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上海今年將穩妥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公民辦學校同步招生

上海市教委政務微信"上海教育"
2018-01-20 09:32
浦江頭條 >
字號

2018年,上海教育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圍繞上海加快推進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五個中心”建設,根據國家和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上海市教育綜合改革的總體部署,堅持改革創新、依法治教,推進各級各類教育質量提升、內涵發展,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強化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德育工作長效機制

1.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全面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師生頭腦。打造一批“中國系列”高校思政課選修課品牌課程。深化德育綜合改革,推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的探索和實踐,制定中小學學科德育和大中小幼德育一體化工作指導意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

2.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進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培育1-2所民辦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推進高校思政課教學科研組織機構規范化建設,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思政課親和力、針對性。深化“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加強制度探索和內涵建設。召開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現場推進會。按照規定要求配備專職輔導員,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

3.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推進八個學科協同研究中心建設,開展新一輪“學科德育精品課程”征集遴選活動,加大“學科德育精品課程”資源庫建設,進一步完善學科德育的制度規范。通過德育課優秀教師高端研修、上海市班主任帶頭人工作室、中小學骨干教師德育實訓基地、德育教導跟崗基地建設,推動中小學德育骨干隊伍建設。

4.推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外教育。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規范化建設。擴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醫教結合”試點,編寫出版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案例集。貫徹落實本市校外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深化普通高中和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社會實踐改革。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分層分類機制建設。制訂本市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實施意見,健全校內外育人共同體。推進校外教育立法論證,加強校外教育隊伍建設及館校合作資源建設。

二、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和考試招生改革,優化教育資源布局

5.落實教育綜合改革任務。召開上海教育綜合改革部市會商會議,部署年度共建重點。整體推進“市級—區—高校”教育綜合改革,重點凝練和推廣50個左右制度性成果。以重點項目為牽引,建立區、高校教育綜合改革共享機制。建立改革案例評選宣傳機制。

6.促進教育綜合改革經驗輻射推廣。建立教育綜合改革成果推廣機制,增強改革的“溢出效應”。加強與兄弟省市合作交流,在教育對口支援地區開展改革經驗交流輻射。召開第十屆長三角地區教育協作發展年會,簽署長三角教育合作系列協議和“新十年合作愿景推進計劃”。推進2018年度長三角教育協作市級協議項目統籌保障計劃和基層特色項目年度支持計劃。

7.推進高校布局結構調整。對接國家戰略和上海需求,優化整合高等教育資源,穩妥推進并完成若干所高校布局結構調整。推進部市共建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海事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推進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制定實施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建設試點方案。實施地方公辦高校建設標準,完善配套造價指標,協調推進教育基本建設項目。推進《上海教育現代化2035》編制工作,研究制訂教育現代化監測指標體系。

8.深化考試招生綜合改革。深化本市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及時調整充實、總結完善試點經驗,制定進一步深化本市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健全符合實際的選考科目保障機制,引導招生院校更加合理地選拔生源。繼續實施高校春季考試招生改革。完善三校生高考招生錄取改革,啟動實施中考改革,制定面向中等職業學校應屆畢業生考試招生實施辦法。配套研制并實施本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和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中職校招生工作。

三、深化教育公平,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9.推進托幼管理工作。牽頭成立上海市托幼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制定3歲以下托幼機構設置標準和管理辦法,健全市、區、街鎮三級托幼市場綜合監管機制和托幼行業隊伍培養培訓機制。新建和改擴建30所幼兒園,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制定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啟動幼兒閱讀計劃,推動幼兒園閱讀環境創設和閱讀資源建設。開展市區兩級科學育兒指導活動與“家門口的好幼兒園”創建活動。

10.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進基礎教育“十三五”基本建設規劃,促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建設,指導、督促各區完成年度工作目標。制定推進緊密型學區和集團化建設的指導意見以及新一輪新優質學校建設的實施意見,形成新優質學校集群發展階段性改革成果。全面實施城鄉學校攜手共進計劃。啟動實施加強初中學校建設行動計劃。開展100所“家門口好學校”主題宣傳。制定2018年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政策,穩妥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公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加強對民辦學校招生的規范化管理和監督。

11.加快高中教育特色多樣發展。推動特色高中建設。擴大區域高中課程管理平臺試點范圍,推進個性化學程和學分制管理項目試點,實施高中生研究性學習真實性認證工作。完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落實高中生志愿服務(公益勞動)課程,加強校外學生實踐基地內涵建設。加強高中國際課程班建設,推進國際課程本土化實施工作。

12.加強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實施新一輪特殊教育行動計劃。推進全市各街鎮學前特教點建設。加強特教資源庫建設,開展優秀特教課程資源征集。落實上海內地民族班招生工作任務,抓好內地民族班德育教研活動,創新民族班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鼓勵引導各校開展民族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提高民族班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專門學校內涵發展,加強專門學校校本課程建設和教育教學創新基地建設。

13.深化課程、教學和評價改革。落實國家課程教材改革新要求,完善上海深化二期課改方案,修訂本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行動綱領、課程方案。啟動實施高中教材編制工作。推進第二輪學校課程領導力行動研究和實踐。試點實施幼小銜接,出臺幼小銜接活動指導意見、小學主題式綜合活動實施意見、幼升小入學評估指南。加強中小學校裝備建設,改進實驗教學,試點建設初中英語聽說測試標準化考場。優化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出臺上海市中小學學業質量綠色指標2.0版本。發布《上海市基礎教育環境質量評估指標》(試行)。

四、強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

14.健全職業教育發展機制。依據經濟社會發展趨勢與產業行業需求,推動學校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深化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制訂職教集團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強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進和完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機制。推進中職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完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促進普職融通,深化職業體驗日活動。完善中高職學校教學質量監測制度,建立中高職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體系。推進中高職學校質量年度報告全覆蓋工作。

15.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制定中高職貫通人才培養方案一體化設計指導意見,完善人才培養貫通模式。推進10個專業教學標準修訂與開發工作,研究制定若干中高職貫通專業教學標準,新啟動一批“國際水平專業教學標準”開發和實施工作。開展首輪示范品牌專業和品牌專業驗收。優化“雙證融通”試點,提高規范化管理水平。深化中等職業教育精品課程建設,推進課程平臺升級和開發指導手冊編制工作。實施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和高職院校養老類專業建設行動計劃。深化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完成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申報。

16.提升職業教育品質。對接世界技能大賽,完善教學標準,創新教學方式,改善實訓條件,嚴格教學管理,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加強世界技能大賽選手培養基地建設,開展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選手選拔培養工作,推進第46屆上海世界技能大賽籌備工作。深化上海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推進國際職教聯盟相關工作。完善職業教育實訓中心運行績效評估和等級認定實施方案。開展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技能大賽和文明風采大賽的參賽動員組織工作。推進中職示范校后示范建設,鞏固和擴大建設成果。

五、促進高等教育內涵提升,推進“雙一流”建設

17.推進國家“雙一流”建設。按照國家和本市“雙一流”建設部署,指導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根據學校自定、國家審定的“雙一流”建設方案加快落實既定任務。繼續實施上海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加大對上海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的支持力度,啟動新一輪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啟動高峰高原學科建設第二階段計劃,指導高校啟動實施建設任務。做好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動態調整工作。

18.推進高校分類管理。研究出臺《關于深入推進高校分類管理 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指導意見》,逐步將分類管理思想融入上海高等教育治理體系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引導各高校進一步明確自身定位。制定高校分類評價指標體系,組織實施高校分類評價。強化評價結果運用,研制并實施基于分類評價結果的高校投入機制和高校黨政負責干部考核辦法。

19.服務科創中心建設。指導高校優化科研布局,支撐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建設。指導上海高校圍繞創新集聚區匯聚資源服務支撐科技創新集聚區建設。持續支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積極對接國家和上海區域重大需求。指導高校創新體制機制,建設技術轉移中心,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形成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工作報告。

20.建設一流本科教育。制定印發上海高等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發展一流本科教育實施方案,啟動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劃。在部分高校、部分項目中率先啟動一流本科建設,發展一批一流本科專業,匯聚一批一流教學師資,落實一批一流教學資源,形成一批人才培養創新機制,建設一批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領基地,積累一流本科人才培養的制度經驗和實踐成果,形成標志性、引領性的本科人才培養改革措施和路徑。繼續做好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工作。開展市級精品課程、重點課程、在線課程、全英語示范課程等評審認定工作。

21.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深化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相銜接改革試點,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推進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中小學見習教師規范化培訓改革試點工作。在法律碩士、會計碩士、國際組織人才培養等領域探索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深化應用型本科試點專業建設工作,開展目錄外應用型本科專業省級審批試點,設置一批目錄外新專業。

22.深化創新創業教育。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工作。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開展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評選認定工作。組織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海賽區征集評選工作。實施第三屆“匯創青春”——上海大學生文化創意作品展示活動,搭建學生創意創新作品展示、需求接洽與項目合作服務的平臺和校企協作、產教融通的橋梁,服務學生就業創業。

六、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深化學習型社會建設

23.健全終身教育體系。發布本市社區教育從業人員資質和人員標準,開展社區教育教師分層培訓。提升老年教育服務質量,完善教務管理系統和基礎數據庫建設,推進老年教育場所倍增計劃,年內完成100個居村委示范學習點建設。推進上海市民終身學習體驗基地建設,實現區級體驗基地全覆蓋。制定上海市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辦法。促進高等教育自學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與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對接。研究制定上海終身教育資歷框架試點行業能力標準。加強高等自學考試管理。出臺并實施《關于加快推進一流開放大學建設的意見》。

24.促進學習型社會建設。召開上海市學習型社會建設大會。加強各類學習型組織內涵建設。推進百萬在崗人員學力提升計劃,建設社區教學點400個,升級網上學習平臺交互功能,年內完成30萬培訓人次。推進數字化學習,推動老年教育慕課建設和移動終端學習模式的創新發展。完善市民終身學習需求與能力監測制度建設,發布監測白皮書。促進高等院校繼續教育轉型發展,搭建“高校繼續教育校際聯盟服務平臺”。開展上海市第十四屆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第四屆上海市民詩歌節、上海市民誦讀節等系列活動。

25.引導教育培訓機構規范有序發展。指導各區貫徹落實《上海市民辦培訓機構設置標準》和《上海市營利性民辦培訓機構管理辦法》《上海市非營利性民辦培訓機構管理辦法》。優化本市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信息管理平臺,對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健全培訓機構信用監管機制。構建基于大數據平臺的風險預警及信息發布平臺。制訂教育培訓機構信用等級分類指標體系。制訂教育培訓機構相關規范要求,明確教育培訓機構教師從業標準,規范教育培訓合同格式化文本。

七、堅持分類管理,規范扶持民辦教育發展

26.促進民辦學校規范辦學。貫徹本市第三次民辦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啟動非營利性與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改革,引導民辦學校明確辦學屬性。完善民辦學校法人治理結構,健全監事會與監事制度。制定民辦中小學、民辦幼兒園設置標準和管理制度,修訂民辦學校資金資產管理辦法,制定民辦學校許可證管理辦法,制定教育類社會組織管理制度。規范義務教育階段民辦中小學辦學秩序,加強民辦高校督導工作,健全民辦學校年檢制度。優化民辦教育管理系統,完善民辦高校財務管理系統。

27.加強民辦學校內涵建設。支持民辦高校進行中高職、應用本科貫通培養改革,探索應用型人才產學合作培養模式。探索民辦中小學購買服務制度。啟動民辦中小學特色校(項目)、優質園第三輪創建工作。實施強師工程,完善民辦教師年金制度,健全教師保障機制。實施民辦教育人才培養項目,培養民辦教育專業人才。做好民辦教育協同發展服務中心共建,深化民辦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支持社會組織參與民辦教育治理,探索民辦教育第三方獨立評價機制和質量認證制度。

八、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28.深化教師管理體制改革。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意見,創建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盡其才、好老師不斷涌現的制度環境。完善中小學教職工配備標準,合理配置教師資源。改進市屬高校編制及崗位管理制度,優化市屬高校崗位設置和結構比例。推進“放管服”改革,完善高校職稱評聘工作。完善高校及中小學績效工資總量核定及分配方式,健全中等職業學校和校外機構績效工資機制。統籌推進國家和上海市教學成果獎評選推薦工作,引導教師專注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書育人能力。開展上海市教育功臣推薦評選和上海市特級校長評定工作,做好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推薦工作,營造尊師重教氛圍。

29.推進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推進人才高峰建設,依托各類國家和市級人才平臺,重點加大海外引才力度,加強高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落實人才服務保障工作。完善東方學者人才計劃支持體系,吸引、培育一批高水平人才。以創新團隊模式支持上海高水平大學和“雙一流”建設高校加快發展,提高創新團隊教學科研人員收入水平。實施高校新教師崗前培訓、青年教師培養資助、師資博士后制度、教師專業發展工程等工作。深入推進本科教師教學激勵計劃。

30.推進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深入推進國家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注冊制度改革。落實“十三五”教師全員培訓,完善教師學習和課程管理平臺,推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研修,示范引領高素質教師培養。健全中青年教師團隊成長發展機制,完善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評聘管理機制,優化高端教師資源配置。啟動實施第四期“基礎教育系統名校長名師培養工程”。進一步推進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有力支持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31.提高職業教育教師素質能力。健全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機制。落實第三輪新進教師規范化培訓。形成名師培育工作室典型案例集。組織開展專業教師、校長等各類市級培訓。加強師資國際化培訓,推進職業教育國際化水平。試點開展中職校正高級講師評聘工作。加強特聘兼職教師資助管理,完善特聘兼職教師信息庫及職教集團網上申報平臺。

九、推進教育對外開放,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32.推動教育對外開放內涵發展。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市政府《上海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發揮橋頭堡作用行動方案》。發揮人文交流和智庫建設作用,升級打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青年留學上海及能力提升和培訓項目,利用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中阿改革發展研究中心等平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建設好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建設一批中外合作辦學黨建示范機構和項目。支持上海紐約大學、同濟大學國際設計創新學院等中外合作辦學。支持和推動高校赴境外辦學。推動自貿區經營性中外合作辦學培訓機構工作。

33.促進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機制,推進與各國友好城市的教育交流。完善基礎教育領域對外教育合作規范管理,繼續推進中小學校非通用語種學習,推出部分非通用語種系列學習讀本。辦好“上海教育展”“上海國際友好城市青少年夏令營”“上海高校外國留學生龍舟賽”“上海中小學生走進外國(“一帶一路”國家)駐滬總領館”“中國文化進校園”等活動。推動專業性國際組織落駐上海,依法對境外非政府組織進行業務指導。

34.做好來華留學和孔子學院(課堂)建設工作。推進外國留學生外語課程建設和師資培訓,提高留學生教育質量,辦好“一帶一路”教育項目、“上海暑期學校”。發揮“上海高校孔子學院聯盟”作用,整合高校優質資源,不斷提升上海孔子學院(課堂)的辦學質量和水平。

十、統籌教育資源,促進教育信息化建設

35.深化“一網三中心兩平臺”內涵建設。加強教育信息化隊伍建設,健全各類人才成長體制機制。優化教育城域網運行管理,推進云網融合統一服務。試點推進教育行業互聯網接入統一管理,初步實現互聯網出口的虛擬統一管理和網絡安全統籌監管。制訂上海教育數據管理辦法,建設上海教育數據中心。推進教育行業基礎數據的統一采集、規范使用和共享服務。繼續推進教育資源中心建設,創建新型教育資源管理和應用平臺。繼續推進大規模智慧學習平臺(上海微校)的建設和應用試點。修訂教育信息化項目管理辦法,建設信息化項目管理平臺,加強信息化項目全周期管理和績效評估。

36.促進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制訂實施教育信息化2.0建設方案。促進各級各類學校開展智慧校園整體設計和整體建設,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和常態化應用。試點啟動基礎教育信息化實驗校建設和未來學校培育。推進基于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的教育示范應用。研究制訂數字教材推廣實施方案。升級義務教育入學報名系統,啟動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繼續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教學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教師信息素養。推進中小學充分利用專題教育資源和網上研究型課程自適應學習系統開展學習。繼續推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工作。

37.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工作。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各單位網絡與信息安全主體責任。加強《網絡安全法》宣傳教育活動。實施網絡安全隱患全面監測與排查,開展教育系統網絡安全大檢查和專項整治,加強網絡安全防護加固。建立教育行業網絡安全監測通報和檢查整改體系。加快推進教育云和網站群的建設與安全防護。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完善網上政務大廳辦事功能,穩妥解決網上政務大廳接口,優化政務資源數據共享開放。實施“上海教育”門戶網站改版,推進新版OA系統上線。

十一、促進學生身心綜合素養培育,優化學生健康成長環境

38.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實施全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開展情況專項督查,提升工作指導與服務水平。加強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基地建設,完善上海高校學生職業生涯指導和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推進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引導高校畢業生到重點領域及基層就業,做好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幫扶,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嚴格執行國家助學金政策,建立長效機制。

39.加強學校體育與衛生工作。完成高中學校體育專項化課程改革全覆蓋。開展第二輪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和大學體育個性化課程改革。研究制定學校體育中考改革方案和中小學課余訓練工作方案。推進全國青少年足球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相關工作。完成新一輪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評審。啟動第二批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中心、陽光運動休整室和籠式足球場試點建設工作。加強學生體育素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開展學生體育專項技能等級標準試點工作。完善中小學健康教育課程,開展中小學校健康教育主題活動。加強中小學校及托幼機構食品安全管理平臺規范有序運行,推進“放心食堂”建設。推進高校衛生保健管理平臺運行,健全學校傳染病防控、學生健康監測與管理等工作機制。

40.推進學校美育工作。深化文教結合,完成第二輪《上海市文教結合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制訂出臺第三輪《上海市文教結合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實施“學校美育工作備忘錄”,重點啟動中小學藝術課程改革。推進學校美育改革與發展,加強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基地和學校的建設工作。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建設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評估中心。承辦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現場展示活動。

41.推進科普教育工作。建設完善25個科技創新實踐工作站。推進市區青少年科學研究院建設。探索院校、院企合作模式和科技成果孵化機制,完善小研究員綜合素養評價體系。推進“館校結合”項目,與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航海博物館聯合開展中小學生校外科普教育探究活動。舉辦2018年上海國際青少年科技博覽會暨明日科技之星邀請賽。

42.推進高校安全與后勤工作。推進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組織上海市第三屆大學生安全知識競賽。推進高校安全環境示范點和安全智能化管理平臺建設。推進校園安全文化建設和平安校園建設。推進學校智慧后勤建設,加強高校食品安全監管,完善高校學生食堂運行和質量評估監測體系。開展校園災害風險評估研究,編制校園防汛物質儲備和極端天氣應急處置指導意見。完善校園生態文明建設體系,推進綠色校園、能效領跑者、節約型公共機構和節水型學校創建工作。優化學校節能環保監測平臺功能,推動校園節能監管體系建設。舉辦第一屆學生環保節。

43.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構建中小幼一體化公共安全教育體系。開展第11屆全市中小學生公共安全教育知識技能展示活動。制定上海市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研制并實施學校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指標體系,培育一批消防安全示范校、達標校。制訂完善學校集體外出活動用車管理要求。推進中小學后勤管理規范化、信息化、標準化工作。加強學校安全中心建設,完成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平臺建設。加強學校周邊治安和交通環境管理。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特殊人群關愛,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推進未成年人保護核心指標體系測評工作。

十二、推進依法治教,保障教育改革發展

44.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當新時代排頭兵、先行者”大調研。落實市委決策部署,對標“率先實施教育現代化”要求,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深入基層和一線調研走訪,按照“六個緊扣”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的要求,確保聽到實話、察到實情、找到問題。全面梳理調研中反映和發現的問題,形成問題清單,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研究制訂解決問題的方案,形成措施清單。及時總結調研實施、問題梳理、研究解決階段形成的好做法、好經驗,形成常態長效機制。

45.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加強依法行政,推進教育系統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嚴控行政審批數量。健全行政決策機制,制定重大行政決策征求公眾意見程序規則。開展教育系統政風行風和規范收費檢查。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加大教育政務公開工作力度,加強對高校信息公開以及對區教育局和直屬單位政務公開工作的指導。改進政府作風,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政府治理現代化水平。

46.加強教育督導工作。做好對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履行教育職責的督導評估。持續開展對區政府依法履職的綜合督政。全面啟動本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督導評估工作。組織開展小學“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落實情況、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招生、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發展性督導等基礎教育專項督導。開展中職學校辦學能力專項督導整改情況核查,探索開展本市中高、中本貫通專項督導。組織開展加強本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常態化督導。組織開展2018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實施本市教育“十三五”規劃中期督導評估。完善市級教育督導信息化平臺建設,健全教育督導專業化工作支持體系。

47.加強教育依法行政與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研制出版高等教育促進條例釋義。啟動《上海市職業教育條例》等相關立法工作。推動研制并實施《上海市中小學校管理辦法》。研究制定上海市實施國家普通高校設置編制的具體辦法。加強“上海教育立法咨詢與服務研究基地”建設。推進現代職業學校制度建設,組織開展中職校章程修訂工作。開展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特色項目試點。推進依法治校創建工作,完成第一批依法治校標準校、依法治校示范校評估與認定。推進全市大中小學生“學憲法講憲法”主題演講、上海市大學生法治辯論賽等活動,研制并實施上海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創建標準。

48.推進教育投入與審計工作。推進高校生均培養成本測算研究,完善高校生均綜合定額撥款制度。制訂“雙一流”“地方高水平”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擴大地方高校經費使用自主權。指導委屬高校、委屬單位(學校)進一步加強修繕項目管理。繼續深化實施審計全覆蓋。開展市屬高校內部審計狀況基礎性評價,健全高校內控機制。

49.深化教育東西部扶貧協作與對口支援工作。聚焦精準扶貧,完善幫扶工作機制,分層分類、統籌推進,形成一批特色示范項目,增強輻射力度。打造新疆喀什地區雙語教育和職業教育特色品牌,實施“影子校長及骨干培訓”計劃,推進南疆職業教育全覆蓋工作。加大“組團式”教育援藏力度。推進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對口云南12州市71縣實施人才培訓培養和智力幫扶合作項目,促進幫扶貴州遵義市教育事業提質增效。組織與推進實施“1+11基礎教育互助成長行動計劃”。鼓勵、支持社會力量投入幫扶工作,試點以文化項目為載體推動援助工作。

50.推進語言文字工作。組織開展第四批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創建工作。依法開展語言文字督導評估和社會語言文字應用監督監測。開展上海學生閱讀習慣與閱讀素養推廣行動計劃。實施中華經典誦讀、書寫、講解工程,舉辦“新時代·中國夢·我的故事”學生演講等品牌活動,提升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推進語言文化國際交流與傳播,開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上海地方成果整理、開發和應用,推進上海語言文化體驗展示館建設。做好普通話水平、漢字應用水平、實用漢語能力等測試工作。

    校對:欒夢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平县| 枝江市| 和田市| 前郭尔| 南阳市| 辽中县| 迁安市| 辉南县| 偃师市| 永胜县| 宁都县| 蓝山县| 华蓥市| 若羌县| 舞阳县| 红安县| 益阳市| 茂名市| 即墨市| 万安县| 铅山县| 固镇县| 鄂托克旗| 滦南县| 南郑县| 永仁县| 余庆县| 文昌市| 寻乌县| 孟连| 临夏市| 昭通市| 东兰县| 新建县| 清水河县| 尖扎县| 郓城县| 通辽市| 子洲县| 霞浦县| 会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