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通過改編,《弗蘭肯斯坦》被不斷重塑,反映著時代的科學思想
【編者按】
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于1818年創作了文學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兩百年來,“弗蘭肯斯坦”早已成為一個眾所周知的符號,代表了異化、怪物行為或“危險科學”。英國科普暢銷書作者凱瑟琳·哈卡普在《制造弗蘭肯斯坦:瑪麗·雪萊背后的科學》一書中將科普和文學融合,從科學史的角度拆解《弗蘭肯斯坦》,詳細講述了制造怪物的過程所涉及的近代生物學、化學、醫學、電學等自然科學成果。本文為該書結語部分,澎湃新聞經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授權發布。

瑪麗·雪萊
《弗蘭肯斯坦》比它的作者更長壽,并通過戲劇、芭蕾、書籍和電影等形式讓自己“可憎的后代”生生不息。這個綠皮膚、方腦袋的笨拙怪物已經成為萬圣節和恐怖電影的重要靈感來源。瑪麗 ·雪萊的虛構生物與它的后代們的確充滿了整個世界,盡管與她預料的不太一樣。
在早期,維克多·弗蘭肯斯坦和他制造的怪物的概念和形象給公眾的印象要比小說的現實更廣闊。人們對故事及其主要思想的熟悉程度很高,但很少有人真正讀過這本書。
如今閱讀這部小說的體驗與當年讀者并不一樣。盜墓者的故事,可怕而強大的科學實驗,給這本書帶來了非常特別的背景和影響。通過舞臺和屏幕上的改編,這部小說在我們的腦海里被重塑,反映著時代的科學思想。這個怪物曾被用來發表政治和科學上的評論,但大多數時候僅作娛樂。正如我們從1823年《弗蘭肯斯坦》的舞臺作品中所看到的,這部小說很快就被改編并重新出版以供公眾娛樂。喬治·坎寧在英國議會發表關于解放奴隸問題的講話時,對《弗蘭肯斯坦》的提及進一步證明它已經進入公眾視野。他認為,解放西印度叛軍奴隸“將培養出一種類似最近出現的浪漫而精彩的虛構生物”。據說瑪麗很高興她的書被認可,但一定會對這種解讀感到不滿。瑪麗的小說提倡的是要更好地照顧我們的同類,而不是壓制他們。

弗蘭肯斯坦 National Theatre Live: Frankenstein? (2011)
1843年,《朋克》雜志上的一幅漫畫展示了一個被稱為“愛爾蘭弗蘭肯斯坦”的高大、充滿威脅的形象。1882年,同一本雜志刊登了另一幅漫畫,同樣的標題,描繪的是在鳳凰公園暗殺事件發生后,愛爾蘭芬尼亞運動變成了弗蘭肯斯坦的怪物形象。這些參考資料顯示了“弗蘭肯斯坦”的名字及這部小說本身是如何被曲解以適應時代政論的。今天,《弗蘭肯斯坦》仍然偶爾被用于政治漫畫和辯論中,盡管更常見于科學問題,比如關于基因改造或干細胞研究的討論。
使用弗蘭肯斯坦這個名字作為怪物行為或“危險科學”的代稱,表明這部小說已完全滲透到了大眾文化中。但它沒有止步于此。《弗蘭肯斯坦》是首部科幻小說,也啟發了1910年的第一部恐怖電影。它被多次改編搬上熒幕,也成為其他許多科幻和恐怖電影的靈感來源。

1910年《弗蘭肯斯坦》電影海報
維克多·弗蘭肯斯坦還是無數“瘋狂科學家”和他們不幸助手的靈感源泉。他的造物后來已經變成了機器人,如弗里茨·朗1927年的電影《大都會》。在蒂姆·伯頓2012年的電影《弗蘭肯威尼》中,則變成了一只動彈不得的狗。據估算,從1931年的《弗蘭肯斯坦》電影上映以來,這部經典已經有了四百多部衍生電影。維克多和他的怪物也出現在為孩子創造的小型喜劇、戲劇或卡通片里。這個怪物的形象甚至還被用來宣傳從糖果到發膠的一系列商品。
瑪麗·雪萊對大眾文化的貢獻是巨大的,而她的科幻小說對科學事實上也產生了影響,當然,這是從公眾的觀點來看。就維克多科學事業的實用性而言,《弗蘭肯斯坦》并不可信,但瑪麗對啟蒙運動時期的科學概念和含義的理解是透徹的。
弗蘭肯斯坦這個詞如今可能與走向瘋魔或絕對錯誤的科學有了關聯。例如,轉基因作物被貼上了“弗蘭肯食品”的標簽,甚至在討論這些產品的安全性之前,這個詞就對它做了妖魔化和恐嚇式的定性。正如我希望這本書所顯示的,這并不是小說本身對科學的呈現方式。但這并非都是壞事:《弗蘭肯斯坦》和激發它產生的科學,也有著積極的遺產。
第十一章中,喬萬尼·阿爾迪尼在尸體上進行的實驗可能看起來很怪誕,與科學的用意相去甚遠。然而,他確實對電現象的影響和應用感興趣。除了對死者進行實驗,阿爾迪尼對活人也做過電學實驗。他最好的案例是,用電刺激治療了一個叫路易吉·蘭薩里尼的農業工人,后者曾患有“憂郁的瘋狂”或叫臨床抑郁癥。阿爾迪尼認為蘭薩里尼的疾病是由大腦中的電擾動引起的,建議用電擊來治療。慢慢地,蘭薩里尼有所好轉。他說阿爾迪尼的治療沒有傷害自己,很快他就變得樂觀起來,胃口也很好。他不再抑郁、痛苦,已經好到足以出院了。阿爾迪尼為電休克療法或ECT奠定了基礎。

《飛越瘋人院》劇照
在20世紀50至70年代,ECT的聲譽一直被糟糕的實驗操作所累。病人被綁在床上,在太陽穴上施加電擊,有時都沒有麻醉,甚至沒有經過病人同意。《飛越瘋人院》等電影中關于ECT的描繪,對這一非常有益的治療方法的形象毫無助益。今天,在患者同意的情況下,麻醉劑、肌肉松弛劑和電擊,已被發現可以幫助許多有生命危險的抑郁癥患者改善癥狀,而通常的藥物治療對他們已經不起作用了。
自啟蒙運動以來,電療法也有了更多的發展。20世紀50年代,麥德龍的創始人厄爾·巴肯顯然受到了1931年電影《弗蘭肯斯坦》的啟發。他回想起小時候看到鮑里斯·卡洛夫的手在接入電源后抽搐時的恐懼,認為電能也許能在醫療方面發揮作用。維克多的實驗室里滿是電力設備。它們能被提煉或小型化,來控制心臟的自然節律嗎?巴肯繼續研究,開發出了第一個便攜式電池驅動的起搏器。
今天,電子設備不僅被植入身體控制心臟節律,還被植入大腦,以控制帕金森病的震顫,以及治療抑郁癥。那些因中風或意外而導致腦損傷、四肢癱瘓的人,可以通過傳感器和電刺激腿部神經來恢復活動功能。越來越復雜的假肢可以通過來自身體其他部位的神經信號活動起來。
自《弗蘭肯斯坦》第一次出版迄今已有二百余年,其中描述的事情雖然仍是虛構,但也許它已越來越接近科學事實。

《制造弗蘭肯斯坦:瑪麗·雪萊背后的科學》,[英]凱瑟琳·哈卡普著,辛苒譯,我思|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8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