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果沒有書|音頻節目:是什么樣的書,讓我們成為自己?
親愛的書友們,歡迎來到樊登讀書的書友故事欄目——《如果沒有書》。
本周起,《如果沒有書》欄目將正式推出音頻版同名播客節目,歡迎各位書友在樊登讀書APP和各大音頻平臺訂閱收聽。
“人生就是時時刻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我們迫切地想知道怎么解決問題,也同樣掙扎著尋求理解和安慰。”
這次,我們將邀請那些會“講”故事的用戶來分享他們的真實經歷,而他們的故事,和“書”有關。
這些來自世界各地、從事不同行業的書友,因為一份對于讀書的熱愛聚集在這里。
無論是被拯救、被陪伴、被逗樂、被警醒,在樊登讀書,人們總是能找到他們想要的,而正是書——聽書、讀書、講書——讓我們變得更好、幫助我們和世界重新聯結。
如果沒有書先導片搶先收聽:

首期音頻節目,我們有幸邀請到了脫口秀演員、公眾號《思文文文》主理人思文,分享她是如何成為一個“循規蹈矩的離經叛道者”。
女性,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外界的各種預設、期待和評判,也許是外貌上的:你應該白、瘦,臉上應該毫無瑕疵;也許是職業上的:你是女性,應該選擇更安穩的工作啊,你是女喜劇演員,所以你應該講戀愛段子啊;也許是家庭分工上的:你是女性,所以你應該承擔更多家務和育兒工作……
脫口秀演員思文也遇到過很多類似的情況,但思文從小叛逆,討厭被規則束縛,并不輕易被這些預設和評判所影響。
思文常常想,我在學校里面聽我的女同學說什么女生就要如何如何,你這樣子太野蠻了,我就覺得很奇怪,我在想為什么我會太野蠻呢?我在想為什么那些人都可以這樣子我就不能呢?
思文是怎樣發展自我的鮮明主張的?而閱讀又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

02 親愛的老師們:你們愛看什么書?
小的時候,好像總有人不斷地在我們耳邊提醒——要多讀書啊,要多開闊視野啊。說的最多的,應該就是我們親愛的老師了。
每到寒暑假,老師們總會在作業里布置一本經典名著的閱讀作業,讓我們不僅要讀,還要寫讀后感。這簡直是學生時代最讓人頭疼的假期作業了,晦澀難懂的文字讀起來真的讓人昏昏欲睡,深刻雋永的主題又哪里是我們這些小孩兒花上個一個月,半個月就能理解的呢?所以,這個讀后感往往注水量也是相當高的。
老師們讀到我們精心炮制過的讀后感,總是會紛紛搖頭,苦口婆心地告訴我們,現在不想讀、讀不懂沒關系,但要記住這些書,或許將來有一天,我們會需要用到它。
那個時候我們這些小孩兒就很好奇,老師像我們這么大的時候就喜歡讀書了嗎?他們都喜歡什么樣子的書呢?又是什么樣的書影響了他們的人生,最終讓他們成了影響我們的人?

03 吸煙14年,我靠一本書戒煙了
從小在有煙的環境下長大,吸煙好像也不會帶給人任何的心理負擔。20年前的李智就是抱著這樣的心態,抽上了人生中的第一支煙。
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下,吸煙對于年輕人來說好像也并不是一件很不文明的事情。當時的年輕人甚至還會覺得叼著根煙的樣子有點帥,就像當時電影里面那些比較酷的角色,也常常毫不避諱的會去吸煙。
從前李智從沒有什么戒煙的念頭,即便聽說了有一本“很神奇的書”能讓人戒掉煙,也只是隨手翻了翻,甚至后來下載了這本書,也只是抱著一種半信半疑的態度,在旅行途中的飛機上看完了這本書。
而現在,李智對抽煙這回事兒已經完全沒有任何生理的依賴了。盡管偶爾他也會覺得,如果在沙灘上打開一罐冰可樂,再點一支煙,可能會很舒服,但他已經完全不再需要煙了,甚至變成了一個對煙味很敏感的人。
那么,書是怎樣改變李智的心態成功戒煙的呢?戒煙這件事又給了李智什么樣的啟發?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歡迎各位書友在樊登讀書APP及各大音頻平臺訂閱《如果沒有書》音頻節目,首期節目將于8月30日晚20:00更新。
如果沒有書,你的生活會是什么樣?
如果你也想分享自己的感想或故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或者通過http://survey.dushu.io/vj/YrlSZug.aspx報名參與分享你與書籍的故事,讓更多書友見證你的成長,傳遞愛與力量。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