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問答|00后18歲了,90后該如何緩解“中年危機”?
2018年意味著什么?意味著2000年以前出生的“鮮肉們”全部年滿18周歲。基于此,在前一陣子的朋友圈中,不少好友紛紛曬出了自己18歲的照片。
其實早在2016年5月4日,聯合國官方微博就發布了這樣一則消息,即稱聯合國對于“青年”的定義是年齡介于15歲與24歲之間的群體。翻看日歷,今年已經是2018年了!如此看來,90后中,不少“寶寶”們早就已經步入中年了。
于是,不少90后中老年朋友們開始了自嘲:“沒有一點點的防備就這樣步入了中年”,“我們這些過了24歲的只配到聯合國門口跳廣場舞了”,“要開始注意養生了,天冷了要記得喝枸杞茶”……“90后”在面對“中年危機”時,感到了焦慮。

首先,90后大多都是是獨生子女,于是又被賦予了“空巢中老年”的名稱。這一代人大多缺少一種兄弟姐妹的親情。當一個人有情感支撐系統時,出現“喪”的概率會低一些,而空巢90后比較缺乏情感支撐。上一代每家大都有哥哥或姐姐,現在又實行了二孩政策,唯獨我們缺少兄弟姐妹,因此,我們有時候會感到壓力大。
對于不少90后而言,從初出校園到如今,早已度過了職場上的新人期。在職場上,工作內容往往與自己的所學專業相差甚遠,做的事情極度繁雜,但是成就感卻極差,好不容易做出點事情,才發現原來自己仍舊是處于職場食物鏈的最底端,是最沒有存在感的那個。最初的那幾年,每年的年初時分還會制定一下全年計劃,然而并沒有什么用,畢竟一過元旦,就被扔到了九霄云外。這些年,全年計劃都不想制定。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家,就覺得好累,除了葛優躺,可能啥也不會做了。在單位不算新人,但還是底層,能力卻尚不成熟,年齡又很尷尬。于是,一時間你會發現自己好像一無是處。
而且,隨著工作越來越忙,與好友相聚的時間就越來越少。一到節假日就發現自己被紅色炸彈所包圍;每次回家,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會七嘴八舌的“關心”你的情感問題,甚至樂此不疲地給你安排相親對象。
當周圍的朋友都一個兩個組成自己家庭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自己是被剩下的那個。費盡了千辛萬苦,終于有那么一天,月老把玩斷的紅線給你接上了,好不容易進入了婚禮的殿堂,才發現“柴米油鹽醬醋茶”把所謂的“情調”早就淹沒了,自己再也沒辦法回到過去肆意地揮灑青春的時候了,不禁長嘆一聲“一切都回不去了”。更要命的是,明明自己還是個“寶寶”,還要被催生。
那么,90后又該如何緩解面對“中年危機”時的焦慮感呢?
首先,要學會自我關懷,要學會接受自己的狀態。如果自己都不能接納自己、喜歡自己,那么,又如何讓他人接納自己、喜歡自己呢?
要正視失敗帶來的積極意義。正視失敗和就這樣“喪”著什么都不做是不一樣的。失敗是嘗試過后,結果不盡如人意。或者,也可以先預想一下,如果失敗了會發生什么?其實,可能也并不會太糟糕。某一次的失敗不代表以后一蹶不振,也許正是未來道路的鋪路石。
此外,我們可以嘗試一點簡單的改變,把自己做了什么記錄下來,用一個個微小的成就來建立信心。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每達到一個小目標的時候就獎勵一下自己。
其實變老并不可怕, 2018年伊始,愿各位“中年”90后們都能理性的面對焦慮情緒。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