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國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呼吁:讓我們從億萬富豪手中奪回權力

這是我們在2018年所處的星球:在過去一個世紀所有的戰爭、革命與國際峰會之后,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一小撮人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財富,不成比例地控制著全球社會的經濟與政治生活。
雖然難以想象,但事實上,現在地球上最富有的6個人擁有的財富超過了世界后一半的人口——37億人的財富總和。此外,收入最高的1%人口擁有的財富超過其余99%。億萬富豪們揮金如土的同時,幾乎每7個人中就有1個在日均生活支出不足1.25美元(90便士)的狀況中掙扎求生。駭人聽聞的是,每天有29000名兒童死于完全可以預防的疾病,如腹瀉、瘧疾和肺炎。
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腐敗精英、寡頭和不合時宜的君主在最荒謬的奢侈品上花費數十億美元。文萊蘇丹擁有大約500輛勞斯萊斯,住在世界上最大的宮殿之一里,這座建筑擁有1788個房間,曾價值3.5億美元。全球最富有的10個君主中有5個位于中東,當年輕的王室成員在全球范圍內揮霍無度時,該地區卻忍受著全世界最高的青年失業率,至少有2900萬名兒童生活在赤貧之中,沒有像樣的住房、安全的飲水和營養的食物。此外,雖然有數以億計的人民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中,但是,隨著各國政府花費數萬億美元購買武器,世界上的軍火商人變得越來越富有。
在美國,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佐斯(Jeff Bezos)目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的凈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擁有至少四棟豪宅,總價值達數千萬美元。如果這些還不夠,他正花費4200萬美元在得克薩斯州的一座山上建造一座據說可以運行1萬年的時鐘。但是,在全國各地的亞馬遜倉庫里,他的員工通常起早貪黑,筋疲力盡,拿到手的卻少得可憐,以至于不得不依靠美國納稅人支付的醫療補助、食品券和公共住房。
不僅如此,在財產與收入懸殊的時代里,世界各地的人民都在喪失對民主的信仰——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他們越來越認識到,全球經濟已經被操縱,以犧牲其他所有人的利益為代價來回報頂層,他們感到憤怒。
在美國和許多其他國家,相較40年前,數百萬人的工作時間變得更長,而報酬卻在變少。他們眼睜睜地看著強大的少數人收買選票,政治和經濟精英變得越來越富有,即便他們看著自己孩子的未來變得越來越暗淡,他們也無能為力。
在所有這些經濟懸殊中,世界正在見證威權主義和右翼極端主義的驚人崛起——這些極端主義滋生、利用和放大了那些被遺忘者的怨恨,并煽動民族和種族仇恨。
現在,我們這些相信民主和進步的政府的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把全世界低收入和勞動人民團結在一個能夠反映其呼聲的議程后面。我們必須傳遞希望和團結的信息,而不是仇恨與分裂。我們必須發展一種國際運動,讓億萬富豪階層的貪婪與意識形態原形畢露,帶領我們走向經濟、社會和環境正義的世界。這是一場容易的斗爭嗎?當然不是。但這是一場我們無法逃避的戰斗,賭注實在太高了。
2013年,教皇方濟各在梵蒂岡的一次演講中正確地指出:“我們創造了新的圣像,對古老的金牛犢的偶像崇拜(金牛犢是摩西上西奈山領受十誡時,以色列人制造的一尊偶像,譯者注)在對金錢和經濟專政的狂熱中找到了一種新的無情的形象,這種經濟面目不清,缺乏任何真正的人道目標。”他接著說:“今天,一切都處在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的法則之下。”結果,許許多多的人們發現自己被排斥,被邊緣化:沒有工作,沒有可能性,也沒有任何逃離的手段。
一個新的國際進步運動必須致力于解決國家之間和國家內部的結構性不平等問題。正如教皇提出的警告,這樣的運動必須克服“金錢崇拜”和“適者生存”的思想。它必須支持旨在提高貧困和工人階級生活水平的國家和國際政策——從充分就業和維持生計的報酬,到普及更高水平的教育、醫療和公平貿易協定。此外,我們必須控制公司的權力,以及防止氣候變化導致的地球環境破壞。
這里就有個我們必須解決的現成的例子。就在幾年前,稅收正義網(the Tax Justice Network)估計,全球最富有的人和最大的公司在離岸避稅天堂藏匿了至少21萬億到32萬億美元,以避免繳納合理的稅款。如果我們共同努力消除離岸避稅的濫用,由此產生的新收入將終結全球饑餓,創造數億的新就業崗位,并大幅減少極端的收入與財富不平等。它可以積極推動我們轉向可持續農業,并加速我們的能源體系從化石燃料轉向可再生能源。
讓華爾街的貪婪、巨型跨國公司的權力以及全球億萬富翁階層的影響力原形畢露,不僅是道德上的事情,而且一項是戰略性的地緣政治使命。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一項研究顯示,公民對不平等、腐敗和排外主義的看法,是這個社區是否會支持右翼極端主義和暴力團體最一致的預測因子。當人們覺得牌面對他們不利,而且看不到合法追索權的時候,他們更有可能訴諸破壞性的解決方案,而這只會加劇問題的嚴重性。
這是世界歷史的一個關鍵時刻。隨著先進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由此帶來的突破,我們現在有能力在本質上公平地增加全球財富。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手段消除貧困,提高預期壽命,創造一個廉價而無污染的全球能源體系。
如果我們有勇氣站到一起,將那些欲壑難填的強大特權集團打回原形,我們就能做到這一點。這是我們必須為我們的子孫后代和地球的未來所做的。
本文原載于2018年1月14日英國《衛報》網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