代至清代中國與西方的GDP并得出了若干結論,且不說這結論有沒有價值,那經過中國古代史專業訓練的學生應該第一反應就是你那gdp數據哪來的?古代有關經濟、貨幣、貿易的數據都分布在什么樣的文獻中,使用起來要注意哪些問題?從而不是盲目相信什么大牌教授的什么大數據結論。

我們的研究生教育要在學生的知識范圍、邏輯思辨能力方面給于足夠的訓練,使得他們能夠快速識別什么是專業的意見,什么是值得懷疑的意見。這正是我們強調規范的學術訓練的原因。學術訓練主要分為閱讀和寫作兩個方面。

對于研究者來講,閱讀是一項最基本的功夫。每個導師第一件事情就是為學生提供參考文獻的書目。通過閱讀訓練,我們要讓學生形成這樣一種習慣,即在面對某一個問題是,只有對有關的專業文獻有足夠、全面的了解,才可以談論自己的看法,否則他應該選擇閉嘴,作為一個學習者學會傾聽。這往往是我們引導學生進入學術領域的第一課。我們一般將研究生的閱讀文獻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最基本的專業文獻的閱讀,第二層次是相關學科的知識儲備。我印象最深的是臺灣“中研院”的黃一農院士在為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生的授課中經常強調的一句話:“建立你的知識地圖?!彼J為我們現在具有了廣泛的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途徑,世界以一個普遍聯系的網絡存在,我們的認識也需要進入一張關系網。今后的學生的學習模式將呈現為網格化的學習。在你填充了某個網格的知識空白后,它的周邊立即就會出現新的空白網格,如果你不了解這些空白,就無法理解單一網格的知識。這個思想我非常贊成,我們現在的學生培養中存在嚴重的學科分割和碎片化知識的傾向。過度強調專業導致學生在相關問題上的知識非常薄弱,大大局限了對問題的深入理解。如果說第一更層次的閱讀范圍決定了你能否進入專業領域的話,那第二個層次的閱讀將決定你專業水平的高下。第三個層次的閱讀,就我們歷史所中古史專業的領域來講,也很值得重視,這就是一些經典和與專業無關的閱讀。無論是學者還是其它從業者,都生活在一個充滿價值評估和意義解釋的世界。離開專業,他們還要面對更為廣闊的人、事、生活。研究生也處于人格養成的重要階段,我也經常推薦一些經典名著和純粹好玩的書籍給學生,也鼓勵他們休假、放松的時候閱讀一些與專業無關的書籍。在當今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學生將來成為一個“書呆子”或者“不食人間煙火”的人。

除了閱讀能力的訓練,導師還應鍛煉學生的學術寫作能力,直到寫“好”文章成為學生的第二天性。學術寫作與普通寫作、甚至作家的作品之間的區別到底在哪里?要能明確的進行指出。我們對學術寫作的基本要求實際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學術回顧與文獻綜述;完整的引用、注釋;嚴密的邏輯;審慎而明確的結論,一針見血的內容提要。

經過這樣一套看似“套式”的程序寫出來的論文,能夠從根本上與非專業的、業余愛好者的文章區分開來,這正是我們要進行專業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

注重導與學的平衡

在老師與學生這樣一種特殊的關系中,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導師是占據了主動的一方,主導著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這其實是一種誤解。真實的情況是,學生往往主導了師生關系、教學關系、引導與研究關系的質量和走向。

我記得社科院哲學所的李澤厚先生曾經給他的博士趙士林先生的專著寫過一個“著名”的序言,這個序言說:“趙士林是我的學生,這本書是他完全瞞著我寫的。因為他知道,我不會同意他在準備博士論文的時候弄這些東西。他寫完后告訴我,我當然沒辦法了,總不能叫他去燒掉。但我拒絕看這本書的任何一個字,也不對這本書負任何責任?!?/p>

我想說,這樣的學生請來上一打。如果我們能碰上這樣的學生,你不用負任何責任,他還能寫出專著,這不正是我們所有導師的夢想嘛!哈哈!回到現實,我們還是有操不盡的心來輔助學生確定培養目標,甚至考試、作業、論文等事無巨細的問題。

一.先定一個“小目標”

研究生教育有很明確的階段性。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內,除過完成論文、畢業、考試甚至找工作的時間,學生能夠集中學習、討論問題的時間基本上不到兩年。所以我們首先要在培養目標上設定一個有限的目標。比如除了研究生院所要求的專業學分和課程外,論文與研究方面,我只要求學生做到盡量自己提出一個大小適中、或者比較具體的問題,然后用比較扎實的材料和邏輯論證將其解決,這是基本要求。最終衡量論文的高下的,是你提出問題的水平和解決方案的依據是否充分。這樣一個有限目標的設定,可以避免學生在短短的兩年中在選題方面走彎路,要么太過宏大,導致自己難以駕馭,要么又太過瑣細,達不到建立基本學術素養的目標。

二.有教無類

我們實際上很少有機會主動選擇到自己滿意的學生,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是在既定的范圍內挑選或者被分配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秉承一種古老的“有教無類”教育道德與教育智慧,默認所有的學生都是值得教導的,對他們的付出都是有價值的,關鍵在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適合的目標。

所以,衡量一個導師的付出和成績,有時候并不完全以學生取得的成績的高下來比較。許多情況下,也許某個學生畢業的時候還是表現平平,但是可能他的老師在他身上付出的更多。這就是教育的本質,教育并不指盯著光彩奪目的取得成就的學生,而是一種更普遍的事業。

三.再定一個大目標

不管學生的方向是多么小,多么具體,但有一點是要給交待的。導師應當給一個一步站在學術前沿的問題,讓學生去琢磨、鍛煉;同時也要用專業方向最前沿的進展加以提示,要求學生去了解,至少能讀懂問題所在。

例如,我現在基本上建議學生不要輕易拿筆寫論文。達到基本的學術訓練目標后,就會鼓勵他進行一些深層次的思考。有一次談話后,學生提出想寫一篇論文,我說那個主題的不是寫了兩篇了嗎?他說又發現一些新材料,有點新想法。我說你先不著急寫,再讀一段文獻再說。他答應了,但有些不理解,我就問他,環境生態史研究中“原生態—人活動—環境破壞—災害周期—嘗試恢復”,這樣的模式有什么問題?如果你的論文只是為這個模式增加一個案例,那你的創新價值在哪里?你從事這個方向的研究只是跟隨一個現成的結論來亦步亦趨嗎?多讀書,是為了讓你跳出這個模式,從更高的層次來審視環境問題。土地大量開墾導致植被破壞,是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這是公認的結論。但是從世界范圍內來看,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取代游牧文明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田園牧歌式的游牧生活到底是文明還是野蠻?歐洲許多地區中世紀都是游牧區,現在都變成了發達的農業和工業國家,比如法國和荷蘭,這個過程中的生態環境問題怎么考慮?經過一系列這樣的討論,學生終于跳出了傳統模式,開始思考更深入的問題。

在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層次方面,導師有著起決定性作用的重大影響。

我們社科院研究生院培養研究生的模式還采用傳統的師徒制,這是個非常好的模式。在這樣互相切磋砥礪的過程中,我培養的這個學生在兩年多的時間中,獨立發表了十幾篇論文,其中有四篇所謂的核心期刊,一篇權威期刊。這樣的成績,可能算是對我們貫徹這樣的教育理念的一個小小的肯定吧。

為適應變革而做準備

拋開社會經濟方面劇烈的變化,就學術研究的方法與范式而言,我們也正在面臨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領域的成就在許多方面將產生影響。即便是我們歷史學這樣的冷門學科,也催生了所謂數位人文學、數據庫方法等學問。這些科技成就對每個學科的影響都是看得見的。今天我想談一談更為深刻的變化。

由于我們現在采用和身在其中的學科體系是百年前中國近代建立起來的,過去我們習慣于談論傳統與現代的話題,討論什么樣的傳統學科轉向了現代,其中有什么樣的斷裂與傳承關系。

但是,近二三十年的全球性信息流通與資料開放,使得我們進入了得以從更為廣闊的背景來看待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的問題。過去我們認為的現代中國學科體系、學術概念、學術話語等等,現在都面臨著重新審視和反思的境地。我在兩年前《中國史研究動態》上發表過一篇文章,討論就歷史學、社會學中使用的國家、族群、民族、帝國等概念在中國史的認知中所產生的種種歧義和問題,也討論了西方社會學、包括年鑒學派的一些理論和方法在解釋中國問題上的一些局限。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族屬的考古》,令我吃驚的是,考古學上的有關各種“文化”、“族群”的種種認定和劃分理論,與殖民主義、經濟利益、文化霸權有著密切的關系。就連考古學這樣的傳統上遠離現代社會的學科都與現實有著如此緊密而隱晦的關系。我想其它學科,比如宗教學、經濟學、政治學等學科,就更面臨著整個概念體系與學術話語的重新檢討的問題。關于現代社會的理論,我們過去熟悉的馬克斯·韋伯的有關“祛魅”的理論,認為現代性建立在人們從宗教的迷信和蒙昧中解脫的基礎之上。而最新的宗教社會學的觀察卻是我們正在重新面對大量現象,宗教社會學稱為“復魅”現象。這很容易理解,彌漫世界的各種原教旨主義、靈修活動、散布在北京的幾萬“朝陽區仁波切”,一方面科技高度發達迅猛,另一方面宗教信仰大量復活,種種社會現象都在沖擊著傳統的宗教、歷史、思想、政治、哲學的基本理論和概念。

我們面臨的這個大變動的時代,對學術研究來說具有什么樣的影響,我們還很難做一個判斷。但是,從批判性思維的角度來看待傳統學術范式中的提問、設問、處理方式,我想是我們每個學科都面臨的嚴峻挑戰。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研究生教育和學術研究,無疑要將這種趨勢和發掘出來的問題加以點明和重視,否則面對未來的變革將會落伍或束手無策。陳寅恪先生曾經說,一代有一代的新材料,有一代的新學術。能夠進入這種新學術的,叫作預流或者入流。不能夠進入這種新學術的,叫作“不入流”。這樣的時代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導師有責任關注這種變化,更有責任引導學生入流。

責任與情懷

無論是大學教育,還是研究生教育,都在經歷著嚴重的病詬。這幾年,媒體上廣泛流傳著我們的大學正在培養出一批“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論調。無非是說教育在傳授知識技能與養成人格方面的不平衡。這當然有各種各樣的因素,但學生未來的職業道路越來越艱難、發展環境競爭越來越激烈也是很重要的原因。這導致學生采取短平快的模式來進行學習和研究,希望能盡快的出成果、出成績,占據一定的競爭優勢。自由思考、安靜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這對打好基本的學術基礎是不利的。在這方面,我想有兩個問題要強調一下。一為適當的安排或者指引學生讀一些離專業相對較遠的名著,拓展他們的思想范圍與視野。比如我給學生買了一套布羅代爾的《菲利普時代的地中海世界》三卷本,讓他有空可以讀讀。學生覺得很有感覺,一個周后就要找我談感受。我說這個你不著急,你可以慢慢品,一個月后你再跟我談。我的方向是中國古代史的清史,我也經常提醒他們抽空讀《左傳》、《禮記》、《前四史》等先秦文獻,培養他們的中國歷史與中國文化的源頭有一種感受,而不是只停留在“流”的末端來看問題。

第二個方面,我覺得研究生也罷,學者也罷,經過這樣的訓練,從事了這樣的事業,更為重要的東西,是得有一種超越你自身所處的境遇和時代的品質和關懷,往小了說,你能夠跳出一己的局限來思考問題和看待問題,往大了說對人類社會過去和未來有某種關懷。就我們專業來說,我常推薦兩部書請他們一定在未來慢慢品味。學歷史的,容易沉湎于帝王將相的故事中產生某種權力崇拜的意識,但歷史中超越這種權力結構和個人命運的偉大作品也很多。比如《史記》,司馬遷從上古寫到他所處的時代,對自己生活中的帝王、將相有大量的第一手的記錄,但史記體現出的是歷史學家一種縱橫古今、氣吞山河的氣勢,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些帝王將相有時候也像螻蟻一樣,有各種各樣不得已的命運安排,這就是歷史學家的超越性。還有伏爾泰的《路易十四時代》,這部書寫伏爾泰生活中的法國皇帝,他也是伏爾泰的朋友。伏爾泰對他有稱贊,有批評,有挖苦諷刺,這是一種跳出了時代和自身的環境來審視這個時代的氣魄。這才是我們學術研究、學者、未來從事這一職業的青年們更應該擁有的一種專業素質。陳寅恪說“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在這方面一定要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

將勤奮當作一種學術品質

并不是說從科研成果的數量就可以來衡量一個學生或者老師的付出指數。在許多情況下,某些專業、某些老師可能會較早的、短期涌現較多的科研成果。而有些專業、有些學者可能需要更長期的、艱苦的積累,才會解決比較重要的問題。不管怎么樣,在這個過程中,勤奮一直是一項最為重要的非學術品質。鑒于現在的研究生所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壓力與他們的成長環境的不同,有必要至始至終引導他們形成勤奮的習慣。

我們在衡量從古到今眾多在歷史上留下蹤跡、能夠進入歷史書寫的那些有成就的歷史人物和當代人物中,勤奮甚至單獨可以導致最終的成功。哪怕你各方面資質平平,但你也可以因勤奮而日積月累而到達某個高度。

微博上最近經常流傳一些段子,比如“世界在偷偷獎勵善良的人”、“世界在偷偷獎勵孝敬父母的人”、“世界在偷偷獎勵對老婆好的人”……各種各樣的雞湯,我就在想,那么“世界明目張膽地獎勵”什么呢?我想勤奮在其中會占據重要的位置。

總之,在教與學的這一不對等的關系中,導師總是被寄予厚望,被抬到了似乎具有主宰學生生殺大權的地位。但是你知道這是一種嚴重的錯覺。你可能付出很多,制定了完美的培養計劃,但最后實現了60%你就會覺得謝天謝地。有的學生迫于現實會從事其它職業。有的學生可能轉投他師,你會覺得為人作嫁白辛苦一場……

無論如何,教師也許已經不是金字塔頂尖的高尚職業,只是普通職業中的一種。但是,一切依然值得期待。如果你能建立一種創造性的師生關系,那你依然會在一個年輕的未來之星的身上涂抹上濃重的一筆,在他的學術生涯中打上你的思想的烙印,甚至,決定他的未來。

    責任編輯:朱凡
    校對:張艷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顺市| 大埔区| 奎屯市| 乐亭县| 通辽市| 左云县| 唐山市| 嘉鱼县| 尤溪县| 湘潭市| 林芝县| 遂川县| 富顺县| 祥云县| 汉沽区| 昌图县| 莆田市| 烟台市| 金阳县| 隆回县| 黄骅市| 四川省| 于都县| 牟定县| 鄯善县| 辽中县| 南靖县| 竹溪县| 洛南县| 晴隆县| 湄潭县| 临沧市| 巴彦县| 南陵县| 遵化市| 陇西县| 商都县| 怀集县| 运城市| 鄂托克前旗| 乌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