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浙江年度GDP增速14年來首次超過江蘇
2017年,浙江省的年度生產總值增速超過江蘇,這是最近14年來第一次。
1月25日、26日,浙江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江蘇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相繼召開,兩位政府主官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浙江2017年實現生產總值51768億元,增長7.8%;江蘇的年度生產總值跨過八萬億臺階,達到8.59萬億元,增長7.2%。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檢視歷年官方統計數據發現,這是2004年以來,浙江省的年度經濟增長速度首次快于江蘇。
接受澎湃新聞采訪的江浙區域經濟研究者認為,這是浙江在全國較早地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增長新動能,新舊動能協同發力、活力潛力持續釋放的體現。另一方面,雖然浙江增速較快的勢頭可能會保持一定的時間,但仍屬于區域經濟競合中的階段性表現,因為動能轉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更取決于“耐力”,更講求質量。
江蘇和浙江并為省域經濟第一方陣的“長三角雙星”,年度生產總值在全國分別列第二位、第四位,兩省合計占全國GDP的比重接近1/6。
江蘇的年度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249億元逐年攀升,分別在2002年、2006年超過一萬億、兩萬億,此后每兩年跨過一個整數關口,又于2014年、2015年、2017年接連突破六萬億、七萬億、八萬億。
浙江從1978年的124億元起步,年度生產總值分別在2004年、2008年超過一萬億、兩萬億,此后每三年突破一個整數關口,2017年站上五萬億。
兩省的陸域面積都是10萬多平方公里,但江蘇的平原占70%以上,浙江則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可利用面積少。江蘇的人口密度超過700人/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比浙江多2000多萬。論經濟規模,江蘇始終大于浙江,且人均生產總值已于2009年趕超浙江。
就增長速度而言,改革開放40年來兩地競合呈現兩種狀態。1978~2003年,雙方的年度經濟增速交替領先,一地保持增速優勢不過幾年。從2004年起,江蘇的增速則一直快于浙江。
但從2013年開始,兩地的增速差距逐年收窄至2016年的0.2個百分點,2017年,浙江反超0.6個百分點。
“本世紀初,內部發展階段疊加外部環境制約,浙江經濟開始遭遇‘成長的煩惱’,影響日深?!闭憬∩缈圃航洕L、研究員徐劍鋒表示,“按照美國經濟學家錢納里通過對全球100多個經濟體長期發展歷程的實證研究提出的工業化階段理論,以人均GNP(國民生產總值)等數據估算,浙江當時進入‘工業化發達期’——其明顯特征是通過收入增長、勞動力價格上升、傳統制造業轉移、產業呈現‘空心化’等一系列傳導,經濟增速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如果在接下去的十幾年發展順利,則進入發達經濟體行列,反之則可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另一方面,從2003年起,土地、能源、勞動力等要素供應趨緊,粗放式增長難以為繼。
2004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系統提煉進一步發揮浙江八個方面優勢、推進八個方面舉措的“八八戰略”以后,又強調浙江要痛下決心,以“騰籠換鳥”的思路和“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擺脫對粗放型增長的依賴,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主動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通過實施培育發展新動能、提升改造傳統產業的“組合拳”,浙江經濟轉型升級取得積極進展,新產業、新業態等逐漸壯大。三次產業結構從“二三一”轉為“三二一”,目前已調整為3.9∶43.4∶52.7。2017年,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6.7%,占生產總值的9.4%;“三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增加值預計實現1.25萬億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7.1%。工業內部結構優化,向“智造強省”邁進。
“以市場取向、民營經濟為特點的浙江經濟在全國先行一步,經濟的結構性、深層次矛盾也先發、早發,倒逼著轉型升級。”浙江省信息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卓勇良研究員告訴澎湃新聞,中國經濟在2016年下半年出現增速回升跡象,浙江的經濟增長則已于2015年回升至8%,“浙江經濟的基因是民間、草根,這一年的時差,體現著浙江民企的堅實?!?/p>
江蘇省社科院財貿所所長、研究員孫克強表示,2017年江蘇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向好,7.2%的增速在合理區間,且2013~2017年的年均增長達到8.4%,“不僅看增速,也要看總量,江蘇的基數大,增長的絕對值大得多?!?/p>
他說,與浙江相比,江蘇的經濟結構偏“重”,實體經濟在全國居于重要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經濟經歷了發展鄉鎮企業,由農到工;發展開放型經濟,由內到外的兩次轉變,正在進行第三次轉型,把握產業革命發展趨勢,改造傳統產業,推進智能制造,使產業結構由全球產業鏈中低端邁向中高端,打造一批世界級先進制造企業集群,推動江蘇制造轉向江蘇創造、智造,江蘇速度轉向江蘇質量、效益,“增長的動能轉換是長期的過程,比的是耐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