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面二孩”時代兒科醫生壓力大,委員建議提高規培待遇
上海市常駐人口近十年來大幅度增長,隨之而來的出生人口也有倍增趨勢,2006 年出生人口為13.42 萬, 2016 年達到21.84 萬,國家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后,上海市出生人口將迎來進一步增長,這種增長趨勢和兒科醫衛資源匱乏的不平衡,對兒科醫護隊伍是一種巨大的壓力。
在2018年上海兩會中,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婦聯副主席、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外科主任鄭珊與上海市政協委員周蓓華遞交了一份《關于提高上海兒科醫師規范化培養待遇,進一步推進兒科隊伍建設的建議》的聯名提案。
對此,兩名委員指出,為穩定、擴大并提高兒科隊伍的質和量,應該從源頭抓起,提高上海兒科醫師規范化培養待遇,如為青年醫師和年輕護理人員增發專項醫護津貼,增加帶薪休假的時間,給年輕的兒科醫師在廉租房政策上給予優惠條件,同時加大對兒科規范化培養基地的投入,投入資金解決短期內的住宿問題等。
兒科醫生培養體制的合理性仍待研究
兩名委員在提案中指出, 2016 年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及“加強兒科醫師培養”,政府同時也在積極探索各種改革政策,如力圖遏制兒童專科醫院門急診爆棚、教育部出臺恢復兒科系或兒科方向招生、各級財政加大兒科健康服務的投資、適當調整兒科醫療收費等,但這些措施對困境中的兒童醫療有了一定的支撐,但許多政策還在路上,特別是兒科醫療人才和醫療隊伍的培養、擴大和穩定仍前途渺茫。
對此,她們具體指出三方面問題:一是目前恢復的醫學院校兒科專業方向招生,但這種培養體制是否合理尚待研究,10年培養周期,遠水解不了近渴,一時很難短期內擴充兒科隊伍,況且留得住人,留不住心,最終是否能堅持成為兒科醫師存在不確定性已經有所體現,去年交大兒科方向30名畢業生,僅有5人選擇兒科。
二是上海的兒科醫聯體雖然設計理想、覆蓋較為全面,但醫療人員還是需要從兒童??漆t院的專家中抽調,進行指導和填補,這對本來捉襟見肘的兒童主體醫院的兒科隊伍壓力更加大。
三是對孩子的診療要求高于其他???,但上海高校如復旦、交大等選擇兒科規范化培養的醫生寥寥無幾,經統計,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規范化培養兒科基地中,復旦、交大來源本科生僅占10%左右,成績較好的學生選擇兒科更是鳳毛麟角。兒科醫生一方面是收入一般,遠景更差,另一方面是勞動強度大,加班加點多。
建議給規培醫生增加津貼、解決短期住宿等
如何緩解上述矛盾,穩定、擴大并提高兒科隊伍的質和量?對此,鄭珊和周蓓華認為,應該從源頭抓起:提高上海兒科醫師規范化培養待遇,真正做到高質量醫學畢業生競相選擇兒科,立志為兒科醫學事業服務終身。
兒科醫師規范化培養,是一名醫學生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必須要經歷的一個學習培訓階段。但在這期間他們的收入相對較低,面臨的工作和生活壓力都比較大。
對此,鄭珊指出,首先應直接給兒科規范化培養基地的青年醫師和年輕的護理人員增發專項醫護津貼,以吸引選擇兒科的青年人才,例如14個月的工資和補貼,增加帶薪休假的時間,政府出臺政策,給年輕的兒科醫師在廉租房政策上給予優惠條件,暫時解決5-8年收入低、沒有住房的問題。
其次,應該切實加大對兒科規范化培養基地的投入,特別是對兒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的基礎設施投入資金需要加倍,增加模擬訓練的投入,為培養高質量的兒科醫生提供條件,也為全國兒科隊伍培養做出榜樣。
最后,要向兒童??漆t院投入資金,進行規培基地醫護人員宿舍的建設,這對于致力兒童醫療人員的年輕人是極大的鼓舞,解決2-3年的臨時住宿,對于穩定他們的情緒,全身心投入培訓極為重要。
兩名委員同時指出:要解決兒童看病難、兒科醫師招聘難,需要加大力度和持續一段時間進行關注和改革,定期進行總結效果,才能根治頑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