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學后托管問題仍存在,上海政協委員建議托管以學校為主體
小學生放學后,該由誰來看護?
上海已經在逐步探索。2009年,上海開始在小學推出放學后看護服務。2017年又在長寧、嘉定等區試點基礎上,上海市教委在小學(含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部)逐步推廣“快樂30分”拓展活動,但截至目前,未覆蓋到所有小學生群體。
對此,張懷瓊、冷培恩、王芳等17名上海市政協委員遞交了《關于建立小學生學后托管制度安排的建議》的聯名提案。提案建議,應在政策法規層面上給予學后托管明確的指導,同時明確學后托管應以學校為主體,充分發揮社會資源開展學校托管服務,也要鼓勵和引導家委會和家長在開展學后托管服務中發揮作用。
仍然有學生存在學后托管問題
上海市政協委員張懷瓊透露,2009年開始,上海市在小學推出放學后看護試點服務,但截至目前,仍然有很多小學沒有推出這一服務。初步統計,目前長期參加看護服務的學生約23.1萬人,僅占公辦小學學生總數的34.71%,還有約39.3萬人次的學生參加臨時看護服務,這些學生中不少前往市場化運營的教育機構解決托管難題。
2017年,上海市教委在小學試行“快樂30分”拓展活動,每周安排4天,每天活動時間一般不少于30分鐘,學生可自愿選擇參加,不得集體學習新課或集體補課,學校不得向學生、家長收費或轉嫁任何費用。
提案中表示:“快樂30分”拓展活動每周只有四天,時間僅為 30 分鐘,部分小學生在以后的時間段,以及沒有安排“快樂30分”的那天,學后仍然存在學后托管問題,家長還是感到并未解決實際問題。
其次,有部分學生家長因為無法解決孩子學后自行接送問題,尋求市場化運營的小學生托管服務機構,或委托私人,或家政服務員,接送孩子或看護孩子。
提案提及,市場化運營的托管機構運作時經費自籌,通過向服務對象收費來維持運作,這就使得家長在繳費后存在一定的風險。而且這些機構通常收費高昂,每一個機構的服務理念、托管規模、運作模式、收費標準、從業人員的專業資質和服務質量良莠不齊。更重要的是,目前還沒有對這些托管機構明確界定,相關法律政策也缺乏直接關聯,政府有關部門對其管理缺乏法律根據,很難進行規范和管理。
政協委員進一步提出,其他地區一些公益性小學生托管服務項目,例如一些社區組織、民間團體陸續參與到托管服務中,其服務多通過義工、企業贊助、政府資助的方式,其服務對象面向所有小學生,尤其是社區內的學生。但依靠民間團體籌資的公益型托管組織,往往受到場地和師資方面的困擾,項目并不普遍。
從政策法規層面明確學后托管
張懷瓊、冷培恩、王芳等委員認為,上海應盡快建立小學生學后托管的制度。“小學生學后托管已在西方發達國家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一些國家對小學課后托管問題關注較早,課后托管服務的政策要素比較完備,涵蓋經費來源、運行機制、師資要求等。可以通過政府采購、服務外包、加強行業準入和監管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源共同參與學后托管服務。”
政協委員們聯名建議,首先應出臺相關的政策規定。在政策法規層面上給予學后托管明確的指導,包括小學生學后托管以自愿為主的基本定位、學校托管的目標界定、社會服務機構管理、收費管理,以及引入保險分擔學后托管可能出現的學生各類意外發生等風險。
其次,學后托管應以學校為主體,主要由國家和地方政府財政來保障小學生學后托管需求,同時充分發揮社會資源開展學校托管服務,各類學校可以與社會公益組織、具有較好資質的社會托管機構進行合作,引入到學校開展學后托管,一方面解決學校單一開展托管面臨的師資、資金等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入較好的社會資源,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托管服務和內容。
提案同時提出,學后托管應明確學后托管的基本定位,以促進兒童身心發展為目標,開展一些素質教育類項目,而非“應試教育”的額外補充,活動內容應該豐富多彩,以促進兒童的身心全面發展。
提案建議,應發揮家委會和家長的力量,開展學后托管服務。學校在每天正常教學活動結束后,適當延長關閉教室的時間,鼓勵并引導家委會討論后選擇責任心強、放學后有空的家長承擔托管,監督學生相對自由健康地消磨這段時間,充分發揮、引導家委會在學生托管服務上的積極、自助作用,可以先在個別學校試點,成功試點后再考慮大范圍推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