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通策醫療董事長談種植牙集采:希望政策落地,也做好了準備

“種植牙的問題,我們反反復復講了一年多了。”
8月23日下午,2022半年度線上業績說明會上,“牙茅”通策醫療(600763)的高管層被多位投資者提問有關種植牙集采的問題。
通策醫療董事長呂建明在直播中回復稱,希望這次國家的惠民政策推出以后,市場能夠非常快得到普及,公司的五六百名種植醫生是有足夠的能力去幫助這部分群體解決缺牙的問題,“我們也在等待,也做好了準備”。
此外,呂建明還就公司發展、口腔人才培養等問題發表了看法,表示要長期來看而非短期看通策醫療,口腔人才需要自主培養而非挖人。
將會積極響應集采政策
近期,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精心組織開展種植牙耗材集中采購。加上此前湖南、安徽、甘肅、陜西、江西等多個省份的地市發布的《關于開展口腔種植收費和醫療服務價格調查登記工作的通知》,讓種植牙集采備受行業關注。
受集采消息影響,被稱為“牙茅”的通策醫療,股價出現多日下跌。
實際上,種植牙集采并未真正執行落地,目前能看到的是各地的探索。例如,今年4月,寧波市醫保局官宣,在全國率先全面推出種植牙醫保限價支付政策,并組織百家醫療機構開展集體簽約。在當地簽約醫療機構種植目錄范圍內的品牌,種植一顆牙全過程國產只需3000元,進口只需要3500元。
呂建明在此次業績溝通會上表示:“請各位股東多幫我們做宣傳,我們也有在3000、3500(一顆)的種植牙”,希望更多的客戶能到我們這里來享受這個價位的服務。
此次業績說明會過程中,呂建明也通過文字回復投資者提問,強調公司始終關注集采政策的變化,將會積極響應集采政策,希望集采政策能夠落地,將會大幅增長種植牙的數量,公司有大量的種植醫生,能夠覆蓋增長的種植牙需求。
這不是通策醫療第一次回應種植牙集采話題。早在2021年10月,通策醫療就曾公告稱,種植體集采對以提供口腔醫療服務為主的上市公司而言是機遇,并非危機。公司將積極通過共同富裕的行動,推動通策高中低口腔超市的概念,增加低價種植項目,促進公司在低價種植市場的占有率。
在業績說明會之前,通策醫療發布的公司調研內容紀要也提到種植牙集采,通策醫療表示,公司始終關注種植牙集采的進展,目前的征求意見稿是符合公司預期的,首先種植牙集采肯定會持續推廣,第二是公司始終把集采當作是一個機遇,我們要面對的是如何消化將來快速發展的低價種植牙市場的問題。
通策醫療強調,目前蒲公英醫院的擴張,總院的建立,對于增量市場的獲取是有利的。《征求意見稿》中對于耗材以及服務費規定的比較明確,因此我們認為還是會存在高中低分層的市場,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既要做好即將到來的低價口腔市場,又要做好原有的高端業務。
對于種植牙的價格問題,呂建明在說明會直播中提出,種植牙應該是按照服務定價,而不是按照種植體,但中國的習慣是認為硬件才值錢,“我們去年畢業的醫學生拿了執照以后在這里種牙齒,和20多年的主任醫師的價格是一樣的”,唯一不一樣的是在掛號費上有幾十塊錢的差距,這是一個問題。
人才不能靠挖,需要長期來看通策
8月22日晚間,通策醫療剛剛發布2022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營業收入13.18億元,同比增長0.05%;歸母凈利潤2.96億元,同比下降15.73%;歸母扣非凈利潤2.86億元,同比下降16.21%。
談及公司的發展,呂建明表示,制造業和服務業從來都是不一樣的,通策醫療是TO C的,是一個長久的不可能被隨時代替的公司。有人說,牙科醫院門檻不夠高,事實上,醫療是天然的高門檻。中國口腔市場到底有多大,如果真有那么大的時候,通策醫療依靠現在的努力,未來到底能占有多少市場,這可能是投資者真正關心的。
“短期看中通策醫療的這一點利潤,我勸大家還是不要投資通策為好,沒有什么太大意義。”呂建明強調。
對于口腔醫療服務機構而言,人才的儲備至關重要。半年報中提到,儲備大量人才,導致人力成本支出攀升,主要為杭口集團為新建的城西總院區、紫金港醫院、濱江未來醫院等大型口院以及新設蒲公英分院的醫護人才等儲備共計1000余人,增加人力成本4000余萬,降低了當期利潤。
此次業績說明會上,呂建明還談及口腔人才培養和儲備的問題。他表示,經過十幾年的實踐,現在通策醫療的人才培養基本上是以自己培養為主,從社會上招那些已經有一定知名度的醫生,現在是很少的。
呂建明指出,醫療一定是要形成自己的體系以后才能夠長治久安。為什么有一些機構不能夠掙錢,就是因為它是靠挖人的,挖人付出的代價是極其高的,整個醫院的主導權是在被挖的醫生手里的,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全盤皆輸。全世界的醫療事業的發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系統,而“我們自己已經形成了這樣一個系統,而且這個系統正在發揮更大的一個力量。”
截至8月23日收盤,通策醫療報120.46元/股,跌1.58%,市值386.2億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