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傳承哈軍工精神:時隔61年,她考上了姥爺的母校
開學季,關于傳承的故事屢屢成為學壇佳話。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哈爾濱工程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9月2日刊文《時隔61年,她考上了姥爺的母校,“您看不見的校園我講給您聽”》介紹了三代人之間的傳承。
文章介紹,61年前,陳昌林走進哈軍工,成為空軍工程系的一名學員。61年后,他的外孫女涂晨語,作為哈爾濱工程大學2022級新生,成為了他的校友。

陳昌林的外孫女涂晨語考入哈爾濱工程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官網 圖
“姥爺,我現在就在您當年上課的教學樓,您一直掛念的屋檐上那排飛機,還在!一個騎兵后面有5架飛機,真的一點都沒變!”“姥爺您聽,這軍號聲和您當年的一樣嗎?我們現在上下課鈴聲也是4遍軍號。”外孫女激動地和遠在西安的陳昌林視頻,陳昌林眼角泛起淚光。
今年80歲的陳昌林因為年輕時用眼過度如今視力受到影響,“回母校看看”是他最期盼卻又無力完成的心愿,而此刻,他的外孫女正重走那條他最熟悉的路,她將用4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和他講述這個69歲校園的變與不變。
哈爾濱工程大學方面介紹,涂晨語出生于航空世家,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舅舅舅媽都在航空領域從事科研工作,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涂晨語有濃厚的軍工情懷,尤其愛聽姥爺講哈軍工的故事。
1961年,19歲的陳昌林學習名列前茅,他的高中教導主任建議他報考清華大學,但他毅然選擇了被譽為“軍中清華”的哈軍工。“當年哈軍工流行這樣一句話,‘上大學,攻尖端,又管吃、又管穿,畢業后,當軍官’,當時我國的軍事裝備落后,我勵志學好軍事科學技術,提高軍事科學本領,報效祖國。為了這個目標,管不管吃穿,當不當軍官,我都全力以赴。”陳昌林說。
作為新中國第一所綜合性高等軍事工程技術院校,舉全國之力創建的哈軍工讓陳昌林大開眼界,他回憶說,在校期間,曾有朱德、董必武、劉伯承、陳毅等國家領導人來校視察,陳昌林報效國家的使命愈發強烈。和陳昌林同屆的有很多國家領導人的子女,時任院長劉居英將軍曾在禮堂告誡大家,一視同仁,每個學員都要嚴格要求自己,要有干勁,把學習搞好,為祖國效力。陳昌林所在的空軍工程系系主任是駕駛戰鷹打擊德國法西斯的“飛將軍”唐鐸,他經常勉勵同學們,空軍是軍隊的先鋒,要好好學習,當一名闖將,當好社會主義的標兵。
學校實行軍事化管理,陳昌林和晚輩提起當年的軍校生活,總是少不了那些經典畫面:“學員全部著軍裝,不管去上課還是去吃飯都要排隊,即使兩個人一起走也要并排走整齊,遇到其他隊列要敬禮。每天早上都要出早操,內務要求嚴格,除了疊方塊被,胡子要刮干凈,鞋帶要系整齊。”當年哈軍工管理的“嚴格”,都成為他今天津津樂道的驕傲。
哈軍工的嚴格體現在方方面面,“在學習上,學員作業不合格不能參加考試,當年‘兩老辦院’,‘一老’是部隊老干部,‘一老’是從全國各地聘請的老教授,學員們不敢有一絲松懈,如果考試不合格會被退學。”陳昌林學習很用功,幾乎科科都能得到滿分5分,在學年名列前茅,他也因此成為了空氣動力學、機械設計、零件設計、制圖等多門課程的課代表。
1966年陳昌林畢業后,參加了靶機設計及系列發展的研究工作,參與領導了運七、“飛豹”飛機等多個型號的研制工作,多次立功受獎。
陳昌林說,同屆畢業的學員中80%都成為了行業的骨干力量,大家的共同點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矢志不渝地攀登科技高峰,發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這離不開哈軍工的培養,不管大家在哪個崗位上,身上都流淌著哈軍工血脈,傳承著哈軍工精神。”陳昌林說。
雖然是第一次踏進哈工程的大門,但是涂晨語看到學校的教學樓卻有一種熟悉的感覺,能從屋檐上騎兵后方的裝備分辨出哪一棟是姥爺當年就讀的院系。走進哈軍工紀念館,看到一幅幅老照片、哈軍工學員們工整的筆記,聽到哈軍工創建的故事,她仿佛穿越到了姥爺讀書的那個年代。
“60多年過去了,這所學校有了很大發展,學科專業更加豐富,教學設備更加完善,我們可以戴著VR眼鏡做智慧工廠的虛擬實驗,這是姥爺那一代人無法想象的。但是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學校一直沒有改變,傳承下來的財富。那一幢幢古樸恢弘的教學樓沒有變,姥爺讀書時的‘三嚴’教風沒有變,傳承下來的哈軍工精神更是沒有變。”涂晨語說,自入學以來,在很多老師口中都聽到以這句話開頭的勉勵:“你們是自哈軍工創立以來的第64期學員……” 涂晨語一聽到這句話,心里就會涌起一陣激動,那是血脈傳承的感覺,仿佛姥爺沒老,就在她身旁并肩站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站在姥爺的肩上,要扛起祖國更遠的未來。
哈爾濱工程大學坐落于美麗的松花江畔——北國冰城哈爾濱市。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3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1970年,以海軍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干部教師為基礎,在“哈軍工”原址組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1994年,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學校先后隸屬于第六機械工業部、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國防科工委,現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2007年,成為國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海軍共建高校。2019年,成為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