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接連延期回復關注函頗蹊蹺,未名醫藥創始人兼董事長謝幕前后

《投資者網》向勁靜
編輯 胡珊
山東未名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未名醫藥”,002581.SZ)近來狀況有點怪。
在收到深交所的關注函、監管函之后,未名醫藥接二連三地延期回復。不由惹人質疑,既然一切都是正常,為何總是避而不答?
8月9日,未名醫藥發布公告,其創始人兼董事長潘愛華正式卸任,岳家霖任公司董事長。這就意味著未名醫藥的潘愛華時代宣告落幕,可公司未來到底走向何處仍未知。
29億賣子公司卻不公告
近日,深交所收到投資者投訴,稱杭州強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杭州強新”)以約29億元入資公司全資子公司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下稱“廈門未名”),獲得廈門未名約34%的股份,該事項已于2022年5月18日完成工商變更。根據協議,杭州強新將向廈門未名委派一名董事。
根據天眼查資料顯示,廈門未名的股權結構里,杭州強新的持股比例為34%,并且,股權轉讓變更日期為5月18日。同時,該公司的工商登記聯絡人也發生變更。

杭州強新是一家于2021年12月30日成立的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李鵬飛,實際控制人為李嘉強。其中,李鵬飛曾是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下稱“北京科興”)的董事,而北京科興是未名醫藥的參股公司。就股權結構來看,杭州強新與未名醫藥并無關聯。
可引人注意的是,在未名醫藥參股公司當中,北京科興就是其中之一。根據介紹,北京科興通過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Sinovac Biotech Ltd.)在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上市(NasdaqGS:SVA),是唯一一家在北美上市的中國疫苗企業。公司由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與未名醫藥成立,分別持股73.09%和26.91%。
如此大金額的交易,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未名醫藥卻并未及時發布公告,這是否涉嫌信披違規?于是,引來投資者和監管部門的關注。
對此,深交所要求未名醫藥核實,并補充披露杭州強新取得廈門未名34%股權的具體方式、交易金額、定價依據、交易對方基本信息、是否構成重大資產重組及關聯交易、以及其他重要協議條款等。同時,深交所自查并說明知曉杭州強新入股廈門未名相關事項的具體時間、相關協議簽署時間、公司內部是否就該事項履行相應的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
至于未名醫藥為何對這一交易瞞而不報,由于公司多次延期回復深交所的關注函,尚且無從知曉。
能否開啟新篇章仍未知
今年未名醫藥“異常熱鬧”,從年初就開啟一波波的高管離職潮。
1月24日,公司副總經理王立君、副總經理兼董秘張一諾、財務總監賴聞博離職;4月8日,公司聯席總經理徐若然離職;5月31日晚,李頵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副總經理職務。
到了7月11晚,未名醫藥發布公告稱,公司同意聘任岳家霖為公司總經理;劉文俊、徐雋雄為副總經理;劉陽軍為公司財務總監。同時免去SHUHONG HAN(韓樹宏)總經理職務、施雪忠副總經理職務、周彬財務總監職務。
7月29日晚,未名醫藥公告稱,股東深圳易聯接受公司6名股東合計持有的6695.37萬股股份所對應的表決權、提案權等股東權利的委托。由此,深圳易聯將合計控制未名醫藥9215.77萬股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13.97%,成為可支配公司表決權比例第一大股東,劉祥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而上述6名股東中,紹興金暉、陳侃、嘉悅上海、王東虎所持未名醫藥股份已全部質押。
此外,深圳易聯本身的控股權也剛發生變更。2022年6月10日,深圳易聯控股股東曲水格立的原控股股東深圳通用互聯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與天安生物和岳家霖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將曲水格立99.90%和0.01%的股份分別轉讓給天安生物和岳家霖。2022年6月和2022年7月,深圳易聯實控人分別變更為劉萌和劉祥。
再到8月9日,未名醫藥發布公告,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潘愛華的職務調整為終身創始董事長,同時選舉岳家霖接任公司董事長,選舉羅德順接任唐曉丹任執行董事長一職。
這一系列變動,受到深交所關注,要求深圳易聯補充披露天安生物從事的主要業務、最近三年具體財務數據、最近三年實際控制人變更情況,以及對未名醫藥控制權穩定性和經營穩定性的影響,并請獨立財務顧問發表明確意見。
此番“易主”能否給未名醫藥帶來新的希望?畢竟,這些年,未名醫藥的經營乏善可陳。
先看未名醫藥公布的2022年半年報業績預告,上半年公司歸母凈利潤2029萬元-3043萬元 ,同比下降85.29%-77.94% ;扣非凈利潤1629萬元-2343萬元 ,同比下降87.65%-82.24% 。
對此,未名醫藥表示,國內疫情多點爆發和總體經濟環境復雜變化對公司造成一定影響,但主營業務虧損較去年同期減少。

再看過去五年的業績情況,2017年至2021年期間,公司營收分別為11.6億元、6.6億元、5.6億元、2.7億元和4億元,同比下滑8%、43%、15%、51%和增長45%;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8億元、-0.89億元、0.25億元、-1.82億元和2.56億元,同比下滑7%、下滑123%、增長122%、下滑835%和增長241%。
值得注意的是,這五年間,未名醫藥連續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除了野山參“冬眠”之外,其經營狀況無法被正常審計的原因可謂是五花八門。
至于公司未來主業聚焦和戰略方向,此前,未名醫藥公告稱,未來12個月內,深圳易聯暫無改變未名醫藥主營業務或者對其主業作出重大調整的計劃;暫無對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資產和業務進行出售、合并、與他人合資或合作的計劃,或上市公司擬購買或置換資產的重組計劃;暫無對上市公司現有員工聘用計劃作重大變動的計劃等。
話雖如此,現如今未名醫藥的一個時代已宣告落幕,未來公司能否開啟新篇章也仍是未知數。(思維財經出品)■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