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不做豆腐的時候,她就讀詩

2022-08-23 1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新疆姑娘李若梅二十一歲的時候,遇見了詩人十一。詩人向她展示了那個有著海風氣息的遠方世界。

她因此喜歡上讀詩。因為想要看看海,她不顧家里人的反對,辭職離開新疆外出打工。

幾經輾轉,李若梅在南寧的米粉館里刷過盤子,在桂林的街邊賣過襪子,在北京的后海當過導購,在上海的淮海路上發過傳單。最后,她落腳在南方以南的廣東,開始在一家豆腐店里工作,一邊做豆腐,一邊讀詩,成為了別人口中的“豆腐西施”。

在她看來,過了三十歲之后,她終于“在做豆腐這件事里找到自己、成就自己的,如今她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獨立、恣意……”

在本文作者趙勤的眼中,李若梅是以近乎虔誠的態度來做一塊小小的豆腐,同時也依然秉持著當初愛詩歌的初心。她用詩歌來溫暖日常,又將豆腐做得飽含詩意。

下文選摘自《這不是手藝,這是生活》,小標題為編者所擬,經出品方授權推送。

讀詩·點鹵

文 | 趙勤

一、詩歌是生活最后的暖意和悲憫

沿著友誼南路,向北,穿過巷子,直走。左手邊,就是李若梅的豆腐店。巷子深,兩邊擺滿了蔬菜、水果,流淌著熙熙攘攘的人。

李若梅是個做豆腐的女人,開著一家豆腐店。不做豆腐的時候,她就讀詩。這個習慣讓她和左鄰右舍的小商販有點不一樣。

南方的下午,陽光已西斜,熱浪卻依然咄咄逼人。店里開著空調,很涼爽。房間不大,前半截是店面,后面是操作間,中間隔著實木柜臺,柜臺上面是裝飾墻,隔開了兩個相對獨立的空間,一扇小門連通著前后。一張實木茶臺旁,李若梅坐在一把竹椅上發呆,另一把空著的椅子上放著一本詩集,是余秀華那本《月光落在左手上》。白色的封面有點灰撲撲了,翻看得多了,書有些舊。沒有顧客,一切顯得安靜。只有巷子的嘈雜偶爾奪門而入,鉆進耳朵。

每天這個時候,李若梅最愜意。早上的繁忙過去了,豆腐也已經賣完了,案臺已經收拾干凈,明天要用的物件也已經準備好了。她終于可以歇歇了,時間是半下午,又還沒有到下班時間。她不急著接孩子、回家做飯。這個時間是她自己的,她會給自己泡一杯茶,看上幾首詩。最近她喜歡上了余秀華的詩,她喜歡詩中那種粗礪而靈動,真切而深邃,生命的質地慘淡中透出華貴的表達。

“陽光好的時候就把自己放進去,像放一塊陳皮。”

讀到這一句,李若梅被打動了。在李若梅看來,好的詩歌讀起來一定是讓人感同身受,身體疼痛或情感共鳴。無論寫的是什么,不能打動她的詩歌便不是她心目中的好詩歌。李若梅喜歡余秀華詩中那種雅俗共賞的感情深度,她總是能在詩中照見自己,好像是在說自己,不由得就被打動了。

巴巴地活著,每天打水,煮飯,按時吃藥

陽光好的時候就把自己放進去,像放一塊陳皮

茶葉輪換著喝:菊花,茉莉,玫瑰,檸檬

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帶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內心的雪

它們過于潔白過于接近春天

在干凈的院子里讀你的詩歌。這人間情事

恍惚如突然飛過的麻雀兒

而光陰皎潔。我不適宜肝腸寸斷

如果給你寄一本書,我不會寄給你詩歌

我要給你一本關于植物,關于莊稼的

告訴你稻子和稗子的區別

告訴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膽的

春天

這首《我愛你》,李若梅早已經可以背下來了,可還是喜歡,看了一遍又一遍,因為李若梅覺著自己曾經也是一棵稗子,懷揣著愛情。詩集后面的跋中,余秀華說:“即使我被這個社會污染得沒有一處干凈的地方,而回到詩歌,我又干凈起來。詩歌一直在清潔我,悲憫我。”

這段話,李若梅也覺得是在說自己,雖然李若梅一直在生活的塵埃里摸爬滾打,從事著和詩歌相去甚遠的職業,也不會寫詩,可是她覺著讀詩就是在清潔自己,這個愛好就是生活給她的最后一點暖意和悲憫。

做豆腐和讀詩有什么關系?沒有一點關系。可就是擋不住李若梅喜歡。她說她讀過的詩集有十幾本了,木心的《云雀叫了一整天》,海桑的《我是你流浪過的一個地方》,阿多尼斯《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還有海子、食指等詩人的詩集。

詩,實在是個沒有用的東西,尤其在佛山這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詩歌顯得更為無用,不當吃不當穿。讀詩沒有讓她的生活變得更好,但也沒有更壞。自從那年在阿瓦提,她開始讀詩,她就再也沒有放下過。讀詩至少讓她覺得活著不是那么難,還有一點意趣。

二、愛與詩,讓她有了向往的遠方

二十一歲的李若梅,沒有去過太多的地方,在烏魯木齊上完中專,就回到了生她養她的阿瓦提縣。這里是刀郎人的發源地,這里有地道的刀郎歌舞和穆塞萊斯(葡萄酒)。如果那個秋天,她沒有在胡楊林里遇見一個叫十一的詩人,她的命運也許和現在完全不同。

那年,縣里為了擴大宣傳,搞了一場名為“刀郎勁歌舞,情醉阿瓦提”的文化活動,請了一些文化名人和微博達人來參加,十一就是請來的嘉賓之一。

當時李若梅在村里的小學代課,報名參加了文化活動的志愿者服務工作。活動期間,她忙著給人帶路、講解,招呼大家休息、吃飯,做一些具體的服務工作。

十一是位詩人,開幕式過后,在一系列參觀刀郎民俗活動中,他絲毫不顯眼。洗得發白的牛仔褲,有點舊的白襯衣,因為近視而戴的眼鏡,沉默不語的微笑,靦腆又有些羞澀的面容。這些都是李若梅不熟悉的,卻也吸引著她不時看向他,而彼時他剛好也在看著她。

晚上的篝火晚會上,刀郎人盡情地唱歌跳舞,那些歌,唱得撕心裂肺又一往情深。唱歌的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白天還拿著鋤頭在地里干活,或者在胡楊林里放羊。夜晚,在篝火旁,他們卻都是歌者、舞者。他們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了,旋轉起來,卻比年輕人還輕盈。

他盤腿坐著,像個真正的刀郎人那樣,一杯一杯地喝著只有阿瓦提才有的穆塞萊斯。那天他喝多了,站起來說了好多話,有關生命、愛和死亡,都是她聽不懂的話。

很多年過去了,每每想起那個夜晚,想起他說過的那些話,她又覺得那些話都是說給她聽的,說給她一個人聽的。

秋天的胡楊林里,金黃的葉子掉了一地,踩上去窸窣作響,樹上的枝頭間,還有更多金黃的葉子,等著掉下來。

活動很快結束了,十一要走了。分別時,他們一起又去了胡楊林,走了很多路,說的話卻不超過十句,甚至沒有一句像樣的對白,他們都是羞澀的人。但還是有些微妙的情緒在滋生、醞釀,雖然只有他倆知道。最后,他送給她一本自己的詩集。

她讀他的詩集的時候,他已經回到了他在南方海邊的家。她讀到了海的腥味,潮水的喧嘩,空氣中的咸味,那是潮潮的海的味道。

這一段沒有開始就結束的戀愛——如果這也能稱為戀愛的話,徹底改變了李若梅。她是因此才喜歡讀詩的。她是因為想要看看海,才不顧家里人的反對,辭職離開新疆外出打工的。

十一像古代的行吟詩人一樣,到處參加活動和體驗生活,他的詩里也就有了很多地名。李若梅的生活是不用體驗的,而她想體驗他的生活,于是這些年她追隨著他的腳步去了很多地方。

她在南寧的米粉館里刷過盤子,在桂林的街邊賣過襪子,在北京的后海當過導購,在上海的淮海路上發過傳單。當她終于明白,她和十一終究是兩個世界的人,永遠也不可能真正在一起的時候,她流落到了南方以南的佛山。她累了,想要穩定下來,想要有個家。

三、豆腐店的師傅支持她看詩集

她在佛山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豆腐店里打工,跟著師傅,學會了做豆腐。豆腐必須當天做,隔夜就餿了,所以,每天凌晨三點,當別人還在熟睡時,李若梅就得從溫暖的被窩里爬出來,幫師傅舀水、燒水、磨豆子、做豆腐。等做好豆腐,已經差不多六點了,接著打掃店面,收拾桌椅,開門營業——賣豆腐。

師傅做事麻利,性情溫和、開朗。沒有事情的時候,她喜歡擺弄一下花草。例如給“非洲堇”控型,剪掉“花月夜”長出的準備開花的那一部分,因為它一開花,整棵植株就要死了,師傅不想讓它死……店里還種了很多多肉植物,師傅打理它們時,總是屏住呼吸又小心翼翼,害怕弄傷了多肉小小的莖和葉子。三十多盆多肉都擺在向陽的那一面窗臺上,陽光充裕,多肉們色彩斑斕,萌到人心里。

只要不耽誤做事,師傅支持她看詩集。師傅對她說,這個世界的人分兩種,一種是有趣的人,一種是無趣的人。有趣的人對許多事物都覺得有趣,而且不斷在日常生活中制造樂趣,欣賞得了平凡,也把握得住繁華;無趣的人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更不會制造樂趣。其實人生的快樂時光,大部分是在看似無用的事情上度過的。

師傅不過四十幾歲,有時候卻像個飽經風霜的老婦人,有時候又簡單得像個孩子。她教李若梅磨豆子時說,磨豆子的過程,也是一個審視自己內心,把一些不好的東西尋找出來,再消化掉的過程。磨個豆子,也能被她說得這么文藝,李若梅不由對這個四十幾歲的女人好奇。

師傅一個人帶著個小女孩生活,她從來不肯對人講自己的過去。有時候,她會在沒有人來的時候發一會兒呆,李若梅看見她微微揚起的嘴角,知道她一定是想起了過去一段美好的時光。但她不說,李若梅就不問。

李若梅在店里工作了三年,完全學會了師傅的手藝,和師傅相處得也好。師傅把自己的表弟介紹給了她。師傅的表弟在東莞的一家私立學校搞管理,忠厚實在。

他們交往了大半年,見過雙方家長后,就毫無懸念地結婚了。房子是按揭的,在東江邊。據說地鐵要通過這里,幾個月之間房價一平方米就漲了好幾千,他們好像憑空成了富人,可因為是唯一的住宅,無法變現,高興歸高興,日子還是那么過。

李若梅有時候想起這幾年的事情,感覺有點恍惚。自己居然就在此結婚了,居然做了母親,自己真的在這個叫東莞的地方扎下根了?

女兒出生后,李若梅心里慢慢開始踏實起來。丈夫天天去上班,下班回家又買菜做飯,偶爾也出去喝個酒、打個牌,但都不上癮,晚飯后他會帶孩子在小區里轉轉。他像一個丈夫該有的樣子,他不讀詩,但也不反對李若梅讀詩,他能理解妻子有時候需要一個人待一會兒。這樣的日子就是普通人的日子吧,可是誰不是過著普通人的日子呢?

孩子快要三歲了,可以送幼兒園了。師傅幫她在相隔著半個城區的友誼南路盤下這個店,看著她添置了家什,進了豆子,幫她理順了進貨的渠道,就由著她自己干去了。

四、做豆腐,說簡單也很簡單

李若梅最討厭人家叫她“豆腐西施”,她覺得這個名稱充滿曖昧,不好。有那大大咧咧的顧客,一進門,就大著嗓門喊著:“哎,豆腐西施,來塊豆腐!”她冷著臉,手起刀落切著豆腐,并不看來人,然后不溫不火的一句“拿去”,常常教來人意識到自己唐突了,下次來就規矩多了。

附近很多人喜歡吃她做的豆腐。想吃,要來得早,下午來常常就要空跑一趟了。

豆腐營養豐富,價廉物美,是普通人家的家常菜。比起雞鴨魚肉山珍海味,豆腐和白菜一樣,都屬于“寒品”,清代何剛德《客座偶談》卷四載:“科舉時代,儒官以食苜蓿為生涯,俗語謂之食豆腐白菜。”

李若梅說,這多像我啊,一個貧寒人家的女兒,在這個城市里打拼。

李若梅嘗試用各種豆子制作不同的豆腐。原材料很好找,去雜糧店買來黑豆、青豆、紅豆等,經過磨豆漿,過濾,冷卻,點鹵,按壓成形等一系列操作,最后終于成豆腐了。最近她又準備研制一下胡蘿卜豆腐、牛奶豆腐等,總之,加什么料可以任意發揮。

李若梅說店小,有些做法就行得通,哪怕我今天做綠豆豆腐,明天做黃豆豆腐也無妨。顧客雖然少,卻能細水長流,只要喜歡吃我做的豆腐的人一直在,我就能一直做下去。我愿意把時間用在挑選豆子,清洗豆子,磨碎豆子,看著豆子變成豆腐的這個過程中,雖然有辛苦,但也有快樂。

豆腐可以炸、煎、燴、燉、炒、煨、烤,成為油豆腐、臭豆腐、鹵豆腐等。豆腐走出作坊,出現在餐桌上,人們會說它味道有多么好,但對于李若梅來說,樂趣只在制作的過程。人們其實根本不知道,一個女人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多少秘密,它的秘密比它成為菜肴的一刻更為美妙。

做豆腐,說簡單也很簡單,首先要洗豆腐包。這要分是做干豆腐還是做大豆腐。做干豆腐,那要用長長的粗紗白布,大約半米寬,幾十米長。做大豆腐的豆腐包,則是很大很大的方形,也是粗紗布,邊長大約兩米。把豆腐包洗凈后,晾干備用。

黃豆大約要泡一個晚上才能泡開,上磨磨成豆漿,再把豆漿放在很大的鍋里熬,直到熬開,停火。這時,要過包,使豆腐渣和豆漿分離。在棚上吊一個十字架,將一塊方形的豆腐包吊在十字架的四個角上,就形成了一個很大的網兜。將熬開的豆漿一瓢一瓢地舀進豆腐包中,另一個人需要一搖一搖地晃動著豆腐包,使純豆漿從豆腐包中濾下來,流到放在下面的大缸里。到一定的程度時,要用夾板夾住豆腐包中剩下的豆腐渣,將殘留的豆漿擠出。直到所有的豆漿都過完包,豆腐渣就和豆漿完全分離了。

將豆漿稍微涼一下后,就開始點鹵水了。李若梅將鹵水盛在一個小碗里,往豆漿里倒一點,就用勺子把豆漿攪一攪,她的眼睛始終注意著豆漿的變化。再倒一點鹵水,再攪一攪,直到認為滿意為止。這是做豆腐最關鍵的手藝。

點好鹵后,把缸的蓋子蓋上,等一會兒,看到豆漿已經成了“腦”,里邊有一朵一朵的豆腐花與清水相伴的時候,也就是豆漿分離為豆腐花和清水的時候,就可以壓豆腐了。

壓豆腐前,先將壓大豆腐的木框擺好,把大豆腐包,即極為寬大的方形豆腐包放在木框之中,將豆腐花一瓢一瓢地舀到木框里,水嘩嘩地從下邊流出來,豆腐花沉積在木框里。等到木框里的豆腐花積滿了,就將豆腐包的四角翻過來,將豆腐花包住,上面用木板壓好,再用石頭壓實。等到豆腐不老又不嫩的時候,揭開木板和豆腐包,豆腐就做成了。用刀劃成一塊一塊的,就是好吃的豆腐了。

李若梅說自己是在做豆腐這件事里找到自己、成就自己的,如今她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獨立、恣意……她說做豆腐是一個慢慢明晰的過程,在繁復的忙碌之中,味道得以慢慢展現,就像自己的人生,從三十歲開始,她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做豆腐最關鍵的是點鹵。鹵水是從鹽井中打上來的鹽鹵,與石膏一樣,點在豆漿中可以起到凝固的作用。點進去就會凝起豆花,將豆花用布包起,擠出水,壓實,就成了豆腐。水留下得多就嫩,水留下得少就老。北方人喜歡老豆腐,南方人喜歡嫩豆腐。南北豆腐不是以用什么東西點漿來區分的,而是以嫩和老,另外工藝有點不同。現在工廠生產的豆腐已經沒有用鹵水點的了,都是用石膏。

李若梅堅持用鹵水點豆腐,也許是堅持那么一點點心意。她說想要做出人們心目中最好吃的豆腐,從來都沒有捷徑可走。它首先需要你擁有良好的味覺,知道哪種才是最能打動人的豆腐;其次,它需要你夜以繼日地錘煉,尋找最適合的豆子,一次次改進軟硬的比例,反復調整點鹵的技巧。看著李若梅神情專注地點鹵,有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奇妙感覺。這讓我想到在平庸而繁忙的生活中,偷閑讀讀詩,看似沒有用處,可對李若梅來說卻是必需的精神生活。

再平凡普通的人,內心也有一點點和別人不一樣的精神需求吧?也許就是那一點點,讓他們獨特起來,讓他們之所以是這個人而不是那個人。

五、做豆腐的鹵水,也是生活的光

夏天的正午,太陽毒辣,吃過飯的人們都去午睡了,一個孩子偷偷溜出房門,站在院子的大太陽下。四處靜悄悄的,躲過了大人的看管,孩子有點興奮又有點無聊,突然院子里飛來一只蝴蝶,吸引了她的目光。她追逐著,想要抓住它,蝴蝶在刺玫院墻的花上飛飛停停,逗弄著孩子。她好幾次差一點就要抓住它了,可是它嬉鬧一番最終還是飛走了。孩子絆倒在刺玫院墻邊上,哇哇大哭起來,到底是為被刺玫扎著了的疼痛而哭,還是為蝴蝶飛走了的失落而哭,連她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哭聲越來越大,所有的委屈和失落都化成越來越撕心裂肺的哭聲。孩子的哭聲,驚醒了七十多歲的老奶奶。

老奶奶拍掉孩子身上的土,安慰著孩子:蝴蝶的天性就是要圍繞著鮮花飛舞,就是你一時抓住了,它最終也會飛走的。奶奶給你折一只屬于你的蝴蝶,它可以一直陪伴著你。

孩子依然不依不饒地哭鬧著,老奶奶回到屋里,打開木頭柜子,拿出一些大小不一的紅色的紙,攤開在吃飯的小臺子上,又拿了剪刀,然后坐下來,比畫著紙,折折疊疊,不一會兒,一只栩栩如生的紙蝴蝶就折好了,蝴蝶的翅膀顫動著,馬上就要飛起來的樣子。老奶奶拿在手里,逗弄著剛才還抽抽噎噎的孩子,此刻孩子已經驚訝得目瞪口呆,說不出話來。在孩子的心里,老奶奶太神奇了,像個老仙女,可以變出會飛的蝴蝶。

老奶奶后來還給小女孩折過飛機、蜻蜓、青蛙……這些折紙是小女孩寂寞的童年中最好的玩伴。老奶奶折這些物什,大多在睡完午覺以后,只見她顛著小腳,走到柜子前,吱吱呀呀地打開柜子門,從最上面一層拿出平常存下來的報紙、撫平的包裝紙、寫對聯剩下的紅紙等各式各樣的紙頭。而后,她坐下來,拿起剪刀,隨意抽出一張紙來,先剪去毛毛角角,把紙修剪成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然后放下剪刀,拿著紙在手里轉來轉去比畫一番,再歪著頭想上一想,過一會兒才開始折起來。

一旦她開始折,她的眉眼仿佛舒展開了,微微笑著,眼睛隨著手中的紙轉來轉去,整張臉仿佛被籠罩在一種光暈中,神采奕奕。有時候嘴角還會隨著手里的動作輕微地抽動一下,仿佛是在用力,折紙的手也靈巧起來。這時候她全心沉浸在手上的動作中,完全沒有注意到小女孩不錯眼珠地盯著她看,眼神里滿是崇拜……

老奶奶是甘肅人,不識字,老伴去世得早,沒有子女,她一個人住著,手腳利索,性情開朗。小女孩的父母要上班,早上天還沒有亮,就把小女孩送到老奶奶家,晚上天已經黑透了他們才下班,再把已經睡著的小女孩抱回家。

老奶奶家窮,一間屋子,中間用土塊砌的火墻隔開,冬天火墻接了爐子在前面,做飯兼取暖,后半間一張架子床就占去了大半,墻角立著粗壯的木頭柜子,是她家唯一像樣的家具了,前半間是土灶臺,土塊壘起來,表面用草泥磨平,墊上報紙,就是飯桌。老奶奶愛干凈,盡管家徒四壁,但床上單子抻得平平展展,窗戶玻璃擦得像沒有玻璃,地上沒有鋪磚,也沒有抹水泥,就是裸露的土地,但掃干得凈,沒有碎屑雜質。老奶奶對小女孩很好,吃食不夠,她還拿出自己的口糧給小女孩子做吃的,給她講故事,教她背屬相口訣:

老鼠前面走,跟著老黃牛。

老虎大聲吼,兔子抖三抖。

天上龍在游,地上蛇在扭。

馬兒路邊遛,羊兒過山溝。

猴子翻筋斗,公雞喊加油。

守門大黃狗,貪睡肥豬頭。

那個小女孩就是我。如今過去了三十幾年,老奶奶早已經入土為安了,我也已經人到中年,老奶奶折紙時的一顰一笑卻還印在心里。

和李若梅在一起的這個下午,我又想起她來。

李若梅和教她做豆腐的師傅,還有我的老奶奶,都是普通人,卻也都是心里有光的人。那一點點的光,像做豆腐時的鹵水,經由它的點化,我們平凡的人生也有了意趣和快樂。

聊了一個下午,大部分是李若梅在講述,我在聽。要走了,我卻想起余秀華還有一首詩——《九月,月正高》,它的最后幾句是:

月亮那么白。除了白,它無事可做

多少人被白到骨頭里

多少人被白到窮途里

但是九月,總是讓人眼淚汪汪

田野一如既往地長出莊稼

野草一直綿延到墳頭,繁茂蒼翠

不知道這枚月亮被多少人吞咽過了

到我這里,布滿血跡

但是我還是會吞下去

就是說一個人還能在大地上站立

你不能不抬頭

去看看天上的事物

本文節選自

《這不是手藝,這是生活》

作者: 趙勤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 詩想者

出版年: 2022-6

編輯 | 老沈

主編 | 魏冰心

配圖 | 《沖繩豆腐之戀》《秋刀魚之味》

封面圖 | 《秋刀魚之味》

原標題:《不做豆腐的時候,她就讀詩》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舞阳县| 西贡区| 偏关县| 五指山市| 梅河口市| 莆田市| 正宁县| 锡林郭勒盟| 炉霍县| 永安市| 睢宁县| 广州市| 日喀则市| 高邑县| 瓦房店市| 红原县| 陇川县| 渭源县| 定安县| 苍溪县| 贵港市| 沙坪坝区| 牟定县| 商南县| 尖扎县| 高台县| 东乌| 杂多县| 建始县| 沁阳市| 焦作市| 浮山县| 井研县| 镇江市| 关岭| 马边| 临湘市| 武宁县| 二连浩特市| 玉林市| 富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