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線會議的一次“標志性事件”
原創 費曼 錦緞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要在以毫秒為“計價單位”的金融信息服務領域分一杯羹,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誕生于1980年代初期的彭博終端,進入2000年代之后,屢屢被競爭對手揶揄為“老古董”,可迄今仍然一枝獨秀,后來者難以望其項背。
歸根到底,在離交易最近的地方,對穩定性與效率性的要求極為嚴苛。以至于話語權的交替中,一批又一批交易員與研究員,最終都成為了保守派——對一款軟件的忠誠,很大程度上是對它背后提供服務者基因的投票。
你很難想象,一個半路出家的跨界者,能在一兩代人手中接過整個金融圈的信任票。除非——時代變了,一項新的技術演化為時代巨潮,讓人無法置身事外。
當時當下,隨著一些顯著跡象的逐步蔓延,已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我們鏈接工作、學習甚至是個人興趣的接口已不經意間發生了嬗變,因為騰訊會議、Zoom們在一個特定時空里的應運而生,2020年之后,我們都成了“在線會議一代”。
曾幾何時對于外來物種要求尤其嚴苛的金融行業,這次也似乎失去了抵抗能力,主動加入了這一進程。天時地利人和交匯一起,于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就這么發生了。
01
一次“標志性事件”
彭博終端目前看仍穩如磐石,只是更大的金融信息服務基本盤,已經張開了縫隙。這個裂縫,是從傳統電話會議——這個真正的行業“古董”一側傳導開來。
對熟悉財報電話會議系統的金融人來說,想必都對那套物理系統深有感觸:
被稱為八爪魚的鍵盤撥號設備,會議參與者進行需要專業的轉換設備和投屏設備;會議參與人數一旦增多,就需要專業的會服人員和Call Center 24小時待命;如果分析師人在旅途,高鐵或出租車上的信號一旦不穩定,隨時掉線也是家常便飯。

財報會是公司與投資者交流的重要場合,相比一般的會議,需要能夠承載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在不同網絡環境下完成線上接入,同時還需要確保這些參會者在會中互動體驗的一致性和流暢性;整個財報會議需要支持不同的通訊方式的接入,同時實現會議環境極高的安全性。
通過一款產品召開覆蓋全球范圍的財報會議,從技術層面來講,與傳統C端面對的挑戰已不再是一個量級。對任何在線會議服務提供者來說,這都是一場大考。而騰訊會議說,我要試一試:
就在8月17日,騰訊發布2022年Q2財報,并召開2022年Q2財報業績報告會。多數人的關注點顯然都在報表上,很少有人注意到,這是騰訊首次通過騰訊會議網絡研討會(Webinar),對一場財報會進行全程支持,涉及實時直播與多方互動等全部內容環節。
來自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的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成了第一波嘗鮮者,親歷了一次不同以往的參會體驗。
通過承包自家中期財報會,騰訊會議成了第一個吃財報會螃蟹的人。在我們看來,這是一次不容忽視的在線會議的標志性事件:
在“在線會議一代”應運而生兩年多之后,終于有一款流行產品,開始從C端爆款產品光環中走出,主動走向更深的企業應用場景,向產業最高門檻——金融場景——尋求專業維度的驗證。
這讓我們想到iPhone還沒有出現的的那個時候:在iPhone沒有問世前,諾基亞和鍵盤機就是一切,無論那個時代的通信方式看上去有多么不便。之后,隨著iPhone出現,移動通信模式發生了革新,移動互聯網的大時代也應運而生。
這一次一錘定音的不再是喬布斯這樣一位天才,而是特殊時期不期而至后,從中關村到硅谷,從陸家嘴到華爾街,從學校到工廠,甚至是從小超市到奢侈品商店,當大部分人都能從騰訊會議或Zoom們的在線會議系統中獲得“補足型”、“替代性”工作學習效率之后,一個時代的生產關系范式也就在集體無意識的合力下改弦易轍了。
當然,平心而論,這樣的變革遠未到終局之時。畢竟需求側的隨風傾倒,仍需供給側的有效承接。
根據我們的業內調查,在這起事件之前,騰訊會議幾乎已經成為廣大賣方、買方研究員的標配,廣泛用以調研、路演活動(歡迎各位讀者對此進行草根調研核實)。另據公開檢索發現,早在2020年,騰訊會議就已經開始在B端、G端,向廣交會和聯合國大會等更高規格要求的場景服務。
這些現象背后的基本事實,才是這次標志性事件的內核實質:超越傳統電話服務體驗,順其自然地廣泛滲透到金融行業從業者中,騰訊云遍布全球的2800+加速節點這種看不到的硬指標只是“標配”, 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過去兩年每年對于3億場會議的支持過程中,所最終迭代出的每年2萬個功能指標。
很顯然,“在線會議一代”向金融領域的蔓延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么,一個更加需要深度捕獲的問題隨之而來:
從創新這一第一性出發,騰訊會議做對了什么?

02
“潤物細無聲”
任何一種創新范式的發生,都不是偶然的。我們能夠在外部看得到的,通常都不是正確答案,那只是現象;現象內里的本質,是我們讀懂任何一個標志性事件的應有之義。
關于創新,經濟學家熊彼特的理論框架,一直被各界視為經典范本。騰訊會議從發跡到崛起,再到成為互聯網科技領域屈指可數的現象級產品,亦在這一窠臼之中:
首先,它是一家企業漸進創新過程中的內生結果。
從QQ,微信到騰訊會議,騰訊的創新內核保持了一致性,是騰訊產品基因的時代化延展,滿足了時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變革的需求。天地萬物皆有根,企業如是,產品也如是,騰訊做出這樣的產品,并不是一個偶然。
這離不開騰訊在音視頻技術的長期實踐。從本世紀初騰訊開始在QQ中集成語音聊天功能開始,騰訊投入研發音視頻技術至少有20年的歷史。
在會議的實際應用場景中,其中代表業界前沿趨勢的騰訊天籟音頻技術,更智能地識別人聲、音樂和環境噪聲,可對超過300種噪聲進行消除,并基于個性化語音增強能力,保留主講人聲音,進一步減少會議干擾。這些音視頻通信技術匯入了云服務的潮流,最終成為騰訊云to B成長的壓艙石。
其次,騰訊會議內生出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模式屬于一種“革命性”變化。
在交通方式的變革中,更高速安全的交通方式提升了人類生產的效率,飛機和高鐵的出現直接推動了超大城市的出現;在可見的未來,自動駕駛和城市空中交通還將進一步減少人類通勤時間;
而隨著線上會議的出現,現在看上去理所應當,耗時且昂貴的商務航班有了新的替補方案了:北大互聯網發展研究中心發了一份關于在線會議的發展報告,在他們的評估中,騰訊會議發布不到半年時間節約的直接社會成本超過了700億元人民幣。無論是從效率,還是可持續發展上來說,在線會議創造了一個新的社會價值方向。
與汽車,鐵路,飛機出現一樣,騰訊會議正在改變人類行為模式。這是范式的轉變。
最后,騰訊會議的出現,讓從零到一的新經濟模式成為可能。
隨著VR、AR等硬件設備的進一步發展,在線會議將擺脫傳統的人力密集和資本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型,開發出全新的充滿活力的的線上經濟模型:
虛擬辦公室也將成為現實:即使每個人都在辦公室工作,他們也可能處在多個城市或不同辦公空間。
以騰訊會議為代表的在線會議這一新生代創新技術,某種意義上與關注度更高的自動駕駛相關技術等量齊觀,它們都正在引發新一輪互聯網科技創新活動,新的商業增量由此誕生。
事實上,這類關鍵性創新產品,總會有三生萬物的邏輯:
從技術創新層面,將能夠帶動現實產業的繁榮,而商業模式層面,又將深入服務全新的商業場景。這類產品的技術構成和用戶場景,均具備融合創新的特質。
如是,一重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事物萌芽之后,那些我們此前從未設想過的系列商業圖景,正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悄然發生、成長。
03
“庫茲韋爾效應”
奇點大學創始人兼校長庫茲韋爾,最著名的個人成就之一,被叫做“庫茲韋爾定律”,也被成為“庫茲韋爾效應”。
在他的觀點中,技術的力量正以指數級的速度迅速向外擴充。人類正處于加速變化的浪尖上,這超過了我們歷史的任何時刻。
他說,更多的、更加超乎我們想象的極端事物將會出現。如果你發明了一套更好的工具,然后你就可以利用這些工具更快地開發出更新更好的工具,加速到各個場景的應用。
真正的漸進式創新,都具備庫茲韋爾效應的特點,騰訊會議就是這樣一個案例。DAU破千萬、最快破億,10萬臺云主機擴容,3億場會議等諸多里程碑背后的客觀邏輯在于:
第一,視頻會議軟件的網絡效應極強。
2020年初騰訊會議100天內迭代20多個版本,在不同圈層人群中自動高速擴散,來自微信和企業微信的海量使用者的主動反饋,使其網絡效應迅速擴大。實際上,早于金融領域,通過開放API接口深入業務場景,騰訊會議已在醫療、企服、教育等多個領域進行實踐落地。
比如,在教育行業,騰訊會議通過輸出音視頻能力和API接口,以“三個課堂”的形式打通了課程安排、課中互動、課后沉淀等教學全流程。如我們所知,當前騰訊會議已經被眾多中小學用于在線教育,并被300多所高校采用。
而在醫療行業,騰訊會議也已初步解決了遠程醫療、醫師培訓的需求,通過開放API接口與GE合作,讓基層技師只需點擊“預約會議”,就能“召喚”專家遠程指導。數據顯示,騰訊會議支持的 GE“技影隨行”服務,已經在全國約20家縣級醫院投入使用。
第二,騰訊會議作為一種軟件產品,足夠低的邊際成本決定了其足夠高的商業化前景。
在過去三年中,騰訊會議已經完成從零到一的這一步;考慮到騰訊會議的邊際成本之低,從1到N這一步并非難事。海外同行Zoom在2022年實現了74%的毛利率,34%的凈利率。
也就是說,從長遠看,騰訊會議實現商業上的成功已經不再是一個問題。
第三,從產品邏輯看,騰訊會議符合“第一性”的極簡之美。
騰訊會議負責人吳祖榕曾透露,騰訊會議產品孵化期是一個非常小的團隊,只有7.5個人,后臺開發也只有1.5個人。
能夠用兩個月時間搭建整個騰訊會議的后臺體系,意味著背后核心技術準備的水到渠成:騰訊云原生的一系列技術組件,包括基礎設施、比如存儲層、邏輯層、接入層,大量快速的使用這些基礎設施,極大的降低了后端的開銷,使得騰訊會議的開發人員只需要關注騰訊會議的業務邏輯,保障整個業務的推出,也方便了后期的擴容。
于是才有了騰訊會議8天擴容10萬臺云主機,這一創造了中國云計算歷史記錄的事件。為了保證極簡的用戶使用習慣,到現在騰訊會議的界面也僅有四個按鈕。
04
結語
IDC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大概有5000萬間會議室,真正上了視頻會議的會議室還不到1%。到2024年,中國視頻會議市場規模將超過100億元,在線會議市場占比將近40%。
30年前,我們還在追趕尋呼機的時髦;20年前,我們手寫稿件;15年前,我們還饒有興致的玩著鍵盤機……而這曾經看似理所當然的一切,在今天已然模糊起來。
在線會議,去中心化辦公,甚至是“三維”式商業,卻在展現出新的勢能。而這,正是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關注、正視在線會議這一次“標志性事件”的真正原因與價值。
原標題:《在線會議的一次“標志性事件”》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