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當家長們都在掛“學習困難”門診號,他們到底在“掛”什么?

導語
日前,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學習困難”門診火上熱搜,引起輿論廣泛關注。一些網友看到這個門診后很好奇,想了解其具體情況;一些網友則發出疑問,“‘學習困難’難道也算病,還得去醫院去看”;還有人打趣道“大學生能去看嗎”。雖然大眾對這件事表達著不同的看法甚至是調侃,但其底層的醫學原因確實值得探討深思,“學習困難”到底是種什么“病”,哪些誘因導致孩子出現這類癥狀的?而“學習困難”門診的出現,又是如何治療緩解的?
01
一號難求的“學習困難”
到底是種什么“病”
據人民在線公立醫院社會評價研究院發布的 7 月份《公立醫院行業觀察報告》顯示,醫院開設“學習困難門診”話題備受輿論關注。其中,7 月底,“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開設學習困難”門診話題一度登上互聯網熱搜榜單,相關話題在微博平臺更是獲得了超過 5000 萬次的閱讀量,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事實也正是如此,目前全國范圍內開設“學習困難”門診的醫院數量不少,北上廣等全國一線、二線城市的兒童醫院均有所涉及,包括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天津市兒童醫院、福建省婦幼保健院、湖南省兒童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南京市兒童醫院、武漢兒童醫院等多家醫院。

且從預約掛號情況看,北京、上海等超一線城市的醫院基本屬于“一號難求”的狀況。通過網絡平臺預約發現,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學習困難”門診全部時段都已無號可求,呈“已滿”狀態,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的“學習困難”門診也已在當天全部約滿。此外,天津市兒童醫院的“學習困難”門診開診首日的 20 個預約號僅兩天就被約滿。那么,學習困難到底是種什么“病”,讓眾多家長寧愿擠破頭也要帶孩子去醫院“瞧瞧”?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特殊教育分會名譽理事長樸永馨的《特殊教育學》一書,把學習困難定義為——由于生理、心理、行為、環境等因素,兒童在正常教育情形下,學習成績達不到義務教育教學大綱要求,或個體心理發展水平嚴重落后于年齡特征水平的現象。在醫學上,其病理現象主要表現為孩子注意力難以集中,在學習技能上存在顯著且持續性的困難,容易走神發呆,寫作業也會經常性不仔細、不認真,容易被畏難情緒左右。
據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心理科表示,造成孩子學習困難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家庭教育原因外,還可能是各種神經發育問題、情緒和精神心理障礙、文化和環境不利因素等所造成。其中,神經發育問題造成的學習困難是由一系列的生理原因導致,可能包含“學習障礙”(閱讀障礙,書寫障礙、數學障礙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精神發育遲緩”、“孤獨譜系障礙(自閉癥)”等,即孩子雖然智力正常,但在某項特定的學習能力方面發育落后,進而影響相應的學科成績。
因此,孩子學習困難只是表象而已,背后或許還有更多底層的病因。狹義上講,其是因特定的學習障礙,即在聽、說、讀、寫、推理或數學能力等方面失調。廣義上講,其是由智力問題、視聽感知覺異常、神經功能損害及情緒行為問題、教育不利因素等造成學習不良的綜合癥狀。
02
多方位全面檢查評估
學習困難問診是個細活
前文不難看出,學習困難是受多種因素共同干擾,最終導致孩子學習狀態不好、成績不良的結果。研究表明,其發生率一般在 20% 左右,即每五個孩子里就有一人可能出現該種問題,且男生發生的概率要略高于女生。由此可見,患上這種“病”的孩子不在少數,側面印證了當下眾多醫院“一號難求”的事實。那么,孩子出現哪些癥狀時家長應提早注意,醫生又是怎樣針對治療的?

一般來說,低幼年齡段孩子學習困難的表現為多動、性格沖動,年齡稍大孩子則表現為注意力有明顯缺陷,判定孩子是否存在學習困難主要就是看其社會功能是否健全。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保健科主任王琳表示,如果孩子出現長期性坐不住、不聽講、不聽話、不溝通等對立違抗行為,且在語言方面存在理解困難的狀況,那么學校和家長就需引起高度重視。原解放軍 181 醫院羅志華醫生也表示,因為學習困難對于一些孩子不止是習慣導致的,可能屬于疾病的癥狀,需盡早通過診療干預,從而減少對孩子的各種不良影響。
問診方式上,“學習困難”門診主要通過多方面檢查評估的方式進行。過程中,醫生會詳細地和家庭進行訪談,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以及孩子本人的情緒、發育狀態等,充分收集信息,找出可能存在的問題。再根據訪談結果,開出一些標準化的評估和檢查,包括心理測試和各種類型的軀體檢查,詳細鑒別孩子困難所在,獲得一些量化的指標。最終幫助家長確定孩子是“不能“好好學,還是“不愿意”好好學,并分析清楚具體的原因。
據南方周末報道,“學習困難”門診不同于其它普通門診,是一個精細活,醫生一般會為患者預留出 30 分鐘,甚至 60 分鐘以上的時間進行問診。先評估孩子的智商,再從病史、情緒特征、注意力集中情況、家庭環境、成績起伏等多個方面判斷孩子的基本情況。最后根據癥狀嚴重程度,選擇心理治療、藥物干預或住院治療。并且,遇到一些受文化教育環境影響的患者,還需詳細了解家庭情況,對家庭成員的認知行為、溝通方式進行調整,以此緩和家庭氣氛。
03
學習困難門診并非萬能
孩子不需莫須有“病名”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心理科主任朱大倩曾言,其實原本并沒有“學習困難”這個診斷類別,醫院之所以用這一名稱開設診室,是因為當部分家長、老師發現孩子出現一些問題時,非醫學專業人士并不能分辨源頭是生理還是心理因素,為此希望通過這個相對通俗的診室名稱,讓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能更早、更好地被關注。
在開設意義上,“家庭教育”門診的出現,是為了輔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自身情況,其并不是萬能的,不存在將“學渣”秒變為“學霸”的功能。醫生只是幫助家長去理解孩子的問題所在,分辨根源是生理還是心理因素后,再由不同細分領域的醫生治療。且衡量孩子“學習困難”是否改善,成績也不是唯一標準,更為看重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親子關系、精神狀態等。

正如上文所言,學習困難僅僅只是一種表象性的概括,背后可能存在醫學病理方面的誘因,需要科學的手段提早介入干預。但更多時候,其也與教育方式或成長環境密切相關,家長沒有理由和必要,只因成績不好就懷疑孩子患有學習障礙等神經性心理疾病,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把“學習困難”門診當“佛腳”來抱更是行不通的。
尤其一些孩子本身學習能力和身體狀態不存在問題,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可能由于不正確的教育觀念、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以及不適宜的學習環境所導致,如果盲目、武斷地去醫院“治療”反而適得其反,給孩子心理上帶來創傷,進一步加大自卑感和逆反心理。
因此,在看待孩子“學習困難”這個議題上,需要反思的不僅是孩子自身的原因,老師尤其是家長的陪伴也不容忽視。許多“學習困難”的孩子,實際上自身并沒有遇到多大困難,只是單純的由于家長不恰當的教育方式,或者不合適的學習環境影響才導致的。
結語
誠然,教育焦慮是當下眾多有孩家庭的主旋律,家長因這份焦慮所催生的“有病亂投醫”心情也可以理解。但教育是門科學更是門藝術,“學習困難”門診的開設有助于打破家長的刻板印象,提醒其以更加科學的方式教育下一代,至于采取怎樣的方式進行,還需家長耐下心來細細打磨。
參考資料:
1. 黨報評論君. “學習困難”門診,能讓學渣逆襲成學霸?[OL]. 人民日報評論, 2022-08-17
2. 莊澤鈴, 蘇有鵬. 學習困難門診解決不了的事:整個社會的壓力都往教育上走[OL]. 南方周末, 2022-08-22
3. 張天一. 醫院“網紅”門診一號難求,專治“學習困難”[OL]. 看健未來2030, 2022-08-15
4.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心理科. 心理科官方揭秘“學習困難”門診(1)&心理科官方揭秘“學習困難”門診(2)[OL]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