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大一變高四,專業分流卷哭大學生

2022-08-22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這兩年的新大學生,恐怕時常懷疑自己讀的不是大學,而是高四。

不僅因為延續了上網課、和同學做網友的“封閉”生活,很多人還要為大一升大二的一場重要考試拼上命。

這場考試,關系到了在專業分流時能否選上心儀的專業。

隨著新高考改革推進,越來越多高校進行大類招生。有些大類下的細分專業繁多,專業分流的結果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大學生未來“吃粥還是吃肉”。

面對專業分流考試成則“計算機”,敗則“土木工程”的壓力,大一新生怎么能不再“卷”一年?

大類招生,成為主流

大類招生,對于很多人來說,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了,這個概念和“平行志愿”一樣都是報志愿的必備常識。

如果你是大學新生,報考的是大類專業,則意味著你進入大學時要先接受通識教育,在完成一到兩年的學習后,才能分流到專業大類下的具體專業。

大類招生的提法其實歷史并不短,早在 1978 年,教育部就提出“專業劃分不宜過窄”的指導意見 [1]。

但直到 2001 年,北大啟動“元培計劃”,成為通識教育+寬口徑專業教育的先行者,開啟了中國高校大類招生的潮流 [2]。另一所 Top 2 ——清華大學在 2017 年宣布“打破院系壁壘,全面推行大類招生、培養和管理改革” [2][3]。

根據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學者的研究統計,2014 年,“211”“985”高校開展大類招生的比例為 64.6% 和 74.4%,到了 2020 年,“雙一流”高校已經有 85.8% 實行大類招生。

有的高考生可能有這樣的體驗,自己報考理工類院校時,面對大類招生一頭霧水,而自己的同學報考政法類大學,則可以直接選擇專業。

相比其他院校類別,開展大類招生的理工類院校確實更多,并且大類下的細分專業數量也要名列前茅。

我們從 134 所“雙一流”高校中分層隨機抽取 29 所作為調查樣本,分析它們 2022 年的招生計劃可以發現,理工類院校專業大類下平均所含細分專業數量高達 5.4 個,綜合類院校次之,平均每個大類下有 4.1 個細分專業。

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今年統招批次將整合原來 31 個學院的 70 多個專業方向,在航空航天、信息、理科和文科四個領域下分設 12 個大類試驗班進行招生,每個大類含 7-29 個細分方向 [4][5]。

其中的工科試驗班類,培養方向既有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也有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與醫學工程等。

而樣本中的藝術類、政法類高校,則因為專業總量較少、專業設置較專、專業間區分度較大而未開展大類招生。

例如中央音樂學院 2022 年有作曲、指揮等 50 個專業招生,就均未設置大類。

不過總體而言,對著一個個不明所以的細分專業名稱填報高考志愿的場景或許一去不復返,現在考生需要看的選項大大減縮,但這個改變實際上并沒有讓擇校擇專業變得更輕松。

跨界打包,玩的就是心跳

很多人的認知中,放在一起大類招生的專業“血緣”關系應當比較緊密。比如“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廣播電視”,都放在“新聞傳播學類”下招生。

但也有些專業,被認為是跨界打包。

比如,當下不少高校開設的“試驗班”,就有幾個學院、甚至幾個學科門類的專業被一起打包招生的現象。

我們統計的 29 所樣本高校中,有 5 所理工和綜合類院校開設了“工科試驗班”,共有 98 個不同的細分專業被塞入其中,最多的情況下有 21 個專業被同時打包。

這種包羅萬象的“試驗班”大類,可能會為一部分學生提供更廣闊的選擇機會,但也會讓部分學生和心儀的專業失之交臂,甚至還會滑向未曾想過的道路。

《南方周末》曾報道,一名志愿為新聞專業的學生因 0.1 分之差被調劑到了信息管理這個傳統工科專業 [6],兩個專業在培養目標和所需能力上有著天壤之別。

被打包進同一個大類的專業可能分屬不同的一級學科,甚至分屬不同的學科門類。

歷史類中可能摻入屬于管理學的“旅游管理”,社會學類中可能出現歷史學下屬專業“考古學”。

經濟學類可能和一眾管理學專業糾纏不清,“土地資源管理”“土地科學與技術”的管理學、農學專業常常一起出現在本是理學大類下的“地球科學類”。

這樣的跨界搭配,在學校眼中,可能是促進學科交叉發展、復合型人才培養的一步棋,但無奈不同專業在市場上的吃香度確有差異 [7]。

在一些考生眼中,這樣跨界未免有“冷熱搭配,捆綁銷售”之嫌 [7]。

尤其是像畢業后收入較高的“計算機類”專業 [8],自然成了眾多專業“攀關系”的頭號目標。

在我們的統計中,有 28 個屬于其他一級學科的細分專業和“計算機類(0809)”一起大類招生過。

其中不僅有學科譜系近、市場熱度相當的自動化類、電子信息類專業,也有多年被評為冷門專業的“生化環材”;不僅有工科、理科專業,甚至有經濟統計學、電子商務這些經管類專業。

當打包的專業差距過大的時候,考生們就會用腳投票,選擇“快逃”。

畢竟,考生和家長也門兒清,隨著大類招生變得越來越常見,在這種模式下,還需要看下限,以此評估風險承受能力。

2021 年,中山大學將計算機類專業和土木、水利與海洋工程一起招生 [9],前者畢業半年后平均月收入能達到 6700 - 7200 元,而后者則不足 6000 元 [8],兩者的從業前景和在大家眼中的地位也有一定差距。

于是中山大學當年在不少省份出現“斷檔招生”的慘案,在甘肅、貴州的理科錄取最低分都比 2020 年低了 100 來分 [10],于是 2022 年只好放棄大類招生 [11]。

專業分流,又一次“高考”

大類招生帶來的影響是,決定命運的抉擇并不是消失了,而只是延后了,從高考延后到了專業分流,所以專業分流考核自然成了又一次“高考”。

雖然大多數的學校專業分流的原則都寫著“志愿優先”,但參加這場比賽的學生都知道,真正重要的是后半句“綜合成績確定”。

大類招生中的熱門專業往往名額有限,學生們往往為此拼得頭破血流,發生“要求四千字的課程作業寫到兩萬字”的情況就不足為奇了 [12]。

如果專業分流還要看“綜合素質”,那學生恐怕還要“卷”志愿服務、“卷”學工、“卷”文體。

社交媒體上不乏對專業分流的討論,最常見的還是對分流專業的深造、求職前景的問詢,以及對分流考核方式的關心。

能不能找到好工作、排名要多前才能夠如愿以償等現實問題,纏繞著這群剛剛邁入象牙塔的學生,讓他們感到糾結、迷茫。

除此以外,他們還需要處理好高壓競爭下的情緒和生活問題,如何與越演越烈的內卷作斗爭、如何處理專業分流前后不同的人際關系,都成了這群大一新生要面對的難題。

為了更順利地進入前景好或者自己心儀的專業,不少新生把大一上成了高四,學習生活的重心幾乎全部面向刷出好績點傾斜。

這可能能讓學生不那么“放飛自我”,但高壓競爭也把他們逼回應試狀態,這和促進學生跨界性、探究性、興趣性學習的高校人才培養目的背道而馳 [4]。

一項對高校大類招生專業分流影響因素的研究顯示,教師認為大類招生可以培養復合型及創新人才、拓寬學生專業知識視野,但實際上學生對這兩點的認可度并不高。

一些老師也抱怨,第一年時間沒用到專業教育上,學生到大二還是“半桶水”;學生也為繁雜的通識課業感到痛苦,認為很多知識分流后根本用不上。

推行通識教育最初的目的是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人才,但在“一籮筐”招生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分流考核下,這個目標還有很長的距離才能實現。

但眼下的情況是,在大類招生下,有的高考高分考生可能進不了心儀的專業,有的學生對分流結果不滿意,但大類內轉專業卻受到了限制。

經歷著大類培養的新生,不得不為第二年的去向發愁,為分流考試熬夜學到兩點,仿佛自己還在高三。

參考資料:

[1]《中國教育年鑒》編輯部. (1984). 中國教育年鑒1947-1981.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 譚穎芳 & 張悅. (2021). 大類招生與培養:歷程、方案與走向. 教育發展研究(Z1)81-91.

[3] 魏夢佳 & 孫琪. (2017). 2017年北京高招三大亮點:大類招生、新設專業、綜合選才. 新華社. Retrieved 21 August 2022 from http://education.news.cn/2017-05/23/c_1121022999.htm.

[4] 北航招生. (2022). 向北航行,一路華章——聚焦2022年北航本科招生. Retrieved 21 August 2022 from https://www.buaa.edu.cn/info/2067/13659.htm.

[5] 北航招生. (20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22年本科招生專業. Retrieved 21 August 2022 from http://zs.buaa.edu.cn/bkzn/zszy.htm.

[6] 蘇有鵬 & 嚴康. (2022). 進退大類招生,忐忑專業分流. Retrieved 21 August 2022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ZJ7KjxXzNp-ZcAOkSxxqIQ.

[7] 張蓋倫. (2021). 不分具體專業按大類招生,高招新模式怎么就成了“陷阱”?. 科技日報. Retrieved 21 August 2022 from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images/2021-08/17/05/KJRB2021081705.pdf.

[8] 麥可思研究院. (2022). 2022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

[9] 中山大學. (2021). 中山大學2021年招生大類(含計劃)及分流專業. Retrieved 21 August 2022 from https://admission.sysu.edu.cn/zs01a/1390482.htm.

[10] 中山大學. (2022). 歷年錄取分數. Retrieved 21 August 2022 from https://admission.sysu.edu.cn/zs01/zs01c/index.htm.

[11] 中山大學. (2022). 中山大學2022年本科招生章程. Retrieved 21 August 2022 from https://admission.sysu.edu.cn/zs01/zs01b/1401229.htm.

[12] 魏詩言. (2022). 專業分流,愁壞985高校新生. Retrieved 21 August 2022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oJKfPsQt7fBRkgmNqw3u3g.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涧县| 灵璧县| 宿迁市| 芦山县| 天津市| 得荣县| 休宁县| 同仁县| 临潭县| 开平市| 龙井市| 体育| 上思县| 黑河市| 西吉县| 南部县| 滁州市| 六枝特区| 安福县| 文化| 德清县| 甘洛县| 拜城县| 宿松县| 凤山县| 任丘市| 嘉兴市| 叙永县| 台东市| 嫩江县| 无为县| 莆田市| 江北区| 图片| 齐齐哈尔市| 闽清县| 江都市| 连城县| 封丘县| 象州县| 遂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