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980—2020,中國當代攝影走過的四十年
早在20世紀初,郎靜山、莊學本等一代中國攝影人便開始了對攝影現代性的追尋,而這種集體努力因戰爭的爆發而被迫中斷。

郎靜山,臨流獨坐,1933
直到1980年代,隨著“四月影會”“陜西群體”“北河盟”等民間攝影團體的涌現,中國攝影未完成的現代轉型才得以重新啟動。

1979年“四月影會”
第一次在北京中山公園蘭室展覽,部分成員合影

上海“北河盟”北京展覽圖
自1980年代起,四十年間,中國當代攝影發生了哪些變化,又有何種探索?
著名攝影史家、復旦大學顧錚教授的新書《中國當代攝影景觀(1980—2020)》,對此做了一次重要的梳理。

《中國當代攝影景觀(1980—2020)》,顧錚 著
●多角度勾勒中國當代攝影圖景
全書分為“現象”與“個案”兩大部分,從宏觀與微觀兩個角度,回顧過往四十年中國當代攝影的發展歷程。
“現象”是風勢、是浪潮,是一個時代的光影記錄,為讀者提供了測風觀浪的瞄準器與檢測儀;
“個案”是在個體心靈感受與鏡頭朝向之間的文本細讀,是對攝影家如何融入歷史的精準記錄和評述。
“現象”部分選取10個專題,細致剖析紀實攝影、肖像攝影、都市攝影等攝影類型的發展,敏銳把握攝影在呈現都市景觀、身體、家族記憶等議題上的特質與嘗試,多角度勾勒中國當代攝影脈絡。

“個案”部分,選取13位不同風格、時期的攝影家,既包括當代紀實攝影坐標式人物侯登科、長期關注國人群像的劉錚,也有挪用中國傳統繪畫表現自我的洪磊、在地志異的汪遠強等,從創作經歷和代表作入手,呈現出多樣且生動的攝影實踐。

● 弄潮者與同道人
“從1980年代中期以來,無論是作為攝影者還是作為攝影書寫者,自忖介入中國當代攝影已有三十多年的時間。”顧錚在此書序言開篇便提到自己與中國當代攝影的密切關系。
顧錚集攝影史家、批評家、策展人、攝影家多重身份于一身,本身就是中國當代攝影“現象”中的弄潮者、“個案”中的同道人。
1980年代中后期,作為“北河盟”的成員,顧錚以拍攝者的身份開始了自覺的紀實攝影實踐,運用超廣角鏡頭進行街頭抓拍。

顧錚,《上海速寫》之一,1986
1998年從日本大阪府立大學畢業并獲得學術博士學位后,走上了攝影史研究、批評與策展的道路,不僅獲得了中國攝影金像獎(理論評論)、沙飛攝影獎學術獎,擔任世界新聞攝影比賽、侯登科紀實攝影獎等多個重要獎項的評委,還策劃了包括第一屆亞洲攝影雙年展在內的多個展覽。
更值得一提的是,顧錚不僅多年來活躍于攝影界,積累了大量一手資料,而且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先后赴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德國海德堡大學訪學、客座,著有《世界攝影史》,將中國當代攝影放置于全球攝影的坐標中加以討論。在書中第十二章討論劉錚與姜健的攝影實踐時,以德國攝影家奧古斯特·桑德為參照對象進行分析,探討中國攝影家如何吸取、處理他人的風格影響,再以自己的方式呈現中國社會的具體面貌。
● 巫鴻、陳傳興、陳丹青、郭力昕、李公明、楊小彥、劉樹勇、晉永權等學者一致推薦
回顧中國當代攝影史發展并集結出版,并非易事。這要求作者既要有廣闊的社會、文化視角,又要對攝影史內部的具體實踐及創作者有長期深入的觀察,還要能夠敏銳捕捉攝影發展趨勢,反思攝影生態變化。
在《中國當代攝影景觀(1980—2020)》即將出版之時,多位攝影界、藝術界的學者都對此書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希望此書能夠開啟中國當代攝影史書寫的新篇章,引發更多的關注與討論。

《中國當代攝影景觀(1980—2020)》,顧錚 著
這是一部中國當代攝影的前世今生錄,也是攝影的當代中國精神切片。“現象”是風勢、是浪潮,是一個時代的光影記錄,作者給讀者提供的是測風觀浪的瞄準器與檢測儀。“個案”是在個體心靈感受與鏡頭朝向之間的文本細讀,是對攝影家如何融入歷史的精準記錄和評述。顧錚不僅是一位資深的攝影史學家、文化學者,而且本身就是中國當代攝影“現象”中的弄潮者、“個案”中的同道人,這本書是引領讀者進入這片領域的絕好導引。
——李公明
顧錚的《中國當代攝影景觀(1980—2020)》是目前關于新時期中國當代攝影極有意義的一本研究專著,他對這一時期的攝影的探討,無疑是一次填補空白式的重要實踐,讓我們得以從一個廣闊的角度重新認識四十年來中國攝影的發展。
——楊小彥
這本書既呈現出基于廣闊社會文化背景的宏觀社會視角,又提供了基于攝影史內部行動者互動而產生的微觀社會視角,更有對這一時期代表人物細致而微進行深描的個體微觀視角。這種周到的社會科學觀察視角與方法,為當下的中國攝影史研究提供了樣本。
——晉永權
● 全彩精裝本,近200幅攝影作品


精裝殼面使用壓凹工藝,仿佛可以觸摸到時間留下的痕跡

《中國當代攝影景觀(1980—2020)》
顧錚 著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年7月
● 著名攝影史家顧錚集大成之作,中國當代攝影的前世今生錄
● 以國際化視野,多角度勾勒中國當代攝影脈絡;敏銳捕捉攝影發展趨勢,深刻反思攝影生態
● 巫鴻、陳傳興、陳丹青、郭力昕、李公明、楊小彥、劉樹勇、晉永權 誠摯推薦
● 全彩精裝本,近200幅攝影作品,100克藝術紙,雅昌印刷
原標題:《1980—2020,中國當代攝影走過的四十年》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